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振動》學案 教科版選修3-4》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振動》學案 教科版選修3-4(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2年高中物理《第一章 機械振動》學案 教科版選修3-4
一、簡諧運動的圖像及應用
由簡諧運動的圖像可以獲得的信息:
(1)確定振動質(zhì)點在任一時刻的位移;(2)確定振動的振幅;(3)確定振動的周期和頻率;(4)確定各時刻質(zhì)點的振動方向;(5)比較各時刻質(zhì)點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例1 一質(zhì)點做簡諧運動的位移x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1所示,由圖可知( )
圖1
A.頻率是2 Hz
B.振幅是5 cm
C.t=1.7 s時的加速度為正,速度為負
D.t=0.5 s時質(zhì)點所受的合外力為零
E.圖中a、b兩點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F.圖中a、b兩點的加速度大
2、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簡諧運動的周期性和對稱性
1.周期性: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在完成一次全振動后,再次振動時則是重復上一個全振動的形式,所以做簡諧運動的物體經(jīng)過同一位置可以對應不同的時刻,做簡諧運動的物體具有周期性.
2.對稱性
(1)速率的對稱性:系統(tǒng)在關于平衡位置對稱的兩位置具有相等的速率.
(2)加速度和回復力的對稱性:系統(tǒng)在關于平衡位置對稱的兩位置具有等大反向的加速度和回復力.
(3)時間的對稱性:系統(tǒng)通過關于平衡位置對稱的兩段位移的時間相等.振動過程中通過任意兩點A、B的時間與逆向通過的時間相等.
例2 物體做簡諧運動,通過A點時的速度為v,經(jīng)過1 s后物體第一次以相
3、同速度v通過B點,再經(jīng)過1 s物體緊接著又通過B點,已知物體在2 s內(nèi)所走過的總路程為12 cm,則該簡諧運動的周期和振幅分別是多大?
三、單擺周期公式的應用
1.單擺的周期公式T=2π.該公式提供了一種測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注意:(1)單擺的周期T只與擺長l及g有關,而與振子的質(zhì)量及振幅無關.
(2)l為等效擺長,表示從懸點到擺球球心的距離,要區(qū)分擺長和擺線長.小球在光滑圓周上小角度振動和雙線擺也屬于單擺,“l(fā)”實際為擺球到擺動所在圓弧的圓心的距離.
(3)g為當?shù)氐闹亓铀俣然颉暗刃е亓铀俣取保?
例3 有兩個同學利用假期分別去參觀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的物理實驗
4、室,并各自在那里利用先進的DIS系統(tǒng)較準確地探究了“單擺的周期T與擺長l的關系”,他們通過校園網(wǎng)交換實驗數(shù)據(jù),并由計算機繪制了T2—l圖像,如圖2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學所測實驗結果對應的圖線是________(填“A”或“B”).另外,在南大做探究的同學還利用計算機繪制了兩種單擺的振動圖像(如圖乙),由圖可知,兩單擺擺長之比la∶lb=________.
圖2
例4 根據(jù)單擺周期公式T=2π,可以通過實驗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龋鐖D3所示,將細線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下端系一小鋼球,就做成了單擺.
圖3
(1)用游標卡尺測量小鋼球直徑,示數(shù)如圖4所示,讀數(shù)為_
5、_______mm.
圖4
(2)以下是實驗過程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確的有________.
a.擺線要選擇細些的、伸縮性小些的,并且盡可能長一些
b.擺球盡量選擇質(zhì)量大些、體積小些的
c.為了使擺的周期大一些,以方便測量,開始時拉開擺球,使擺線相距平衡位置有較大的角度
d.拉開擺球,使擺線偏離平衡位置不大于5°,在釋放擺球的同時開始計時,當擺球回到開始位置時停止計時,此時間間隔Δt即為單擺周期T
e.拉開擺球,使擺線偏離平衡位置不大于5°,釋放擺球,當擺球振動穩(wěn)定后,從平衡位置開始計時,記下擺球做50次全振動所用的時間Δt,則單擺周期T=
1.(簡諧運動與圖像問題的綜
6、合)一個彈簧振子沿x軸做簡諧運動,取平衡位置O為x軸坐標原點.從某時刻開始計時,經(jīng)過四分之一的周期,振子具有沿x軸正方向的最大加速度.能正確反映振子位移x與時間t關系的圖像是下圖中的( )
2.(單擺周期公式的應用)如圖5所示是演示沙擺運動圖像的實驗裝置,沙擺的運動可看作簡諧運動.若用手向外拉木板的速度是0.20 m/s,木板的長度是0.60 m,那么這次實驗所用的沙擺的擺長為________ m.(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計算時可取g=π2)
圖5
3.(簡諧運動的周期性和對稱性)一彈簧振子沿x軸振動,平衡位置在坐標原點.t=0時刻振子的位移x=-0.1 m;t= s時刻x=0.1 m;t=4 s時刻x=0.1 m.該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為( )
A.0.1 m, s B.0.1 m,8 s
C.0.2 m, s D.0.2 m,8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