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古詩誦讀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鄂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古詩誦讀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鄂教版(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三年級語文上冊 第一單元 古詩誦讀 江上漁者教學設計 鄂教版
教材分析: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是宋朝詩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學習本課生字,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了解詩句的含義,把握詩文基調,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做到熟能成誦。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根據詩句,展開
2、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感悟詩意,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感悟詩意,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根據詩句,展開想象,想象詩人描寫的景色,感悟詩意,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熟讀課文,會生字,能準確注音,排除字詞障礙。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板書“魚”,誰來讀讀這個字,(指名讀)大家都知道這就是我們平常吃的魚。(加上三點水旁)這個字誰認識?(指名讀)“魚”
3、和“漁”這兩個字意思一樣嗎?師解釋“漁”。(捕魚,也就是打魚)那漁者就是——指名生答(打漁的人),那江上漁者就是——生答(江上打漁的人)。
今天我們就跟隨宋朝的大詩人范仲淹一起去看看江上打漁的人。這節(jié)課,我就和大家一起來學這首詩。板書:《江上漁者》(范仲淹)
【設計意圖】
這里簡單引入、提問的目的是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讀詩文,感知內容:
1.多媒體展示古詩《江上漁者》,學生自由朗讀?! ?
2.簡介作者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
4、人志士節(jié)操,對后世影響深遠。
3.鼓勵交流:同學們,首先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古詩,用你們平時學會的學習古詩的方法學習交流,朗讀的時候,要把字音讀準,然后邊讀邊邊記下自己讀懂了什么,標出讀不懂的地方。
4.閱讀與交流的要求: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注意:“沒”讀mò,“波”讀bō。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5. 書寫指導。
“君”,偏旁是口,教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仿寫。教師指導。
6.檢查交流情況。
(1)指名朗讀,師生評價,糾正不正確的讀音。
(2)交流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教師評議,多媒體出示重點詞語的注釋。
①
5、往來人:來來往往的人。
②但:只。
③美:鮮美。
④出沒: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⑤風波:風浪。
(3)學生自由讀,了解詩句意思。學生集體交流詩句的主要內容。
在這一帶來來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著,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多么驚險啊!
7. 學生熟讀古詩,開火車讀、賽讀、小組讀、同桌讀。
【設計意圖】
運用多媒體課件配上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憑借音樂感知畫面形象,化抽象為具體,既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地區(qū)分出了眾多的顏色,體會到了作者語言的精妙。學生在聲情并茂朗讀的基礎上,結
6、合課件,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不但可以保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促進感悟,達到積累內化的目的。
三、細讀詩文,體會情感:
1.小朋友,你們可真了不起,那么快就不但會讀古詩,而且已經知道了《江上漁者》這首詩的內容,那么大家知道作者范仲淹是怎樣寫下這首古詩的嗎?你們能猜測一下嗎?學生猜測。
請大家自由讀讀上面這段話。(多媒體出示句子:一天,范仲淹走進江邊的一家酒樓吃飯,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于是就找了個靠窗的座位坐下,往窗外望去,只見江面上波濤洶涌,一只魚船像一片樹葉,隨著風浪起伏。它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想到了打魚人的辛苦,就寫下了《江
7、上漁者》這首古詩。)
2. 現(xiàn)在誰來說說作者在酒樓里聽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學生交流:看見酒樓里坐滿了南來北往的客人,他們不住地稱贊鱸魚肉嫩味鮮。 這其實就是詩句: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多媒體出示)
從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客人很多,鱸魚味道鮮美。
你能把客人的多和鱸魚味道的鮮美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嗎?學生讀。
3.“吃水不忘挖井人”,同樣“吃魚不忘打魚人”。你們讀了這首古詩以后,腦海中又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學生交流:打魚人那只像片樹葉的小船在風浪里飄蕩,時隱時現(xiàn),場面驚險。
A、教師出示畫面: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又仿佛聽到了什么?
8、學生交流:(出示詩句) 看到了小船,看到了洶涌的波濤。
“波濤洶涌”和“一片樹葉”,一個是多么的可怕,力大無比,一個是多么的柔弱,輕飄飄。這是多么的—— 看到了漁民的船,一會兒被卷上浪尖,一會兒又被打入浪谷。
“卷”和“打”這兩個詞用得真好,我從“卷”和“打”兩個動詞體會到小船隨時都有被浪打沉的危險。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捕魚人隨時都可能船毀人亡,漁民為了捕魚隨時都可能丟掉。
學生朗讀三、四兩句。
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打魚人隨時會遭強風雷暴的襲擊;看著這滾滾波濤,想到一葉小舟行駛危險,隨時有可能翻沉……農民勞動很辛苦。
4. 此時此刻,如果你是一位正在品嘗美味鱸魚的人,你肯定有很多
9、話想對那些在洶涌的波濤中捕魚的人說。請試著說一說。
5. 全詩只有短短的四句話,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的情境體驗和對重點詞語的理解,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詩人同情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是宋朝詩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
10、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總結提升。
五、作業(yè)布置:
1、正確抄寫本課的詞語。
2、背誦默寫詩文。
【設計意圖】
語文學習重在閱讀積累,背誦默寫可以鞏固識字、增加識字量,可以累積好詞佳句提高說話、寫話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靜氣。
六、板書設計: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設計意圖】
在課堂上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基本有兩個 ,一是視覺 ,二是聽覺。板書是使學生通過視覺而獲得知識信息的。在學生接受信息的兩個渠道中 ,通過視覺獲得信息的記憶時間 ,比從聽覺獲得信
11、息的時間要長幾倍。板書便于學生鞏固知識 ,因而是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反思:
古詩教學一直是小學階段教學的難點,特別對于三年級的小朋友,如何教、如何把握尺度值得探討。老師能把低年級古詩教學作為公開課,這種迎難而上的教學態(tài)度值得我們學習,整個教學課堂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研素材。
《江上漁者》這首古詩是宋朝詩人范仲淹的名作。全詩只有短短的20個字,卻描寫了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江上往來的客人歡快地品嘗鱸魚的畫面和江里漁者冒著風浪捕魚的場景),反映了勞動者的艱辛,體現(xiàn)了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表達了作者對勞動者的同情。整首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老師在教學中,采用了識字與閱讀相結合的教學步驟。為了能
12、引導學生去感受古詩中所蘊涵的意境,老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取以誦讀古詩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欣賞古詩的美。
一、識字教學生動活潑。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教學手段靈活,積極調動了學生的興趣,鞏固生字效果較好。
二、在朗讀中理解詩意。
在出示古詩以后,通過三步的朗讀層層推進。第一步,將古詩讀正確,在此基礎上進行識字;第二步,試著讀出古詩的味道,也就是讀出節(jié)奏美;第三步,整體感知,讓學生說說讀了古詩以后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從整體上了解古詩的內容,感知古詩的意思。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忽略了古詩教學中的解釋,不采用字字疏通,句句領會的教學方法,只要讓學生在讀正確的
13、基礎上通過說畫面大致了解主要意思,即“模糊解讀”。符合了一年級古詩教學的特點。
二、啟發(fā)想象悟詩情。
教師運用多種手段著力營造古詩的意境,引導學生用音樂配合誦吟,用想象再現(xiàn)情境。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痹趯W生理解往來的客人愛吃鱸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象說說客人們會怎么說,讓學生感受人們吃魚時的歡快心情,為體會捕魚的艱辛奠定基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這兩句詩的教學主要分以下幾步進行,第一步,觀看動畫視頻讓學生感受大風大浪里的一葉舟,體會漁民的危險和艱辛。第二步,說說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與詩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
不足之處及建議。
1、教師還沒有真正意義上帶領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感覺課堂上教師講解過多,學生的感受有的牽強。本首詩的重點應放在“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的理解上,讓學生有感情地讀等。
2、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地將德育教育滲透其中。
在學生感受漁者捕魚艱辛的基礎上,通過與《憫農》的組合閱讀,引導學生感受任何勞動成果都來之不易,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珍惜勞動成果方面說說今后的打算,提升課堂的教學價值。
3、細節(jié)上的不足。
時間把握上不夠,出現(xiàn)前松后緊。個人認為前面的識字教學花費時間過長,重點要放在古詩的感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