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14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2018年高考語文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14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8年高考語文 熱點題型和提分秘籍 專題14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7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專題14 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2017年新課標《考試大綱》規(guī)定: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B “不同句式”主要指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省略句等。 “不同用法”主要指詞類活用,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的活用以及使動用法和意動用法。 高考命題重點通過選擇題(實詞理解題)和翻譯題的方式考查詞類活用。 熱點題型一 判斷句 例1.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答案 D 【提分秘籍】 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在判斷判斷句時,首先看其標志: (1)以“…
2、…者,……也”“……也”“……者也”“……者,……”為標志。 (2)以判斷動詞“為”“是”為標志。(注意:“是”一般作為指示代詞“這”來使用,表判斷的情況相對較少) (3)以判斷副詞“乃”“即”“則”“皆”“誠”“悉”“亦” “素”為標志。 (4)以否定副詞“非”“未”“弗”“無”“莫”為標志。 其次,對無標志判斷句,要看其謂語是不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如“秦,虎狼之國”,“秦”是名詞,“虎狼之國”是名詞性短語,對主語“秦”作出判斷。 判斷句翻譯時一般要譯成“是”或“不是”。當用副詞加強判斷時,翻譯中應把副詞的基本義譯出,并補上判斷詞“是”,如“必”“亦”“即”“誠”“皆”
3、“則”“素” “乃”可以依次譯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確實是”“都是”“原來是”“本來是”“就是”。 【舉一反三】 下列各句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 B.且相如素賤人 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答案 C 熱點題型二 被動句 例2.下列各組句子中,不屬于被動句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 ①為狀語后置句,②為一般句式。 答案 D 【提分秘籍】 所謂被動,是指主語與謂語之間是被動關系,這樣的句式被稱為被動句。辨
4、識被動句,一看標志詞,如“見”“為”“于”“見……于……”“為……所”“為所”等。(值得注意的是,文言詞“被”多為動詞,“覆蓋”“遭受”之意,很少表示被動)對無標志被動句,只能從語句的結構或內容上去判定,如“洎牧以讒誅”“戍卒叫,函谷舉”“幾以不納死”。這類被動句在形式上與一般的陳述句無區(qū)別,如從內容著手,進行邏輯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李牧肯定是被殺,函谷關是被攻占,文天祥不被接納。只要能夠理清句意,再聯(lián)系上下文語境,不難判斷。 被動句翻譯時一般要加“被”,或使用表被動的詞語表達,如“受”“受到”“遭到”等。表被動的介詞“于”有時省略,翻譯時要注意識別并譯出被動的含義。“被”可以譯成“受”“遭受”
5、,盡可能按動詞意義翻譯;非常明確作介詞用的,才譯成“被”。 【舉一反三】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 B項都是介詞,表被動。 A項前“見”表被動,后“見”是偏指一方(我)。 C項前“見”是偏指一方,后“見”表被動。 D項前“被”表被動;后“被”是動詞,遭受。 答案 B 熱點題型三 謂語前置 例3、下列各句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渺渺兮予懷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誰可使者 D.事急矣,請奉命救于孫將軍 使者誰”。 答案 D 【提分秘籍】 一
6、般情況下謂語是放在主語后面的,但在文言文中,有些感嘆句或疑問句,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而將它放到句首,這就是謂語前置,也叫主謂倒裝。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語序應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再如:快哉此風!可調整為:此風快哉! 謂語倒裝句翻譯時按“主+謂”順序調整。 【舉一反三】 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誰為大王為此計者?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寧戚飯牛于車下,望桓公而悲,擊牛角,疾商歌。桓公聞之,扶其仆之手曰:“異哉!此歌者非常人也?!泵筌囕d之
7、。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替大王作出這種計策的人是誰? ②真奇怪呀!這位唱歌的人不是一般人啊。 熱點題型四 賓語前置 例4、下列各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贋橘e語前置句,②為定語后置句。 答案 D 【提分秘籍】 賓語前置句在文言倒裝句中最為復雜,有三種類型:一是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提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二是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提前,如“沛公安在”“不然,籍何以至此”等;三是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
8、,如“夫晉,何厭之有”“無乃爾是過與”等。判定賓語前置句既要結合語意,又要結合其標志詞語。 【舉一反三】 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雖然這樣卻還不能稱王的,這是從未有過的事。 ②其李將軍之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解析 “之”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熱點題型五 定語后置 例5、下列各句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9、) A.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 B.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C.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tài)者 D.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解析 其余三項均為定語后置句。 答案 D 【提分秘籍】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面,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xiàn)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且有一定的語言標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時,只要抓住這些標志詞語,再加上語意理解即可。 定語后置句翻譯時一般把定語調至中心語前。特殊情況下可以按照“中心語+中(里)+定語+的(名詞)”格式翻譯。 【舉一反三】 下列各句中
10、,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茍以天下之大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C.鑄金人十二 D.夫晉,何厭之有 答案 D 熱點題型六 省略句 例6.下列各句中,沒有成分省略現(xiàn)象的一項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 C.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 D.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 解析 A項“日三四里”省略謂語動詞“行”。 B項后三句省略主語。 D項省略介詞“于”,應為“今以鐘磬置于水中”。 答案 C 【提分秘籍】 省略是文言文中最普
11、遍的語言現(xiàn)象。省略句最常見的是省略主語、省略動詞或介詞賓語“之”以及介詞“以”“于”等。 對省略句翻譯的考查,在歷年高考對句式翻譯的考查中題量是最大的。它要求考生在翻譯時補出省略的部分。 【舉一反三】 翻譯下面的句子。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項伯就在夜里騎馬到劉邦軍中,私下會見了張良,把事情詳細地告訴(張良),想叫張良和(他)一起離開。
12、 熱點題型七 固定句式 1.對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釋,正確的一組是( ) ①如……何,譯為“對……怎么辦” ②無乃……乎,譯為“恐怕……吧” ③孰與,譯為“與……一起” ④奚以……為,譯為“憑什么……呢” ⑤何……為,譯為“還要……干什么” ⑥不亦……乎,譯為“不也……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③⑤⑥ 解析?、郾肀容^,應譯為“與……比,誰……”。④表反問,應譯為“哪里用得著……呢”。 答案 C 【提分秘籍】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結構),是由幾個文言虛詞搭配而成的固定形式。理解固定句式,有助于理解句子的含
13、意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當然,固定句式在高考翻譯題中不是必考點,帶有因文命題的特點。不過,一旦考查到,必須按其固定譯法翻譯。 【舉一反三】 翻譯下面的句子。 (1)無乃爾是過與?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恐怕該責備你們吧? (2)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這樣做的原因,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一、【2017年高考北京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題。
14、 秦廢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綰等言:“燕、齊、荊地遠,不置王無以鎮(zhèn)之,請立諸子。” 始皇下其議,群臣皆以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戰(zhàn)斗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分天下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jiān)。 蘇子曰:圣人不能為時,亦不失時。時非圣人之所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三代之興,諸侯無罪不可奪削,因而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謂不能為時者也。
15、周衰,諸侯相并,齊、晉、秦、楚皆千馀里,其勢足以建侯樹屏。至于七國皆稱王,行天子之事,然終不封諸侯。久矣,世之畏諸侯之禍也,非獨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當然,如冬裘夏葛,時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獨見也,所謂不失時者,而學士大夫多非之。漢高帝欲立六國后,張子房以為不可,李斯之論與子房無異。高帝聞子房之言,知諸侯之不可復,明矣。然卒王韓信、彭越、英布、盧綰,豈獨高帝所為,子房亦與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昔之論封建者甚眾,宗元之論出,而諸子之論廢矣,雖圣人復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說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氣必爭,爭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爭之端而
16、亂之始也。自書契【1】以來,臣弒其君,子弒其父,父子兄弟相賊殺,有不出于襲封而爭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至漢以來,君臣父子相賊虐者,皆諸侯王子孫,其馀卿大夫不世襲者,蓋未嘗有也。近世無復封建,則此禍幾絕。仁人君子,忍復開之歟?故吾以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論,當為萬世法也。 (取材于宋·蘇軾《東坡志林》) 注釋:【1】書契:指有文字記載。 9.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后屬疏遠 屬:親屬 B.諸侯更相誅伐 更:交替 C.子房亦與焉
17、 與:參與 D.不能易也 易:交換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項是(3分) A.以有侯王 爭必以利 B.三代之興 知諸侯之不可復 C.而學士大夫多非之 而諸子之論廢矣 D.襲封而爭位者 君臣父子相賊虐者 11.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請立諸子 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 B.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 諸皇子和功臣們皆封侯并用國家的賦稅重賞他們 C.君之雖欲罷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封侯的制度設置郡守,能行得通嗎 D.封
18、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分封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12.將下面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6分) ①時非圣人之能為也,能不失時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禮樂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終不能已篡弒之禍。 13.下列對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題“秦廢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廢除了三代以來分封諸侯的國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說出己見,而讓群臣議論丞相的諫言,群臣多贊成丞相的意見。 C.廷尉李斯深諳時移世變,以史為鑒,力排眾議,反對恢復分封諸侯的制度。 D.蘇東坡學養(yǎng)深厚,縱論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 14.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
19、人意也,勢也’”,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話做出的判斷。請用自己的話具體說明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5分) 【答案】 9.D 10.C 11.B 12.①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曾經達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 13.D 14.漢高帝和張子房是反對分封諸侯的,但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所以說“封建非圣人意也,勢也”。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此題考查虛詞的用法,A項的“以”是“因為”的意思;B項“之”為助詞,放在
20、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C項的第一個“而”有轉折之意,第二個為順承;D項的“者”均為助詞,意為“……的人”。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B項中“皆封侯”在“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一句中找不到對應的內容,屬于無中生有。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重點詞語的翻譯:(1)為,創(chuàng)造,1分;失時,違背時代,1分;句意1分。 (2)已,停止,1分;篡弒,篡位弒君,1分;大意,1分。&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3. 此題考查考生篩選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題干要求選出
21、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篩選區(qū)間遍布全文。D項最后一句“指出了分封制和郡縣制各有優(yōu)劣”不當,該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至于其他并無過多的論述,此處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4. 考生解答此題時要看清題目的要求,題干中明確說明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作者……判斷的直接依據”,根據文中“故柳宗元曰”可知,前面的分析,即柳宗元說這句話的依據,也是作者做出這個判斷的直接依據,而前面的內容即漢高帝和張子房分封諸侯王的事情??忌筛爬ū磉_為:漢高帝和張子房是反對分封諸侯的,但是迫于形勢,不得不封韓信等人為諸侯王,所以說“封建非圣人意也
22、,勢也”。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參考譯文】 秦王剛剛吞并天下的時候,丞相王綰等說:“燕國、齊國、楚國之地偏遠,如果不設置藩王就無法鎮(zhèn)守這些地方,請立各位皇子為諸侯王?!鼻厥蓟拾堰@條建議交給大臣們討論,群臣都以為(分封藩王)有利。廷尉李斯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分封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后來的親屬日益疏遠,(他們)像仇人一樣互相攻擊,各諸侯國更是互相征戰(zhàn),最終達到天子也不能禁止的地步。現(xiàn)在天下依靠陛下的神力,全部統(tǒng)一成為秦朝的郡縣,諸位皇子和功臣朝廷可以用公家的賦稅分別重重地賞賜他們,很容易控制他們。能夠使天下人沒有異心,這就是使天下安寧的正確辦
23、法,(所以說)設置諸侯不利。”秦始皇說:“天下一直都苦于戰(zhàn)斗不止,正因為有諸侯王?,F(xiàn)在依靠大秦宗廟的福佑天下剛剛安定,又再設立諸侯國,這是建立(分立的)部隊,要想天下安定,豈不是太難了嗎!廷尉的意見是對的。”于是就劃分天下為三十六個郡,每個郡分別設置守、尉、監(jiān)。 蘇子(蘇軾)說:圣人不能創(chuàng)造時代,也不能違背時代。時勢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時勢,不違背時勢罷了。三代興盛的時候,諸侯如果無罪就不可剝奪(他們的封國),因而君主即使想要廢除分封制度設置郡守,能行得通嗎?這就是所說的不能創(chuàng)造時代。周朝衰落了,諸侯互相吞并,齊國、晉國、秦國、楚國都達到方圓一千余里的國土,他們的勢力足夠來分封諸
24、侯樹立屏障。到了七國都稱了王,做(以前)天子(才能做的)事,然而終究不能分封諸侯。(這是已經被驗證)很久了的事情,世人害怕諸侯造成的災禍,不是只有李斯和秦始皇知道這一點。 秦始皇吞并天下以后,劃分郡縣,設置郡縣的守吏,道理本來就應當這樣,(這就)像冬天穿皮襖夏天穿葛衣,是時令所應當的事情,并不是某些人的個人智慧或獨到見解,(一般)所說的不違背時代的情況,求學者和士大夫大多認為它不對。漢高帝想封六國的后人,張良認為不行,李斯的意見與張良的意見沒有什么不同。漢高帝聽了張良的話,知道分封諸侯不可恢復,這是非常明顯的了。然而最終還是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盧綰,(這件事)難道只是漢高帝做的事情嗎,張良
25、也參與了。所以柳宗元說:“分封諸侯的制度并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時勢使然?!? 過去議論分封諸侯的人,柳宗元的議論一出,而其他諸人的議論都被廢棄了,即使是圣人再復活,也不能改變了。所以我采用他的說法,又增補了一些,說:凡是有血氣的人一定會爭奪,爭奪一定會因為利益,而利益沒有比分封諸侯再大的了。分封諸侯,是爭戰(zhàn)的開端、戰(zhàn)亂的開始。從有書面文字記載以來,臣下弒殺他的國君,兒子弒殺他的父親,父子兄弟互相殘殺,有不是因為襲取封國和爭奪王位的情況嗎?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禮樂教化天下,曾經達到了刑罰可以擱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終不能終止篡位弒君的禍患。到漢代以來,君臣父子互相殘殺的情況,都是諸侯王的子孫,其余的
26、不能世襲的卿和大夫,從未有過。近世不再分封諸侯,所以這種禍事差不多絕跡了。仁人君子,難道忍心再開始這種禍事嗎?所以我認為李斯、秦始皇的意見和柳宗元的意見,應當成為萬世萬代的法則。 二、【2017年高考江蘇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汪容甫先生行狀 王引之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學。貧不能購書,助書賈鬻書于市,因遍讀經史百家,過目成誦。年二十,應提學試,試《射雁賦》第一,補附學生,詩古文詞日益進。儀征鹽船阨于火,焚死無算,先生為《哀鹽船文》,杭編修世駿序之,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顯。當世通儒如朱學士筠,盧學士文弨,見先生所撰,咸嘆賞以為奇才。 年二十九,
27、始顓治經術。謝侍郎墉提學江左,特取先生為拔貢生。每試,別為一榜,列名諸生前。侍郎嘗謂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予于容甫當北面矣。” 其見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學浙江,先生往謁,答述揚州割據之跡、死節(jié)之人,作《廣陵對》三千言,博綜古今,天下奇文字也。畢尚書沅總督湖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往就之,為撰《黃鶴樓銘》,歙程孝廉方正瑤田書石,嘉定錢通判坫篆額,時人以為“三絕”。 先生于六經、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罔不綜覽。乃博考三代典禮,至于文字訓詁、名物象數,益以論撰之文,為《述學》內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學,著《春秋述義》,識議超卓,論者謂唐以下所未有。為文根柢經、史,陶冶漢、魏,不沿歐
28、、曾、王、蘇之派,而取則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質直,不飾容止,疾當時所為陰陽拘忌、釋老神怪之說,斥之不遺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詩之善,則稱之不置。事母以孝聞,貧無菽水,則賣文以養(yǎng),左右服勞,不辭煩辱。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學其行,竊聞于趨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說《尚書》訓詁,極獎勵,以為可讀父書,則又有知己之感焉。雖不能文,尚欲揚榷而陳之,以告后之君子。 (選自《王文簡公文集》,有刪節(jié))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助書賈鬻書于市 鬻:賣 B.先
29、生往謁 謁:拜見 C.稱之不置 置:置辦 D.尚欲揚榷而陳之 陳:陳述 7.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長江下游以東地區(qū)。古人敘地理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江左即江東。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古人參加科舉考試須如實填報三代履歷。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飯。多形容清貧者對長輩的供養(yǎng),如成語“菽水承歡”。 D.趨庭:《論語》中有孔鯉“趨而過庭”的記載,后世將子承父教稱為“趨庭”。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學,則
30、予于容甫當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舊歿后衰落,相存問過于生前,蓋其性之篤厚然也。 9.根據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學、為文方面的特點,不超過30個字。(4分) 【答案】 6.C 7.B 8.(1)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得分點:“先”“以”“北面”各1分,句意1分)(2)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ǖ梅贮c:“歿”“存”“篤厚”各1分,句意1分) 9.治學:范圍廣泛,學有專精。為文:取則于古,自成一家。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8. 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
31、能力,文言文翻譯應當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重點把握文言句子里面的重點詞匯和特殊句式。(1)注意“先”“以”“北面”的意思。(2)注意“歿”“存”“篤厚”的意思。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參考譯文】 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從小失去父親,愛好學習。因為貧窮不能買書,幫助書商在市場賣書,于是讀完了經史百家之書,看過就能背誦。二十歲,參加提學試,以《射雁賦》考取第一,補附學生,詩和古文詞逐漸進步。揚州江面某次漁船失火,燒死無數,先生作了《哀鹽船文》,杭世駿為之作序,認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
32、”。因此名聲大顯。當代的儒學大師如朱筠,盧文弨,見先生寫的這篇文,都感嘆贊賞認為是奇才。 二十九歲時,開始讀經集的史書,提學江左謝墉,特意提拔先生為貢生。每次考試,另為一榜,名列各位考生之首。侍郎曾經對別人說:“我超過容甫,是憑借官位;如果論學問,那么我應以容甫為老師?!彼豢粗鼐拖襁@樣。朱文正到浙江做提學使,先生去拜見,敘述了揚州割據之事跡、為氣節(jié)而死的人,做《廣陵對》三千字,博綜古今,天下的奇文啊。尚書畢沅任湖廣總督,招來文學之士。先生去投奔他,寫了《黃鶴樓銘》,歙縣程孝廉方正把文章書寫在石頭上,嘉定錢通判坫進行刻篆,當時的人們認為這是“三絕”。 先生對于六經、子、史以及詞章、金石之學
33、,都有閱讀。于是考證夏商周三代的典禮,甚至文字訓詁、名物象數,以撰寫論文見長,寫了《述學》內外篇。又深入鉆研《春秋》之學,寫了《春秋述義》,見識觀點都很卓越,評論的人說唐以后再也沒有比得過他。做文章根植于經、史,受漢、魏文學的影響,沒有沿習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軾的文學風格,而取法古人,因此自成一家。 性格正直,不注重神態(tài)舉止,痛恨當時的陰陽邪說、釋老的神怪之說,不遺余力地批判它們。如果遇到好的文句,卻不吝嗇地稱贊。侍奉母親以孝順聞名,貧窮沒有飯食,就賣文章供養(yǎng)母親,在母親身邊伺候,不辭辛苦。他對那些老友舊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關心慰問超過生前,因為他的本性就是這樣忠實厚道?。∥迨粴q時,在
34、杭州西湖之上去世。 先生,是大家們所推重佩服的。他的學問和品行,私下聽說子承父教很長時間了。先生對于我所說的《尚書》訓詁,大為獎勵,認為可以讀父輩的書籍,又有知己之感啊。雖然不能寫文章,想要約略舉其大概、扼要進行論述,來勸告后世的君子。 三、【2017年高考江蘇卷】閱讀材料,完成21-23題。(10分) 宋政和間官局編書,諸臣之文,獨《臨川集》得預其列。靖康之禍,官書散失,私集竟無完善之本,弗如歐集、曾集、老蘇大蘇集之盛行于時也。公絕類之英,間氣所生。同時文人,雖或意見素異,尚且推崇公文,口許心服,每極其至。而后來卑陋之士不滿其相業(yè)因并廢其文此公生平所謂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猶然也?
35、 (節(jié)選自吳澄《臨川王文公集》序) 21.用斜線“/”給上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4處)(4分) 22.文中的老蘇、大蘇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23.根據材料,概括王安石《臨川集》在不同時期的命運。(4分) 【答案】 21.而后來卑陋之士/不滿其相業(yè)/因并廢其文/此公生平所謂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猶然也? 22.蘇洵、蘇軾 23.政和間,列于官書;靖康后,不再盛行。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22.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常識和文學
36、常識的把握。題干問的是“文中的老蘇、大蘇”所指何人。從文中來看,所寫是宋朝的內容,宋朝以“蘇”為姓,且至今有名的是蘇門三父子,“老”可見應是父親蘇洵;“大”可見應是哥哥蘇軾。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23. 題干要求“根據材料,概括王安石《臨川集》在不同時期的命運”,這是考查學生壓縮概括的能力?!安煌瑫r期”,說明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有關時期、時間的詞語,比如“宋政和間”“靖康之禍”,然后再找出這兩個時期對于《臨川集》的介紹,比如“官局編書,諸臣之文,獨《臨川集》得預其列”,這是說政和間,《臨川集》備受重視,被列于“官書”之列;“官書散失,私集竟無完善之本,弗如歐集、曾集
37、、老蘇大蘇集之盛行于時也”,這是說靖康后,《臨川集》不如歐陽修集、曾鞏集、蘇洵集、蘇軾集盛行。 【考點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五、【2017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fā)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閑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注】矣。”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尤善
38、《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于地,絕而復蘇者數矣。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乃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自后少進粥。 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禪,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主簿。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 后主乃詔貞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府長史汝
39、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后主覽而奇之。嘗因宴席問確曰:“卿表自制邪?” 確對曰:“臣表謝貞所作?!焙笾饕螂飞崛耸┪膽c曰:“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貞累啟固辭,敕報曰:“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還府也?!必懓з?,終不能之官舍。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俱來候貞,見其形體骨立,祚等愴然嘆息。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貞曰:“弱兒年甫六歲,情累所不能忘,敢以為托耳?!笔且棺洹:笾鲉柌煸唬骸爸x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貞有一子年六歲?!奔从须烽L給衣糧。 (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二十六》,有刪改)
40、 【注】惠連:謝惠連,南朝宋文學家。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工草隸蟲篆 工:擅長 C.唯貞與卓獨不坐 坐:受株連而獲罪 D.貞累啟固辭 啟:稟告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晉太傅安九世孫也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B.若憂毀滅性,誰養(yǎng)母邪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C.太建五年,貞乃還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
41、形骸之外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 B.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 C.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 D.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暠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謝貞天性聰慧,小時候讀過不少典籍,有的讀過就能背誦,有的粗通
42、大意;他八歲時寫的詩就深得長輩稱贊。 B.謝貞受府長史周確委托,為他撰寫辭讓都官尚書的表文。陳后主讀過之后,懷疑該表文不是周確親筆所作。 C.謝貞非常孝順,小時候祖母因病難以進食,他便也不進食;父親去世他悲痛欲絕,之后,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 D.母親去世后,謝貞一心守喪,極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嘆息。他憂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長期供他兒子吃穿。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轍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6分) (2)吏部尚書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后事。(4分) 【答案
43、】 9.A 10.B 11.B 12.C 13.(1)謝貞猜度叔陵會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遠叔陵,每當有宴飲游樂,總是稱病推辭,不曾參與。叔陵一向(或非常)欽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書姚察和謝貞交好,到謝貞病重的時候,姚察去探望他,問他身后之事。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B項,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項,前一個表判斷,后一個是句末語氣詞;C項“乃”,前一個是“才”的意思,后一個是“于是、就”的意思。D項,前一個:于是,后一個:憑借、依靠。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
44、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1. 給文言文斷句,先要通讀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為:父親謝藺因母親阮氏去世,不吃飯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賓客害怕謝貞也會這樣,叔父前往華嚴寺,請禪師來為謝貞說法。然后尋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詞、動詞進行推斷。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項,“之后,奉養(yǎng)母親未曾間斷”不正確。文中“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于江陵陷沒,暠逃難番禺,貞母出家于宣明寺”,這一時期未能孝順母親。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
45、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后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xiàn)病句。第(1)句關鍵詞得分點:度、因、轍辭以疾(定語后置句)、雅;第(2)句關鍵詞得分點:友善、篤、省、后事。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謝安的九世孫。父親謝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謝貞自幼聰敏,有卓絕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風眩病折磨,每次發(fā)病就一兩天不能吃飯。謝貞當時七歲,祖母不吃飯,他也不吃飯,常常是這樣,親戚沒有不對此感到驚奇的。母親王氏,教謝貞學《論語》和《孝經》,謝貞讀完就能背誦。八歲時,謝貞曾經寫作了《春日閑居》
46、一詩,堂舅尚書王筠驚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對親戚說:“這個孩子將來會成大器。”十三歲時,謝貞大致通曉了《五經》的要義。尤其擅長《左氏傳》,工于草隸蟲篆。十四歲時,遭逢父親去世,謝貞號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蘇醒的情況有多次。當初,父親謝藺因母親阮氏去世,不吃飯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賓客害怕謝貞也會這樣,叔父前往華嚴寺,請禪師來為謝貞說法,禪師于是對謝貞說:“孝子既然沒有兄弟,就極須愛護自己,如果哀傷過度損害身體,誰來贍養(yǎng)你的母親呢?”從這以后謝貞才稍微吃一點稠粥。 在太清年間的動亂中,親屬散亡,謝貞在江陵落入敵手。暠逃難逃難,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還鄉(xiāng)里,供養(yǎng)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
47、謝貞才回朝。等到始興王叔陵擔任揚州刺史時,征召謝貞做主簿。謝貞揣度叔陵將會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動疏遠他,每當有宴會交游,總是以患病為借口推辭,不曾參與,叔陵向來欽佩看重他,沒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駕崩,叔陵叛逆作亂,叔陵府中的屬官先后受到牽連而被拘捕,唯獨謝貞沒有獲罪。 陳后主于是下詔讓謝貞入宮擔任中宮管記一職。府長史周確剛被任命為都官尚書,請求謝貞為他撰寫辭讓的奏章,后主看過后認為奏章寫得很不尋常。后主曾經趁著宴席的機會問周確:“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寫的嗎?”周確回答說:“我的奏章是謝貞寫的。”后主就賜給謝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謝貞因母親去世而離職。不久,朝廷下詔讓他回來任原職。謝貞多次上奏堅
48、決推辭,朝廷答復說:“查看了奏章,詳情俱悉, 雖然知道你內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喪的禮節(jié)有理由改變,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職?!敝x貞哀傷過度身體瘦弱,最終也沒能到官府任職。當時尚書右丞徐祚、 尚書左丞沈客卿一同來看望謝貞,見到他瘦骨伶仃,兩人淚流不能自抑,哀憐著默默而出。吏部尚書姚察與謝貞友善,及貞病重,前去探望,詢問以后事。謝貞曰:“弱兒年甫六歲,情累所不能忘,敢以為托耳?!边@夜死了。后主問察曰:“謝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貞有一子年六歲?!奔从须烽L給衣糧。 六、【2017年高考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題。 王充者,會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其先嘗從軍有功,封會稽陽亭。一歲倉
49、卒國絕,因家焉,以農桑為業(yè)。世祖勇任氣,卒咸不揆于人。歲兇,橫道傷殺,怨仇眾多。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祖父汎舉家擔載,就安會稽,留錢唐縣,以賈販為事。生子二人,長曰蒙,少曰誦,誦即充父。祖世任氣,至蒙、誦滋甚,故蒙、誦在錢唐,勇勢凌人。末復與豪家丁伯等結怨,舉家徙處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為小兒,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儕倫好掩雀、捕蟬、戲錢、林熙,充獨不肯,誦奇之。六歲教書,恭愿仁順,禮敬具備,矜莊寂寥,有臣人之志。父未嘗笞,母未嘗非,閭里未嘗讓。八歲出于書館,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充書日進,又無過失。手書既成,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經明德就,謝師而專門
50、,援筆而眾奇,所讀文書,亦日博多。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以筆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不好徼名于世,不為利害見將。常言人長,希言人短。能釋人之大過,亦悲夫人之細非。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為基,恥以材能為名。眾會乎坐,不問不言;賜見君將,不及不對。見污傷,不肯自明;位不進,亦不懷恨。貧無一畝庇身,志佚于王公;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得官不欣,失位不恨。處逸樂而欲不放,居貧苦而志不倦。淫讀古文,甘聞異言。世書俗說,多所不安,幽處獨居,考論實虛。 充為人清重,游必擇友,不好茍交。所友位雖微卑,年雖幼稚,行茍離俗,必與之友。
51、好杰友雅徒,不泛結俗材。俗材因其微過,蜚條陷之,然終不自明,亦不非怨其人。 (王充《論衡·自紀篇》,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歲兇,橫道殺傷 兇:兇險 B.閭里未嘗讓 讓:責備 C.辭師受《論語》《尚書》,日諷千字 諷:背誦 D.游必擇友,不好茍交 茍:草率,隨便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一歲倉卒國絕,因家焉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 B.或以書丑得鞭 勉以行操為基 C
52、.處逸樂而欲不放 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D.俗材因其微過 其孰能譏之乎 10.下列句子分編為四組,其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組是 ①與儕倫遨戲,不好狎侮 ②禮敬具備,矜莊寂寥 ③以筆著文,亦如此焉 ④賤無斗石之秩,意若食萬鐘 ⑤幽處獨居,考論實虛 ⑥行茍離俗 A.①②④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最合理的一項是 A.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 B.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 C.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
53、終日不言 D.才高而不尚茍作/口辯而不好/談對非其人/終日不言 12.下列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王充極少說別人的短處,而愿意說別人的長處。他為人清高自重,被人誣陷,也不加辯白。 B.王充幼年時恭順仁厚,未曾受父母責備鞭打。他追求好名聲,喜歡結交杰出高雅的朋友。 C.王充做官時不計較俸祿的多少和官位的高低,國君和將領召見時他考慮不周到就不對答。 D.文章從生活、讀書、做官等多方面來寫王充的為人處事,多采用對偶句式,既使人物形象鮮明,又言簡意賅,富有節(jié)奏感。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會世擾亂,恐為怨仇所擒。(3分) (
54、2)其論說始若詭于眾,極聽其終,眾乃是之。(3分) (3)淫讀古文,甘聞異言。(2分) 【答案】 8.A 9.C 10.A 11.C 12.B 13.(1)又趕上兵荒馬亂,怕被仇人捉住。(關鍵詞:會、擾亂、“為……所……”的被動句式,全句大意。) (2)他的言論初聽時似乎很古怪,與眾不同,直到把他的話聽完了,大家才認為說得很正確。(關鍵詞:若、詭、是,全句大意。) (3)(王充)愛廣泛地閱讀古書,喜歡聽不同于流俗的言論。(關鍵詞:淫、甘,全句大意。)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10. 回答此題,首先要根據上下文明白題中6個句
55、子的意思,考查它們是不是表現(xiàn)了王充的美好品德;然后緊扣題干中“全都表現(xiàn)王充美好品德的一組”這個要求,運用排謬法在四個選項尋找正確答案。 【考點定位】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1. 此題的斷句標志,可主要根據句式的對偶關系來考慮:“才高”相對“口辯”,“茍作”相對“談對”,于是可知“茍作”和“談對”之后都應斷句。再根據動詞來判斷:動詞“非”的賓語“其人”后應斷句。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題中,B項錯誤在于,該項“他追求好名聲”的說法同文本中“不好徼名于世”的說法相悖。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56、13. 第(1)句的“會”是恰好碰上、正趕上的意思;“擾亂”是社會不安定、兵荒馬亂之意;“為……所……”表被動。第(2)句的“若”相當于“好像”;“詭”是“詭異、古怪”之意;“是”作形容詞,“正確、對”之意。第(3)句的“淫”是多之意;“甘”作意動,相當于“喜歡”。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王充,是會稽郡上虞縣人,字仲任。他祖上曾從軍立有軍功,被封為會稽郡的陽亭侯。才一年,因變亂而失去了爵位和封地,于是就在那里落了戶,以種地養(yǎng)蠶為業(yè)。曾祖父王勇好意氣用事,結果跟很多人都合不來。災荒年頭,他曾攔路殺傷過人,因此仇人眾多。又趕上兵荒馬亂,怕被仇人捉住,
57、于是祖父王汎領著全家肩挑車載家當,準備到會稽郡城去安家,但中途在錢唐縣留了下來,以經商為業(yè)。祖父有兩個兒子,長子叫王蒙,次子叫王誦,王誦就是王充的父親。王家祖祖輩輩好講義氣,到了王蒙、王誦就更厲害了,所以王蒙、王誦在錢唐縣又依仗自己的勇力欺凌別人。后來,又與土豪丁伯等人結下了怨仇,只好全家又搬到上虞縣居住。 建武三年,王充出生。王充小時候,跟同輩的伙伴一起玩,不喜歡隨便打鬧。小伙伴們都喜歡捉鳥、捕蟬、猜錢、爬樹,只有王充不愿玩這些,王誦對此感到很驚奇。王充六歲時,家里就教他認字寫字,王充恭厚友愛孝順,很懂禮貌,莊重寡言,有成年人的氣派。父親沒有打過他,母親沒有責備過他,鄉(xiāng)鄰沒有指責過他。八歲
58、進書館學習,書館里的小孩子有一百多人,都因為有過失而脫去衣服受責打,或者因為字寫得難看而被鞭打。只有王充的書法日見進步,又沒有什么過失。學完了識字書寫課程,就離開了教寫字的老師,去學習《論語》和《尚書》,每天能背誦一千字。讀通了經書,品德也修養(yǎng)好了,就又辭別經師而去自己專門研究,王充一寫出文章,就得到許多人的好評,所讀的書也一天比一天多。王充才能雖高但不喜歡隨便寫作,口才很好可是不好與人談論對答。不是志同道合的人,他可以整天不說話。他的言論初聽時似乎很古怪,與眾不同,直到把他的話聽完了,大家才認為說得很正確。王充寫文章也是如此,行事為人和侍奉尊長也是如此。王充不圖在社會上出名,不為個人的利害去
59、求見長官。經常說別人的長處,很少說別人的缺點。他能夠原諒別人的大錯,也惋惜別人細小的過失。他喜歡隱蔽自己的才能,不好自我炫耀。盡力把修養(yǎng)操行作為做人的根本,而羞于靠才能來沽名釣譽。眾人聚會坐在一起,不問到自己便不說話;被長官接見時,不問到自己就不作聲。受到污蔑中傷也不愿自我辯解,官位不升遷也不懷恨。窮得連蔽身的簡陋住宅都沒有,但胸懷比王公大人還要寬廣;卑賤得連斗石的俸祿都沒有,而情懷卻與吃萬鐘俸祿的人差不多。做了官不格外高興,丟了官也不特別悔恨。處在逸樂之中時不放縱自己的欲望;處在貧苦的時候也不降低自己的氣節(jié)。他愛廣泛地閱讀古書,喜歡聽不同于流俗的言論。當時流行的書籍和世俗傳說,有許多不妥當的
60、地方,于是就深居簡出,考查論證世書俗說的虛實真?zhèn)巍? 王充為人清高穩(wěn)重,結交朋友很注意選擇,從不隨便與人結交。結識的人地位雖卑微,年紀雖輕,但只要他的品行不同于世俗,就一定和他交朋友。王充好結交一些有才能有道德的人,不喜歡濫交一些庸俗之輩。因此,有些庸俗之輩,就抓住王充一些微小的過失,匿名攻擊陷害他,但王充始終不去辯白,也并不因此而怨恨那些人。 七、【2017年高考課標Ⅰ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謝弘微,陳郡陽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從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無后,以弘微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繼內諱,故以字行,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
61、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貧儉,而所繼豐泰,唯受書數千卷,遣財祿秩,一不關豫?;祜L格高峻,少所交納,唯與族子靈運、瞻、曜、弘微并以文義賞會。嘗共宴處,居在烏衣巷,故謂之烏衣之游。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混特所敬貴,號曰微子。義熙八年,混以劉毅黨見誅,妻晉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經紀生業(yè),事若在公,一錢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晉陵公主降為東鄉(xiāng)君。自混亡,至是九載,而室宇修整,倉廩充盈,門徒業(yè)使,不異平日,田疇墾辟,有加于舊。中外姻親,道俗義舊,入門莫不嘆息,或為之涕流,感弘微之義也。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太祖鎮(zhèn)江陵,弘微為文學。母憂去職。居喪以孝稱,服
62、闋逾年,菜蔬不改。兄曜歷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積時,哀戚過禮,服雖除,猶不啖魚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舉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長,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九年,東鄉(xiāng)君薨,資財鉅萬,園宅十余所,奴僮猶有數百人。弘微一無所取,自以私祿營葬。曰:“親戚爭財,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豈復見關。”十年,卒,時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衛(wèi)千人營畢葬事。追贈太常。 (節(jié)選自《宋書·謝弘微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
63、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后言/所繼叔父混名知人/見而異之/謂思曰/此兒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會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親,指由于婚姻關系結成的親戚,它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 C.母憂是指母親的
64、喪事,古代官員遭逢父母去世時,按照規(guī)定需要離職居家守喪。 D.私祿中的“祿”指俸祿,即古代官員的薪水,這里強調未用東鄉(xiāng)君家錢財營葬。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弘微出繼從叔,一心只愛讀書。他是陳郡陽夏人,從叔謝峻將他作為后嗣。新家比原來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數千卷書籍,其余財物全不留意。 B.弘微簡言服眾,此舉受到重視。他參與集會,常與子弟們詩文唱和,住在烏衣巷,稱為烏衣之游;又極有文才口才,受到叔父謝混賞識,稱為微子。 C.弘微為人審慎,治業(yè)井井有條。謝混去世以后,他掌管產業(yè),猶如替公家辦事,賬目分明;九年以后,多個方面得到很大發(fā)展,人們見
65、后無不感嘆。 D.弘微事兄如父,臨財清正廉潔。他對謝曜感情極深,謝曜去世,他哀戚過禮,除孝后仍不食葷腥。東鄉(xiāng)君死,留下巨萬資財、園宅,他一無所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性嚴正,舉止必循禮度,事繼親之黨,恭謹過常。(5分)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論,弘微常以它語亂之。(5分) 【答案】 10.D 11.B 12.B 13.(1)品性嚴肅正直,行為堅持遵守禮制法度,事奉過繼家的親族,恭敬謹慎過于常禮。(2)而謝曜喜好褒貶人物,謝曜每每發(fā)表議論,弘微常常說其他的事岔開話頭。 【考點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66、11. 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涉及古代姓名字號、宗法禮儀、官職俸祿等,這一命題形式拓展了積累的內涵和外延,引導考生廣泛涉獵、開闊視野,形成良好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同時也體現(xiàn)了人文性的張揚,對于語文教學改革具有積極的意義。B項姻親“與血親有同有異,只是血親中的一部分”說法錯誤。血親是指有血緣關系的親屬,其是以具有共同祖先為特征的親屬關系;姻親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不屬于血親。 【考點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知識。能力層級為理解B。 12. 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B項細節(jié)錯誤,原文是“瞻等才辭辯富,弘微每以約言服之”,不是“極有文才口才”,而是“言辭簡約”。 【考點定位】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13. 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外,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重點落實實詞與虛詞:(1)計分點:循,堅持;黨,親族;常,常禮。(2)計分點:臧否,褒貶;以,用;它語,其他的事;亂,岔開。 【考點定位】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參考譯文】 謝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