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十三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理》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十三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理(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十三 空間中的平行與垂直練習 理
基礎演練夯知識
1. 能夠得出平面α與平面β一定重合的條件是:它們的公共部分有( )
A.兩個公共點 B.三個公共點
C. 無數(shù)個公共點 D.共圓的四個公共點
2.直線a⊥平面α,b∥α,則a與b的關系為( )
A.a(chǎn)⊥b,且a與b相交 B.a(chǎn)⊥b,且a與b不相交
C. a⊥b D.a(chǎn)與b不一定垂直
3. 已知m,n為異面直線,m⊥平面α,n⊥平面β,直線l滿足l⊥m,l⊥n,l?α,l?β,則(
2、)
A.α∥β,且l∥α
B.α⊥β,且l⊥α
C.α與β相交,且交線垂直于l
D.α與β相交,且交線平行于l
4. 設α為平面,a,b為兩條不同的直線,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若a∥α,b∥α,則a∥b
B.若a⊥α,a∥b,則b⊥α
C.若a⊥α,a⊥b,則b∥α
D.若a∥α,a⊥b,則b⊥α
5. 已知m,n,l是不同的直線,α,β,γ是不同的平面,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m∥n,n?α,則m∥α;②若m⊥l,n⊥l,則m∥n;
③若m⊥n,m∥α,n∥β,則α⊥β;④若α⊥γ,β⊥γ,則α∥β.
其中真命題有( )
A.0個 B.1個
3、C. 2個 D.3個
提升訓練強能力
6.已知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則α∥β的一個充分條件是( )
A.存在一條直線l,l?α,l∥β
B.存在一個平面γ,γ⊥α,γ⊥β
C. 存在一條直線l,l⊥α,l⊥β
D.存在一個平面γ,γ⊥α,γ∥β
7. 設l為直線,α,β是兩個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題中為真的是( )
A.若l∥α,l∥β,則α∥β B.若l⊥α,l⊥β,則α∥β
C.若l⊥α,l∥β,則α∥β D.若α⊥β,l∥α,則l⊥β
8.在正方體中,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是( )
A. B.
C. 2 D.
9. 已知α,β是兩個不同
4、的平面,m,n是兩條不同的直線,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m⊥α,m?β,則α⊥β;②若m?α,n?α,m∥β,n∥β,則α∥β; ③如果m?α,n?α,m,n是異面直線,那么n與α相交;④若α∩β=m,n∥m,且n?α,n?β,則n∥α,且n∥β.
其中為真命題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10. 如圖13-1所示,正方體ABCD -A1B1C1D1的棱長為1,線段B1D1上有兩個動點E,F(xiàn),且EF=,則下列結論中錯誤的是( )
A.AC⊥BE
B.EF∥平面ABCD
C. 三棱錐A-BEF的體積為定值
D.△AEF的面積與△BEF的面積相等
5、
圖13-1 圖13-2
11.如圖13-2所示,已知三個平面α,β,γ互相平行,a,b是異面直線,a與α,β,γ分別交于A,B,C三點,b與α,β,γ分別交于D,E,F(xiàn)三點,連接AF交平面β于點G,連接CD交平面β于點H,則四邊形BGEH必為________.
12. 如圖13-3所示正方體ABCD-A1B1C1D1,下面結論正確的是________.(把你認為正確結論的序號都填上)
①AC∥平面DA1C1;② BD1⊥平面DA1C1; ③過點B與異面直線AC和A1D所成角均為60°的直線有4條; ④四面體DA1D1C1與正方體ABCD-A1B1C1D1的
6、內(nèi)切球的半徑之比為;⑤與平面DA1C1平行的平面與正方體的各個面都有交點,則這個截面的周長為定值.
圖13-3
13. 已知四棱錐P-ABCD的底面ABCD是邊長為2的正方形,且俯視圖如圖13-4所示.關于該四棱錐的下列說法中:
①該四棱錐中至少有兩組側面互相垂直;②該四棱錐的側面中可能存在三個直角三角形;③該四棱錐中不可能存在四組互相垂直的側面;④該四棱錐的四個側面不可能都是等腰三角形.
其中,所有正確說法的序號是________________.
圖13-4
14.在如圖13-5所示的幾何體中,面CDEF為正方形,面ABCD為等腰梯形,AB∥CD,AC=,AB=2B
7、C=2,AC⊥FB.
(1)求證:AC⊥平面FBC.
(2)AC上是否存在點M,使EA∥平面FDM?證明你的結論.
圖13-5
15.如圖13-6,在四棱錐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邊形,平面PBD⊥平面ABCD,AD=2,PD=2,AB=PB=4,∠BAD=60°.
(1)求證:AD⊥PB;
(2)E是側棱PC上一點,記=λ,當PB⊥平面ADE時,求實數(shù)λ的值.
圖13-6
8、
16.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DC=90°,AD=2,BC=1,CD=,點E是線段AB的中點,G為CD的中點,現(xiàn)沿ED將△AED折起到△PED位置,使PE⊥EB.
(1)求證:平面PEG⊥平面PCD;
(2)求點A到平面PDC的距離.
圖13-7
專題限時集訓(十三)
【基礎演練】
1.D [解析] 兩點、三點或無數(shù)個點都可以是同一直線上的點,而共圓的四個公共點一定不共線,所以正確選項為D.
2.C [解析] 因為b∥α,所以在α中必有一條直線c與b平行.因為a⊥α,所以a⊥c,所以a⊥b.
3.D [解析] 由m,n為異面直線,m⊥平面
9、α,n⊥平面β得α與β相交;又?l∥α,同理l∥β,從而α與β的交線平行于l.
4.B [解析] 由a∥α,b∥α得a,b的關系不確定;若a⊥α,a∥b,則b⊥α,正確;由a⊥α,a⊥b,得b∥α或b?α;由a∥α,a⊥b,知b與α的關系不確定,選B.
5.A [解析] ①中,也可能直線m?α;②中,m,n也可能相交或異面;③中,平面α,β的關系不確定;④中,與一個平面同時垂直的兩個平面也可能相交.
【提升訓練】
6.C [解析] 在選項A的條件下,α,β也可能相交;在選項B的條件下,α,β也可能相交;在選項C的條件下,由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知α∥β;在選項D的條件下,α⊥β
10、.
7.B [解析] 在選項A中,當l平行于平面α,β的交線時,也符合已知條件,此時α,β不平行;在選項B中,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在選項C中,若l⊥α,l∥β,則α⊥β;在選項D中,在已知條件下,l與β的位置關系不確定.
8.A [解析] 如圖所示,取BD的中點O,連接AO,A1O,則∠AOA1即為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易知tan∠AOA1==.
9.D [解析] ①若m⊥α,m?β,則α⊥β;②若m?α,n?α,m∥β,n∥β,此時只有當m,n相交,α∥β; ③如果m?α,n?α,m,n是異面直線,那么n與α可能相交或平行;④若α∩β=m,n∥m,且n?α,n?
11、β,則n∥α且n∥β.
10.D [解析] 易證AC⊥平面D1DBB1,從而AC⊥BE,故A正確;由B1D1∥平面ABCD,可知EF∥平面ABCD,故B正確;連接BD交AC于點O,則AO為三棱錐A -BEF的高,S△BEF=××1=,三棱錐A-BEF的體積為××=,為定值,故C正確.故選D.
11.平行四邊形 [解析] 由α∥β∥γ,BG?平面ACF,CF?γ,可得BG∥CF.同理有HE∥CF,所以BG∥HE.同理可得,BH∥GE,所以四邊形BGEH為平行四邊形.
12.①②⑤ [解析] ∵AC∥A1C1,BD1⊥A1D,BD1⊥C1D,∴①②正確;∵ 異面直線AC和A1D所成的角為60
12、°,∴過點B與異面直線AC和A1D所成的角均為60°的直線有且只有3條,故③錯誤.設AA1=a,可求得四面體DA1C1D1的內(nèi)切球半徑為a,而正方體ABCD-A1B1C1D1的內(nèi)切球半徑為a,故所求的比應為1-,故④錯誤. 將正方體沿AA1,A 1B1,B1C1,CC1,CD展開到一個平面上,如圖所示,易知截面多邊形的周長為定值,等于3a(a為正方體的棱長),故⑤正確.
13.①②③ [解析] 四棱錐P-ABCD的直觀圖如圖所示,其中頂點P在底面上的射影為底面正方形的BC邊的中點.由AB⊥BC,可得側面PAB⊥側面PBC,同理,側面PCD⊥側面PBC,故①正確.
根據(jù)①,側面PAB
13、,PCD均為直角三角形,調(diào)整四棱錐的高,側面PBC也可能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側面中可能有三個直角三角形,故②正確.
側面PAD與側面PBC不可能垂直,證明如下:
假設側面PAD與側面PBC垂直.取BC中點為E,連接PE.因為BC∥AD,所以BC∥平面PAD.設平面PAD∩平面PBC=l,根據(jù)直線與平面平行的性質(zhì)定理可得BC∥l.又PE⊥BC,所以PE⊥l,根據(jù)兩個平面垂直的性質(zhì)定理,得PE⊥平面PAD.又PE⊥平面ABCD,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與平面PAD∩平面ABCD=AD矛盾,所以假設不成立,故側面PAD與側面PBC不可能垂直,③中的結論是正確的.
若PB=2,則四棱錐的
14、四個側面均是等腰三角形,故④中的結論不正確.
14.解: (1)證明:在△ABC中,因為AC=,AB=2,BC=1,所以AC⊥BC.
又因為AC⊥FB, 所以AC⊥平面FBC.
(2)AC上存在點M,且M為AC中點時,有EA∥平面FDM,證明如下:
連接CE,與DF交于點N,連接MN.因為CDEF為正方形,所以N為CE中點.所以EA∥MN. 因為MN?平面FDM,EA?平面FDM, 所以EA∥平面FDM.
所以AC上存在點M,使得EA∥平面FDM.
15.解: (1)證明:在△ABD中,∵AD=2,AB=4,∠BAD=60°,∴由余弦定理求得BD=2.
∴AD2+BD2=
15、AB2,∴AD⊥BD.∵平面PBD⊥平面ABCD,交線為BD,
∴AD⊥平面PBD,∴AD⊥PB.
(2)作EF∥BC,交PB于點F,連接AF,由EF∥BC∥AD可知A,D,E,F(xiàn)四點共面,連接DF,因為AD⊥PB,故若PB⊥平面ADE,則需PB⊥DF.
在△PBD中,由PB=4,BD=2,PD=2,及余弦定理求得cos∠BPD=,∴在Rt△PDF中,PF=PDcos∠BPD=3,因此λ===.
16.解: (1)證明:連接BD.
在△BCD中,BD==2=AD,
所以△ABD為等腰三角形.
又因為點E是線段AB的中點,
所以DE⊥AB,所以DE⊥PE.
又因為PE⊥EB,DE∩EB=E,所以PE⊥平面BCDE.
因為CD?平面BCDE,所以PE⊥CD.
因為EG為梯形ABCD的中位線,且CD⊥AD,
所以CD⊥EG,
又PE∩EG=E,
所以CD⊥平面PEG.
又因為CD?平面PCD,所以平面PEG⊥平面PCD.
(2)由(1)知平面PEG⊥平面PCD,
且平面PEG∩平面PCD=PG,
所以在Rt△PEG中點E到PG的距離EM即為點E到平面PDC的距離.因為PE⊥平面ABCD,所以PE⊥EG,所以EM===.
故點A到平面PDC的距離為·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