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專用)2013年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七章第4課時 空間中的平行關(guān)系課時闖關(guān)(含解析)》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安徽專用)2013年高考數(shù)學(xué)總復(fù)習(xí) 第七章第4課時 空間中的平行關(guān)系課時闖關(guān)(含解析)(5頁珍藏版)》請?jiān)谘b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第七章第4課時 空間中的平行關(guān)系 課時闖關(guān)(含答案解析)
一、選擇題
1. 若直線a平行于平面α, 則下列結(jié)論錯誤的是( )
A. a平行于α內(nèi)的所有直線
B. α內(nèi)有無數(shù)條直線與a平行
C. 直線a上的點(diǎn)到平面α的距離相等
D. α內(nèi)存在無數(shù)條直線與a成90°角
解析:選A.若直線a平行于平面α, 則α內(nèi)既存在無數(shù)條直線與a平行, 也存在無數(shù)條直線與a異面或垂直, 又夾在相互平行的線與平面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所以B、C、D都正確, A不正確.
2. (2012·保定質(zhì)檢)下列四個正方體圖形中, A、B為正方體的兩個頂點(diǎn), M、N、P分別為其所在棱的中點(diǎn), 能得出AB∥
2、平面MNP的圖形的序號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選B.對圖①, 可通過面面平行得到線面平行. 對圖④, 通過證明AB∥PN得到AB∥平面MNP, 故選B.
3. 已知甲命題:“如果直線a∥b, 那么a∥α”; 乙命題:“如果a∥平面α, 那么a∥b”. 要使上面兩個命題成立, 需分別添加的條件是( )
A. 甲:b?α; 乙:b?α
B. 甲:b?α; 乙:a?β且α∩β=b
C. 甲:a?α, b?α; 乙:a?β且α∩β=b
D. 甲:a?α, b?α; 乙:b∥α
解析:選C.根據(jù)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
3、定定理和性質(zhì)定理, 知C正確.
4. (2012·北京質(zhì)檢)給出下列關(guān)于互不相同的直線l、m、n和平面α、β、γ的三個命題:
①若l與m為異面直線, l?α, m?β, 則α∥β;
②若α∥β, l?α, m?β, 則l∥m;
③若α∩β=l, β∩γ=m, γ∩α=n, l∥γ, 則m∥n.
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 )
A. 3 B. 2
C. 1 D. 0
解析:選C.①中α與β不平行時, 也能存在符合題意的l、m.②中l(wèi)與m也可能異面.
③中?l∥m,
同理l∥n, 則m∥n, 正確.
5. 下列命題中, 是假命題的是( )
A. 三角形的兩
4、條邊平行于一個平面, 則第三邊也平行于這個平面
B. 平面α∥平面β, a?α, 過β內(nèi)的一點(diǎn)B有唯一的一條直線b, 使b∥a
C. α∥β, γ∥δ, α、β與γ、δ的交線分別為a、b、c、d, 則a∥b∥c∥d
D. 一條直線與兩個平面成等角是這兩個平面平行的充要條件
解析:選D.由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性質(zhì)定理知A、B、C正確. 當(dāng)兩平面平行時, 一條直線與兩個平面成等角; 反之, 如果一條直線與兩個平面成等角, 這兩個平面可能是相交平面. 如圖, α⊥β, 直線AB與α、β都成45°角, 但α∩β=l.
二、填空題
6. 如圖, 在空間四邊形ABCD中, M∈AB,
5、N∈AD, 若=, 則直線MN與平面BDC的位置關(guān)系是__________.
解析:在平面ABD中, =,
∴MN∥BD.
又MN?平面BCD, BD?平面BCD,
∴MN∥平面BCD.
答案:平行
7. 已知α、β是不同的兩個平面, 直線a?α, 直線b?β, 命題p:a與b沒有公共點(diǎn); 命題q:α∥β, 則p是q的________條件.
解析:∵a與b沒有公共點(diǎn), 不能推出α∥β,
而α∥β時, a與b一定沒有公共點(diǎn),
即p ?/ q, q?p,
∴p是q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答案:必要不充分
8.
(2012·大同質(zhì)檢)空間四邊形ABCD的兩條
6、對棱AC、BD的長分別為5和4, 則平行于兩條對棱的截面四邊形EFGH在平移過程中, 周長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
解析:設(shè)==k,
∴==1-k,
∴GH=5k, EH=4(1-k),
∴周長=8+2k.
又∵0<k<1,
∴周長的范圍為(8,10).
答案:(8,10)
三、解答題
9. 一個三棱柱(以A1B1C1為底面)被一平面截得的幾何體的截面為ABC, 已知AA1=4, BB1=2, CC1=3, O為AB中點(diǎn), 證明:OC∥平面A1B1C1.
證明:取A1B1中點(diǎn)D1,
連接OD1、C1D1.
則OD1為梯形AA1B1B的中位線.
7、
∴OD1=3,
且OD1∥AA1.
又在棱柱中, AA1∥CC1, CC1=3,
∴OD1綊CC1,
∴四邊形OD1C1C為平行四邊形.
∴OC∥D1C1.
又OC?平面A1B1C1, D1C1?平面A1B1C1,
∴OC∥平面A1B1C1.
10. 如圖, E、F、G、H分別是正方體ABCD-A1B1C1D1的棱BC、CC1、C1D1、AA1的中點(diǎn). 求證:
(1)EG∥平面BB1D1D;
(2)平面BDF∥平面B1D1H.
證明:(1)取B1D1的中點(diǎn)O, 連接GO, OB,
易證四邊形BEGO為平行四邊形, 故OB∥GE,
由線面平行的
8、判定定理即可證EG∥平面BB1D1D.
(2)由題意可知BD∥B1D1.
如圖, 連接HB、D1F,
易證四邊形HBFD1是平行四邊形,
故HD1∥BF.
又B1D1∩HD1=D1,
BD∩BF=B,
所以平面BDF∥平面B1D1H.
11.
如圖, 斜三棱柱ABC-A1B1C1中, 點(diǎn)D、D1分別為AC、A1C1上的點(diǎn).
(1)當(dāng)?shù)扔诤沃禃r, BC1∥平面AB1D1?
(2)若平面BC1D∥平面AB1D1, 求的值.
解:
(1)如圖, 取D1為線段A1C1的中點(diǎn), 此時=1,
連接A1B交AB1于點(diǎn)O, 連接OD1.
由棱柱的性質(zhì), 知四邊形A1ABB1為平行四邊形, 所以點(diǎn)O為A1B的中點(diǎn).
在△A1BC1中, 點(diǎn)O、D1分別為A1B、A1C1的中點(diǎn),
∴OD1∥BC1.
又∵OD1?平面AB1D1, BC1?平面AB1D1,
∴BC1∥平面AB1D1.
∴=1時, BC1∥平面AB1D1.
(2)由已知, 平面BC1D∥平面AB1D1,
且平面A1BC1∩平面BDC1=BC1,
平面A1BC1∩平面AB1D1=D1O.
因此BC1∥D1O, 同理AD1∥DC1.
∴=, =.
又∵=1,
∴=1, 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