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0版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八 數(shù)學文化及數(shù)學思想 第1講 數(shù)學文化練習 理 新人教A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課標)2020版高考數(shù)學二輪復習 專題八 數(shù)學文化及數(shù)學思想 第1講 數(shù)學文化練習 理 新人教A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講 數(shù)學文化
一、選擇題
1.“干支紀年法”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組為一周,周而復始,依次循環(huán).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符號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地支.如:公元1984年為農(nóng)歷甲子年、公元1985年為農(nóng)歷乙丑年,公元1986年為農(nóng)歷丙寅年.則2049年為農(nóng)歷( )
A.己亥年 B.己巳年
C.己卯年 D.戊辰年
解析:選B.法一:由公元1984年為農(nóng)歷甲子年、公元1985年為農(nóng)歷乙丑年,公元1986年為農(nóng)歷丙寅年,可知以公元紀年的尾數(shù)在天干
2、中找出對應該尾數(shù)的天干,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余數(shù)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余數(shù)的地支,這樣就得到了公元紀年的干支紀年.2049年對應的天干為“己”,因其除以12的余數(shù)為9,所以2049年對應的地支為“巳”,故2049年為農(nóng)歷己巳年.故選B.
法二:易知(年份-3)除以10所得的余數(shù)對應天干,則2 049-3=2 046,2 046除以10所得的余數(shù)是6,即對應的天干為“己”.
(年份-3)除以12所得的余數(shù)對應地支,則2 049-3=2 046,2 046除以12所得的余數(shù)是6,即對應的地支為“巳”,所以2049年為農(nóng)歷己巳年.故選B.
2.北宋數(shù)學家沈括的主要成就之一為隙積術,所謂
3、隙積,即“積之有隙”者,如累棋、層壇之類,這種長方臺形狀的物體垛積.設隙積共n層,上底由a×b個物體組成,以下各層的長、寬依次增加一個物體,最下層(即下底)由c×d 個物體組成,沈括給出求隙積中物體總數(shù)的公式為s=[(2a+c)b+(2c+a)d]+(c-a),其中a是上底長,b是上底寬,c是下底長,d是下底寬,n為層數(shù).已知由若干個相同小球粘黏組成的隙積的三視圖如圖所示,則該隙積中所有小球的個數(shù)為( )
A.83 B.84
C.85 D.86
解析:選C.由三視圖知,n=5,a=3,b=1,c=7,d=5,代入公式s=[(2a+c)b+(2c+a)d]+(c-a)得s=85,
4、故選C.
3.中國古代數(shù)學著作《算法統(tǒng)宗》中有這樣一個問題:“三百七十八里關,初行健步不為難,次日腳痛減一半,六朝才得到其關.”其意思為:“有一個人要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從第二天起,由于腳痛,每天走的路程都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六天后(第六天剛好用完)到達目的地.”若將此問題改為“第6天到達目的地”,則此人第二天至少走了( )
A.96里 B.48里
C.72里 D.24里
解析:選A.根據(jù)題意知,此人每天行走的路程構成了公比為的等比數(shù)列.設第一天走a1里,則第二天走a2=a1(里).易知≥378,則a1≥192.
則第二天至少走96里.故選A.
4.《數(shù)術記遺》相傳
5、是漢末徐岳(約公元2世紀)所著,該書主要記述了:積算(即籌算)、太乙算、兩儀算、三才算、五行算、八卦算、九宮算、運籌算、了知算、成數(shù)算、把頭算、龜算、珠算、計數(shù)共14種計算方法.某研究性學習小組3人分工搜集整理該14種計算方法的相關資料,其中一人4種,其余兩人每人5種,則不同的分配方法種數(shù)是( )
A. B.
C. D.CCC
解析:選A.先將14種計算方法分為三組,方法有種,再分配給3個人,方法有×A種.故選A.
5.我國古代的天文學和數(shù)學著作《周髀算經(jīng)》中記載:一年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每個節(jié)氣晷(ɡuǐ)長損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測定時刻的儀器,晷長即為所測量影子的長度).二十四個
6、節(jié)氣及晷長變化如圖所示,相鄰兩個節(jié)氣晷長的變化量相同,周而復始.若冬至晷長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長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則夏至之后的那個節(jié)氣(小暑)晷長是( )
A.五寸 B.二尺五寸
C.三尺五寸 D.四尺五寸
解析:選B.設從夏至到冬至的晷長依次構成等差數(shù)列{an},公差為d,a1=15,a13=135,則15+12d=135,解得d=10.所以a2=15+10=25,所以小暑的晷長是25寸.故選B.
6.《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數(shù)學名著,書中有如下問題:“今有勾五步,股一十二步,問勾中容圓,徑幾何?”其意思為:“已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分別為
7、5步和12步,問其內(nèi)切圓的直徑為多少步?”現(xiàn)從該三角形內(nèi)隨機取一點,則此點取自內(nèi)切圓的概率是( )
A. B.
C. D.
解析:選C.因為該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分別為5步和12步,所以其斜邊長為13步,設其內(nèi)切圓的半徑為r,則×5×12=(5+12+13)r,解得r=2.由幾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此點取自內(nèi)切圓內(nèi)的概率P==.故選C.
7.《周易》歷來被人們視作儒家群經(jīng)之首,它表現(xiàn)了古代中華民族對萬事萬物深刻而又樸素的認識,是中華人文文化的基礎,它反映出中國古代的二進制計數(shù)的思想方法.我們用近代術語解釋為:把陽爻“”當作數(shù)字“1”,把陰爻“”當作數(shù)字“0”,則八卦所代表的數(shù)表示如
8、下:
卦名
符號
表示的二進制數(shù)
表示的十進制數(shù)
坤
000
0
艮
001
1
坎
010
2
巽
011
3
依次類推,則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符號為“”,其表示的十進制數(shù)是( )
A.33 B.34
C.36 D.35
解析:選B.由題意類推,可知六十四卦中的“屯”卦的符號“”表示的二進制數(shù)為100010,轉化為十進制數(shù)為0×20+1×21+0×22+0×23+0×24+1×25=34.故選B.
8.《九章算術》中有如下問題:“今有賣牛二、羊五,以買一十三豕,有余錢一千;賣牛三、豕三,以買九羊,錢適足;賣六羊、八豕,以買五牛
9、,錢不足六百,問牛、羊、豕價各幾何?”依上文,設牛、羊、豕每頭價格分別為x元、y元、z元,設計如圖所示的程序框圖,則輸出的x,y,z的值分別是( )
A.,600, B.1 200,500,300
C.1 100,400,600 D.300,500,1 200
解析:選B.根據(jù)程序框圖得:
①y=300,z=,x=,i=1,滿足i<3;
②y=400,z=,x=,i=2,滿足i<3;
③y=500,z=300,x=1 200,i=3,不滿足i<3;
故輸出的x=1 200,y=500,z=300.故選B.
9.(2019·洛陽市統(tǒng)考)如圖所示,三國時代數(shù)學家在《周脾算
10、經(jīng)》中利用弦圖,給出了勾股定理的絕妙證明.圖中包含四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及一個小正方形(陰影),設直角三角形有一個內(nèi)角為30°,若向弦圖內(nèi)隨機拋擲200顆米粒(大小忽略不計,取≈1.732),則落在小正方形(陰影)內(nèi)的米粒數(shù)大約為( )
A.20 B.27
C.54 D.64
解析:選B.設大正方形的邊長為2,則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所以向弦圖內(nèi)隨機投擲一顆米粒,落入小正方形(陰影)內(nèi)的概率為=1-,向弦圖內(nèi)隨機拋擲200顆米粒,落入小正方形(陰影)內(nèi)的米粒數(shù)大約為200×(1-)≈27,故選B.
10.《算數(shù)書》竹簡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出土,這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有系
11、統(tǒng)的數(shù)學典籍,其中記載有求“囷蓋”的術:“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該術相當于給出了由圓錐的底面周長L與高h,計算其體積V的近似公式V≈L2h.它實際上是將圓錐體積公式中的圓周率π近似取為3.那么,近似公式V≈L2h相當于將圓錐體積公式中的π近似取為( )
A. B.
C. D.
解析:選A.依題意,設圓錐的底面半徑為r,則V=πr2h≈L2h=(2πr)2h,化簡得π≈.故選A.
11.中國古代名詞“芻童”原來是草堆的意思,關于“芻童”體積計算的描述,《九章算術》注曰:“倍上袤,下袤從之.亦倍下袤,上袤從之.各以其廣乘之,并,以高乘之,六而一
12、.”其計算方法是:將上底面的長乘二,與下底面的長相加,再與上底面的寬相乘;將下底面的長乘二,與上底面的長相加,再與下底面的寬相乘;把這兩個數(shù)值相加,與高相乘,再取其六分之一.已知一個“芻童”的下底面是周長為18的矩形,上底面矩形的長為3,寬為2,“芻童”的高為3,則該“芻童”的體積的最大值為( )
A. B.
C.39 D.
解析:選B.設下底面的長為x,則下底面的寬為=9-x.由題可知上底面矩形的長為3,寬為2,“芻童”的高為3,所以其體積V=×3×[(3×2+x)×2+(2x+3)(9-x)]=-x2++,故當x=時,體積取得最大值,最大值為-+×+=.故選B.
12.在《九
13、章算術》中,將四個面都是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稱為鱉臑,如圖所示,鱉臑ABCD中,AB⊥平面BCD,且BD⊥CD,AB=BD=CD,點P在棱AC上運動,設CP的長度為x,若△PBD的面積為f(x),則函數(shù)y=f(x)的圖象大致是( )
解析:選A.如圖,作PQ⊥BC于Q,作QR⊥BD于R,連接PR,則PQ∥AB,QR∥CD.
因為PQ⊥BD,又PQ∩QR=Q,所以BD⊥平面PQR,所以BD⊥PR,即PR為△PBD中BD邊上的高.
設AB=BD=CD=1,則==,即PQ=,
又===,所以QR=,
所以PR===,
所以f(x)==,故選A.
二、填空題
13.古希臘畢達
14、哥拉斯學派的數(shù)學家研究過各種多邊形數(shù).如三角形數(shù)1,3,6,10,…,第n個三角形數(shù)為=n2+n.記第n個k邊形數(shù)為N(n,k)(k≥3),以下列出了部分k邊形數(shù)中第n個數(shù)的表達式:
三角形數(shù) N(n,3)=n2+n;
正方形數(shù) N(n,4)=n2;
五邊形數(shù) N(n,5)=n2-n;
六邊形數(shù) N(n,6)=2n2-n;
……
可以推測N(n,k)的表達式,由此計算N(10,24)=________.
解析:易知n2前的系數(shù)為(k-2),而n前的系數(shù)為(4-k).
則N(n,k)=(k-2)n2+(4-k)n,
故N(10,24)=×(24-2)×102+×(4-24)×1
15、0=1 000.
答案:1 000
14. (2019·湖南師大附中模擬)莊子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這句話描述的是一個數(shù)列問題,現(xiàn)用程序框圖描述,如圖所示,若輸入某個正整數(shù)n后,輸出的S∈,則輸入的n的值為________.
解析:框圖中首先給累加變量S賦值0,給循環(huán)變量k賦值1,
輸入n的值后,執(zhí)行循環(huán)體,S=,k=1+1=2.
若2>n不成立,執(zhí)行循環(huán)體,S=,k=2+1=3.
若3>n不成立,執(zhí)行循環(huán)體,S=,k=3+1=4.
若4>n不成立,執(zhí)行循環(huán)體,S=,k=4+1=5.
若5>n不成立,執(zhí)行循環(huán)體,S=,k=5+1=6.
若6>n不成立,執(zhí)行
16、循環(huán)體,S=,k=6+1=7.
…
由輸出的S∈(,),可得當S=,k=6時,應該滿足條件6>n,所以5≤n<6,故輸入的正整數(shù)n的值為5.
答案:5
15.我國古代數(shù)學著作《九章算術》有如下問題:“今有蒲生一日,長三尺.莞生一日,長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問幾何日而長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長高3尺,莞草第1天長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長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長高前一天的2倍.問第幾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根據(jù)上述的已知條件,可求得第________天時,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結果采取“只入不舍”的原則取整數(shù),相關數(shù)據(jù):lg 3≈0.477 1,lg 2≈0.301
17、0).
解析:由題意得,蒲草的長度組成首項為a1=3,公比為的等比數(shù)列{an},設其前n項和為An;莞草的長度組成首項為b1=1,公比為2的等比數(shù)列{bn},設其前n項和為Bn.則An=,Bn=,令=,化簡得2n+=7(n∈N*),解得2n=6,所以n==1+≈3,即第3天時蒲草和莞草長度相等.
答案:3
16.劉徽《九章算術注》記載:“邪解立方,得兩塹堵.邪解塹堵,其一為陽馬,一為鱉臑.陽馬居二,鱉臑居一,不易之率也.”意即把一長方體沿對角面一分為二,這相同的兩塊叫塹堵,沿塹堵的一頂點與其相對的面的對角線剖開成兩塊,大的叫陽馬,小的叫鱉臑,兩者體積之比為定值2∶1,這一結論今稱劉徽原理.如圖是一個陽馬的三視圖,則其外接球的體積為________.
解析:由三視圖得陽馬是一個四棱錐,如圖中四棱錐P-ABCD,其中底面是邊長為1的正方形,側棱PA⊥底面ABCD且PA=1,所以PC=,PC是四棱錐P-ABCD的外接球的直徑,所以此陽馬的外接球的體積為3=.
答案: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