《(山東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八 古代中國的農耕經濟 第15講 古代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練習 岳麓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山東專用)2020版高考歷史總復習 專題八 古代中國的農耕經濟 第15講 古代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練習 岳麓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5講 古代中國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一、選擇題
1.(2019北京海淀期中)據《國語·晉語》記載,春秋末年,晉國貴族范氏、中行氏的子孫因國內政治斗爭失敗避難到齊國后,從事農耕,牛也從“宗廟之犧(祭祀用的犧牲品)”變?yōu)椤邦爱€(田地)之勤”。這表明( )
A.春秋時出現了牛耕技術 B.農耕經濟取代游牧經濟
C.宗法和宗廟已不受重視 D.鐵器和牛耕已得到普及
答案 A 根據春秋末年,?!白?yōu)椤爱€(田地)之勤’”可知,春秋末年,農業(yè)生產中出現了對牛力的使用,故選A項。
2.(2019四川樂山一模)《呂氏春秋·上農》在描述春秋戰(zhàn)國農耕時說:“
2、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梢砸?不可以損。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边@種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經濟正式形成 B.農業(yè)動力和工具革新
C.土地私有制的確立 D.水利灌溉事業(yè)的發(fā)展
答案 B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犁牛耕的出現是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故選B項。材料中出現的現象是自然經濟的表現,A項錯誤;土地私有制并非材料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C項錯誤;水利灌溉事業(yè)的發(fā)展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影響因素,D項錯誤。
3.(2017山東淄博高三摸底)許倬云在《歷史大脈絡》中談道:“中國人以為繁榮安定的景觀是田疇相接,莊稼豐茂;中國的詩歌中,最常見的是田園,很少有歐洲
3、的牧野和山林?!边@體現出( )
A.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人的思想觀念
B.道家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
C.生產方式對思想觀念的影響
D.中西價值取向的顯著差異
答案 C 據題干及所學可知,自東漢以來,古代中國莊園制經濟興盛,據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理論可知,生產方式對思想觀念必然有著重大影響,故選C項。
4.(2017課標Ⅲ)《史記》記載,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yè)、采礦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傾郡,中者傾縣,下者傾鄉(xiāng)里者,不可勝數”。這反映了當時( )
A.義利觀發(fā)生根本改變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業(yè)者地位
C.經濟得到恢復和發(fā)展 D.地方豪強勢力控
4、制了郡縣
答案 C 本題以《史記》的記載為切入點,旨在考查解讀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題考查古代中國的經濟。材料表明,西漢前期,從事農牧業(yè)、采礦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許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反映了當時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故C項正確。人們致富并不能說明義利觀發(fā)生根本改變,A項錯誤;西漢前期實行重農抑商政策,B項錯誤;材料說明人們靠努力和智慧致富,不能說明地方豪強勢力控制了郡縣,D項錯誤。
5.(2017課標Ⅱ)北朝時,嗜好奶類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習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其茶自江、淮而來,舟車相繼,所在山積”。據此可知,唐中
5、期( )
A.國家統(tǒng)一使南茶開始北運
B.南北方飲食習慣趨于一致
C.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
D.南方經濟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 C 本題以北方人生活方式的變遷作為背景材料,考查學生正確解釋歷史現象的能力。喝茶是民間的一種生活習慣,但這一習慣背后隱藏著深層次的經濟和文化問題。近年來,這種小切口深分析型的歷史選擇題不斷出現在高考命題中。隨著南方經濟的發(fā)展,國家的經濟重心不斷向南方轉移,南方的經濟文化影響力也隨之上升,這必然會影響到人們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本題中北方人從嘲笑南方人喝茶到自己也開始喝茶,這種現象本身就是南方經濟文化影響力上升的一種體現,據此分析C項正確。南茶并不是唐中期時
6、才開始北運的,故A項錯誤。飲茶不等于飲食,當時南北方飲食習慣不可能趨于一致,故B項錯誤。直到南宋時南方經濟水平才超越北方,故D項錯誤。
6.(2019吉林長春一模)據唐代天寶年間統(tǒng)計的全國戶口數字,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的戶數占45.5%,以北占到54.5%;據北宋《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初期全國戶數,秦嶺、淮河以南地區(qū)的戶數占59.1%,以北則為40.9%。這一變化( )
A.導致絲綢之路的受阻
B.導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反映經濟格局的變動
D.加劇人地矛盾的尖銳程度
答案 C 據材料中“唐代天寶年間統(tǒng)計的全國戶口數字”和“據北宋《太平寰宇記》所載北宋初期全國戶數”可知,材
7、料內容主要是對全國經濟情況的描述,通過唐宋南北戶口數量的變化對比,可以看出北宋時期南方的戶口增加,而北方相對減少,南北經濟格局有所變動,故選C項。
7.(2016課標Ⅱ)宋代,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處租種土地的“客戶”。導致這種狀況的重要因素是( )
A.經濟嚴重衰退 B.土地政策調整
C.坊市制度崩潰 D.政府管理失控
答案 B 據題干及所學知識可知,宋代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導致土地兼并更為激烈,因而租佃關系日益普遍化,出現了題干中有田產的“主戶”只占民戶總數的20%左右,其余大都是租種土地的“客戶”的現象,故答案為
8、B項。A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坊市制度崩潰是城市商業(yè)發(fā)展的表現,與題干無關,排除C項;D項表述本身錯誤。
8.(2018課標Ⅰ)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縣一帶山谷中,密布著成百上千個采用新制鹽技術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來自“他州別縣”,以“傭身賃力”為生,受雇期間,若對工作條件或待遇不滿意,輒另謀高就。這反映出當時( )
A.民營手工業(yè)得到發(fā)展
B.手工業(yè)者社會地位高
C.雇傭勞動已經普及
D.鹽業(yè)專賣制度解體
答案 A 本題主要考查宋代經濟的發(fā)展。據題干可知,北宋前中期,四川地區(qū)采取新制鹽技術,井主雇傭大量外地的工匠,且受雇工匠對工作條件和待遇有要求,不然就另謀高就,這折射出該
9、時期民營手工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大量技術工匠,故選A項。僅從雇傭工匠的待遇要求無法全面說明手工業(yè)者社會地位高,排除B項;材料只反映出制鹽業(yè)的雇傭工匠現象,并不能說明雇傭勞動的普及,C項錯誤;材料中反映的現象與鹽業(yè)專賣制度無關,排除D項。
9.(2017河南新鄉(xiāng)、許昌、平頂山一模)宋代手工業(yè)制作和商業(yè)流通脫離了“用物”的初級階段,分別向“競作機巧”“競通珍異”的方向發(fā)展。此變化( )
A.深受官營手工業(yè)產品影響
B.說明民營作坊追求品牌效應
C.阻礙了工商業(yè)經濟的發(fā)展
D.有利于手工業(yè)者的技術創(chuàng)新
答案 D 據題干材料“競作機巧”“競通珍異”信息,可知這一變化屬于技術革新的范疇,故選D項。
10、
10.(2016課標Ⅲ)明末有人描述江南農村的變化時說,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順而主令尊”,如今“驕惰成風,非酒食不能勸”“夏必加下點心,冬必與早粥”。這一變化反映了( )
A.市鎮(zhèn)經濟與手工業(yè)的發(fā)展
B.政府積極推行重農政策
C.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D.農業(yè)中人身依附關系強化
答案 A 明末江南農村雇工驕惰成風,雇主要好生款待才能留住他們,與百年前勤勞順從的雇工相比,其地位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因為此時商品經濟發(fā)展,社會上雇工需求量加大,故應選A項。材料信息反映的是私人雇傭關系,與政府政策無關,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體現社會矛盾的尖銳,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農村中人身依附關
11、系的弱化,排除D項。
11.下表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檔案中農村雇工案件統(tǒng)計表》。該統(tǒng)計表反映了( )
年份
案件總數
長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年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年
81
37
44
—
1761—1780年
93
43
50
—
1781—1800年
131
48
83
嘉慶
1801—1820年
283
107
176
A.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
B.人地矛盾相對比較突出
C.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迅速
D.清朝租佃關系的產生
答案 B 題干材料反映了農
12、村雇工案件多,說明沒有土地的農民多,人地矛盾相對比較突出,故選B項。小農經濟的逐漸解體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A項錯誤;農村租佃關系下農民沒有人身自由,并且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C項錯誤;中國古代租佃關系最早出現在戰(zhàn)國時期,D項錯誤。
12.(2017山東濰坊期中)利瑪竇(1583年進入中國,1610年在北京逝世)札記中寫道:“(中國)凡是人們?yōu)榱司S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東西,在這個國家都有豐富的出產?!逼渲饕罁钱敃r中國( )
A.國家統(tǒng)一社會穩(wěn)定
B.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
C.農耕經濟高度發(fā)達
D.官營手工業(yè)占主導
答案 C 材料中“凡是人們?yōu)榱司S持生存和幸福所需要的東西,在這個
13、國家都有豐富的出產”強調的是物質生產,結合所學可知,明清時期,我國的農耕經濟高度發(fā)達,所以能夠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故選C項。
13.(2019云南昆明摸底)明代南直隸松江府棉紡織業(yè)發(fā)達,所需棉花多賴北方通過運河供給;安徽蕪湖的漿染很有名,所用的原料則來自福建。這反映當時( )
A.運河溝通南北經濟
B.對外貿易發(fā)達
C.經濟區(qū)域分工加強
D.商業(yè)城市興起
答案 C 材料中松江地區(qū)所需的棉花主要來自北方,染料來自福建,說明當時我國各地已出現明顯的經濟區(qū)域分工,故選C項。材料并沒有說明運河溝通南北經濟,A項錯誤;材料中僅僅是國內商品的流動,并未涉及對外貿易,B項錯誤;材料中未說明這些
14、城市為商業(yè)城市,D項錯誤。
14.(2017山東濱州期中)史載:長工在明朝法律中被稱為“雇工人”,與雇主有主仆名分,實際地位與奴婢差不多。在清代,長工中出現了沒有主仆名分的雇工。這一變化反映了( )
A.明朝的法律為雇主服務
B.資本主義萌芽已經出現
C.重農抑商政策仍然存在
D.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
答案 D 據題干材料可知,雇主與雇工的關系從有主仆名分到沒有主仆名分,反映出雇主與雇工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故選D項。
15.(2019北京海淀期中)明代中后期,官營手工業(yè)作坊人數急劇減少。如北京的工部織染所,永樂年間定額設匠役758人,嘉靖十年 (1531年)只剩下195人。
15、明代維持時間最長的官營遵化鐵冶廠也被迫關閉,政府用鐵從市場購買。由此可以推斷( )
A.政府扶植民營手工業(yè)發(fā)展
B.官營手工業(yè)逐漸走向衰落
C.鹽鐵官營政策被官府放棄
D.政府強化官營手工業(yè)管理
答案 B 根據材料中“北京的工部織染所”和“遵化鐵冶廠”各自的工匠人數和經營狀況,可以看出明代中后期官營手工業(yè)的日益沒落,故選B項。
16.(2017內蒙古赤峰模擬)據估計,宋、明、清的耕地面積分別為5.6億畝、8.5億畝、11億~12億畝。在明清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鹵沙岡”“陡絕之地”。這些土地被稱為“邊際之地”?!斑呺H之地”的增加( )
A.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續(xù)增長
B.導
16、致水土流失經濟發(fā)展停滯
C.體現了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
D.反映出農業(yè)的科技水平低下
答案 D “邊際之地”的開發(fā)是由于人口增長太快,在農業(yè)科技水平低的情況下,為了養(yǎng)活更多的人口,只能采取墾荒的方式。我國古代人口并不是持續(xù)增長的,而且人口增長不是開發(fā)“邊際之地”的根源,只是重要的直接原因,所以A項錯誤。精耕細作、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才是傳統(tǒng)農業(yè)的主要特點,C項錯誤。B項中“經濟發(fā)展停滯”說法錯誤。故選D項。
二、非選擇題
17.(2018江蘇南京、鹽城二模)中國古代是以農為本的國家,然而自宋代開始,農業(yè)中出現了“今之農與古之農異”的現象。閱讀材料:
材料一 今農夫五口之家,……春耕
17、,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具有者半賈而賣,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髦髦淙灰?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晁錯《論貴粟疏》
材料二 秋成之時,百逋叢身,解償之余,儲積無幾,往往負販傭工以謀朝夕之贏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魯齋集》
材料三 一般說來,兼業(yè)的農戶能比純農業(yè)戶向市場提供更豐富多樣的商品,也能比純農業(yè)戶更多地從市場上購買商品,……大量兼業(yè)的農民還成為
18、工商業(yè)經營的主體隊伍中的成員。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農民兼業(yè)從一開始就是與維持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聯(lián)系在一起的,個體小農在一個極低的水平上實現收支平衡,不僅減少了對紡織品、農具等一般手工業(yè)品的市場需求,而且生產出大量同類手工業(yè)品,對專業(yè)化生產構成了頑強的抵制。
——摘編自李曉《宋代工商業(yè)經濟與政府干預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據材料一,歸納晁錯認為農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針對這一現象采取的對策是什么?
(2)與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現了何種新的社會現象?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負販傭工”可以謀“朝夕之贏”的有利條件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兩面性”含義是什么?綜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農民兼業(yè)的現象?
答案 (1)原因:生產艱辛,賦稅徭役沉重;自然災害;債務盤剝。
對策: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重農抑商)。
(2)現象:農民兼業(yè)(農民利用農閑經營農業(yè)之外的產業(yè))。
有利條件:宋代商品經濟的高度繁榮;政府放松對市場的管理;農民經營觀念的轉變。
(3)含義:一方面,可以增加商品流通,擴大消費,提供充足勞動力,促進工商業(yè)經濟的高度發(fā)展。另一方面,造成國內市場狹小,不利于專業(yè)化生產。
看待:是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依舊屬于小農經濟的范疇,不能促進社會的變革與轉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