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三單元 待人接物須明理單元教學要點 北師大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三單元 待人接物須明理單元教學要點 北師大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七年級思想品德上冊 第三單元 待人接物須明理單元教學要點 北師大版
〖本單元地位〗
1.在教材中的地位
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遵守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而生活。進入中學后,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接觸面逐漸拓寬,中學生首先碰到并難于適應的是社會生活的規(guī)則。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公共生活,數不清的規(guī)則困擾著他們。不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規(guī)則?為什么制定這些規(guī)則?不遵守規(guī)則又會如何?在對規(guī)則缺乏了解的基礎上,他們本能的反抗,表現出來就是對老師、家長的教育的逆反,帶來的結果就是人際交往上的不和諧。教材在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了“禮貌待人”、“平等待人”、“與人為善”三課。通過設計、分析社會
2、情境,讓學生體驗人與道德規(guī)范之間的聯系,養(yǎng)成遵守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習慣。
2.在學生發(fā)展中的地位
由童年到少年,是人生發(fā)展中的一個質變。由小學到初中,是學生生活中的一個飛躍。初中一年級是學生的一個適應期,在這一時期,學生比較幼稚;環(huán)境的變化、人際的變化、學習的變化、生活的變化使學生充滿陌生感。而剛入學的初一學生,無論過去如何,無論對新學校是否滿意,都普遍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特征。
隨著初中生行為能力的逐漸發(fā)展,初中生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接觸的人和事物也逐漸擴大和增多,隨之而來的各種影響和困惑也逐漸增多。中學生越來越多的面臨與人交往的問題。在交往問題中最直接的是與老師、同學、父母相處的問題。和
3、諧的人際關系,是學生健康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它不僅有利于學生良好個性的形成,也讓他們充滿快樂,學習自信又輕松。然而,七年級的孩子正步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強烈,性格不穩(wěn)定,情緒變化強烈。怎樣與人交往?在社會生活中要遵守哪些規(guī)則?什么是法律?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這些問題始終困擾著初中學生。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因此,教材在本單元著重關注日常生活中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良好的禮儀規(guī)范;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遵紀守法的習慣養(yǎng)成等。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從他們的生活實際來理解、體驗規(guī)則在人際交往中的作用,理解和諧有序的
4、共同生活的價值。
〖本單元的設計思路〗
本單元共分三課(第六課:禮貌待人,第七課:平等待人,第八課:與人為善)。第六課,禮貌待人,重點通過分析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事例,明確禮貌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以及如何才能成為文明禮貌的中學生。第七課,平等待人,重點讓學生理解平等不僅是交往的前提,更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同時明確相互寬容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努力做個寬容的人。第八課,與人為善,重點讓學生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通過活動使學生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立場思考問題,與人為善,從而獲得與人交往的技巧,做一個善良的人。
圖示:
人際交往要禮貌
5、了解禮貌的作用
第六課:禮貌待人
如何講禮貌 了解講禮貌的途徑,做文明禮貌的公民
人人平等 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
第七課:平等待人
相互寬容 交往的基本美德
永存善良之心
第八課:與人為善 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一
做一個友善的人
〖課標依據〗
1.“我與他人關系”中“交往與溝通”部分:知道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養(yǎng)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2.1.5)
2.“我與他人關系”中“
6、交往與溝通”部分:養(yǎng)成樂于助人的品質。(2.1.6d)
3.“我與他人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2.2.3)
4.“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不凌弱欺生。(2.2.4c)
5.“我與他人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體會和諧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寬容和相互幫助。(2.2.6a)
6.“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夠平等待人。(2.2.5)
7.“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的品德”部分:總體目標――懂得善良是人最可寶貴的品質之
7、一。
〖教學評價建議〗
1.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交往中的規(guī)則,重點在于測評學生是否懂得交往中的各種規(guī)則,能否認真遵守規(guī)則,或者有意識的改變自己的不足。建議本單元采用觀察和描述的方式進行評價。如觀察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思想傾向,實際生活中的行為習慣,并用描述性評語表述出來。
2.建議采用成長記錄袋的評價方式。將學生活動的資料收集起來,作為學生成長記錄的一部分,也可以作為以后評價的參考依據。
3.根據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對學生的評價可以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如情景測量法、觀察法、談話法、成長記錄袋評價法等,也可綜合采用,目的在于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