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二講 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3節(jié) 反證法與放縮法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5》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7-2018學年高中數(shù)學 第二講 證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第3節(jié) 反證法與放縮法創(chuàng)新應用教學案 新人教A版選修4-5(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3節(jié) 反證法與放縮法創(chuàng)新應用
[核心必知]
1.反證法
先假設要證的命題不成立,以此為出發(fā)點,結合已知條件,應用公理、定義、定理、性質(zhì)等,進行正確的推理,得到和命題的條件(或已證明的定理、性質(zhì)、明顯成立的事實等)矛盾的結論,以說明假設不正確,從而證明原命題成立,我們稱這種證明問題的方法為反證法.
2.放縮法
證明不等式時,通常把不等式中的某些部分的值放大或縮小,簡化不等式,從而達到證明的目的.我們把這種方法稱為放縮法.
[問題思考]
1.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應注意哪些問題?
提示: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要把握三點:
(1)必須先否定結論,對于結論的反面出現(xiàn)的多種可能要
2、逐一論證,缺少任何一種可能,證明都是不完全的.
(2)反證法必須從否定結論進行推理,且必須根據(jù)這一條件進行論證;否則,僅否定結論,不從結論的反面出發(fā)進行論證,就不是反證法.
(3)推導出來的矛盾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與已知條件相矛盾,有的與假設相矛盾,有的與定理、公理相違背,有的與已知的事實相矛盾等,但推導出的矛盾必須是明顯的.
2.運用放縮法證明不等式的關鍵是什么?
提示:運用放縮法證明不等式的關鍵是放大(或縮小)要適當.如果所要證明的不等式中含有分式,那么我們把分母放大時相應分式的值就會縮?。?
反之,如果把分母縮小,則相應分式的值就會放大.有時也會把分子、分母同時放大,這時應該注
3、意不等式的變化情況,可以與相應的函數(shù)相聯(lián)系,以達到判斷大小的目的,這些都是我們在證明中的常用方法與技巧,也是放縮法中的主要形式.
設a,b,c,d都是小于1的正數(shù),求證:4a(1-b),4b(1-c),4c(1-d),4d(1-a)這四個數(shù)不可能都大于1.
[精講詳析] 本題考查反證法的應用.解答本題若采用直接法證明將非常困難,因此可考慮采用反證法從反面入手解決.
假設4a(1-b)>1,4b(1-c)>1,4c(1-d)>1,4d(1-a)>1,則有a(1-b)>,b(1-c)>,c(1-d)>,d(1-a)>.
∴>,>,>,>.
又∵≤,≤,
≤,
≤
4、,∴>,>,
>,>.將上面各式相加得2>2,矛盾.
∴4a(1-b),4b(1-c),4c(1-d),4d(1-a)
這四個數(shù)不可能都大于1.
(1)當證明的結論中含有“不是”,“不都”,“不存在”等詞語時,適于應用反證法,因為此類問題的反面比較具體.
(2)用反證法證明不等式時,推出的矛盾有三種表現(xiàn)形式:①與已知相矛盾,②與假設矛盾,③與顯然成立的事實相矛盾.
1.已知f(x)是R上的單調(diào)遞增函數(shù),且f(a)+f(-b)>f(-a)+f(b).求證:a>b.
證明:假設a≤b,
則當a=b時-b=-a,
于是有f(a)+f(-b)=f(b)+f(-a)與已知矛盾.
5、
當a<b時,-a>-b,
于是有f(a)b.
實數(shù)a、b、c、d滿足a+b=c+d=1,ac+bd>1,求證:a、b、c、d中至少有一個是負數(shù).
[精講詳析] 本題考查“至多”、“至少”型命題的證明方法.解答本題應假設a、b、c、d都是非負數(shù),然后證明并得出矛盾.
假設a、b、c、d都是非負數(shù),
即a≥0,b≥0,c≥0,d≥0,
則1=(a+b)(c+d)=(ac+bd)+(ad+bc)≥ac+bd,
這與已知中ac+bd>1矛盾,
∴原假設錯誤,
∴a、b、c、
6、d中至少有一個是負數(shù).
(1)在證明中含有“至少”、“至多”、“最多”等字眼時,或證明否定性命題、唯一性命題時,可使用反證法證明.在證明中常見的矛盾可以與題設矛盾,也可以與已知矛盾,與顯然的事實矛盾,也可以自相矛盾.
(2)在用反證法證明的過程中,由于作出了與結論相反的假設,相當于增加了題設條件,在證明過程中必須使用這個增加的條件,否則就不是反證法.
2.已知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是增函數(shù),求證:y=f(x)在區(qū)間(a,b)上至多有一個零點.
證明:假設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至少有兩個零點,
不妨設x1,x2(x1≠x2)為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
7、b)上的兩個零點,且x1<x2,則f(x1)=f(x2)=0.
∵函數(shù)y=f(x)在區(qū)間(a,b)上為增函數(shù),
x1,x2∈(a,b)且x1<x2,
∴f(x1)<f(x2),與f(x1)=f(x2)=0矛盾,
∴原假設不成立.
∴函數(shù)y=f(x)在(a,b)上至多有一個零點.
求證:-<1++…+<2-(n∈N+且n≥2).
[精講詳析] 本題考查放縮法在證明不等式中的應用,解答本題要注意欲證的式子中間是一個和的形式,但我們不能利用求和公式或其他方法求和,因此可考慮將分母適當放大或縮小成可以求和的形式,進而求和,并證明該不等式.
∵k(k+1)>k2>k(k-1),
8、
∴<<,
即-<<-
(k∈N+且k≥2).
分別令k=2,3,…,n
得-<<1-,-<<-,…-<<-,
將這些不等式相加得
-+-+…+-<++…+<1-+-+…+-,
即-<++…+<1-,
∴1+-<1+++…+<1+1-,
即-<1+++…+<2-
(n∈N+且n≥2)成立.
(1)放縮法證不等式主要是根據(jù)不等式的傳遞性進行變換,即欲證a>b,可換成證a>c且c>b,欲證a
9、利用不等式的性質(zhì)、利用已知不等式、利用函數(shù)的性質(zhì)進行放縮等.比如:舍去或加上一些項:+>;
將分子或分母放大(縮小):<,>,<,>(k∈R,k>1)等.
3.已知:an=+++…+(n∈N+),求證:<an<.
證明:∵=,
∴>n,
∴an=++…+>1+2+3+…40+n=.
∵<,
∴an<+++…+
=+(2+3+…+n)+=.
綜上得:<an<.
反證法和放縮法在高考中單獨命題的可能性不大,一般以解答題一問的形式出現(xiàn),但反證法和放縮法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模式,在邏輯推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考題印證]
(安徽高考)設直線l1:y=k1x+1,l2:y
10、=k2x-1, 其中實數(shù)k1,k2滿足k1k2+2=0.
(1)證明l1與l2相交;
(2)證明l1與l2的交點在橢圓2x2+y2=1上.
[命題立意] 本題考查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線線相交的判斷與證明,點在曲線上的判斷與證明,考查學生推理論證的能力.
[證明] (1)反證法.假設l1與l2不相交,則l1與l2平行,有k1=k2.代入k1k2+2=0,得k+2=0,
此與k1為實數(shù)的事實相矛盾.從而k1≠k2,即l1與l2相交.
(2)法一 :由方程組
解得交點P的坐標(x,y)為
而2x2+y2=2+
===1.
此即表明交點P(x,y)在橢圓2x2+y2=1上.
法
11、二:l1與l2的交點P的坐標(x,y)滿足
故知x≠0,從而
代入k1k2+2=0,得·+2=0,
整理后,得2x2+y2=1,
所以交點P在橢圓2x2+y2=1上.
一、選擇題
1.否定“自然數(shù)a、b、c中恰有一個為偶數(shù)”時正確的反設為 ( )
A.a(chǎn)、b、c都是奇數(shù)
B.a(chǎn)、b、c都是偶數(shù)
C.a(chǎn)、b、c中至少有兩個偶數(shù)
D.a(chǎn)、b、c中至少有兩個偶數(shù)或都是奇數(shù)
解析:選D 三個自然數(shù)的奇偶情況有“三偶、三奇、二偶一奇、二奇一偶”4種,而自然數(shù)a、b、c中恰有一個為偶數(shù)包含“二奇一偶”的情況,故反面的情況有3種,只有D項符合.
2.設x>0,y>0,
12、A=,B=+,則A、B的大小關系為( )
A.A=B B.A<B
C.A≤B D.A>B
解析:選B B=+>+==A,即A
13、+(c-a)2≠0;
②a>b與ab與a
14、1.
答案:M<1
6.用反證法證明“已知平面上有n(n≥3)個點,其中任意兩點的距離最大為d,距離為d的兩點間的線段稱為這組點的直徑,求證直徑的數(shù)目最多為n條”時,假設的內(nèi)容為________.
解析:對“最多”的否定應當是“最少”,二者之間應該是完全對應的,所以本題中的假設應為“直徑的數(shù)目最少為n+1條”.
答案:直徑的數(shù)目最少為n+1條
7.A=1+++…+與(n∈N+)的大小關系是________.
解析:A=+++…+≥++…+n項 ==.
答案:A≥
8.已知a>2,則loga(a-1)loga(a+1)________1(填“>”、“<”或“=”).
解析:∵a
15、>2,∴l(xiāng)oga(a-1)>0,loga(a+1)>0,
又loga(a-1)≠loga(a+1),
∴<,
而=loga(a2-1)
<logaa2=1,
∴l(xiāng)oga(a-1)loga(a+1)<1.
答案:<
三、解答題
9.已知01且y(2-z)>1且z(2-x)>1均成立,
則三式相乘有:xyz(2-x)(2-y)(2-z)>1.①
由于0
16、且0<z(2-z)≤1,
∴三式相乘得:0(x+y+z).
證明:
= ≥
=|x+|≥x+.
同理可得:≥y+,
≥z+.
由于x、y、z不全為零,故上述三式中至少有一式取不到等號,所以三式累加得:
++>++=(x+y+z).
11.已知數(shù)列{an}滿足a1=2,an+1=22·an(n∈N+),
(1)求a2,a3并求數(shù)列{an}的通項公式;
(2)設cn=,求證:c1+c2+c3+…+cn<.
解:(1)∵a1=2,an+1=2·an(n∈N+),
∴a2=2·a1=16,
a3=2·a2=72.
又∵=2·,n∈N+,∴為等比數(shù)列.
∴=·2n-1=2n,
∴an=n2·2n.
(2)證明:cn==,
∴c1+c2+c3+…+cn
=+++…+<+++·
=+·<+·=+
==<=,所以結論成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