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備考易錯題點睛 專題二十七 物質(zhì)的檢驗分離和提純(教師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考化學備考易錯題點睛 專題二十七 物質(zhì)的檢驗分離和提純(教師版)(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0年中考備考一線名師易錯題點睛系列化學之物質(zhì)的檢驗分離和提純(教師版)
一、選擇題:
1、氯化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鈉,可加入適量( )
A. 鐵屑 B.氯化鋇溶液 C. 硝酸銀溶液 D.氫氧化鉀溶液
2、不用其它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下列物質(zhì):①NaOH溶液,②Ba(NO3)2溶液,③KCl溶液,④CuSO4溶液,正確的鑒別順序可能是( )
A. 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 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3、含CO、N2、H2、CO2和水蒸氣的混合氣,依次通過NaOH 溶液、灼熱的CuO和濃硫酸,最后剩下的氣體
2、是( )
A. N2和CO2 B. N2和H2
C. N2和CO D. 無任何氣體
【解析】由于N2性質(zhì)穩(wěn)定,很難與其他物質(zhì)起反應,所以剩下的氣體中必有N2,排除掉選項D。CO2能被NaOH溶液吸收,其余氣體不反應,顯然通過NaOH溶液后混合氣體中含CO、N2、H2和水蒸氣,再通過灼熱CuO時又發(fā)生如下反應:CuO+CO
=Cu+CO2及CuO+ H2 =Cu+H2O,再次出來的氣體中含有N2、新生成CO2和水蒸氣,最后通過濃硫酸時,由于濃硫酸有吸水性、除去了混合氣中的水蒸氣,結果只剩下N2和CO2。答案:A。
【易錯點點睛】解決此類問題的思路
3、是:不僅要考慮混合氣體中哪些氣體能參加反應,還要考慮反應后有無新的氣體生成。而且在處理問題時應注意通過試劑的順序。
4、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應采用的方法是( )
A. 點燃混合氣體,使一氧化碳轉(zhuǎn)變成二氧化碳
B. 把混合氣體通入石灰水中
C. 使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D. 把混合氣體從一容器倒入另一容器
5、實驗室有失去標簽的鹽酸、碳酸鈉、硫酸、氫氧化鉀和硝酸鉀五種溶液。為把它們區(qū)別開來,所加試劑及先后順序合理的一組是( )
A. 氯化鋇溶液、稀硝酸、石蕊試液 B.稀硝酸、石蕊試液、硝酸銀溶液
C. 石蕊試液、稀硝酸、硝酸銀
4、溶液 D. 稀硝酸、酚酞試液、硝酸銀溶液
6、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A.將混合氣體點燃
B.將混合氣體通過澄清的石灰水
C.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
D.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炭層
【解析】本題是有關CO與CO2的鑒別與除雜。如果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氣體,一般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等金屬氧化物;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氣體,一般是將混合氣體通過澄清的石灰水,或是將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炭層。?答案C?。
【易錯點點睛】此題A的意圖是想將混合氣體中的CO通過點燃的方法使之轉(zhuǎn)化為CO2而除去,但是因為混合氣體的主要成分是
5、CO2,CO2不支持燃燒,因此很難點燃。另外要點燃就必須引入O2,而O2的量又很難控制,一旦過量,引入的O2就會成為新的雜質(zhì);B、D除去的是CO2氣體;C利用CO的還原性而將其除去。
7、亞硝酸鈉(NaNO2)常被冒充食鹽或被誤作食鹽食用,導致多起中毒事件發(fā)生。小杰同學根據(jù)下表資料及已有化學知識,設計民四種鑒別亞硝酸鈉和氯化鈉的方法,其中正確的是( )
項目
亞硝酸鈉
氯化鈉
溶解性
15℃時溶解度為81.5g
15℃時溶解度為35.8g
熔點
271℃
801℃
沸點
320℃時發(fā)生分解放出有臭味氣體
1413℃
水溶液酸堿性
堿性
中性
①在
6、同一塊金屬片上加熱兩種物質(zhì),先熔化者為NaNO2
②取少量分別溶于水,滴加酚酞試液,變紅的是NaNO2
③分別溶于15℃時兩份相同質(zhì)量的水中,溶解得多的是NaNO2
④取少量分別溶于水,用PH試紙測定,PH大的是NaNO2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根據(jù)亞硝酸鈉(NaNO2)和氯化鈉的熔點和沸點,可采用加熱方法。加熱時先熔化,到一定溫度時有臭味氣體產(chǎn)生的是亞硝酸鈉。利用題給信息,結合已有知識可判斷②③④都是正確的。答案選A。
【易錯點點睛】如果被檢驗的物質(zhì)中具有易受熱分解性質(zhì)的,可以用加熱分解的方法來鑒別。
8、不用
7、其他試劑,用最簡單的方法鑒別:(1)硝酸鋇、(2)硝酸銀、(3)氯化鈉、(4)氯化銅四種溶液。鑒別出各物質(zhì)的先后順序是( )
A.(1)(3)(2)(4) B.(4) ( 2) (1)( 3) C.(3)(2)(4)(1) D.(4)(2) (3) (1)
二、填空題:
9、某工廠甲、乙兩車間排放的廢水、分別含有以下五種物質(zhì):MgSO4、CuSO4、NaOH、FeCl3、BaCl2中的三種和兩種,且甲、乙兩車間各自的廢水中均無沉淀物,若將兩車間的廢水按適當比例混合,生成四種沉淀物,其中三種是氫氧化物。沉淀回收后,排放出含同一種鈉鹽的稀溶液。試推斷:
(1)
8、甲車間的廢水中含有的三種物質(zhì)是 。
(2)乙車間的廢水中含有的兩種物質(zhì)是 。
【解析】上述五種物質(zhì)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Mg2+、、Na+、OH-、Fe3+、Cl-、Ba2+八種離子,八種離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情況分為以下兩組:①Ba2+、,能生成BaSO4白色沉淀。②Mg2+、Cu2+、Fe3+、10、如何區(qū)別氯化鈉和硫酸銅兩種白色粉末?將實驗操作步驟、實驗現(xiàn)象、結論與化學方程式填入下列實驗報告中:
實驗操作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與化學方程式
11、有三瓶無色、無氣味的氣體A、B、C,它們分別是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種。
9、
點燃氣體,用干燥的冷燒杯罩在火焰上方,在B、C火焰上方的燒杯內(nèi)壁上有水滴出現(xiàn),而在A火焰上方的燒杯內(nèi)壁上沒有水滴。燃燒后,分別向燒杯中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蕩,A、B杯內(nèi)的石灰水變渾濁,C杯內(nèi)沒有變化。則:
(1)A是 ;B是 ;C是 ;
(2)B燃燒的化學式是 。
【解析】這是一道比較簡單的推斷題,主要考查氫氣、一氧化碳、甲烷三種氣體的化學性質(zhì)。根據(jù)題干中所給信息點燃后C杯內(nèi)壁上由水滴,燃燒產(chǎn)物不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C是氫氣;A火焰上方的燒杯內(nèi)壁上沒有水滴所以A是 CO;則剩余B為CH4。
答案(1)一氧化碳(或CO) 甲烷(或CH4) 氫氣
10、(或H2)
(2)
【易錯點點睛】此題主要是熟知三種氣體燃燒后的產(chǎn)物,準確判斷這一點,此題相對比較簡單。
12、某課外活動小組從實驗廢液中回收銀,再檢驗所得銀粉樣品中是否含有鐵粉:(1)甲同學用簡單的物理方法迅速證明了樣品中含有鐵粉,他的方法是 。(2)乙同學很快擬定了進一步測定樣品中銀的質(zhì)量分數(shù)的實驗步驟:
A. 取兩藥匙樣品,加入過量稀硫酸;
B. 待充分反應后,取出不溶物;
C. 不溶物經(jīng)洗滌,干燥后稱量,記下其質(zhì)量。
①步驟B中如何判斷已充分反應?
②步驟B中主要操作的名稱是 、需要用到的儀器和用品有鐵架臺(帶鐵圈)、燒杯、______、________ 、 _____
11、____ 、 _________
③根據(jù)乙同學的設計進行實驗 _______達到目的(填“能”或“不能”,說明理由 )。
13、已知常用的強酸(H2SO4、HCl、HNO3)跟常用的強堿(NaOH、KOH)反應生成的鹽的水溶液呈中性,現(xiàn)將某白色粉末溶入一無色中性液體中,按以如下圖所示進行實驗:
試按下列要求推斷未知物。
(1)用化學式寫出:B ,C ,D 。
(2)若A是純凈物,無色中性液體也是純凈物,則中性液體是 。(填入化學式)
(3)若A是純凈物,無色中性液體是只含一種溶質(zhì)的溶液,則中性液體是 液體或 液體。(均填化學式)。
【解
12、析】解題時根據(jù)規(guī)定的步驟、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推斷物質(zhì)。采用尋找突破口,如藍色沉淀,藍色溶液,再“順藤摸瓜”滿足題設要求,進行合理選擇,達到解題目的。
答案(1)BaCl2 NaOH Cu(OH)2
(2)H2O (3)NaCl Na2SO4
【易錯點點睛】推斷提對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較高,近幾年來中考各競賽題經(jīng)常出現(xiàn)。
解答這類試題,可根據(jù)規(guī)定的步驟、操作和實驗現(xiàn)象推斷物質(zhì)。采用尋找突破口,如藍色沉淀,藍色溶液,再“順藤摸瓜”滿足題設要求,進行合理選擇,達到解題目的。
14、現(xiàn)有兩瓶失去標簽的無色溶液,分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請你對這兩瓶無色溶液進行鑒別。
⑴ 鑒別
13、它們所用的不同類別的試劑是(任選兩種)_____、_____;
⑵ 簡述其中一種鑒別方法。(包括步驟、現(xiàn)象及結論)
15、用如下圖所示裝置驗證某混和氣體一定含有H2O、CO2、CO、H2四種氣體(假若每步操作中,參加反應的氣體都完全反應或吸收)。要求驗證過程中不得逸出有毒氣體。
(1)驗證CO2存在的操作是:將混和氣體依次通過 裝置(填A、B、C、D、E,下同。)確定CO2存在的現(xiàn)象是 。
(2)驗證H2O存在的操作是:將混和氣體依次通過 裝置,確證H2O存在的現(xiàn)象是 。
(3)某學生用下列操作來驗證CO和H2:將混和氣體依次通過→⑤、⑥接④、③接①、②接⑧、⑦接⑨。問該同學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
①能否驗證H2存在,為什么? 。
②能否驗證CO存在,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