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數(shù)學》讀后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我就是數(shù)學》讀后感(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我就是數(shù)學》讀后感
《我就是數(shù)學》讀后感1(1101字)
利用空閑時間,我讀了特級教師華應龍《我就是數(shù)學》一書。剛拿到這本書,就被封面上寫著這樣一段話吸引:“教育像農(nóng)業(yè)一樣需要信任,需要寬容,需要耐心,需要期待,需要守望。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更不是商業(yè)。能像農(nóng)民種地那樣教書,真好!”這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將教育比作“農(nóng)民種地”,懷著對這一本書的好奇,我仔細的閱讀了這一本書。
華老師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驚醒:人師,教育人的追求!好課,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懷!
華老師在課堂中求索取的成功源于課前的慎思,如在“圓的認識”中,他提出了“從來如此,便對么”;在“初步認識分數(shù)
2、”中,他提出了“究竟怎么讀分數(shù)”;其中“角的度量”是一堂技能性的課給我的印象深刻。以往的教學中,往往是讓學生艱難地、枯燥地、機械地讓學生量了各式各樣的角,但是沒能讓學生感受到量角的用處,而且生活中許多角都不需要量,因為大都是直角。而華老師卻很善于觀察與思考,他發(fā)現(xiàn)了衣領的角、椅子靠背向后傾斜一定的角……最后他以學生的視角來看世界,從兒童的生活中來尋找。他思考能否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感覺到量角的用處,終于,滑梯進入了他的視域。這是地球人借助自身質(zhì)量來玩的游戲,不管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的小孩子一定都玩過。要比較,得有兩個滑梯,反復思考后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三個滑梯,這個設計既讓學生感覺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縮短了數(shù)
3、學材料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之間的距離。借助這個滑梯,終于找到了既真實又有趣,還能引發(fā)學生學習需求的情境。
最佩服華老師不僅教數(shù)學,還在數(shù)學中讓學生體味人性的美好。他在教學“乘法估算”一課,經(jīng)過大量的檢索資料,找到了他想要的情境,卻在書寫教案時,心里一驚:“攤主多要了錢?”這不是在貶損攤主嗎?他想到了人要互相尊重,攤主的不易,于是他把情境改了“攤主少收了錢”,而媽媽會怎么做呢?這又是一種可以折射出媽媽心地的善良、品德的誠實?華老師把數(shù)字一改,情境如下“媽媽在農(nóng)貿(mào)市場買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攤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錢。”由“多要了錢”改為“少要了錢”,避免了一次無意間的人格傷害,一樣可以培育
4、學生估算的意識。學生在開放的思維空間里對話互動,喚醒了生活的積淀,體味到人性的美好。
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深入研究了華應龍老師,讓我震驚,從他的隨筆中,我品出了一個詞:精致。其實只要用心,每一個熱愛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為像華老師這樣的人,多讀書,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自己日益完美,這樣,我們不僅能獲得事業(yè)的快樂,更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整個人生散發(fā)出獨特的光芒!
《我就是數(shù)學》讀后感2(1002字)
前段時間有幸目睹了來自江蘇的華應龍老師到香市小學借班授課,初次見識了華老師上課的風采,在華老師甚感興趣,在網(wǎng)上搜羅了有關華老師的視頻、專著??唇榻B才知道華老師在北京教育界名頭響
5、當當,全國特級教師,他的榮譽稱號甚多。為了對他更深一步的了解,在當當網(wǎng)購買了兩本書,分別是《我這樣教數(shù)學》及《我就是數(shù)學》,被《我就是數(shù)學》這樣的書名吸引了,逐漸的把我?guī)氲剿慕虒W世界里。
《我就是數(shù)學》是華應龍老師的一本教育隨筆,里面的點點滴滴皆是他近十年來對教學課堂一些總結及感悟,把書分為“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后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生活感悟”六部份。書中經(jīng)常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名人名言等,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可以看出華老師是個飽讀詩書、博覽群書、充滿智慧的學者,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更加突顯其人文文化的特質(zhì),對教育那份熱情洋溢執(zhí)著,更是我們老師學習的楷模。
6、 華老師對教學的感悟無時不有,無時不在。連磕破了腦袋還能聯(lián)想到中括號的妙用,甚讓我拍手叫絕。在上“角的度量”時首創(chuàng)的運用了滑滑梯的課件教學,增加了可觀性與趣味性,這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好題材,好的接入口!如果我是他的學生,我愛死了這樣的數(shù)學老師,難怪有些學生不愿意下課,有些聽課老師沒有聽到下課鈴響起。
華老師令我印像深刻的還有他的風趣語言,他在書中這樣描述:因為磕破了頭戴了帽,上課時問學生知道不知道老師為什么要戴著帽,當學生回答非常多可愛的答案后,華老師笑著說“不告訴你,是個謎”;當借班上課,把學生的橡皮擦“借走”后,問學生們老師為什么要借他們的橡皮擦,學生回答了好多天真的答案,華老師說:就是為了讓你沒有橡皮用。這么平淡的話語里說明了華老師為人非常隨和,平淡的`話語里更是他對掌控課堂能力的一種表現(xiàn),也是其上課的一種課堂魅力。在《序》中,時任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校長李烈寫道:他極少專注于結果的成功與失敗,卻常常對過程的“意料之外”心生歡喜。研究,琢磨,廢寢忘食,直至豁然開朗。這樣的周而復始,塑造了小華的獨特。
我應該要學習華應龍老師對教育的執(zhí)著,“覺得像農(nóng)民種地那樣教書是件很踏實、很愜意、很幸福的事”;更應該學習他對教育的釋悟能力,他的“差錯資源化”從“誤到悟”確是給我一副醒藥,讓我看到了自己教學的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