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三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圖象綜合訓練》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0版高三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圖象綜合訓練(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2020屆高三物理一輪復習 運動的圖象
1.某人騎自行車在平直道路上行進,圖中的實線記錄了自行車開始一段時間內的v-t圖象.某同學為了簡化計算,用虛線作近似處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t1時刻,虛線反映的加速度比實際的大
B.在0-t1時間內,由虛線計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實際的大
C.在t1-t2時間內,由虛線計算出的位移比實際的大
D.在t3-t4時間內,虛線反映的是勻速運動
解析:v-t圖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在t1時刻虛線斜率小,反映的加速度小,所以A錯誤.v-t圖象包圍的面積表示位移的大小,0~t1時間內虛線包圍面積大,則求得平均速度大,所以B正確,同
2、理C錯誤.在t3~t4時間內,虛線是一段與時間軸平行的直線,反映速度不變,所以是勻速運動,則D正確.
答案:BD
2.質量為1500 kg的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運動,v-t圖象如圖所示.由此可求( )
A.前25 s內汽車的平均速度
B.前10 s內汽車的加速度
C.前10 s內汽車所受的阻力
D.15~25 s內合外力對汽車所做的功
解析:由題圖知,汽車25 s內的位移為s=×10m+20×5m+×10 m=450 m,故前25 s內汽車平均速度可求,A正確;由題圖知前10 s內汽車做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m/s2=2 m/s2,B正確;結合題圖分析,因牽引力未
3、知,故前10 s內汽車所受阻力無法求得,C錯誤;由題干條件和動能定理可知,W合,故15~25 s內合外力對汽車所做的功可求得,D正確.
答案:ABD
3.一個靜止的質點,在0~4 s時間內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終在同一直線上,力F隨時間t的變化如圖所示,則質點在( )
A.第2 s末速度改變方向
B.第2 s末位移改變方向
C.第4 s末回到原出發(fā)點
D.第4 s末運動速度為零
解析:F在0~2 s內方向不變,則質點在0~2 s內一直加速;F在2~4 s內方向與前2 s方向相反,但大小變化規(guī)律與前2 s相同,可知2 s~4 s內質點減速運動?速度方向不變,到4 s末
4、速度減為0.由上述分析可知只有D選項正確.
答案:D
4.設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為a,速度為v,位移為s.現有四個不同物體的運動圖象如圖所示,假設物體在t=0時的速度均為零,則其中表示物體做單向直線運動的圖象是( )
解析:A項位移圖象中斜率的正負表示運動的方向,B項速度圖象中速度的正負表示運動方向,由圖象知在A?B項中物體的運動都有往復,A?B錯.C項在加速度圖象中,圖線與時間軸所圍面積表示速度變化量,則可判定C圖中速度始終不為負值,而D圖中速度時而為正,時而為負,故C對,D錯.
答案:C
5.t=0時,甲?乙兩汽車從相距70 km的兩地開始相向行駛,它們的v-t圖象如圖所示
5、.忽略汽車掉頭所需時間.下列對汽車運動狀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在第1小時末,乙車改變運動方向
B.在第2小時末,甲?乙兩車相距10 km
C.在前4小時內,乙車運動加速度的大小總比甲車的大
D.在第4小時末,甲?乙兩車相遇
解析:在第1小時末,乙車速度仍為-30 km/h,速度并未改變方向,所以A錯誤.前2小時內s甲=×2×30 km=30 km,s乙=×2×30 km=30 km,所以甲?乙兩車相距Δs=l-(s甲+s乙)=70 km-(30+30) km=10 km,即B正確.前4小時內,乙車兩段斜線的斜率均比甲車一段斜線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總比甲的加速度大,則C正
6、確.在第2~4小時內,s甲′=(30+60)×2/2 km=90 km,而s乙′=×60×2 km=60 km,并由B項知第4小時末兩車相距ΔL′=90 km-10 km-60 km=20 km,所以D錯誤.
答案:BC
6.(廣東大綜合)如圖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時間為橫軸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是a-t圖象 B.乙是s-t圖象
C.丙是s-t圖象 D.丁是v-t圖象
解析:由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v=v0+at和位移s=v0t+at2兩公式,可得選項C正確.
答案:C
7.在軍事演習中,某空降兵
7、從飛機上跳下,先做自由落體運動,在t1時刻,速度達較大值v1時打開降落傘,做減速運動,t2時刻以較小速度v2著地.他的速度圖象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空降兵在0~t1或t1~t2時間內的平均速度[AKv-]的結論正確的是( )
A.0~t2時間內
B.t1~t2時間內
C.t1~t2時間內
D.t1~t2時間內
解析:0~t1時間內.t1~t2時間內如果勻減速, ,根據速度圖象可以得出t1~t2時間內,加速度逐漸減小,可以分析知該段位移比勻減速運動的位移要小,則由可知.
答案:D
8.利用光敏電阻制作的光傳感器,記錄了傳送帶上工件的輸送情況.如圖甲所示為某工廠成品包裝車間的
8、光傳感記錄器,光傳感器B能接收到發(fā)光元件A發(fā)出的光.每當工件擋住A發(fā)出的光時,光傳感器就輸出一個電信號,并在屏幕上顯示出電信號與時間的關系,如圖乙所示.若傳送帶始終勻速運動,每兩個工件間的距離為0.1 m,則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傳送帶運動的速度是0.1 m/s
B.傳送帶運動的速度是0.2 m/s
C.該傳送帶每小時輸送3600個工件
D.該傳送帶每小時輸送7200個工件
解析:由v-t圖知,工件隨傳送帶每經過0.5 s,前進0.1 m,擋住一次A發(fā)出的光,因此,傳送帶的速度v= m/s=0.2 m/s;每小時輸送工件個數n==7200(個).
答案:AD
9.
9、一個小孩在蹦床上做游戲,從高處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彈起到原高度,他從高處開始下落到彈回的整個過程中,運動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圖中Oa段和de段為直線,則根據此圖像可知,小孩和蹦床接觸的時間為________,加速度最大的時刻是________.
解析:由v-t圖像可以看出,在0~t1和t5~t6這兩段時間內小孩的加速度恒定,表明小孩只受重力而沒有和蹦床接觸,所以小孩與蹦床接觸的時間為t5-t1.加速度最大的時刻應為斜率最大的時刻,由圖可知t3時刻斜率最大.
答案:t5-t1 t3
10.如圖所示是A?B兩物體的x-t圖象,試判定:
(1)A?B兩物體各做什么運動?
(
10、2)前3 s內A?B的位移各為多少?
(3)A?B兩物體運動圖線的斜率各為多少?哪個物體位置變化率較大?
答案:(1)都做勻速直線運動(運動方向相反)
(2)-3 m 5 m
(3)-1 B(位置變化率即位置隨時間變化的快慢)
11.汽車由靜止開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0~60 s內汽車的加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所示.
(1)畫出汽車在0~60 s內的v-t圖象;
(2)求在這60 s內汽車行駛的路程.
解析:本題考查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a-t和v-t圖象等知識.
(1)設t=10,40,60 s時刻的速度分別為v1,v2,v3.
據題圖知0~10 s內汽車以
11、加速度2 m/s2勻加速行駛,由運動學公式得
v1=2×10 m/s=20 m/s①
由10~40 s內汽車勻速行駛,因此
v2=20 m/s②
由圖知40~60 s內汽車以加速度1 m/s2勻減速行駛,由運動學公式得
v3=(20-1×20) m/s=0 m/s③
聯立①②③式,可畫出汽車在0~60 s內的v-t圖象,如圖所示.
(2)由圖可知,在這60 s內汽車行駛的路程為
s=×20 m=900 m.
答案:(1)見解析 (2)900 m
12.質量為2 kg的物體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一段時間后撤去F,其運動的v-t圖象如圖所示.g取10 m
12、/s2,求:
(1)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內物體運動位移的大小.
解析:本題考查v-t圖象與牛頓第二運動定律?運動學相結合的問題.
(1)設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Δt2,初速度為v20、末速度為v21?加速度為a2,則
a2==-2 m/s2①
設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Ff,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Ff=ma2②
Ff=-μmg③
聯立②③得
μ==0.2.④
(2)設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時間為Δt1、初速度為v10、末速度為v1t、加速度為a1,則
a1==1 m/s2⑤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F+Ff=ma1⑥
聯立③⑥得
F=μmg+ma1=6 N.
(3)解法一:由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公式,得
x=x1+x2=v10Δt1+1Δ+v20Δt2+a2Δt=46 m
解法二:根據v-t圖象圍成的面積,得
x=×Δt1+×v20×Δt2=46 m.
答案:(1)0.2 (2)6 N (3)4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