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fù)習 第五單元 四邊形 課時訓(xùn)練(二十六)正方形及中點四邊形練習》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2年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fù)習 第五單元 四邊形 課時訓(xùn)練(二十六)正方形及中點四邊形練習(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中考數(shù)學專題復(fù)習 第五單元 四邊形 課時訓(xùn)練(二十六)正方形及中點四邊形練習
|夯實基礎(chǔ)|
1.[xx·廣安] 下列說法:
①四邊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菱形;
②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形成的四邊形一定是正方形;
③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一定是矩形;
④經(jīng)過平行四邊形對角線交點的直線,一定能把平行四邊形分成面積相等的兩部分.
其中說法正確的個數(shù)為 ( )
A.4 B.3 C.2 D.1
2.小紅用次數(shù)最少的對折方法驗證了一條四邊形絲巾的形狀是正方形,她對折了 (
2、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若順次連接四邊形ABCD四邊的中點,得到的圖形是一個矩形,則四邊形ABCD一定是 ( )
A.矩形
B.菱形
C.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
D.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
4.[xx·河北] 如圖K26-1是邊長為10 cm的正方形鐵片,過兩個頂點剪掉一個三角形,以下四種剪法中,裁剪線長度所標的數(shù)據(jù)(單位:cm)不正確的是 ( )
圖K26-1
圖K26-2
5.[xx·黔東南州] 如圖K26-3,正方形ABCD中,E為AB中點,
3、FE⊥AB,AF=2AE,FC交BD于點O,則∠DOC的度數(shù)為 ( )
圖K26-3
A.60° B.67.5°
C.75° D.54°
6.小明在學習了正方形之后,給同桌小文出了道題,從下列四個條件:①AB=BC;②∠ABC=90°;③AC=BD;④AC⊥BD中選兩個作為補充條件,使?ABCD成為正方形(如圖K26-4),現(xiàn)有下列四種選法,你認為錯誤的是 ( )
圖K26-4
A.①② B.②③
4、 C.①③ D.②④
7.[xx·黃岡] 已知:如圖K26-5,在正方形ABCD的外側(cè),作等邊三角形ADE,則∠BED= 度.?
圖K26-5
8.[xx·大慶] 如圖K26-6,點M,N在半圓的直徑AB上,點P,Q在上,四邊形MNPQ為正方形.若半圓的半徑為,則正方形的邊長為 .?
圖K26-6
9.[xx·深圳] 如圖K26-7,四邊形ACDF是正方形,∠CEA和∠ABF都是直角且E,A,B三點共線,AB=4,則陰影部分的面積是 .?
圖K26-7
10.[xx·武漢] 以正方形ABCD的邊AD為
5、邊作等邊三角形ADE,則∠BEC的度數(shù)是 .?
11.[xx·義烏] 如圖K26-8為某城市部分街道示意圖,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點G在對角線BD上,GE⊥CD,GF⊥BC,AD=1500 m,小敏行走的路線為B→A→G→E,小聰行走的路線為B→A→D→E→F,若小敏行走的路程為3100 m,則小聰行走的路程為 m.?
圖K26-8
12.[xx·舟山] 如圖K26-9,等邊三角形AEF的頂點E,F在矩形ABCD的邊BC,CD上,且∠CEF=45°.
求證:矩形ABCD是正方形.
圖K26-9
13.如圖K26-10,四邊形ABCD是正
6、方形,點E是BC邊的中點,∠AEF=90°,且EF交正方形外角的平分線CF于點F.
求證:AE=EF.
圖K26-10
|拓展提升|
14.[xx·煙臺] 【問題解決】
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老師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圖K26-11①,點P是正方形ABCD內(nèi)一點,PA=1,PB=2,PC=3,你能求出∠APB的度數(shù)嗎?
小明通過觀察、分析、思考,形成了如下思路:
思路一:將△PBC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BP'A,連接PP',求出∠APB的度數(shù);
思路二:將△APB繞點B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CP'B,連接PP',求出∠APB的度數(shù).
請參考小明的
7、思路,任選一種寫出完整的解答過程.
【類比探究】
如圖②,若點P是正方形ABCD外一點,PA=3,PB=1,PC=,求∠APB的度數(shù).
圖K26-11
參考答案
1.C [解析] ①正確;由于矩形的對角線相等,根據(jù)三角形的中位線定理,可得順次連接矩形各邊中點所得四邊形的四邊都相等,由此可判定所得四邊形是菱形,故②錯誤;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不一定是矩形,故③錯誤;④正確.綜上所述,正確的說法有2個.故選C.
2.B
3.D [解析] 如圖,四邊形EFGH是矩形,且E,F,G,H分別是AB,BC,CD,AD的中點,
根據(jù)三角形中位線定
8、理得:EH∥FG∥BD,EF∥AC∥HG.
∵四邊形EFGH是矩形,即EF⊥FG,
∴AC⊥BD.
4.A [解析] 選項A不正確.理由:正方形的邊長為10,所以對角線=10≈14,因為15>14,所以這個圖形不可能存在.故選A.
5.A [解析] 連接BF,∵E為AB中點,FE⊥AB,∴EF垂直平分AB,∴AF=BF.∵AF=2AE,
∴AF=AB,∴AF=BF=AB,∴△ABF為等邊三角形,∴∠FBA=60°,BF=BC,∴∠FCB=∠BFC=15°,∵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DBC=45°,根據(jù)三角形的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的和得∠DOC=15°+45°=60°.
9、
6.B [解析] 此題考查正方形的判定,即在平行四邊形的基礎(chǔ)上,需要再同時具備矩形和菱形的特征.①是菱形的特征;②是矩形的特征;③是矩形的特征,④是菱形的特征.而B中都是矩形的特征.故選B.
7.45 [解析] 由題意得,AB=AE,∠BAD=90°,∠DAE=∠AED=60°,所以∠BAE=150°,∠AEB=15°.所以∠BED=∠AED-∠AEB=60°-15°=45°.
8.2 [解析] 連接OP,設(shè)正方形的邊長為a(a>0),則ON=,PN=a,在Rt△OPN中,ON2+PN2=OP2,即2+a2=()2,解得a=2.
9.8 [解析] ∵四邊形ACDF是正方形,∴AC=A
10、F,∠CAF=90°,∴∠CAE+∠BAF=90°,又∠CAE+∠ECA=90°,∴∠ECA=∠BAF,則在△ACE和△FAB中,∵
∴△ACE≌△FAB(AAS),∴AB=CE=4,
∴陰影部分的面積=AB·CE=×4×4=8.
10.30°或150° [解析] 如圖①,∵△ADE是等邊三角形,
∴DE=DA,∠DEA=∠1=60°.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DC=DA,∠2=90°.
∴∠CDE=150°,DE=DC,∴∠3=(180°-150°)=15°.
同理可求得∠4=15°.
∴∠BEC=30°.
如圖②,∵△ADE是等邊三角形,∴DE=DA,∠1=∠2=
11、60°,∵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DC=DA,∠CDA=90°.
∴DE=DC,∠3=30°,∴∠4=(180°-30°)=75°.
同理可求得∠5=75°.∴∠BEC=360°―∠2―∠4―∠5=150°.
故答案為30°或150°.
11.4600 [解析] 連接GC,由四邊形ABCD為正方形可得△ADG≌△CDG,所以GC=AG,由四邊形GECF為矩形可得GC=EF,所以EF=AG,因為小敏行走的路線為B→A→G→E,所以BA+AG+GE=3100 m.因為小聰行走的路線為B→A→D→E→F,所以BA+AD+DE+EF=BA+1500+GE+AG=3100+1500=4600(
12、m).
12.證明:∵四邊形ABCD是矩形,
∴∠B=∠D=∠C=90°,
∵△AEF是等邊三角形,
∴AE=AF,∠AEF=∠AFE=60°,
∵∠CEF=45°,
∴∠CFE=∠CEF=45°,
∴∠AFD=∠AEB=180°-45°-60°=75°,
∴△ABE≌△ADF,
∴AB=AD,
∴矩形ABCD是正方形.
13.證明:取AB的中點H,連接EH.
∵∠AEF=90°,
∴∠2+∠AEB=90°,
∵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1+∠AEB=90°,
∴∠1=∠2,
∵E是BC的中點,H是AB的中點,
∴BH=BE,AH=CE,
∴∠BH
13、E=45°,
∵CF是∠DCG的平分線,
∴∠FCG=45°,∴∠AHE=∠ECF=135°,
在△AHE和△ECF中,
∴△AHE≌△ECF(ASA),∴AE=EF.
14.[解析] 將△PBC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P'BA,連接PP',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BP'P,從而得到PP'=2,∠BPP'=45°,又AP'=CP=3,AP=1,∴AP2+P'P2=1+8=9=P'A2,∴根據(j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PP'=90°,從而求出∠APB=45°+90°=135°.
將△PBC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P'BA,連接PP',方法和上述類似,求出∠APB=45°.
解:【問
14、題解決】如圖①,將△PBC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P'BA,連接PP'.
①
∵P'B=PB=2,∠P'BP=90°,
∴PP'=2,∠BPP'=45°.
又AP'=CP=3,AP=1,
∴AP2+P'P2=1+8=9=P'A2,
∴∠APP'=90°,
∴∠APB=45°+90°=135°.
②
【類比探究】如圖②,將△PBC繞點B逆時針旋轉(zhuǎn)90°,得到△P'BA,連接PP'.
∵P'B=PB=1,
∠P'BP=90°,
∴PP'=,∠BPP'=45°.
又AP'=CP=,AP=3,
∴AP2+P'P2=9+2=11=P'A2,
∴∠APP'=90°,∴∠APB=90°-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