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
教材說明及識字教學簡介
一、教學理念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以第三次全教會《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的精神為指導,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專家對目標進行了分解,提出了本冊應該達到的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
2、認讀音節(jié),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二)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三)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對讀物中感興趣的內容,樂于與他人交流。
(四)口語交際
1學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
3、主要內容。
3能與別人交談,態(tài)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三、教材特點
(一)綜合性
教材采用多種方式體現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做好奠基的工作。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fā)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像d
4、tnl一課P13出現的詞語是馬、兔、大米、土地,這幾個詞語不但起著鞏固音節(jié)、引導識字的作用,而且蘊涵著一個故事情節(jié),孩子通過觀察畫面,可以自己發(fā)揮想象,編故事、講故事。這樣,就把學字母、拼音節(jié)、識漢字、積累詞語、發(fā)展語言等多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并且從兔子樂于助人的行為中獲得品德修養(yǎng)的教益。又如,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這對學生今后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都有深遠的意義。
(二)科學性
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
5、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以認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最常見的、出現頻率最高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簡單的。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生活關系最密切的“爸、媽、我”。全冊要求認識的400個字,都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常用字。據統(tǒng)計,這400字的覆蓋率可以達到小學生常用閱讀材料的50%左右。所以,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起到了極好的推動作用。此外,識字的安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采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的同時了解漢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00個字,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每課只寫3—4個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
6、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基礎,使每個學生不僅能把字寫對,而且能把字寫好。
(三)時代性
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時代性首先體現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現了少年兒童對祖國首都的熱愛,《自己去吧》體現了對獨生子女主動鍛煉、大膽實踐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積木》贊揚了兒童關愛他人、敬愛父母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蘊含著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育因素。此外,有關計算機、自選商場等具有現代氣息的內容,城市、農村、學校、家庭生活的內容,通過有趣的故事滲透科學常識的內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教材
7、的時代特點還體現在與當代兒童生活的緊密聯系上。以口語交際為例,三個話題《我會拼圖》《該怎么辦》《小兔運南瓜》有助于豐富兒童的想象,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
(四)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轉變學習方式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注重學生自得、自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展。如教材采用了 “我會讀” “我會認”“我會寫”“我會畫”等練習形式,來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教材還倡導自主識字、自主閱讀。不但課本中的漢字要采用自主識字的方式來學習,還提倡學生在生活中自主識字,促進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的結合,貫徹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如“語文園地一”鼓勵學生認姓氏字,通過活動,讓學
8、生不僅認識書中常用的姓氏字,還要認識本班同學的姓氏,認識身邊常用的字。“語文園地四”鼓勵學生認牌匾字,激發(fā)學生隨時注意、識記生活中的漢字。在教材的最后兩課,是連環(huán)畫形式的課文,全文不注拼音,學生通過圖畫、閱讀預期、猜讀等各種各樣的方式自己認讀漢字,讀通課文,獲得閱讀的樂趣,增強學好語文的自信心。
(五)具有較強的開放性、適應性
針對我國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xiāng),有反映城市生活的《自選商場》《平平搭積木》,有反映農村生活的《菜園里》《哪座房子最漂亮》;難度適中,有一定彈性,如識字,下要保底,但上不封頂,為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
識字教學
一
9、 教學目標
1.認識常用漢字400個,其中100個會寫。
2.認識40個偏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3.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4.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
二 內容編排特點及教學
(一)多認少寫
人教版低年級語文實驗教材倡導的是“多認少寫,及早閱讀”的識字教學新理念,通過兩年的學習,就能認讀1800個漢字,為及早閱讀、大量閱讀做好了準備。識字量比較大,識字速度比較快,第一冊在學習拼音的同時每課需認識3—9個生字,進入識字課和閱讀課后就更突出了,每課需識記9—14個。全冊識記400個漢字,其中100個
10、會寫。(省編教材是讀寫170個漢字,相比之下,識記的量增加了230個,而寫的字減少了70個) 這400個字,不僅要求在本課中能認讀,還要求能逐步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也能認識。
這些識字任務分別編排在三個部分:
1.結合漢語拼音識字,要求認70個字。
在掌握漢語拼音的同時,每課通過看圖認讀詞語、短語、句子及誦讀兒歌認識生字。這部分生字只要求認識,能讀正確,知道字的大致意思,不要求寫,也沒有認識偏旁的任務。
2. 歸類識字,要求認105個字。
歸類識字部分,主要體現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和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采用了多種形式:
(1) 根據漢字構字規(guī)律識字。
象形字《口耳目》;會意
11、字《日月明》,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特點,初步了解漢字造字的一些規(guī)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這些特點與規(guī)律,還可以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字中哪個字也有這樣的特點。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 韻語識字。
《一去二三里》在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中學習10個最簡單的字;《比一比》比較事物的大小多少,認識12個字,同時認識一些量詞。
(3) 事物規(guī)律識字。
《在家里》反映家庭生活;《操場上》反映學校生活;《自選商場》反映時代生活;《菜園里》反映農村生活。這是密切聯系兒童的生活,按事物的不同類別來歸類識字,教學時,要把觀察圖畫、認識事物、學習漢字有機結合起來。
3. 隨文識字,要求認225個字。
12、
隨課文識字所占的識字量最大,學生在學習課文時,識字仍是一項重要任務。因此在課文教學中,不能忽視識字教學這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識漢字,了解字詞的意思,并運用多種方式幫助學生認記漢字。
除了認識400個字,會寫100個字外,課文中還有一些帶讀的生字,如《四季》p61,要求認識11個字,會寫4個字,除此之外,課文中還有14個帶讀字。這些字要能在課文的語境中讀正確,在語境中大致了解意思,不然將影響“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等要求的達成。
從識字課開始,在認識漢字的同時認識一些偏旁,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并且開始學習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
(二)認寫分離
本冊要求寫的字,都是筆畫最
13、簡單的字。從識字開始每課安排寫3—4個字,共100個字。
1. 認寫不同步。
新教材每課編排的要認的字和要寫的字是不同步的。這一課要求認讀的字中雖然有幾個字是筆畫簡單的,但不一定就安排在這一課寫。這一課要寫的字有幾個是本課的,有幾個是前面課文中學的認讀字,如《識字一2》P48,要寫的字共3個,其中“木”和“禾”是本課的,“十”是已學的;《識字一3》,要寫的4個字中“上”是本課的,而“下、土、個”3個字都是已學的。甚至一課中要寫的字全部都不是本課新認的,如識字4、課文第2、9、15、19課。這是從便于指導寫字的角度來安排的,教學時,應單獨安排寫字指導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按寫字規(guī)律來指導學生寫好字
14、。
2. 突出共性。
教材是按照漢字的字形規(guī)律來安排寫字內容的,每一課寫的字都有一些共同之處,目的是讓學生扎實掌握基本筆畫和筆順規(guī)則,把字寫對、寫好,打下堅實的寫字基礎。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它們的共同之處,如課文2,要求書寫“七、兒、無、九”4個字,它們的共同之處是“豎彎鉤”,再從“豎彎鉤”引出“橫折彎鉤”,教師要著重指導相同、相近之處,同時引導區(qū)別形近字。
3. 體現彈性。
練字貴在精,而不在多。不必對每個學生都提出同樣的寫字要求,應該允許學生有選擇作業(yè)的自主權,自己覺得寫得好的,可以少寫幾個,覺得寫得不滿意的,可以多寫幾個。自己還想寫哪個字(要求寫的,甚
15、至不要求寫的),就可以再寫幾個。
三 教學建議
1.要求認的字,不要對漢字結構做過細的分析。
要求認的字,既不要求書寫,也不要求對結構進行過細分析,只要求能夠把學過的漢字運用于閱讀。教學時,不要進行繁瑣的字形分析,不要對每個字都進行字形分析,特別是對漢字中不認識的部分、字形復雜的部分做無巨細的分析,主要通過各種形式,反復見面,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字形,有些字可以讓學生運用熟字和偏旁,以“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方式來識記。還應該通過多種語言環(huán)境,反復認讀來熟識。如認讀字詞中,讓學生任選一張字詞卡片進行組詞、說話,既鞏固生字,又積累語言,同時進行了早期說話訓練。
2.不要過早把生
16、字從語言環(huán)境中提取出來,單獨認讀。
識字教學一直就提倡字不離詞,詞不離句。這是人們在實踐中根據識字與兒童學習的規(guī)律得出來的。對學生來說,初讀了課文后就要能認讀一個個孤立的生字,難度是比較大的。教學時,不宜過早把生字從課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中提取出來,單獨認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去熟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認讀熟識生字的基礎上,再提取出來認讀,這樣學生識字就有了一種語言環(huán)境的依托。
3.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清、課課清、人人清。
學生識記生字的能力有強弱,通過一堂課、一篇課文的學習就要求每個學生都記住這篇課文中的十幾個生字,是不現實的。因此,不要過分追求堂堂清、課課清、
17、人人清,不一定要一篇課文十幾個生字全部過關后再學下一篇。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學習過程,要創(chuàng)設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如識字游戲、閱讀活動、識字競賽等,讓漢字與學生反復見面,加強漢字的復現和鞏固,逐步從本課中會認,過渡到在其他語言環(huán)境中也能認識。
4、轉變學習方式。
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是鼓勵學生主動識字。在今天這一信息社會里,許多學生在入學前已或多或少地認識了一些字,教學時,要調動學生的識字積累,可以讓學生先圈圈讀讀自己已經認識的字,當小老師讀給同座或全班同學聽。讓他們獲得一種成就感,激起一種互相競賽的好勝
18、心,更促進課外去主動識字,同時也為教師確定識字重點提供了依據。二是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學生學習風格、識記方法不盡相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最習慣的方法來認識漢字,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用學過的字或課外認識的字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多種方式來識記生字。三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識字的方法與規(guī)律。漢字本身具有構字規(guī)律,學生了解了這些漢字的本身規(guī)律,掌握其識字方法,就能加快識字速度,提高識字效率。如《口耳目》出現的都是象形字,《日月明》出現的都是會意字,《在操場上》出現兩類詞,帶有提手旁的和“手”有關,帶有足字旁的和“腳”有關。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它們的特點,還可以根據這一特點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字
19、中哪個字也具有這個特點,從而進一步了解這一類漢字的造字規(guī)律,再運用規(guī)律更有效地去學習這一類漢字。
5、開放教學時空。
(1) 結合課文內容積累相關詞語。
《小小竹排畫中游》P64課后“我會讀”中出現的并不全是課文里的詞語,還有一些與本課字詞相關的詞。這也就提示教學時,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讓學生積累一些相關的詞語。如《影子》,“影子常常跟著我,就像一條小黑狗?!薄坝白映3E阒遥俏业暮门笥??!?通過兩句話的學習理解,引出“形影不離”。又如《小小竹排畫中游》,通過“江南魚米鄉(xiāng),小小竹排畫中游。”引出“魚米之鄉(xiāng)”、“風景如畫”。這樣既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隨意中積累了詞匯。
(2)
20、 結合學生的語言運用,積累相關詞語。
識字教學中常運用組詞、擴詞、用詞說話等形式來鞏固和運用字詞,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這種時機,結合學生的語言運用來積累相關詞語。由于一年級學生所學漢字有限,又加上漢字中同音字較多,在組詞、擴詞、說話中常常出現同音字混用的現象。如《小小的船》,用上“藍”組詞時,學生容易說出“籃子”,這時,教師不是簡單地否定,可以把“籃”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發(fā)現不同之處,從而明白“籃子”為什么要用“籃”而不是“藍”。這樣,既加深了對“藍”的理解,又在比較中多積累了詞語。
(3)從課本、課堂中識字走向生活中識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
21、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規(guī)律。” 生活為學生的識字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識字來源于生活,再讓識字回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閱讀、尋找。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初次認識了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義和用法,課后可以引導讓學生到生活環(huán)境中去找一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這些字。讓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語文,隨時隨地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學生上學路上可以從路牌、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購物可以從商標、包裝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從名勝介紹、亭子石刻上見到;家庭休閑時可以從電視、廣告中聽到,從報刊、雜志上讀到……。這對學
22、生來說,是多么的新鮮、多么的驚喜。這些字在生活環(huán)境中的多次再現,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新語境,促進了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學們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所學的字,認識的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尋找后,還可以讓學生采用各種方式來展示自己找到的識字資源:將包裝盒掛起來、商標帖出來、剪報粘起來、路牌、廣告抄出來……在組內、組間交流、互教互學。這樣,又一次在多處見面、多次閱讀中得到鞏固積累,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讓學生到生活環(huán)境中去尋找課文中學到的生字,而這些字無論是在商標、包裝盒和路牌、店名中,還是在電視、廣告和報刊、雜志上都是和別的字組成了新語境,如:《比尾巴》中的
23、“松”字,生活中有商店價目表上的“肉松”、商店品牌介紹中的“松下電器”、地名中的“萬松嶺”、車站站名中的“松木場”、體育項目中的“馬拉松”、植物園樹名牌上的“雪松” …… 每個同學在尋找認讀生字的過程中,也不經意地認識了其他的課外字,當他在組內、組間互動式交流中,頗有興趣地讀著其他同學收集的資料時,也同時學到了不少課外字。因此,生活識字又由課內識字帶動了課外識字,不經意中擴大了識字量。
從課本、課堂中識字走向生活中識字,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資源,引導學生將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識字的材料,真正體現了“要使教材成為學生的世界轉變?yōu)樽屖澜绯蔀閷W生的教材”。
(陳寶云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