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學年高中生物第1章走進細胞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件新人教版必修.pptx》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19_20學年高中生物第1章走進細胞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件新人教版必修.pptx(2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第1章 走近細胞,第2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課標要求,1.學會高倍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2.說出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 3.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內容和意義。,素養(yǎng)要求,1.科學思維:歸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認同細胞學說的建立是一個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 2.科學探究:在觀察現(xiàn)象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不同細胞間的統(tǒng)一性與差異性。,內容索引,一、顯微鏡的使用,三、細胞學說及意義,達標檢測,二、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01,一、顯微鏡的使用 XIAN WEI JING DE SHI YONG,基礎梳理,1.顯微鏡的使用,(1)低倍鏡:取鏡安放 壓片 觀察。 (2)高倍鏡使用的“四字訣
2、”,對光,調焦,視野中央,轉換器,2.低倍鏡和高倍鏡下的物像和視野變化,亮,遠,暗,近,關鍵點撥,顯微鏡使用中的2個易錯點 (1)使用顯微鏡的基本原則是“先低后高不動粗”,即先用低倍鏡觀察,找到要觀察的物像,移到視野中央,再使用高倍鏡;換用高倍鏡時只能使用細準焦螺旋,不能使用粗準焦螺旋。 (2)若看到的視野一半亮一半暗時,應調反光鏡不能調光圈。,判斷正誤,(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物像,然后直接轉動轉換器換高倍物鏡觀察( ) (2)換高倍鏡后可以通過換大光圈使物像更清晰( ) (3)高倍鏡觀察物像時,不可通過粗準焦螺旋調節(jié)物像清晰度( ) (4)由低倍鏡換高倍鏡時,需先上升鏡筒,以免物鏡與裝片擠壓
3、損壞( ),深化探究,1.甲、乙兩圖為(10)物鏡和(10)目鏡下的觀察結果,若將物鏡換為40,則能觀察到的細胞數目分別為多少?試總結推算規(guī)律。,提示 (1)甲為4個,乙為4個。 (2)相關規(guī)律: 細胞在視野中呈單行或單列排布,計算時只考慮長度或寬度:,細胞在視野中呈充滿排布,計算時則考慮面積變化:,2.視野中污物位置如何判斷?,提示 轉動目鏡,污物移動則污物在目鏡上,不動則不在該鏡上;移動玻片,污物移動則污物在玻片上,不動則不在此處;不在目鏡、玻片上則在物鏡上。污物不會在反光鏡上。,02,二、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XI BAO DE DUO YANG XING HE TONG YI XING
4、,基礎梳理,1.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qū)別,核膜,核膜,有,無,核糖體,無,2.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共性,均含有 、細胞質,細胞質中均含有 ,二者都含有 。,細胞膜,核糖體,DNA,有,易混辨析,如何分辨帶“菌”字和“藻”字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判斷正誤,(1)病毒和單細胞生物均為原核生物( ) (2)藍藻能進行光合作用,說明其細胞中含有葉綠體( ) (3)真核細胞中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原核細胞中不含DNA( ) (4)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 ),學以致用,1.研究人員對分別取自3種不同生物的部分細胞(甲、乙、丙)進行分析、觀察和實驗,獲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表中
5、“”表示“有”,“”表示“無”)。,甲、乙、丙3種細胞最可能取自哪類生物?甲_,乙_,丙_。 A.洋蔥 B.兔子 C.蘑菇 D.藍藻,A,B,D,2.比較以下兩圖,回答有關問題:,甲圖是_(生物)的結構模式圖,它與乙圖細胞結構最主要的區(qū)別是_ _,這說明細胞間是有_性。圖甲所示生物一般是_(填“自養(yǎng)”或“異養(yǎng)”)生物,該生物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_中。,甲 乙,細菌,細菌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乙圖細胞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差異,異養(yǎng),擬核,03,三、細胞學說及意義 XI BAO XUE SHUO JI YI YI,基礎梳理,1.建立者:主要是 和 。 2.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連線),166
6、5年 17世紀 19世紀30年代 1858年,a.列文虎克 b.施萊登和施旺 c.魏爾肖 d.虎克,.創(chuàng)建了細胞學說 .提出了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的觀點 .發(fā)現(xiàn)并命名細胞 .發(fā)明了顯微鏡并觀察到活細胞,時間 科學家 成就,施萊登,施旺,3.細胞學說的內容,(1)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 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2)細胞是一個 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3)新細胞可以從 中產生。,4.細胞學說的意義,(1)揭示了細胞的 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 (2)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了 水平。,動植物,相對獨立,老細胞,統(tǒng)一,細胞,鏈接
7、教材,科學發(fā)現(xiàn)的特點 (1)科學發(fā)現(xiàn)是很多科學家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結果。 (2)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離不開技術的支持,如借助顯微鏡發(fā)現(xiàn)細胞。 (3)科學發(fā)現(xiàn)需要理性思維與實驗的結合。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是一個不斷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的過程。,判斷正誤,(1)德國的魏爾肖提出“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 (2)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 (3)荷蘭人列文虎克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 ) (4)細胞學說中的“一切動植物”是指一切生物( ),學習小結,04,達標檢測 DA BIAO JIAN CE,1.(2018銀川一中高一期中)如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葉綠體實驗中的兩個
8、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是 轉動細準焦螺旋 轉動粗準焦螺旋 移動裝片 調節(jié)光圈(或轉換反光鏡) 轉動轉換器 A. B. C. D.,1,2,3,4,5,6,解析 從甲圖轉為乙圖是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由低倍鏡換用高倍鏡進行觀察的步驟:移動玻片標本使要觀察的某一物像到達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選擇高倍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光圈或轉換反光鏡使視野較為明亮轉動細準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所以正確的操作步驟是。,2.(2018寧夏銀川一中期中)使用普通光學顯微鏡觀察水中微生物時,若發(fā)現(xiàn)視野中微生物向圖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視野中央,則應該把裝片向圖2所示的哪個方向移動 A
9、.甲 B.乙 C.丙 D.丁,1,2,3,4,5,6,解析 顯微鏡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的,題中微生物的物像移動方向是左下方,實際是游向右上方,所以應把裝片向左下方移動,才能使物像保持在視野中央。,3.下列關于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藍藻和水綿細胞中都含有核糖體 B.細菌細胞膜與真菌細胞膜相似 C.發(fā)菜與草履蟲都有染色體 D.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細胞結構的主要區(qū)別是前者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解析 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沒有染色體及復雜的細胞器,故C項錯誤。,1,2,3,4,5,6,4.下列屬于原核生物的一組是 發(fā)菜 酵母菌 草履蟲 小球藻 水綿 青霉菌 葡萄球
10、菌 鏈霉菌 A. B. C. D.,解析 發(fā)菜屬于原核生物,葡萄球菌屬于細菌,鏈霉菌屬于放線菌,都是原核生物;酵母菌、青霉菌屬于真菌,是真核生物;草履蟲、小球藻、水綿都為真核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1,2,3,4,5,6,5.(2018大慶實驗中學高一上學期期中)關于細胞學說及其建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它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 B.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 C.顯微鏡的發(fā)明是細胞學說建立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 D.是多位科學家在探索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而建立的,解析 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tǒng)一性,并未揭示細胞的多樣性,A錯誤; 細胞學說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B正確; 顯微鏡的發(fā)
11、明讓人們直接觀察到了組成動植物的結構單位細胞,進而得出“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都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C正確; 細胞學說是多位科學家在探索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fā)展而建立的,D正確。,1,2,3,4,5,6,6.圖A為藍藻細胞的結構示意圖,圖B為水綿 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下列問題: (1)與水綿細胞相比較,藍藻細胞由于_ 上沒有_,因而屬于原核細胞;水綿細胞 由于具有 _,而屬于真核細胞。 (2)在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中,它們共有的結構有 和 _、 和 _、 和 _,這體現(xiàn)了不同類型細胞之間的_。 (3)由于藍藻細胞和水綿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因而屬于_生物。,擬核,核膜,解析 藍藻細胞與水綿細胞的本質區(qū)別即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本質區(qū)別:原核細胞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二者又具有共同的結構: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體現(xiàn)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細胞核,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統(tǒng)一性,自養(yǎng),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