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六年上冊《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設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小學科學六年上冊《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設計(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設計
教 學目 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定滑輪固定在一個地方,不能隨著物體的移動而移動。
知道動滑輪不固定,可以隨著重物的移動而移動。
了解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不相同。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行設計實驗方案來研究定滑輪是否省力、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識到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不同作用,發(fā)展探究簡單機械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滑輪的工作原理。
教學難點:通過實驗來認識其工作原理。
教學準備:鐵架臺、滑輪、鉤碼、線、測力計、實驗計劃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1、播放學校
2、早晨升國旗的過程,并提問:“升旗的時候,我們的隊員是往下拉繩子,為什么國旗就往上升上去了呢?”(學生回答:因為旗桿頂部有一個輪子)
2、概念引入:像旗桿頂部的滑輪那樣,固定在一個位置轉(zhuǎn)動而不移動的滑輪叫做定滑輪。
二、研究旗桿頂部的滑輪
1、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做一個定滑輪,模擬升旗的情形,并思考:當我們利用定滑輪提升重物時,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有什么作用?
2、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定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一般情況下,學生已習以為常地認為我們所學的工具都具有省力作用)
3、請同學們自行設計研究定滑輪是否能省力的實驗方案。(提供實驗設計方案表)
要研究的問題 定滑輪
3、是否能省力
預測 是( )否( )
要改變的條件
不要改變的條件
實驗設計(可附圖)
測力計拉力F
重 物
測力計拉力F
4、小組合作進行實驗,并記錄下研究的數(shù)據(jù)。
左邊鉤碼個數(shù)
右邊鉤碼個數(shù)
定滑輪的狀態(tài)
我們的發(fā)現(xiàn)
1
1
2
2
3
3
……
5、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匯報。
小結(jié):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三、會移動的
4、輪子
1、出示塔吊的滑輪圖,并問:“這個滑輪是定滑輪嗎?”
2、認識動滑輪的定義。
3、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安裝一個動滑輪。并思考:“動滑輪有什么作用?”
4、在提升重物時,我們需要向什么方向用力?這說明定滑輪能否改變用力方向?
5、用測力計研究動滑輪是否具有省力作用。
1)、學習使用測力計,認識力的單位:牛頓。并進行鞏固練習,拉出3N、5N的力。
2)、教師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不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示范用測力計測量將重物通過動滑輪提升時的重力度數(shù)。
3)、請學生小組合作用測力計按順序分別測量不同個數(shù)(1~5個)的鉤碼直接提升的重力讀數(shù)和用動滑輪提升重物的重力讀數(shù),并
5、把實驗結(jié)果填寫在P13的表格內(nèi)。并比較表內(nèi)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全班內(nèi)進行交流動滑輪能否省力?能省多少力 ?
四、交流與評析
比較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的不同。
五、拓展與延伸
定滑輪和動滑輪的作用有這么大的不同,那么舉例說明我們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定滑輪,什么情況下使用動滑輪?
板書設計:
定滑輪和動滑輪
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動滑輪不能改變力的方向,但能省力。
《定滑輪和動滑輪》教學反思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老師請把一碗水端平
在研究“滑輪”這一新的簡單機械過程中,通過教學,研究定滑輪、
6、動滑輪工作時是否改變用力的方向、是否省力兩個特征,我讓學生分組動手操作,將原來機械實驗盒中的有關器材作為分組實驗材料供學生使用,使學生都參與到科學探究活動之中。
作為教師,我們對待自己的學生常常無形中形成了分明的薄厚之情。對于那些聰明伶俐美麗雅致的,不由自主情不自禁地多給予了他們許多熱情、器重與憐愛;而對于那些木訥平庸、丑陋粗俗的學生就下意識地冷淡了他們許多、輕視了他們許多、忽略了他們許多。
君不見,在我們所聽的眾多科學探究課上,那些占據(jù)著實驗探究主動權(quán)的、手拿探究材料進行操作的學生,有幾人不是教師心中的寵兒?乃至于在探究活動結(jié)束后進行交流匯報的學生,何嘗不在教師的心中占據(jù)著主要位置。那些
7、木訥平庸、丑陋粗俗的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么遠遠地觀看默默無聞、要么大喊大叫以引起別人的注意。至于探究的結(jié)果,學生并不十分在意,因為,老師會給標準答案。并且,幾乎所有的老師和參與調(diào)研的教研員,關注的不都是“探究的過程”么?他們認為:只要是“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的課就是好課。在這熱熱鬧鬧的“科學探究”背后,老師們呀,你們對待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一碗水端平了么?
對待學生把一碗水端平,就是要求我們科學教師在科學課上要面向全體學生。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公正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天資、興趣、生活環(huán)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區(qū)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要有多樣性和靈活性,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對待學生的要求要有差異性。所以,在科學課上,科學探究的多次活動中,學生的“主角”“配角”要經(jīng)常換位,使那些“聰明伶俐”者少一分驕躁,讓“木訥平庸”之輩得到鼓勵、增加自信。
賞心悅目者固然可愛,但忠厚純樸者亦宜愛憐。甚至,應施更多的熱情。這是一種微妙的教育藝術(shù),需要教師一顆真誠的心。老師們,教學中請把一碗水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