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
毛姆的文字有太大的魅力,總是吸引著我不斷的往下看,看到最后一頁的時候,突然腦子里一個聲音在說:“你應(yīng)該再看一遍,認(rèn)真、仔細(xì)、慢慢的看一遍?!?
書的封皮上寫著,“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xù)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其實,當(dāng)你看完整本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全書沒有一處提到六便士,但又時時刻刻在透露著關(guān)于“六便士”的問題。我時時刻刻都懷揣著去遠(yuǎn)行的想法,然而總是被各種各樣的“在乎”纏住腳,怎么也挪不動腳步。世界上肯定還有千千萬萬和我一樣有諸多想法的人,絕大部分應(yīng)該也是像我一樣被各種各樣的“在乎”纏身
2、,無法動身。懦弱,大概就是我們冠于自己的代名詞,家庭,朋友還有那每一份可憐的“六便士”無一不牽絆著我們。斯特里克蘭果真就像毛姆所寫的,他在決定畫畫之后,像靈魂出竅,像被強大的惡魔附身,像在全世界之外,又像全世界都是他一個人的。我們大概永遠(yuǎn)也做不到像斯特里克蘭一樣,全然不顧周遭的世界以及世人各色的眼光。所以在遇到像斯特里克蘭一樣的人時,我們有的不僅是羨慕還有佩服,他們有我們所沒有的勇氣,還有放棄全世界的決心。我都覺得文中的“我”在很多時候是對斯特里克蘭充滿了嫉妒,喜歡又嫉妒,正因為“我”做不到他那樣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所以才在很多時候被憤怒占據(jù)整個身心。前兩天看了岡仁波齊,那時覺得沒有信仰的人可怕,
3、但有信仰的人更可怕,畫畫之于斯特里克蘭就像朝圣之于那些藏民們,斯特里克蘭在決定了要畫畫之后,就一直在朝著自己心里的神山前進。心中有且只有這么一個念頭,他最終成功了。
而我們在這“六便士”的地域里越陷越深。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2】
靈感源自哪里
大部分人都同意這樣一個觀點,就是靈感源自潛意識,而潛意識來源于人經(jīng)歷的積累,所以這也是一種經(jīng)驗主義的說法,每個人都且只從現(xiàn)實取材。藝術(shù)家將零零碎碎的概念重新排列組合,用特定的形式表達(dá)情感。那么形式又來源于哪里呢?也許它是現(xiàn)實中就有的,也許它是根據(jù)一定的順序一個一個實驗、對比出來的。
藝術(shù)是什么
最有概括性的說法是,藝術(shù)是帶有觀念的形式,
4、按照這個說法,純粹寫實的繪畫、隨意的照片似乎都算不上藝術(shù),而文字到可以算是藝術(shù)了。
理想從哪里來
這個似乎更難回答,可以看看克里斯特蘭德,他的理想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他在四十多歲,上了半年夜校之后就突然迷上了繪畫,并且對其它任何事物都極其冷漠,后來去了塔西提島,再次結(jié)婚生子,十分享受那里的生活,并且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不朽的名作。所以理想似乎是憑空冒出來的。但是仔細(xì)回味小說,我發(fā)現(xiàn)另一個可能性,克里斯特蘭德的理想來源于他的特質(zhì),他不怎么喜歡說話,不怎么喜歡證券公司的工作,他本身也顯得特別無趣,然而突然有一天,他打破了現(xiàn)在的生活......可以發(fā)現(xiàn),他以前的生活并不如意,并不符合自己,在到了島上之后
5、,他感到十分滿意,所以他適合塔西提島,適合繪畫。
看完《月亮與六便士》之后,在很多人的評論中,很鄙視追名逐利的人,向往平靜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然而在我看來,這是曲解了小說的本意,正如前面所說,理想來源于一個人的特質(zhì),追求理想的前提是認(rèn)識自己,正如高更的畫作《我是誰,我來自哪里,我要去何地》,在去何地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我是誰,而克里斯特蘭德在這個問題上花了四十年。所以不是要你去追逐月亮,而是讓你去認(rèn)識自己,然后再選擇是月亮還是六便士,如果選擇月亮,又是什么樣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3】
被俗事纏身,被紛擾侵害,生來就開始忙碌,忙著長大,忙著工作,忙著交友,忙著遇見愛人……到死才會
6、開始安寧。為名為利,為世俗的眼光,卻很少為了自己那份熱愛。總是會說有遺憾,總是不滿意自己現(xiàn)有的生活,總是會抱怨身邊人身邊事,但很多人還是選擇隨波逐流,極少人會沖破束縛追逐那份想要。 之后,那些少數(shù)人成了瘋子。在那些大多數(shù)人眼中,他們是笨蛋,為了不可實現(xiàn)的假想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他們是怪人,走了一條沒有光亮的路。但為了一番熱愛變成瘋子又有何不可?敢于追求自己的想要有什么錯?并沒有后悔過,所以才能在死神降臨時是帶著圓滿的心情而閉目。
有些人生來就與常人不同,他們肩負(fù)著神秘使命,他們可以超脫世間一切束縛,有個小火苗一直在指引他們。其實那是真實的活著。我們該有所包容,因為這條路對他們來說很艱難,但又
7、知足。反而我羨慕這些人。這才是真實的活著。
六便士滿地都會有,可月亮只有那一個。那是我的心上月,獨一無二不被人拿走的東西。
《月亮與六便士》讀后感【4】
讀這本書的經(jīng)歷有些曲折,天才畫家梵高和高更的故事一直很傳奇,得知《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的原形是高更,而且《月亮與六便士》的名氣很大,便想一探究竟,想看看書中到底寫了什么故事。先是從圖書館借,沒能借到,只借到了一本作者毛姆寫的評論其他著作的書,想著同一個作者,應(yīng)該也不錯,結(jié)果書中所涉獵的故事都不太了解,讀不下去,心里有些失望。后來有幸從朱老師那里借來一本,書到手便立馬讀了起來,也許是期望太高,前幾章作者只鋪墊了一些事情,很無趣,心里有些
8、小失望,此書就被擱置一邊了。突然有一天朱老師發(fā)了一些關(guān)于本書的評論,很有意思,又有了趕快讀完此書的興趣。
本書作者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講述思特克里蘭德放棄美滿家庭,穩(wěn)定社會地位,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書中主人公為了追求夢想,不畏生活的貧窮,無視病痛的折磨,幾十年來從不后悔,這種做法也許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此書越往后越精彩,思特克里蘭德最后和土著人結(jié)婚,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小島上,每天畫畫,得了麻風(fēng)病后依舊堅持作畫,眼睛瞎了仍然阻擋不了,他的遺言是死后要把掛滿壁畫的房子一起燒掉……他是用生命在畫畫。
雖然小說的故事有些夸張,我想作者正是想要通過這種對比來表達(dá)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月亮高高在上,虛無縹緲,六便士很不起眼,卻很實在,兩者差距很大,但都不可或缺。在生活中,我們埋頭奔波忙碌的同時仍需抬頭仰望月亮,不忘追求夢想,只有這樣生活才更有意義。
第 5 頁 共 5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