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琴棋書畫》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簡述琴棋書畫(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簡述琴棋書畫
在中國文明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琴棋書畫”可以說是一串璀璨的明珠,悅耳明目,修身養(yǎng)性,古之先賢大圣參哲悟理,治國理政,亦從中獲取裨益。?
古 琴?
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
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到現(xiàn)在至少也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了。它到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關(guān)于琴的創(chuàng)制者,文獻有“昔伏羲作琴”“神農(nóng)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fēng)”等說法,可以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对娊?jīng)?關(guān)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詩經(jīng)?小雅》亦有“琴瑟擊鼓,以御田祖”等記載。?
弈 棋?
“弈”單指圍棋,而“博”指象棋,班固《弈詣》里
2、有“博行于世而弈獨絕”的記載。圍棋為策略性二人棋類游戲,使用格狀棋盤及黑白二色棋子進行對弈。圍棋起源于中國古代,推測起源時間大約為公元前6世紀。傳說堯的兒子丹朱頑劣,堯發(fā)明圍棋以教育丹朱,陶冶其性情。圍棋的最早可靠記載見于春秋時期的《左傳》。戰(zhàn)國時期的弈秋是見于史籍的第一位棋手。圍棋規(guī)則簡單而變化無窮,體現(xiàn)出鮮明的中國文化思想精髓。圍棋博大精深,玄妙無窮。千古以來,多少帝王將相、文人雅士、市井布衣樂此不疲,也演繹出多少傳奇佳話、美文詩賦,乃至兵書演算法、治國方略,成為中華文明史上一朵絢麗的奇葩。?
中國象棋是以黑子和紅子代表兩軍對壘的智力游戲。象棋的棋盤為正方形,棋盤由9道豎線和10道橫線
3、交叉組成,棋盤上共有90個交叉點。棋盤中間沒有畫通道直線的部分叫“河界”,兩端畫有斜交叉線的地方叫“九宮”。棋子共32枚,分為兩組,由對弈雙方各執(zhí)一組,每組有將(或帥)1個,車、馬、炮、相(或象)、士各2個,卒(或兵)5個,走子規(guī)則各不相同。?
書 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tǒng)藝術(shù)。書法主要是指用毛筆書寫漢字的方法和規(guī)律,后來也包括鋼筆等硬筆書法。包括執(zhí)筆、運筆、點畫、結(jié)構(gòu)、布局(分布、行次、章法)等內(nèi)容。例如,執(zhí)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運筆中鋒鋪毫;點畫意到筆隨,潤峭相同;結(jié)構(gòu)以字立形,相互呼應(yīng);分布錯綜得當,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款識字古款今,字大款小,寧高勿低等。?
4、中華文明早期有甲骨文、金文(青銅器上的銘文),先秦時期主要是用刀刻在竹簡上,有篆書等字體,漢以后主要用毛筆書寫,有隸書、魏碑、楷書、行書、草書等各類書寫形式。?
篆書指秦代的篆書,也稱小篆或秦篆,其特點是字體略長而整齊,筆畫圓潤秀美。隸書筆畫簡潔,結(jié)構(gòu)扁平,法度謹嚴。它上承篆書,下啟楷、行、草各體,端莊古雅。楷書,又稱“正書”或“真書”,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字形由扁改方,筆畫橫平豎直,特點在于規(guī)矩整齊,所以稱為楷法,作為“楷模”通行的書體,一直沿用至今。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它比楷書書寫快速,又沒有草書那么不易辨認,所以在日常生活使用得最普遍。接近楷書的叫“行楷”,
5、接近草書的叫“行草”。行書強調(diào)點畫呼應(yīng),寫起來行云流水,有一種流動的美。草書一般分章草和今草兩種,章草是隸書簡易快寫的書體,字字獨立不連寫,筆畫帶有隸書的筆意。今草是楷書的快速寫法,點畫飛動,兩字之間筆畫痕跡往往牽連相通。此外,唐代的張旭、懷素在今草的基礎(chǔ)上,寫得更加狂放不羈,稱為狂草。?
繪 畫?
中國畫又稱國畫,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繪畫形式。?
中國繪畫,分工筆畫和寫意畫兩種,這是兩種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工筆畫用筆工整細致,敷色層層渲染,細節(jié)明徹入微,要用極細膩的筆觸,描繪物象。寫意畫用簡練、豪放、灑落的筆墨,描繪物象的形神,抒發(fā)作者的感情。寫意畫在表現(xiàn)對象時運用概括、夸張的手法,豐富的聯(lián)想,用筆雖簡,但意境深遠。它要求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有以少勝多的含蓄意境,落筆準確,運筆熟練,能得心應(yīng)手,意到筆隨,具有極高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