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望城縣金海雙語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望城縣金海雙語實驗學校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導學案(無答案) 新人教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
課型:
預習展示課
設計:
審核:
審批:
班級:
小組:
姓名:
使用時間: 月 日 星期
課題: 第14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zhàn)
第 課時
累計 課時
學習過程(定向導學:教材 第 77頁至 81 頁)
流程及學習內容
學習要求和方法
一、 明確目標 (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要了解匈奴的興起和在我國古代歷史上所作的貢獻,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祖國的歷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民族友好是我們多民族國家發(fā)展的主流。
昭君出塞促進了漢匈的友好相處,受到后人的稱贊。
2、
【重點難點】
重點:冒頓統(tǒng)一蒙古草原
難點:衛(wèi)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二、 自主學習(6分鐘)
1.匈奴族生活在 ;過著 生活。首領稱為 。
2.第一次統(tǒng)一蒙古草原的是 ,建立起強大的國家。
3.西漢初年,由于國力有限,不得不對匈奴實行 政策。
4.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guī)模的反擊,奪取了
和 地區(qū);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 、
出擊匈奴,經過 戰(zhàn)役的打擊,匈奴再也無力與西
3、漢對抗,部分匈奴人開始西遷。
5.公元前1世紀中期,匈奴首領 向漢朝稱臣, 把 王昭君嫁給了他。 和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貢獻。
6.東漢時期,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向漢稱臣,逐漸南遷;北匈奴與東漢為敵,東漢派大將 、 反擊,打敗北匈奴。
三、合作探究(10分鐘)
(一)望城金海電視臺記者未采訪便做了如下報道,你認為符合事實嗎?如有錯,請圈出來并更正。
“匈奴族是生活在蒙古草原的一個少數民族,畜牧業(yè)發(fā)達,牲畜漫山遍野。清晨,尊敬的莫頓
4、單于及部下騎著馬從定居點出發(fā)去放牧。他們隨身帶的武器都是些鋒利的青銅器。玉器是他們最喜歡的裝飾品。他們不會農耕,漢朝人為他們生產, 他們勢力不斷壯大,進入鼎盛時期?!?
更正:
讀目標,帶著目標學習,事半功倍!
獨學
快速閱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圈出重要信息。用?號標記疑惑待對學時解決。
對學
對桌互檢評等:_________;
解決疑惑后,做個小結:
漢朝時對匈奴的政策:
戰(zhàn):
和:
群學
先獨立思考,再以組為單位交流意見
5、,分工合作,準備展示。
結合書本P77-78,掌握“冒頓統(tǒng)一蒙古草原,匈奴族興起”的有關內容
流程及學習內容
學習要求和方法
(二)角色體驗:假如你是漢朝統(tǒng)治者
1、為抵御匈奴的南下侵擾,你會主戰(zhàn)還是主和?為什么?
(1)西漢初期:(我會采取--------因為------)
(2)漢武帝時:(我會采取-------因為------)
2、戰(zhàn)況報道、名人故事: 以漢武帝的名義擬寫一份“表彰衛(wèi)青、霍去病的詔書”。(包含:時間、人物簡要介紹、戰(zhàn)役、作用)
(三)串詞說史
1、請根據提示詞,說說昭君出塞的故事。
提示詞:公元前1世紀前期 匈
6、奴分裂 呼韓邪單于 漢元帝
2、史書記載,昭君和親后,
“邊城晏閉,牛馬布野, 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漢與匈奴合為一家,世世毋得相詐相攻” —《漢書》
說出昭君和親的結果和歷史意義?
四、展示提升(15分鐘)
針對自主學習題和合作探究題進行展示。
自主學習題,要求大家能記住關鍵人和事。采取代表說答案,齊讀、記憶的方法。
合作探究題,重點解決第二個。大家要緊靠主題,可采取多樣的形式呈現(說、板、演結合)。
五、 過關檢測(5分鐘)
1、下列關于西漢初年的“和親”和“昭君出塞” 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都是通過“和親”換取安定
B
7、.漢初“和親”是被迫的,沒有從根本上阻止匈奴南下侵擾;
C.“昭君出塞”是主動的,促進了漢匈之間的友好相處和經濟文化交流
D.讓一個女子(昭君)出嫁換取和平簡直就是漢朝的恥辱
2、讀詩“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被卮穑?
(1)這首詩歌前兩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材料的后兩句又指什么歷史事件?有何影響?
此題為本課重點。
提示:思考
1、與當時匈奴的強盛相比,西漢初期的經濟狀況怎樣 ?
2、漢武帝時,國力怎樣?
由此得出結論:對待匈奴南下侵擾政策變化的原因是:
。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董必武
展示
抽組展示,需上臺展示的一定要快速,展示者面向同學,聲音洪亮,表達清楚。
傾聽者認真傾聽,及時記錄要點。發(fā)現問題舉手補充,質疑。
學以致用。
你收獲了多少?
比較西漢初年的和親與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以這首詩來概括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