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引領教師指導《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孫勝春》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骨干引領教師指導《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孫勝春(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4.1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
哈27中學 李洪濤
一、教材分析
《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教科版教材《物理》八年級第四章第四節(jié),是初中新課程光學很重要的內容,目的是通過讓學生經平面鏡實際操作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觀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本節(jié)課通過引導學生用豎立的玻璃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體會猜想,動手操作,觀察;討論交流,歸納規(guī)律,應用物理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的物理活動過程,提高學生的觀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一)知識目標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
2、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
(二)過程與方法
(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和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通過對平面鏡了解,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3)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1.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來作圖。3.利用平面鏡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1.虛像的概念。2.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3、四、教學準備:平面鏡(大小形狀各不同)、豎立的玻璃板、相同的蠟燭兩支、火柴、白紙一張、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展現(xiàn)猴子撈月亮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問猴子為什么沒有撈上月亮?學生不必要馬上回答此問題。引出課題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拿幾個生活中常用的鏡子讓學生觀察,可以看到它們都是平的。用它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種各樣的“物體”,并與物體本身的形狀一樣。我們把這樣的鏡子叫平面鏡,把出現(xiàn)在鏡子里的“面孔”物體叫做像。
再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并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當你改變與平面鏡間的距離時,像怎樣變化?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有怎樣的關系?像的大小與平面鏡的
4、大小有關系嗎?這些問題,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目的是為了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學習(一)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向學生閱讀課文中的探究并說明探究活動的目的和做法。
目的:(1)研究物體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和物體有什么關系。(2)研究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傧裣聢D那樣,將一張白紙鋪在水平桌面上,中間畫一道豎線和一道橫線,把豎立玻璃板放在橫線上,豎立在白紙上。
?、诎岩恢c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前面,觀察到玻璃板后面出現(xiàn)了蠟燭的像。
③另拿一支相同的蠟燭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使它與前面蠟燭的像重合(左右移動,直到從不同位置看上去它們都重合在一起
5、),這時后一支蠟燭的位置就是前一支蠟燭的像的位置。改變玻璃前蠟燭的位置,把實驗再做兩次,每次都記下兩支蠟燭的位置。
?、茉诎准埳袭嫵霾AО宓奈恢?,移開玻璃板,用刻度尺畫實直線,把每次實驗中兩支蠟燭位置的位置連接起來,量出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記錄下來并比較它們的大小,再用量角器測量看它們是否與鏡面垂直。
?、莅褱y量結果填寫下表中。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物體也像大小的關系
物體與像的連線也平面鏡的關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注:實驗像找到時,讓學生拿光屏,看像是否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
2.學生分
6、組實驗
以上把教材的演示實驗再改為學生實驗,學生通過動手實驗,自己進行分析總結,既有利于知識的學習,也有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
3.在實驗基礎上得出成像特點
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結果回答:①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大小是否相同?怎么知道的?②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怎么知道的?答:①平面鏡中的像與物體大小相同。因為無論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是遠還是近,一支蠟燭與另一支蠟燭的像總是重合的。
?、谙窈臀矬w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因兩支蠟燭到玻璃板的距離相等。
平面鏡的成像特點:
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
?、谙窈臀矬w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巯窈臀矬w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7、
(4)平面鏡成的像是虛象.注:此圖解釋虛象的原因.得出虛象不能用光屏呈接.
(二)平面鏡成像原理
對于平面鏡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解釋書中的圖,讓學生了解書中是如何畫出來的.
1.先給出一個發(fā)光點S,然后提問學生:
你們知道S能發(fā)出多少條光線,方向如何?射到平面鏡上的光線有多少條?其實S能向四面八方發(fā)出無數條光線,所以射到平面鏡的光線有無數條。
2.解釋選出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再選出另一條入射光線,并畫出它的反射光線。這兩條反射光線沿傳播方向能否相
8、交?如果人的眼睛正處于這兩條光線傳播的路徑上,會覺得這兩條光線是從哪里發(fā)出的?并在圖上畫出一只眼睛。
分析可知:
①這兩條反射光線不能相交。
?、诋斞劬φ幱诜瓷涔饩€的路徑上時,根據光線直進的經驗,眼睛會覺得反射光線好像是從它們的反向延長線在鏡后的交點S1發(fā)出的。邊講邊把這兩條反射光線用虛線向鏡后延長,得交點S′。
4.由上可知:
?、賁′是S發(fā)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延長線的交點。但鏡子后面實際上并沒有這個發(fā)出光線的點,所以S1叫虛像。
?、谖矬w上的每個點在鏡子里都有一個像點,所有的像點就組成整個物體的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
(三)平面鏡成
9、像作圖.
(四)應用知識 展現(xiàn)風景圖片并解釋
(五)挑戰(zhàn)自我(練習)
1.某同學在做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兩段等長的蠟燭A和B,一前一后豎放在直尺上,點燃玻璃板前的蠟燭A,用眼睛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實驗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較物與像_______關系;
(2)兩段等長的蠟燭是為了比較物與像的______關系;
(3)移去蠟燭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______接收到蠟燭A的燭焰的像(填“能”或“不能”),這說明平面鏡成的是_
10、______像.
六、知識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主要學習了以下幾個問題:
1.平面鏡的成像特點和成像原理。2.平面鏡的應用:成像和改變傳播的方向。
七、板書設計
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
一、平面鏡成像
1.特點①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③像和物體的連線垂直于鏡面。
2.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二、平面鏡的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教學反思
哈二十七中 李洪濤
一、教材處理:
《平面鏡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實驗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的教學內容。平面鏡成像是光的
11、反射的重要應用,是光現(xiàn)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平面鏡成像的現(xiàn)象在生活中經常見到,學生對此并不陌生,也很感興趣,但對成像規(guī)律和特點往往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缺乏較理性的認識和科學的探究。教材在處理這部分內容時,突出了以下幾點:
1、 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學生探究基礎和知識儲備實際情況,教材直接給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要求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平面鏡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點。并且通過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鏡和凹面鏡成像特點的任務,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2、本課主要圍繞科學家在科學探究時從問題→實驗→問題→實驗→結論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要
12、合理引導,防止出現(xiàn)學生盲目探究,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在思考方向上給以啟發(fā)、點拔,最后還是由學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
二、教學方法的處理:
在《平面鏡成像》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溫故知新→激趣質疑→實驗探究→互動研討→分析解疑→反饋練習→應用提高的教學程序。學生對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有很多感性認識,每一位同學都能說出一些,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我不失時機的提出怎樣利用桌上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各自的觀點看法,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由于平時很少進行分組實驗,加上過高估計學生的能力,相當一部分學生剛開始無從下手,只在左顧右盼,不知怎樣做。在實驗中我感覺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較差,需要老
13、師更多的指導,需要創(chuàng)設更多的機會,培養(yǎng)他們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更好的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
平面鏡所成的像是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的,是虛像,作為本節(jié)課的難點之一,學生不易理解,通過設計學生容易答出三個問題進行引導,加上前面復習中光路圖的畫法為突破學生理解平面鏡成虛像這一難點打下基礎,在課上我又通過演示,讓學生自己在鏡后放一張白紙作為光屏,從邊上看屏上有沒有像,和平時投影儀屏上的像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實像和虛像區(qū)別,針對學生平時的認識“人離鏡子越遠,像越小”,讓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辨別,很好的糾正以前的錯誤觀點。
三、不足之處
1. 對基礎差的學生關注不夠,他們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14、會很多,可是由于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是大多數學生,另外在課堂上時間有限也是一個原因,如果是小班制授課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2. 對于錯誤的處理方法需要完善,在以后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
3.在得出實驗結論后,我又試著問同學除了剛才的實驗結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還有什么猜想。此時學生普遍提不出問題,表現(xiàn)為思維短路。能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衡量一個人有無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標志,很多學生習慣于老師的包辦代替,他只是一名聽眾。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更多的考慮怎樣培養(yǎng)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深刻甚至更多問題走出課堂,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被動的、吸收知識
15、的馴服的工具。
課堂教學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教學實踐和反思中,只有不斷地更新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改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完善我們的教學策略,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使學生“樂學、會學”,在不斷地探究活動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
關于李洪濤老師《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指導紀實:指導教師孫勝春
為了年輕教師的發(fā)展,同樣為了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幫助上一直做著自己的微薄之力,下面談一下本學期對我校青年教師教學的輔導情況。本學期我校李老師做了《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一課的課堂教學展示課,在一次備課、二次備課上對李老師
16、的課堂設計進行了相關指導:
教法指導
1、觀察猜想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想象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在平面鏡的像,聯(lián)想與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發(fā)展概括能力。
2、合作交流 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
3、操作實驗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采用操作法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4、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
讓學生通過課件進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及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通過遠程教育平臺制作的課件演示讓學生體會在電腦上完成成虛像的原理,以彌補實物操作中
17、的不足,同時利用動畫效果,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像的變化規(guī)律,有利于提高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法指導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相交流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充分發(fā)揮主體性作用。從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看,這一階段的學生愛問好動、求知欲強,想象力豐富,對實際操作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直觀的事物感知較強,是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逐步過渡的階段,他們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現(xiàn),因此,在學習方法上,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采取讓學生自己觀察、大膽猜想、親自動手操作、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師生共同歸納總結,體驗學習的過程。由于遠程教育平臺制作的課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在教學
18、時鼓勵學生利用課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發(fā)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真正將課堂變?yōu)檎故咀晕业奈枧_,感受成功。
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是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和知識的建構者。教師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想、實際操作驗證、分析歸納,等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嚴謹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歸納能力。同時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建更為豐富生動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新知識的熱情。
本節(jié)課的主要的學習活動內容是利用玻璃觀看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從活動中去觀察物體和像的關系,尋找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并能利用規(guī)律來解決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首先利用幻燈片動畫演示生活中平面鏡,使學生首先感知平面鏡,然后再讓自己照鏡子,提出問題,讓學生想象,然后動手實驗,學生能夠在實驗的過程中體像和物體變化的整個過程,活動中尋找出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