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物理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蘇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九年級物理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蘇科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九年級物理 科學探究——牛頓第一定律教案 蘇科版
一、教材分析
1、課程理念:
本節(jié)由“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兩部分組成。內(nèi)容設置上體現(xiàn)了三方面的課程基本理念。
(1)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通過亞里士多德觀點與伽利略思想實驗的觀點質(zhì)疑,提出了一種糾正前概念的學習方法——矛盾沖突法。
(2)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
教材從生活概念為基礎,強化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最后又通過“慣性的應用和防止慣性的危害”將物理還原于生活。
(3)注重科學探究
實驗探究“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提供了學生經(jīng)歷實驗與數(shù)據(jù)分析、分析論證、交流與合作,自我表述,培養(yǎng)
2、科學方法、實踐能力的條件,“慣性小實驗”幫助學生學習實驗驗證方法,并有助于學生對“物理與生活”的認知。
2、內(nèi)容標準: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實驗,了解物理學上思想實驗的實質(zhì)。
(2)體會亞里士多德與伽利略的思想沖突。
(3)經(jīng)歷實驗過程,學會用分析與論證的方法探究出牛頓第一定律,并會用自己的語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認識慣性,了解利用慣性及防止慣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應用于生產(chǎn)和生活實踐,對學生進行STS教育。
3、重點難點:
探究并學會用學生自己的語言表述牛頓第一定律。
二、教法設計:
1、課型課時:
本節(jié)屬科學探究型課。課時:1教時,基礎較差的學校
3、也可以兩部分內(nèi)容各用1教時。
2、教學策略:
(1)牛頓第一定律:
第一階段:采用“矛盾沖突法”,盡力展示生活體驗、亞里士多德觀點與伽利略思想實驗矛盾沖突,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第二階段:實驗探究。這一階段要肯花時間,教師僅起一個指導者的作用,盡量讓學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論并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內(nèi)容。
第三階段:主要以教師講述的形式,指明牛頓第一定律的重要性、理想性,并通過對定律內(nèi)容的理解指導,幫助學生認識力的作用在運動中只是“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慣性:
除了課本上實驗,還安排學生做一做運動物體由于慣性而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以突出慣性“維持其原有運動狀態(tài)”的實
4、質(zhì)?!鞍踩珟У淖饔谩庇山處熇枚嗝襟w系統(tǒng)或制仿真動態(tài)投影片予以展示。勞動中利用慣性,教師取小花鋤,小斧頭演示分別用不同方法固緊鋤(斧)頭,以突出慣性的實際意義。最后,需要教師簡潔、明快地闡釋出慣性與慣性定律的區(qū)別。
三、教具和學具
教具: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CAI課件、有關網(wǎng)站下載圖片資料、羊角錘、木工刨刀等。
學具:斜面、木板、透明膠布、棉布、毛巾、玻璃板、小車、刻度尺、長方體窄木塊、盛有大半杯水的燒懷、慣性演示儀等。
四、教學過程
(一) 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探究
激發(fā)矛盾:
投影出課本圖11.5-1中的三幅圖,讓學生觀察,然后,要求學生利用桌上的木塊、小車感受
5、:推木塊,木塊就運動,撤去推力,木塊停止運動;推小車,小車運動,撤去外力,小車逐漸停下來。
師:生活中還見過類似的例子嗎?
(學生答,教師將學生的舉例,羅列投影)
啟發(fā)學生比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體的運動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體受的力,物體就不會動或停止運動。
投影亞里士多德觀點:要維持物體作勻速運動,就必須給物體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運動的現(xiàn)象是沒有的。
師:上述是古希臘最杰出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和同學們的生活體驗何其相似!可是,幾百年前,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卻曾通過假想實驗,運用邏輯推理,對亞里士多德,也即同學們的觀點提出了質(zhì)疑。
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實驗示意
6、圖,教師對照示意圖復述伽利略的推理過程和結論。
師: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實基礎上的,而且后來又經(jīng)過了法國科學家笛卡爾等的進一步論證。孰對孰錯,還是請同學們自己動腦、動手探究論證吧?
實驗探究:
(1)提示學生先完整地看一遍實驗內(nèi)容:
提出問題:此實驗過程中,哪些條件保持不變?哪些條件在發(fā)生變化?
(學生一開始可能只能回答出表象,應經(jīng)多輪交流,由學生自己回答出: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變,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在變)。
(2)負面因素評估:
提出問題:實驗時,毛巾、棉布與車輪作用會產(chǎn)生移動;毛巾一端線結較粗;小車從斜面進入平面出現(xiàn)卡
7、輪等現(xiàn)象。請觀察桌上物件,看是否可以選用桌上的物件,盡可能地減小可能出現(xiàn)的負面影響?
(可以用寬幅透明膠布粘接斜面和平面的毛巾一端;斜面坡度不宜過大;斜面與平面交接處斷面不能過大)
(3)探究點拔:
師:本實驗分析與論證過程,著重在于比較數(shù)據(jù),找出現(xiàn)象中變化的共同規(guī)律。
(4)學生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探究,教師巡視實驗情況。
(5)學生匯報分析與論證的想法
教師投影出具有代表性的各種想法,啟發(fā)學生間交流與探討,逐步由學生自己完善自己的表述,保留公認的較成熟的表述。
總結歸納:
(1)教師點明:上述表述其實就是牛頓第一定律所反映的內(nèi)容。投影牛頓第一定律與學生表述對照
8、,征詢學生對牛頓第一定律中“一切” “不受外力”和“總保持”的含義的理解意見,將成熟的意見打成投影。
(2)綜合述評:牛頓第一定律是研究物體運動規(guī)律的三大定律之一,該定律的建立具有兩方面重大意義:一是說明了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二是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過程說明,不能直接用實驗驗證的規(guī)律,可以在實驗基礎上,以合乎邏輯的方式推理出來。
(二) 慣性
師:為什么不受力物體會表現(xiàn)為“靜者恒靜,動者恒動”呢?請同學們先閱讀課本“慣性”部分內(nèi)容,利用桌上的器材參照圖11.5-4親手做一做該實驗,并思考回答以下問題(投影出提綱):
(1)你是怎樣理解“慣性”實質(zhì)的?
(2)根據(jù)課本中幾
9、個“慣性小實驗”,你怎樣推論出棋子具有慣性?
(3)你認為還可以做什么實驗進一步論證不僅僅是靜止物體才具有慣性?
請利用桌上器材設計并完成1~2個小實驗。
學生按照教師點拔分小組活動,活動完畢,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組織交流,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由于慣性而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
師:慣性既有有用的一面,也會帶來危害,生活中,我們要通過學習慣性,“興利除弊”。
演示:因緊松脫的羊角錘錘頭,從刨身中退刨刀。
投影:國產(chǎn)“賽歐”車減震,防撞措施。
(三) 本節(jié)內(nèi)容小結:
投影本節(jié)內(nèi)容要點,進行本節(jié)內(nèi)容小結。
(四) 布置作業(yè):
1、活動任務:
(1)訪問央視網(wǎng)站,查看轎
10、車防傷害思路及措施。
(2)設計實驗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嘗試用其它器材進一步論證小車運動距離與磨擦力大小的關系
(3)通過乘車,體會慣性。
【點評】
《牛一定律》是經(jīng)過高度的抽象概括并以十分精煉的語言表述出來的,這些現(xiàn)成的結論很容易使學生誤以為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得出輕而易舉,這不僅使學生失去了觀察、研究問題的興趣,同時也使本節(jié)的教學黯然失色。如何克服這一難點呢?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通過對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質(zhì)疑,引發(fā)矛盾沖突,緊接著介紹伽利略的思想,再讓學生科學探究,最后在老師的幫助下共同駁斥亞里士多德的錯誤觀點,得出牛一定律,這既讓學生了解了科學發(fā)展的歷史,體會到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又以伽利略的推理思想對學生進行了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