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語文復習 背誦詩歌資料匯編
《2020高考語文復習 背誦詩歌資料匯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20高考語文復習 背誦詩歌資料匯編(8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20高考語文復習 背誦詩歌資料匯編 詩歌1——《詩經(jīng)·王風·黍離》 [原文]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賞析] 關(guān)于《黍離》一詩的主旨,雖然《詩序》說得明白:“黍離,閔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詩也?!倍覐拇嗽娦蛴谕躏L之首,確見其為編詩者之意旨。但
2、歷來爭訟頗多,三家詩中韓、魯遺說與毛序異,宋儒程頤更有臆說以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讀詩,新說迭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中將其定為舊家貴族悲傷自己的破產(chǎn)而作,余冠英則在《詩經(jīng)選》中認為當是流浪者訴述他的憂思。還有藍菊蓀的愛國志士憂國怨戰(zhàn)說(《詩經(jīng)國風今譯》),程俊英的難舍家園說(《詩經(jīng)譯注》)等。說法雖多,詩中所蘊含的那份因時世變遷所引起的憂思是無可爭辯的,雖然從詩本文中無法確見其具體背景,但其顯示的滄桑感帶給讀者的心靈震撼是值得細加體味的。 此詩若如《詩序》所言,其典型情境應該是:平王東遷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鎬京,即所謂宗周,滿目所見,已沒有了昔
3、日的城闕宮殿,也沒有了都市的繁盛榮華,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盡情地生長,也許偶爾還傳來一兩聲野雉的哀鳴,此情此景,令詩作者不禁悲從中來,涕淚滿衫。這樣的情和這樣的景化而為詩是可以有多種作法的,詩人選取的是一種物象濃縮化而情感遞進式發(fā)展的路子,于是這首詩具有了更為寬泛和長久的激蕩心靈的力量。 全詩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間結(jié)構(gòu)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時間的表現(xiàn)形式完成時間流逝、情景轉(zhuǎn)換、心緒壓抑三個方面的發(fā)展,在迂回往復之間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勝憂郁之狀,“三章只換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無限”(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詩首章寫詩人行役至宗周,過訪故宗廟宮室時,所見一片蔥綠,當年的繁盛不見了,昔日的奢華也不見
4、了,就連剛剛經(jīng)歷的戰(zhàn)火也難覓印痕了,看哪,那綠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長,還有那稷苗凄凄?!耙磺芯罢Z皆情語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黍稷之苗本無情意,但在詩人眼中,卻是勾起無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緩步行走在荒涼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搖搖,充滿悵惘。悵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這種憂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這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尷尬,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這種大悲哀訴諸人間是難得回應的,只能質(zhì)之于天:“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蒼天自然也無回應,此時詩人郁懣和憂思便又加深一層。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場景未變,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實”。稷黍成長的過程頗有象征意味,與此相隨的
5、是詩人從“中心搖搖”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嘆和呼號雖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樣,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氣,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長歌當哭。難怪此后歷次朝代更迭過程中都有人吟唱著《黍離》詩而淚水漣漣:從曹植唱《情詩》到向秀賦《思舊》,從劉禹錫的《烏衣巷》到姜夔的《揚州慢》,無不體現(xiàn)這種興象風神。 其實,詩中除了黍和稷是具體物象之外,都是空靈抽象的情境,抒情主體“我”具有很強的不確定性,基于這一點,欣賞者可根據(jù)自己不同的遭際從中尋找到與心靈相契的情感共鳴點。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難覓之憾,世事滄桑之嘆,無不可借此宣泄。更進一層,透過詩本文所提供的具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
6、孤獨的思想者,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呢?“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充滿失望的呼號中我們看到了另一個詩人的影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臺歌》的陳子昂心中所懷的不正是這種難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對人類命運的憂思嗎?讀此詩者當三思之。 詩歌2——《飲酒》(陶淵明) [原文]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賞析] 《飲酒》組詩共二十首,這是
7、第五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此詩表現(xiàn)了陶淵明歸隱田園后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讀者喜愛它,不僅僅因為它語言淺近,結(jié)構(gòu)巧妙,寫景如畫,意境高遠,還由于它所蘊涵的深刻哲理,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反對“心為行役”的“物化”。詩的前四句袒露了詩人能夠超然出世的原因是“心遠地自偏”,后六句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表現(xiàn)了詩人棄官歸田后遠離塵世,醉心田園的情志,這其中既有不滿現(xiàn)實、潔身自好的一面,同時也流露出回避矛盾、與世無爭的消極情緒。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結(jié)廬”,建造房屋;“人境”,人們聚集的地方;“車馬喧”,車馬的喧鬧,意味著上層人士間的交往,用以指代人世間的各種紛繁雜塵。詩人將住
8、所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囂聲。詩人緊接著就有了一問:“問君何能爾”?你如何能夠做到這樣呢?爾,代前句;然后自問自答“心遠地自偏”?!斑h”是玄學中最常用的概念,表面意義是遠離俗世,深層意義則是指超脫世俗利害的、淡然而全足的精神狀態(tài)。此句為全篇之骨;“地自偏”:覺居處僻靜。這句詩將詩人的生活志向和人生態(tài)度明言道出,一個歸隱之士的高雅情志躍然紙上。它告訴讀者,詩人的心靈超然凈化,使車馬喧鬧的環(huán)境也因之幽靜僻遠了,詩句涵蘊著深刻的哲理?!败囻R喧”不僅是實在的事物,同時也是象征。它代表了整個為權(quán)位、名利翻騰不休的官僚社會。這四句借眼前之物,談人生哲理。于簡樸中見深意,尋常處生波瀾。其結(jié)
9、構(gòu)設計也非常巧妙,第一句看似平淡,第二句就突然轉(zhuǎn)折,造成懸念,類似“拗救”。第三句借勢發(fā)問,第四句給出答案,四句渾然一體,以至于以造語奇險著稱的王安石都稱贊說:“自有詩人以來,無此四句。”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兩句寫詩人之所為與所見,詩人所見乃“菊”,風骨凌霜、傲然挺立的托寓之物,為詩人內(nèi)心情致的物象;詩人所為乃是在自己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于一俯一仰間見其高潔的情致。范成大說:“名勝之士未有不愛菊者,到淵明尤甚愛之?!保ā斗洞寰兆V序》)淵明愛菊,既是由于菊花的美麗,所謂“秋菊有佳色”,還因為“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赴籬下采菊佐酒可以健身,同時菊也是詩人高風亮節(jié)的象征,正如蘭之于屈
10、原,梅之于陸游一樣,都有著特殊的機緣?!坝迫灰娔仙健奔瓤山鉃椤耙姷搅擞迫坏哪仙健?,也可以解釋為“悠然地見到了南山”?!坝迫弧辈粌H屬于人,也屬于山,人閑逸而自在,山靜穆而高遠;“見”:居心于有意無意之間的一瞥,反射出詩人超脫冥邈、神逸方外的悠閑心情。還有一種版本將“見”字寫作“望”字,蘇東坡認為如果是“望”字,這詩就變得興味索然,因為“望”屬于有意識地注視,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見南山”就好似在一種無意識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簾。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林中的霧靄在夕陽之下紫氣升騰,若有若無,繚繞于峰際;成群的鳥兒相伴飛返回巢,歸隱山林。寫出了詩人“悠然”所見之景,體現(xiàn)了詩人寧靜恬
11、淡的主觀心境。這四句不僅寫出了詩人無意見山、心與物遇而進入物我兩忘的情態(tài);而且描摹出一幅自然圖境,把主體的情感化為客觀的景物。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二句是對全詩的總結(jié)。“此中”,此時此地,此情此景;“真意”,真趣,即人生之理、造化之趣,這是全篇之髓。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的真諦,可邏輯的語言卻無法體現(xiàn)它的微妙與整體性。詩人在物我兩忘和同構(gòu)中領悟到了一種“忘言”的“意”,這無非是在告訴讀者:你們看,這歸隱的生活多么美好?。∮趾伪匾楣?,去為“五斗米”折腰?這二句既可以看出老莊哲學的痕跡,也可以讓人感悟到后世禪宗大徹大悟的意味。在詩的結(jié)構(gòu)上,這二句提示了全詩形象所要表達的深層意義,是全詩的
12、點睛之筆。 這首詩既抒發(fā)了歸隱生活的悠閑恬靜的欣悅,又蘊含著詩人對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說理、抒情、寫景交融一體。如:“結(jié)廬在人境”是寫景,“而無車馬喧”是抒寫超脫塵世的感受,是抒情,說明了“心遠地自偏”的道理。尤其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將詩人淡泊的心境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水乳交融,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為后世所稱道?!吧綒馊障眩w鳥相與還”是寫景,但從寫景中流露出了詩人歸隱后怡然自得的情懷,將情融于景中。詩的最后兩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時又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整首詩無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見理,余音繞梁,回味悠長。
13、 詩歌3——《在獄詠蟬》(駱賓王) [原文]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近,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賞析] 駱賓王是初唐時著名的詩人,詩歌以七言歌行見長,多悲憤之詞。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并列為“初唐四杰”。他曾經(jīng)參加徐敬業(yè)的揚州起兵,寫下著名的《討武曌檄》。兵敗后不知所蹤。 這首《在獄詠蟬》作于高宗儀鳳三年。當時駱賓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論事觸怒武后,遭誣,以貪贓罪名下獄。本詩托物言志,用比興的手法,表面看似寫蟬鳴之凄傷悲哀,其實是借此抒寫自己在獄中品格的高尚和遭受冤屈的憤慨。 古人認為蟬棲于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所以把
14、它作為高潔的象征,而且常以蟬的高潔表現(xiàn)自己品行的高潔?!短圃妱e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首聯(lián)在句法上用對偶句,在作法上又用起興的手法,以蟬聲引起客思。“西陸”指的是秋天。古人認為日行到西陸,算是秋天?!澳瞎凇庇玫?,詩人以鐘儀自喻?!蹲髠鳌こ晒拍辍酚涊d:“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者誰也?’有司答曰:‘鄭人所獻楚囚也?!焙髞肀阌媚瞎诖盖敉健G镲L蕭瑟,葉落草枯,蟬鳴聲聲,身在獄中的我浮想聯(lián)翩,思緒綿綿。詩一開始即點出蟬聲高唱,觸耳驚心。接下來就點出詩人在獄中懷想家園。 三、四兩句前句說蟬,后句說自己。用“那堪”和“來對”構(gòu)成流水對。把物我聯(lián)系起來,表達出自己英
15、雄無用武之地的凄惻心情。詩人幾次諷刺武則天,以至下獄,大好的青春,經(jīng)歷了政治上的種種折磨已經(jīng)消逝,頭上已經(jīng)生出了星星白發(fā)。在獄中又看到這高唱的秋蟬,卻是兩鬢烏玄,對比之下,不禁黯然神傷。這寥寥十個字中,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將這份凄惻的感情,委婉曲折的表達了出來?!鞍最^吟”是樂府曲名。相傳西漢時卓文君在司馬相如對她愛情不忠之后寫《白頭吟》以自傷。詩人巧妙地借用這一典故,進一步比喻執(zhí)政者辜負了他對國家的一片忠心?!鞍最^吟”三字起了雙關(guān)的作用,比原意更深一層。十字當中,沒有一個“悲”字或“愁”字,卻將自己的悲愁之情宣泄得淋漓盡致。意在言外,充分顯示了詩的含蓄美,同時也能夠看出詩人手法的高妙運用。 頸
16、聯(lián)仍是對仗。進一步運用比興的手法。露水很重,你難以高飛,風聲很大,又埋沒了你的鳴叫之聲?!奥吨亍迸c“風多”借寫蟬的生存條件惡劣,來比喻自己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險惡,無法伸展抱負,也無法申辯無辜。這兩句的比興手法達到詠物詩的最高境界。只說物,不說“我”,只有物象,沒有“我”的形象,“我”與“物”已合而為一,不分你我。無一字不說蟬,同時每一個字又都在說自己,手法何其高妙? 尾聯(lián)是主旨句,點明了主題。該聯(lián)中,詩人將自己的滿腔憤怒一瀉而出。表面上是在反問蟬:既然沒有人能夠理解你的心情,你為什么還在不停地吟唱?這是以反詰的語氣抒發(fā)自己的冤屈。 該詩因蟬而觸發(fā)感想,又以蟬自喻,蟬即我,我即蟬,自然合一,用典
17、高妙,語言含蓄,手法已然達到了極高的境界。駱賓王的詩歌多以氣勢取勝,這雖是一首寄物抒情的比興詩,仍然帶有強烈的憤慨之情,慷慨寫來,給人以鮮明的人格形象。 詩歌4——《從軍行》(楊炯) [原文]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zhǎng “百夫長”是一種低級別的武官),勝作一書生。 [賞析] 這首詩借用樂府舊題“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zhàn)斗的全過程。僅僅四十個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huán)境氣氛,筆力極其雄勁。 前兩句寫邊報傳來,激起了志士的愛國熱情。詩人并不直接說明軍情緊急,卻說“烽火照西京”,通過
18、“烽火”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軍情的緊急表現(xiàn)出來了。一個“照”字渲染了緊張氣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他不愿再把青春年華消磨在筆硯之間。一個“自”字,表現(xiàn)了書生那種由衷的愛國激情,寫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個事件展開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辭鳳闕”,描寫軍隊辭京出師的情景?!把黎啊笔腔实壅{(diào)兵的符信,分凹凸兩塊,分別掌握在皇帝和主將手中?!傍P闕”是皇宮的代稱。這里,詩人用“牙璋”、“鳳闕”兩詞,顯得典雅、穩(wěn)重,既說明出征將士懷有崇高的使命,又顯示出師場面的隆重和莊嚴。第四句“鐵騎繞龍城”,顯然唐軍已經(jīng)神速地到達前線,并把敵方城堡包圍得水泄不通?!拌F騎”、“龍城
19、”相對,渲染出龍爭虎斗的戰(zhàn)爭氣氛。一個“繞”字,又形象地寫出了唐軍包圍敵人的軍事態(tài)勢。五六兩句開始寫戰(zhàn)斗,詩人卻沒有從正面著筆,而是通過景物描寫進行烘托?!把┌档蚱飚?,風多雜鼓聲”,前句從人的視覺出發(fā):大雪彌漫,遮天蔽日,使軍旗上的彩畫都顯得黯然失色;后句從人的聽覺出發(fā):狂風呼嘯,與雄壯的進軍鼓聲交織在一起。兩句詩,有聲有色,各臻其妙。詩人別具機抒,以象征軍隊的“旗”和“鼓”,表現(xiàn)出征將士冒雪同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zhàn)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詩的最后兩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敝苯邮惆l(fā)從戎書生保邊衛(wèi)國的壯志豪情。艱苦激烈的戰(zhàn)斗,更增添了他對這種不平凡的生活的熱愛,他寧愿馳騁
20、沙場,為保衛(wèi)邊疆而戰(zhàn),也不愿作置身書齋的書生。 這首短詩,寫出書生投筆從戎,出塞參戰(zhàn)的全過程。能把如此豐富的內(nèi)容,濃縮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見詩人的藝術(shù)功力。首先詩人抓住整個過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斷,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寫,至于書生是怎樣投筆從戎的,他又是怎樣告別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軍的情況怎樣,……詩人一概略去不寫其次,詩采取了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從一個典型場景跳到另一個典型場景,跳躍式地發(fā)展前進。如第三句剛寫了辭京,第四句就已經(jīng)包圍了敵人,接著又展示了激烈戰(zhàn)斗的場面。然而這種跳躍是十分自然的,每一個跨度之間又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余地。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結(jié)構(gòu),使詩歌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如山崖上飛流驚湍,給人一
21、種一氣直下、一往無前的氣勢,有力地突現(xiàn)出書生強烈的愛國激情和唐軍將士氣壯山河的精神面貌。 初唐四杰很不滿當時纖麗綺靡的詩風,他們曾在詩歌的內(nèi)容和形式上作過頗有成效的開拓和創(chuàng)新,楊炯此詩的風格就很雄渾剛健,慷慨激昂。尤其是這樣一首描寫金鼓殺伐之事的詩篇,卻用具有嚴格規(guī)矩的律詩形式來寫,很不簡單。律詩一般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這首詩除第一聯(lián)外,三聯(lián)皆對。不僅句與句對,而且同一句中也對,如“牙璋”對“鳳闕”,“鐵騎”對“龍城”。整齊的對仗,使詩更有節(jié)奏和氣勢,這在詩風綺靡的初唐詩壇上是很難能可貴的。 詩歌5——《從軍行》(王昌齡) [原文]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22、不破樓蘭終不還。 [賞析] 一、二兩句,不妨設想成次第展現(xiàn)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云彌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guān)。這幅集中了東西數(shù)千里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zhàn)斗的典型環(huán)境。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一個“暗”字,給人以沉重壓抑之感。 為什么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guān)呢?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zhàn)爭的態(tài)勢有關(guān)。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jié)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zhèn)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钡貐^(qū)
23、,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zhàn)的場所;而“玉門關(guān)”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畫面上出現(xiàn)青海與玉關(guān)。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xiàn)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復雜的感情: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guān)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huán)境描寫轉(zhuǎn)為直接抒情?!包S沙百戰(zhàn)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zhàn)事之頻繁,戰(zhàn)斗之艱
24、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于此七字中概括無遺?!鞍賾?zhàn)”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zhàn)場的特征,令人宛見“日暮云沙古戰(zhàn)場”的景象:“百戰(zhàn)”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zhàn)斗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盡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并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zhàn)斗之艱苦,戰(zhàn)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zhuǎn)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包S沙”句盡管寫出了戰(zhàn)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
25、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因此末句并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zhàn)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fā)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yōu)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并不回避戰(zhàn)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一個顯例??梢哉f,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huán)境描寫。典型環(huán)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tǒng)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yōu)點,這在本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xiàn)。 詩歌6——《閨怨》(王昌齡) [原文] 閨中少婦不曾(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賞析] 王昌齡極善言情。如果說李白的詩如奔瀉的瀑布,那么王昌
26、齡的詩則如蜿蜒流淌的溪流。他以精煉的語言、新穎獨特的構(gòu)思,含蓄委婉的筆法,留給人們悠長的藝術(shù)享受。 他的一系列宮閨怨詩中《閨怨》尤為突出。詩題為《閨怨》,起筆卻寫道:“閨中少婦不曾愁”,緊接著第二句又承“不曾愁”寫出這位不曾愁的少婦,如何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凝妝”登樓遠眺的情景。于是,一個有些天真和嬌憨之氣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閨中少婦果真不知愁嗎?當然不是。讀過全詩之后我們知道,這是一位丈夫遠征他鄉(xiāng),自己獨守空房的少婦,即使在唐朝封建禮教尚不嚴格束縛婦女的時代,她平日里也是不能隨便出門的。孤燈只影相伴的寂寞可以想見。于是,對遠方夫君的深切思念只能默默地埋在心底。這是“不曾愁”的一層含義。此外
27、,少婦的“不曾愁”與“夫婿覓封侯”的追求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唐代前期,民族戰(zhàn)爭和對外戰(zhàn)爭頻繁,大丈夫從軍戍邊,保家衛(wèi)國成為一種風尚。初唐詩人楊炯的《從軍行》中有“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詩句,就是生動的反映。因此,從軍就成為人們當時“覓封侯”的一條重要途徑。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我們可以想象到,當時這位閨中少婦,一定對夫君遠行求取功名起過積極的促進作用呢!否則不會有詩中的“悔教”一語。夫君既是在她的支持下參軍,故她的思念和愁緒或許還夾雜著幾分希冀,平日這種情感只是淡淡的,像晴空中的幾朵浮云,不易察覺,故曰“不曾愁”,這是第二層含義。 第三句是全詩的關(guān)鍵,稱為“詩眼”。這位少婦所見,不過尋常之楊柳
28、,作者何以稱之為“忽見”?其實,詩句的關(guān)鍵是見到楊柳后忽然觸發(fā)的聯(lián)想和心理變化。即“忽感”。青青楊柳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時,它又是友人別離時相贈的禮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贈的習俗。因為那迷茫和朦朧的楊花柳絮和人的離愁別緒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相似。故少婦見到春風拂動下的楊柳,一定會聯(lián)想很多。她會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愛,想到與丈夫惜別時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華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這大好春光卻無人與她共賞……或許她還會聯(lián)想到,丈夫戍守的邊關(guān),不知是黃沙漫漫,還是和家鄉(xiāng)一樣楊柳青青呢? 在這一瞬間的聯(lián)想之后,少婦心中那沉積已久的幽怨、離愁和遺憾便一下子強烈起來,變得一發(fā)而不
29、可收?!盎诮谭蛐鲆挿夂睢北愠蔀樽匀涣魈食龅那楦小Uf到“忽見”,楊柳色顯然只是觸發(fā)少婦情感變化的一個媒介,一個外因。如果沒有她平時感情的積蓄,她的希冀與無奈,她的哀怨與幽愁,楊柳是不會如此強烈地觸動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婦的情感變化看似突然,實則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 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驚夢》一場與此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讀者在《驚夢》之前的幾場戲中,可以隱約感覺得到少女杜麗娘對美好愛情生活的追求。這本是人之常情。但由于明代封建禮教過分的約束,女子懷春被認為是不合禮教的,她平時不得不隱藏起這份感情,表面上非常循規(guī)蹈矩??僧斔坏┻M入花園,鳥語花香的春光,突然惹得她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原來
30、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兩位不同時代的作者在不同體裁的作品中卻同時描繪了兩位女性在春光觸動下強烈的心理變化,它說明了人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普遍心理特點,始覺突然,細嚼之后就體會到它的絕妙。較之湯顯祖,王昌齡在更短的篇幅和極少的文字中表現(xiàn)出主人公的心理變化,更顯示出他卓越的藝術(shù)才能。 這位少婦,本來是想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欣賞春光的,不曾想陌頭的楊柳色卻引發(fā)了一腔的幽怨和悔恨。詩的妙處恰恰在于極生動、準確而細膩地把握住了少婦的心理變化,但對于其變化的具體原因和過程,卻只字未提,任讀者去咀嚼、玩味和想象。 詩貴曲而忌直,一覽無余不是好詩。王昌齡的這首七絕含蓄
31、、曲折,深得其妙。通篇敘別情而不著別字,言離愁而無愁字,寫法極經(jīng)濟,意韻極深婉,可以說以最少的文字容納了最多的語意。正如司空圖在談及含蓄時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詩歌7——《絕句》(志 南) [原文]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賞析]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稱。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木植物,莖桿直立,長老了可做拐杖。 這首小詩,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游的樂趣。 詩人拄杖春游,卻說“杖藜扶我”,是將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賴的游伴,默默無言地扶人前行,給人以親切感,安全感, 使這位老
32、和尚游興大漲,欣欣然通過小橋,一路向東。橋東和橋西, 風景未必有很大差別,但對春游的詩人來說,向東向西,意境和情趣卻頗不相同?!皷|”,有些時候便是“春”的同義詞,譬如春神稱作東君,東風專指春風。詩人過橋東行,正好有東風迎面吹來,無論西行、北行、南行, 都沒有這樣的詩意。 詩的后兩句尤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楊柳風”,早春的風。這樣說比“細雨”、“和風”更有美感,更富于畫意。楊柳枝隨風蕩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稱早春時的雨為“杏花雨”,與稱夏初的雨為“黃梅雨”,道理正好相同?!靶且灰孤牬河辏?深巷明朝賣杏花”,南宋初年,大詩人陸游已將杏花和春雨聯(lián)系起來?!罢匆掠麧瘛?,用衣裳似濕未濕
33、來形容初春細雨似有若無,更見得體察之精微,描模之細膩。試想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紅杏灼灼,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濕而不見濕,和風迎面吹來,不覺有一絲兒寒意,這是怎樣不耐心愜意的春日遠足??!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這樣興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賞下去,到他想起應該歸去的時候,怕要體力不支,連藜杖也扶他不動了吧?不必多慮。詩的首句說:“古木陰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嗎?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來,那小船偏激在溪水邊老樹下,正待他解纜回寺呢。 詩歌8——《滁州西澗》(韋應物) [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賞析] 詩寫暮春景物?!蔼殤z幽草澗邊生,
34、上有黃鸝深樹鳴”。開頭二句是寫日間所見。暮春之際,群芳已過,詩人閑行至澗,但見一片青草萋萋。幽草,雖然不及百花嫵媚嬌艷,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趨時悅?cè)说娘L標,自然而然地贏得了詩人的喜愛。這里,“獨憐”二字,感情色彩至為濃郁,是詩人別有會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閑適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綠陰幽草勝花時”之句,寫初夏之景,與此同一立意。首句,寫靜;次句,則寫動。鶯啼婉轉(zhuǎn),在樹叢深處間關(guān)滑動。鶯啼似乎打破了剛才的沉寂和悠閑,其實在詩人靜謐的心田蕩起更深一層漣漪。次句前頭著一“上”字,不僅僅是寫客觀景物的時空轉(zhuǎn)移,重要的是寫出了詩人隨緣自適、怡然自得的開朗和豁達。 接下來兩句,側(cè)重寫荒
35、津野渡之景。景物雖異,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到傍晚時分,春潮上漲,春雨淅瀝,西澗水勢頓見湍急。郊野渡口,本來就荒涼冷漠,此刻愈發(fā)難覓人蹤。只有空舟隨波縱橫。二句詩所描繪的情境,未免有些荒涼,但用一“自”字,卻體現(xiàn)著悠閑和自得。韋應物為詩好用“自”字?!坝麌什粐室庾詪伞保藢扂L啼?!疤袢蛔园擦鳌保嗽伆俅ǚ至?。這類“自”字皆可釋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賞”、“自我憐愛”的意蘊?!耙岸伞本洚斪魅缡墙狻I岽?,便與一二句相悖謬了。 這兩句在結(jié)構(gòu)安排上也很精當。“春潮帶雨晚來急”,構(gòu)成典型環(huán)境,與下文形成因果關(guān)系;“急”與“自”兩字互為照應,準確地傳達出
36、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意識,把客觀景物和抒情主體有機地融為一體。狀出難寫之景,達出難言之情。 詩歌9——《題都城南莊》(崔 護) [原文]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賞析] 崔護此詩,整篇寫今昔之感,寥寥四句包含了一前一后兩個物是人杳而又相互依托、交互襯映的場面。 詩的今昔之感是從對一位乍見而又旋離的貌美情多、靚若桃花的少女的回憶引起的,由今思昔,利用追敘的手法,先寫“去年”,由此引起了第一個場景:尋春艷遇——“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薄叭ツ辍?、“此門”點出時間、地點,說的非??隙ǎ翢o含糊,可見認象之深刻、記憶之確切。當時“此門中
37、”正春風拂煦、桃花盛開,立著一位美麗的少女,其容面與桃花交互映照,著實靚麗。在這里詩人沒有直接去描摹桃花的嬌艷和女子的美麗,而是抓住“尋春遇艷”整個過程中最美麗動人的一幕,只用“相映紅”三個字一點,頓把人面花光交互輝映、互為陪襯又爭妍斗勝的美好景象勾勒的栩栩如生?!叭嗣嫣一ㄏ嘤臣t”,不僅為艷若桃花的“人面”設置了美好的背景,襯托出少女光彩照人的容顏,同時也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神馳目注、意奪情搖的情狀和雙方脈脈含情、未通言語的情景。通過這動人的一幕,從而激發(fā)讀者對前后情事的許多美麗想象,留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想象空間。 以花喻美女佳人,古往今來,沿用既久,已成俗爛。但該詩卻有幾點不同,一是詩人沒有直接
38、的去描寫桃花是如何的絢麗多姿和那位少女是如何的漂亮美麗,而是僅用大家所都為熟識的絢麗桃花作為映襯,用“相映紅”間接的來烘托少女的美麗形象,將景色與人很好的融化在了一起;二是本詩賦寫眼前實景,正所謂“本地風光,順手拿來”。 寫到這里,詩人本可以把“去年”游遇的場景繼續(xù)寫下去,但詩人沒有,而是筆鋒一轉(zhuǎn),直接進入“今日”。于是便勾勒出第二個場面:重尋不遇。同是“今日”,同是“此門”,但美麗少女已經(jīng)走了。依舊是春光爛漫、百芳吐艷的季節(jié),依舊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門戶,然而,使這一切增光添彩的那張與桃花“相映紅”的美麗“人面”卻不知“何處去”了,唯余一樹桃花依舊在春風中凝情含笑。桃花在春風中的依舊含笑
39、,更加勾起了詩人對“去年”“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思念和憐惜,使詩人的故地重游感到無比的失望和惆悵。試想,去年今日,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佇立桃花樹下凝眸含笑,脈脈含情,與桃花相映;而今,人去杳然,桃花依舊含笑春風,這除了勾起對往事的美好回憶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以外,還能有什么呢?“依舊”二字,正隱含了詩人無限失望、惋惜和悵惘的情緒。 綜觀全詩,前兩句由今到昔,后兩句由昔到今,兩兩相形。盡管情緒上的轉(zhuǎn)變劇烈,但文氣卻一貫而下,轉(zhuǎn)折無痕。整首詩語言樸實率真自然,說事明白流暢。論寫作技法主要是采用了“映照對比”,用“人面”和“桃花”作為貫串線索,通過“去年”和“今日”同時同地人去景存的映照對比,把兩次不同的
40、游遇和產(chǎn)生的感慨,回環(huán)往復、曲折盡致地表達出來。對比映照,在這首詩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為是在面對現(xiàn)實的回憶中寫已經(jīng)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憶便特別珍貴、美好,充滿感情,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傳神描繪;正因為有那樣美好的記憶,才特別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悵惘,因而有“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感慨。 詩歌10——《登科后》(孟 郊) [原文]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賞析] 齷齪:指處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謹局促。 放蕩:自由自在,無所拘束。 這首詩給后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看花”兩個成語。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
41、,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新生面,風云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 詩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說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郁結(jié)的悶氣已如風吹云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孟郊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鵠的,頗出意料。這就仿佛像是從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來,登上了歡樂的峰頂;眼前天宇高遠,大道空闊,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風了?!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tài),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于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奔馳于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
42、繪得生動鮮明。按唐制,進士考試在秋季舉行,發(fā)榜則在下一年春天。這時候的長安,正春風輕拂,春花盛開。城東南的曲江、杏園一帶春意更濃,新進士在這里宴集同年,“公卿家傾城縱觀于此”(《唐摭言》卷三)。新進士們“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趙嘏《今年新先輩以遏密之際每有宴集必資清談書此奉賀》)??芍鶎懘猴L駘蕩、馬上看花是實際情形。但詩人并不留連于客觀的景物描寫,而是突出了自我感覺上的“放蕩”:情不自禁吐出“得意”二字,還要“一日看盡長安花”。在車馬擁擠、游人爭觀的長安道上,怎容得他策馬疾馳呢?偌大一個長安,無數(shù)春花,“一日”又怎能“看盡”呢?然而詩人盡可自認為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疾,也盡不妨說一日
43、之間已把長安花看盡。雖無理卻有情,因為寫出了真情實感,也就不覺得其荒唐了。同時詩句還具有象征意味:“春風”,既是自然界的春風,也是皇恩的象征。所謂“得意”,既指心情上稱心如意,也指進士及第之事。詩句的思想藝術(shù)容量較大,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因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成為后人喜愛的名句。 詩歌11——《竹枝詞》(劉禹錫) [原文]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 [賞析] 1、竹枝詞:巴渝(今四川省重慶市)一帶的民歌。歌詞雜詠當?shù)仫L物和男女愛情,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這一優(yōu)美的民間文學形式,曾引起一些詩人愛好并仿制。劉禹錫仿作的《竹枝詞》
44、現(xiàn)存十一首。 2、晴:與“情”同音,詩人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表面上說天氣,實際上是說這歌聲好像“無情”,又好像“有情”,難以捉摸。 這首詩摹擬民間情歌的手法,寫一位初戀少女聽到情人的歌聲時乍疑乍喜的復雜心情。 首句“楊柳青青江水平”即景起興。這是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江邊楊柳依依,柳條輕拂著水面;江中流水平緩,水平如鏡。 次句“聞郎江上唱歌聲”敘事。在這動人情思的環(huán)境中,這位少女忽然聽到了江面上飄來的聲聲小伙子的歌聲。這歌聲就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江水,濺起一圈圈漣漪一般,牽動了姑娘的感情波瀾。 三、四兩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寫姑娘聽到歌聲后的心理活動。她心中早就愛上了這個
45、小伙子,但對方還沒有明確表態(tài)。今天從他的歌聲中多少聽出了點情意,于是她覺得:這個人的心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氣一樣,說它是晴天吧,西邊卻下著雨;說它是雨天吧,東邊卻又出著太陽。“道是無晴卻有晴”一句,詩人用諧音雙關(guān)的手法,把天“晴”和愛“情”這兩件不相關(guān)的事物巧妙地聯(lián)系起來,表現(xiàn)出初戀少女忐忑不安的微妙感情。 這首詩語言平易,詩意清新,情調(diào)淳樸,歷來受到讀者喜愛。 詩歌12——《秋詞》(劉禹錫)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賞析] 這兩首詩的可貴,在于詩人對秋天和
46、秋色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過去文人悲秋的傳統(tǒng),唱出了昂揚的勵志高歌。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zhì)是志士失志,對現(xiàn)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diào)秋天并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矯健凌厲,奮發(fā)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只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只鶴的頑強奮斗,沖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這只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斗精神的體現(xiàn)。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p>
47、詩言志”,“詩情”即志氣。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斗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的主題思想。 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所以贊秋氣以美志向高尚,詠秋色以頌情操清白。景隨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妝,見性情,顯品德。春色以艷麗取悅,秋景以風骨見長。第二首的前二句寫秋天景色,詩人只是如實地勾勒其本色,顯示其特色,明凈清白,有紅有黃,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閑淡的情韻,泠然如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風度,令人敬肅。謂予不信,試上高樓一望,便使你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凈,心情肅然深沉,不會象那繁華濃艷的春色,教人輕浮若狂。末句用“春色
48、嗾人狂”反比襯托出詩旨,點出全詩暗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運用巧妙。 這是兩首抒發(fā)議論的即興詩。詩人通過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表達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蘊,也有藝術(shù)魅力,發(fā)人思索,耐人吟詠。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shù)是思想的結(jié)晶,“藝術(shù)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的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因而能喚起人們的想象、形象和深刻的美感。劉禹錫這兩首《秋詞》給予人們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氣和素色,更喚醒人們?yōu)槔硐攵鴬^斗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獲得深刻的美感和樂趣。 詩歌13——《劍客》(賈 島) [原文]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賞析] 賈島一生遠離現(xiàn)實,安于寂寞荒涼的生活,他
49、愛寫“蟻穴”、“蛇洞”、“熒火”、“怪禽”,少有激昂慷慨之氣,以上這一首可算是“文不如其人”了,讀此詩可感到森森劍氣,凜凜俠風,一句“誰有不平事”何等到痛快! 賈島詩思奇僻。這首《劍客》卻率意造語,直吐胸臆,給人別具一格的感覺。詩題一作《述劍》。詩人以劍客的口吻,著力刻畫“劍”和“劍客”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寫自己興利除弊的政治抱負。 這是一把什么樣的劍呢?“十年磨一劍”,是劍客化了十年工夫精心磨制的。側(cè)寫一筆,已顯出此劍非同一般。接著,正面一點:“霜刃未曾試?!睂懗龃藙θ邪兹缢W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說“未曾試”,便有躍躍欲試之意?,F(xiàn)在得遇知賢善任的“君”,便充
50、滿自信地說:“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今天將這把利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下誰有冤屈不平的事?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干一番事業(yè)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顯然,“劍客”是詩人自喻,而“劍”則比喻自己的才能。詩人沒有描寫自己十年寒窗,刻苦讀書的生涯,也沒有表白自己出眾的才能和宏大的理想,而是通過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把自己的意想,含而不露地融入“劍”和“劍客”的形象里。這種寓政治抱負于鮮明形象之中的表現(xiàn)手法,確是很高明的。 全詩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綰合得自然而巧妙。語言平易,詩思明快,顯示了賈島詩風的另外一種特色。 詩歌14——《宿甘露僧舍》(曾公亮) [原文]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51、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賞析] 曾公亮,字明仲,號樂正,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進士,善政事、軍事,為北宋名臣,曾舉薦王安石一同擔任宰相。這是他旅宿甘露寺的感懷之作。 甘露寺,坐落在長江南岸鎮(zhèn)江的北固山頂,從上面可俯視洶涌澎湃的滾滾長江。詩的第一、二句劈空而起,在夸張、幻想的筆法中融進詩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勢和甘露寺遠離紅塵的清肅。山頂云氣繞寺而飛,疑為從僧房中詩人所倚的枕中所出,觸目皆是,伸手可及,令人有將千萬山峰攬入胸懷的感覺;松濤在深谷中呼嘯升起,細聽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過,其聲嗚咽,令人心顫。詩人寫“云氣”,寫“松聲”,正是為了襯托甘露寺的清
52、邁脫俗,而這“云氣”又極奇特,仿佛如枕中所出,似云似霧,似真似幻,造成了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而“枕中云氣”與“床底松聲”又不僅僅是夸張與幻想,而是充滿著詩人強烈的主觀意志,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萬物皆備于我”的哲學精神。此時之詩人,居高凌視,孤峰獨立可統(tǒng)馭萬物??梢韵胂?,詩人高居北固山頂,看云氣繚繞身旁,千峰仿佛前來親近,聽腳下松濤卷過,萬壑似乎低首哀鳴,胸中升起的是一種何等雄邁俊爽的感覺。 詩的一、二句采取了一種以近推遠、遠近結(jié)合的寫法,即由“枕中”、“床底”推至千峰、萬壑,同時又將千峰、萬壑納入胸懷,而詩的三、四句則采取以小寫大、大小結(jié)合的寫法,即以一扇小窗的開啟寫出長江的宏偉氣勢,同時又
53、以“放入”一詞將大江的排山倒海之勢(大)與一窗的濤聲頓起(小)巧妙結(jié)合起來,這一開窗賞江聽濤的行為在“放入”的主體意志熔鑄中轉(zhuǎn)化為一種主動擁抱長江的豪情壯舉。此時的“開窗”實際上是詩人的開懷,因為只有具備裝得下大江大海的豪邁胸襟與浩然心胸的人才會有如許宏大氣魄的詩情?!伴_窗放入”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詩學“咫尺而有萬里之勢”的藝術(shù)構(gòu)思法,詩人以小窗寫大江,從小處著筆而直探大江的真容貌。 中國詩人非常喜歡從窗中攬景。如下面這些句子:“云生天地間,風出窗戶里”(郭璞);“窗中列遠岫,庭際俯喬樹”(謝朓);“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沈佺期);“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客來夢覺知何處
54、?掛起西窗浪接天”(蘇軾);“向來萬里急,今在一窗間”(陳與義)。這種內(nèi)外通流,小中見大,移遠就近,由近知遠的寫法,實際上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空間意識。《老子》里不是說過“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嗎?由此生發(fā)開去,就不僅是自然空間的從有限到無限,而是反映了一種人格精神的張揚。陶潛《飲酒》寫道:“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正是從“東籬”之下感受到自己與宇宙精神的相融相合。從這個意義來看,曾公亮的這首詩給我們的感受,就決不僅僅是寫景生動了。 讀此詩,我們的心靈會得到一種凈化,山頂?shù)脑旗F松濤、大江的銀
55、山雪浪會蕩滌我們的俗念塵思,在觀照詩人的開闊胸襟和豪爽氣概中,在體悟詩人對生命自由的歌頌中而升華人生的境界?!疤焐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毛澤東詩句),敞開我們的生命之窗去擁抱大江大海,就能領略更美好的風光。 詩歌15——《閑居初夏午夜睡起》(楊萬里) [原文]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詩歌16——《宿建德江》(孟浩然) [原文]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賞析] 這是一首抒寫羈旅之思的詩。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jīng)建德(今屬浙江)的一段江水。這首詩不以行人出發(fā)為
56、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為背景。它雖然露出一個“愁”字,但立即又將筆觸轉(zhuǎn)到景物描寫上去了??梢娝谶x材和表現(xiàn)上都是頗有特色的。 詩的起句“移舟泊煙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行船??吭诮械囊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這一面是點題,另一面也就為下文的寫景抒情作了準備。 第二句“日暮客愁新”,“日暮”顯然和上句的“泊”、“煙”有聯(lián)系,因為日暮,船需要停宿;也因為日落黃昏,江面上才水煙蒙蒙。同時“日暮”又是“客愁新”的原因?!翱汀笔窃娙俗灾?。若按舊日作詩的所謂起、承、轉(zhuǎn)、合的格式,這第二句就將承、轉(zhuǎn)兩重意思揉合在一句之中了,這也是少見的一格。為
57、什么“日暮”會撩起“客愁新”呢?我們可以讀一讀《詩經(jīng)》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shí),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風·君子于役》)這里寫一位婦女,每當?shù)较﹃栁飨?、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們不也正可以理解此時旅人的心情嗎?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 接下去詩人以一個對句鋪寫景物,似乎要將一顆愁心化入那空曠寂寥的天地之中。所以沈德潛說:“下半寫景,而客愁自見。”第三句寫日暮時刻,蒼蒼茫茫,曠野無垠,放眼望去,遠處的天空顯得比
58、近處的樹木還要低,“低”和“曠”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第四句寫夜已降臨,高掛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近”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襯的?!耙皶缣斓蜆?,江清月近人”。這種極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領略得到的。詩的第二句就點出“客愁新”,這三四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袤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jīng)過一番上下求索,終于發(fā)現(xiàn)了還有一輪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藉,詩也就戛然而止了。 然而,言雖止,意未盡。試想,此刻那親近的明月會在詩人的心中引起什么呢?似有一絲喜悅,一點慰藉,但終究驅(qū)散不了團團新愁。新愁知多少?“皇皇三十載,書劍兩無成。山水尋吳越
59、,風塵厭洛京”(《自洛之越》)。詩人曾帶著多年的準備、多年的希望奔入長安,而今卻只能懷著一腔被棄置的憂憤南尋吳越。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對著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羈旅的惆悵,故鄉(xiāng)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滅,人生的坎坷……千愁萬緒,不禁紛來沓至,涌上心頭。“江清月近人”,這畫面上讓我們見到的是清澈平靜的江水,以及水中的明月伴著船上的詩人;可那畫面上見不到而應該體味到的,則是詩人的愁心已經(jīng)隨著江水流入思潮翻騰的海洋。這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相互映襯,相互補充,正構(gòu)成一個人宿建德江,心隨明月去的意境。是的,這“宿”而“未宿”,不正意味深長地表現(xiàn)出“日暮客愁新”嗎?“人稟七情,應物斯
60、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文心雕龍·明詩》)。孟浩然的這首小詩正是在這種情景相生、思與境諧的“自然流出”之中,顯示出一種風韻天成、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的藝術(shù)美。 詩歌17——《淮中晚泊犢頭》(蘇舜欽) [原文]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見)幽花一樹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賞析] 這首小詩題為“晚泊犢頭”,內(nèi)容卻從日間行船寫起,后兩句才是停滯不前船過夜的情景。 詩人敘述中所見的景象說:春云布滿天空,灰蒙蒙地籠罩著淮河兩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與空中陰云上下相映。這樣陰暗的天氣、單調(diào)的景色,是會叫遠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邊不時有一樹野花閃現(xiàn)出來,紅的,黃的,
61、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鮮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陰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說是船行所見,何以見得呢?這就是“時有幽花一樹明”那個“時”字的作用了。時有,就是時時有,不時地有。野花不是飛鳥,不是走獸,怎么能夠一會兒一樹,一會兒又一樹,不時地來到眼前供人欣賞呢?這不就是所謂“移步換景”的現(xiàn)象,表明詩人在乘船看花嗎? 天陰的沉,黑得快,又起了風,眼看就會下雨,要趕到前方的碼頭是不可能的了,詩人決定將船靠岸,在一座古廟下拋錨過夜。果然不出所料,這一夜風大雨也大,呼呼的風挾著瀟瀟的雨,飄灑在河面上,有聲有勢;河里的水眼見在船底迅猛上上漲,上游的春潮正龍吟虎嘯,奔涌而來。詩人呢
62、?詩人早已系舟登岸,穩(wěn)坐在古廟之中了。這樣安安閑閑,靜觀外面風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豈不是很快意的嗎? 我們欣賞這首絕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間動靜關(guān)系的變化。日間船行水上,人在動態(tài)之中,岸邊的野草幽花是靜止的;夜里船泊牧犢頭,人是靜止的了,風雨潮水卻是動蕩不息的。這種動中觀靜,靜中觀動的藝術(shù)構(gòu)思,使詩人與外界景物始終保持相當?shù)木嚯x,從而顯示了一種悠閑、從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風度。 詩是有聲畫。當然繪畫藝術(shù)所要表現(xiàn)的某些特征如色覺和光覺也會體現(xiàn)在詩中。杜甫《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以比較和諧的四種顏色,而王安石佚句“濃綠萬枝紅一點”則以對照強烈的兩種顏色,同樣成功地
63、描畫出了燦爛的春天,而為世人所愛賞。但在有些詩中,寫色覺并不像上舉例中那樣明顯,因而往往被讀者所忽略。如韋應物《滁州西澗》有云:“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庇牟?、深樹,都是濃綠,而黃鸝則藏於深樹,是難以用視覺見其形,而只有憑聽覺聞其聲,才知道它的存在的。這里,詩人正是引導我們,在想像中,以聽覺補視覺之所不及。再如蘇舜欽此詩中頭兩句,也頗有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在古漢語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指色,由于這樹幽花是和陰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對襯,則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較強光感的顏色如粉紅的。韋應物詩本寫所見,同時也寫所聞以補其不足。 蘇舜欽詩亦寫所見,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感受到了光,非細
64、賞不知。韋詩后兩句云:“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标愌芤灾c蘇此詩后兩句相比,認為后勝于前,理由是“氣勢過之”。這位老詩人似乎忽略了兩位作者在詩中體現(xiàn)的不同心態(tài)。韋應物此時信步徐行,憐幽草,聽黃鸝,正處在一種極其安靜閑適的心境中。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來襲,自也會和那個自橫的野渡孤舟一樣,處之泰然。而蘇舜欽卻處在行役途中,沿路勝景固然堪 賞,而風雨潮生,孤舟晚泊,想到明日征程,情緒是難以平靜的。韋寫閑游,蘇寫旅況,重點既異,給人的印象也自不同,因而很難說這是由于詩篇本身的氣勢的強弱。 我們認為,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是可以互補的。依據(jù)具體事物的具體條件所作出的分析,有時可以印證補充或修正從
65、深厚修養(yǎng)中作出來的直覺判斷,反之亦然。加以上對陳衍所評論的“氣勢”的看法,就是一例。 詩歌18——《贈劉景文》(蘇 軾) [原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賞析] 此詩寫初冬。第一句寫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為高潔品質(zhì)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殘莖,連枯葉也已無存,確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銷翠葉殘。”王國維乃謂“大有‘從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碧K軾此詩首句,殆更過之。夫留得枯荷,尚能聽雨,近則連枯葉亦無之,其衰颯至極矣。然則作者嗟嘆感喟之情僅此一句,第二句便將筆勢劈空振起,轉(zhuǎn)到了“菊殘猶有傲霜枝”。殘菊
66、與枯荷,雖同為衰颯場面,卻以“傲霜枝”三字寫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態(tài)和貞亮之節(jié),看似與第一句對文,有互文見義、相與呼應之勢;事實卻側(cè)重在“傲”字上?!扒嬗辍敝吧w”乃實寫,不過說像傘蓋一樣的荷葉都已一干二凈;而“傲霜”之“枝”的“傲”則以移情手法寫出了菊的內(nèi)在精神,示人以凜不可犯的氣概。這就比第一句深入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則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蕭瑟秋風、嚴寒冬日為苦,作者卻偏偏贊之為“一年好景”,且諄諄囑咐“君須記”,此真以平淡無奇之語言給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無力回天,則全詩必成虎頭蛇尾,強弩之末。而作者乃從花寫到枝,從枝葉寫到果實,所謂“正是橙黃橘綠時”,乃金秋乍逝,百物豐收的季節(jié),“橙黃橘綠”,又呈現(xiàn)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兩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出現(xiàn)了炫目搖情的色彩,真使人疑為神來之筆。然而作者除了用幾個植物名稱和幾種簡單明快的色調(diào)之外,再無其他噶枝蔓之句,這就給予作者一種踏實穩(wěn)重、矜平躁釋的美的感受。古人說:“情隨事遷”。而東坡妙處,竟能用景移情,把日漸凋殘的初冬一下子打扮成一片金黃翠綠,雖說用筆雅淡溫柔,卻具有不盡的蓬勃朝氣。寫冬景而能化凋謝零落為飽滿豐碩,非賢如東坡誠不可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煤礦安全生產(chǎn)科普知識競賽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技能鑒定試題含答案
- 3.爆破工培訓考試試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察人員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3.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管理人員(地下礦山)安全生產(chǎn)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4.煤礦特種作業(yè)人員井下電鉗工模擬考試題庫試卷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生產(chǎn)及管理知識測試題庫及答案
- 2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
- 1 煤礦安全檢查考試題
- 1 井下放炮員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安全監(jiān)測工種技術(shù)比武題庫含解析
- 1 礦山應急救援安全知識競賽試題
- 1 礦井泵工考試練習題含答案
- 2煤礦爆破工考試復習題含答案
- 1 各種煤礦安全考試試題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