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應(yīng)用體驗之旅 第一節(jié)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練習(xí)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版高中語文 第二單元 應(yīng)用體驗之旅 第一節(jié) 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練習(xí) 新人教版選修《先秦諸子選讀》(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
一、基礎(chǔ)知識
1.下列句子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①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②民歸之,由水之就下
③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
④則必饜酒肉而后反
⑤施施從外來
⑥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⑤
解析:②由—猶;③蚤—早;④反—返;⑥無—毋。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A.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B.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
C.養(yǎng)生喪死無憾
D.無如寡人之用心者
解析:A項,“仰望”,依靠,指望;B項,“引領(lǐng)”,伸長脖子;C項,“養(yǎng)生”,
2、供養(yǎng)活著的家人;D項,“用心”,費盡心力,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
答案:D
3.選出下列有詞類活用的一項( )
①填然鼓之?、谖迨呖梢砸虏印、垭u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苋欢煌跽?,未之有也 ⑤王無罪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解析:①“鼓”名詞作動詞,擊鼓;②“衣”名詞作動詞,穿;④“王”名詞作動詞,稱王;⑤“罪”名詞作動詞,怪罪。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與“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申之以孝悌之義
B.而良人未之知也
C.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D.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
解析:B項與例句均為賓語前置。
3、A為狀語后置句;C為判斷句;D為定語后置句。
答案:B
二、閱讀理解
(一)課內(nèi)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nèi)兇,則移其民于河?xùn)|,移其粟于河內(nèi)。河?xùn)|兇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zhàn),請以戰(zhàn)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
4、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也。養(yǎng)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shù)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鯚o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河?xùn)|兇亦然 (谷物收成不好)
B.棄甲曳兵而走 (拖)
C.養(yǎng)生喪死無憾 (遺憾)
D.狗彘食人食
5、而不知檢 (檢查)
解析:D項中的“檢”意為“約束”。
答案:D
6.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解析:A.①介詞,按照;②介詞,用。B.①連詞,表轉(zhuǎn)折;②連詞,表遞進。C.①②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D.①介詞,到;②介詞,對于。
答案:C
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段主要論述了如何實行“仁政”,以“王道”統(tǒng)一天下的問題,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
B.“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餓莩”形成鮮明的對比,深刻揭示了當時社會的不平等。
C.孟子勸說梁惠王要施仁政,行王道,讓百姓“養(yǎng)生喪死無憾”
6、,這樣做就可以王天下了。
D.孟子用了三組排比,提出了發(fā)展生產(chǎn)的三種具體措施,以及實施這些措施所產(chǎn)生的效果,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解析:C項,行王道的內(nèi)容除使百姓“養(yǎng)生喪死無憾”外,還要教化民眾,使百姓懂禮儀。
答案:C
8.孟子如何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問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孟子以戰(zhàn)爭設(shè)喻,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形象地說明梁惠王的執(zhí)政與別國統(tǒng)治者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只是暴政程度輕重不同而已,從而巧妙回答了梁惠王的問題。
(二)課外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題。
公孫丑①問曰:“夫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
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唬骸粍t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
8、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
9、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能,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駮r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有刪改)
[注]?、俟珜O丑:孟子弟子,齊人也。
9.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或問乎曾西 (有人)
B.管仲以其君霸 (霸氣、霸道)
C.子誠齊人也 (的確)
D.紂之去武丁未久也 (距離)
解析:B項中“霸”意為“稱霸”。
答案:B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
10、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雖有智能 雖有槁暴
B.管仲以其君霸 且以文王之德
C.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 曾西蹙然
D.其故家遺俗 其可怪也歟
解析:A.雖然;表假設(shè),即使。B.兩個“以”都是介詞,憑借。C.代詞,這樣;……的樣子。D.代詞,他的;表疑問。
答案:B
11.下列有關(guān)選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文中的相關(guān)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對管仲與晏子是持否定態(tài)度的,而孟子卻認為管仲與晏子的行為值得推崇。
B.孟子強調(diào)雖有聰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勢時機;雖有鋤頭工具,不如等待節(jié)氣農(nóng)時。即要行王道,時機也很重要。
C.孟子認為,齊國有廣闊的疆土,有眾多的百姓
11、,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針來治理國家,那就沒有誰能抵御得了。
D.本文以對話體的形式,通過公孫丑與孟子之間的問答,闡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張。
解析:A項中“孟子卻認為管仲與晏子的行為值得推崇”錯。
答案:A
1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先子之所畏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
12、,而子為我愿之乎?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齊王,由反手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
答案:(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
(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與他相比的人,而你以為我愿意與他相比較嗎?
(3)讓齊國來稱霸諸侯,如同翻轉(zhuǎn)手掌一樣容易。
參考譯文:
公孫丑問道:“如果您在齊國當政,管仲和晏子的功業(yè)可以得到再度振興嗎?”
孟子回答說:“你真是一個齊國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問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誰更賢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我怎敢與他相比?)’問者又說:‘那么你與管仲相比,誰更賢德呢?’曾西聽了顯出很惱怒的樣子,不高興地說:‘你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樣專權(quán);執(zhí)掌國家大政的時間,
14、又是那樣長久;而功績卻那樣卑小。你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說:“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與他相比的人,而你認為我愿意與他相比較嗎?”公孫丑說:“管仲使齊桓公稱霸諸侯,晏子使齊景公名聲顯揚于諸侯。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學(xué)習(xí)嗎?”孟子回答:“讓齊國來稱霸諸侯,如同翻轉(zhuǎn)手掌一樣容易?!惫珜O丑說:“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樣的德行,將近百歲才壽終,(他的教化影響)也還沒有潤澤(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繼承文王的事業(yè),才逐步使仁政廣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說得這樣容易,那么豈不是連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嗎?”孟子說:“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較呢?從商朝的湯到武丁,圣賢的君主出現(xiàn)了六七位,天下的
15、百姓歸順于商朝已經(jīng)很久了,時間長久了也就難以改變。武丁的時代,諸侯來朝貢,治理天下好像運物于手掌之中一樣。紂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時代并不遠,他的忠臣世家和遺留的風(fēng)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風(fēng)氣與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傳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宗親大臣,這些都是賢德之人,有他們共同輔佐王室,所以經(jīng)歷了很久的時間才亡國??梢哉f,當時沒有一尺土地不歸殷朝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從方圓百里的小國發(fā)展起來,所以十分困難。齊國有句俗話說:‘雖然有聰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勢時機;雖然有鋤頭工具,不如等待節(jié)氣農(nóng)時?!裉斓臅r勢要實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為在夏、商、周的鼎盛時期,也沒有方
16、圓超過千里的諸侯國,而現(xiàn)在的齊國卻有這樣廣大的領(lǐng)土;雞鳴狗叫之聲到處聽到,并且一直傳到四方的邊境上,這說明齊國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國土不用再開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認真實行仁政而稱王天下,沒有人能阻止得了?!?
三、語言表達
13.校團委暑期將組織全校師生向西南山區(qū)翠山初級中學(xué)捐書,其中要求高三學(xué)生每人捐兩本具有一定閱讀價值的圖書,并寫幾句推薦語附在扉頁上。請你在下面的橫線上寫上書名及相應(yīng)的推薦語。兩處推薦語各不超過50個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題目要求在捐出的圖書的扉頁上寫上推薦語,這就要求我們注重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所薦圖書的主要內(nèi)容和主要特點。介紹主要特點時,可集中介紹一個方面,也可介紹多個方面。
答案:(示例)(1)平凡的世界 茅盾文學(xué)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jīng)典,最受老師和學(xué)生喜愛的課外讀物。
(2)圍城 讀了這本書,你會覺得自己周圍的一切,包括自身,包括自己原來頗為熱衷的一些東西,都增加了不少的喜劇色彩。
14.下面文段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
“
19、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边@就是說,只要有準備只要努力了,就能夠抓住機遇。如果自己不準備,沒有能力爭取,機遇不會自己來,等待只能是一敗涂地。相反,只要自己有實力,機遇必然會到來的,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即使沒有伯樂,千里馬還是千里馬。
①準備了努力了,不一定就能夠抓住機遇。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有實力,機遇不一定就會到來。③沒有伯樂,千里馬不一定就是千里馬。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