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 垃圾的處理教案 教科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六年級科學 垃圾的處理教案 教科版(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六年級科學 垃圾的處理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前主要處理垃圾的方法有填埋和焚燒,簡單的填埋和焚燒同樣會造成環(huán)境污染,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可以有效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
過程和方法:通過填埋垃圾的模擬實驗觀察分析簡單填埋垃圾的危害,從而考慮設計合理的垃圾填埋場。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對垃圾問題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提高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
【器材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廣口瓶、洗凈的小石子和沙、紙巾或廢紙、墨水、塑料瓶(瓶蓋上打一些小孔)。
2、現(xiàn)代清潔垃圾填埋場構造圖。
3、填埋場垃
2、圾處理過程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幾張露天堆放垃圾的照片,引導討論:生活中的垃圾如果露天堆放會造成什么問題?
2.學生討論交流后教師講解:人們通常用挖坑填埋的方法處理垃圾。出示垃圾填埋場圖。
二、簡單垃圾填埋的研究
1.教師講解:讓我們用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簡單垃圾填埋。
2.指導學生閱讀教材72 頁的內(nèi)容,分析填埋模擬實驗:
(1)這個實驗模擬的是什么?
(2)實驗的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什么?
3.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并注意仔細觀察,描述其現(xiàn)象。
4.匯報交流:我們觀察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處理場,還會對周圍的環(huán)境帶來哪些危
3、害?
三、探索減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場
1.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對環(huán)境的污染。我們能設計一個更好的垃圾填埋場嗎?
2.學生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環(huán)境隔離起來。
3.分小組嘗試設計,記錄設計的重點。
4.匯報交流各小組的設計,大家評價。
5.觀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場的構造圖,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
6.這樣的垃圾填埋場就永遠安全了嗎?能在上面種植莊稼、建造房屋嗎?
四、垃圾焚燒的分析
1.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處理垃圾呢?
2.提出焚燒垃圾的方法,分析其優(yōu)點和缺點。
3.提出思考,怎樣做才是解決垃圾處理問題更有效的辦法呢?
五、課堂小結:
4、
整理目前垃圾處理的方法及其利弊,記錄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辦法。
板書設計: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級科學 太陽系教案 教科版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個較大的天體系統(tǒng)。
過程與方法:
1、收集資料認識和了解太陽系。
2、按一定比例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并在此基礎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識到收集和整理資料,并進行交流,是科學學習的一種方式。
2、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3、意識到太陽系中天體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并可以逐漸被人們認識的。
【
5、教學重點】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了太陽系。
【教學難點】根據(jù)八大行星距太陽的平均距離及各行星赤道直徑數(shù)據(jù)表建立太陽系的模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太陽系圖片、多媒體資料、八大行星數(shù)據(jù)表、八個鐵絲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師事先考察制作太陽系模型的室外場地。
學生準備:課前收集有關太陽系的資料,小組內(nèi)先進行交流。
【教學過程】
一、認識太陽系。
1.提出問題:地球在不停的圍繞太陽運動,那么還有哪些天體也在不停地圍繞著太陽運動呢?
2.課前同學們都進行了有關太陽系資料的收集,現(xiàn)在讓我們來開個有關太陽系的交流會,請各組派代表進行全班交流,資料可
6、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展示。說說:
(1)哪些天體在圍繞著太陽運動?
(2)這些天體有哪些特點?
(3)它們之間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做補充。(最好是有關太陽系的科普錄像資料)
4.小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圍繞行星轉動的衛(wèi)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組成的天體系統(tǒng)。
二、建立太陽系模型。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對太陽系有了初步的了解,為了能更好地認識太陽系,讓我們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順序和比例,試著建一個太陽系的模型。
2.討論:怎樣才能建好模型?需要哪些相關數(shù)據(jù)才能保證我
7、們建的模型相對準確?
3.閱讀課本56頁有關八大行星的數(shù)據(jù)資料。
4.嘗試根據(jù)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來建模型,思考:
(1)如何在桌面上將八大行星擺列出來?
(預設:把表中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按相同比例縮小,將“太陽”及“八大行星”在桌子上排開。)
(2)如果要對八大行星與太陽距離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該如何處理?
(3)試將橡皮泥球粘在鐵絲制成的支架上代表八大行星,在桌面上建立模型。
(4)建好之后有何發(fā)現(xiàn)?與我們平時看到的太陽系的示意圖有何不同?
5.嘗試依據(jù)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徑進行建模:
(1)如果要利用八大行星與太陽的距離,以及八大行星的赤道直徑
8、這兩組數(shù)據(jù)來建造模型,該怎么做?
(2)數(shù)據(jù)處理后的結果如何?我們還能在桌面上建太陽系模型嗎?為什么?
(3)如果要建一個較為合理的模型,有什么好辦法?
6.簡單介紹一下后面幾組數(shù)據(jù):
自轉周期是行星自轉一周所需的時間,公轉周期是指行星圍繞太陽轉動一周所需的時間。我們在建模過程中,可以暫時不用考慮這些數(shù)據(jù)。
(另外:軌道傾角是指行星軌道平面與地球軌道平面的夾角,也就是說在公轉過程中,行星與地球不處于同一平面,如果用模型來表示就是橡皮泥球在支架上的高低不同。建模時同樣可暫不考慮這些數(shù)據(jù)。)
7.到操場上建立太陽系模型: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其他行星的直徑是多大呢?行
9、星與太陽的距離是多遠呢?我們能在操場上完成這樣的游戲嗎?
(說明:可以按上面的比例縮小行星與太陽間的距離,選擇水星、金星、地球、火星這四個離太陽比較近的行星建立局部模型,讓學生舉著這幾個行星的模型按一定的距離圍繞“太陽”轉動,感受太陽系的浩渺。)
(假若將太陽的直徑縮小到14厘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四個行星的直徑按同樣的比例分別縮小為0.05厘米、0.12厘米、0.13厘米、0.07厘米;這四個行星與太陽的距離分別是5.8米、10.8米、15米、22.8米)
8.交流在建造模型過程中的體會。
三、小結
在建太陽系模型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體會或發(fā)現(xiàn)嗎?
(學生根據(jù)處理后的數(shù)據(jù)建立的太陽系模型,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八大行星在太陽系的空間分布不是均勻的;八大行星的大小差異很大;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是十分渺小的。)
板書設計:
5、太陽系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及其衛(wèi)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