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學究天人體貫古今第5課六國年表練習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史記蚜》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學究天人體貫古今第5課六國年表練習含解析蘇教版選修史記蚜(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六國年表
(時間:45分鐘 分值:55分)
一、積累運用(25分)
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
A.今秦雜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義
后:然后
B.及文公逾隴,攘夷狄,尊陳寶
尊:敬祀
C.傳曰“法后王”
傳:古籍的統(tǒng)稱
D.凡二百七十年,著諸所聞興壞之端
端:開端和末端
解析:選A。后:意動用法,以……為后,可譯為“輕視”。
2.下列各句中,沒有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一組是( )(3分)
A.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
B.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C.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
D.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
解析:選D。A項,雄,形容詞作動詞,稱雄
2、,勝過。B項,耳,名詞作狀語,用耳朵。C項,表,名詞作動詞,表述。
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秦既得意,燒天下《詩》《書》
B.則與齊桓、晉文中國侯伯侔矣
C.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
D.然世異變,成功大
解析:選C。A.“得意”古義為達到目的,在句中指“吞并六國”,而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是“稱心如意;感到非常滿意”;B.“中國”古義為“中原地區(qū)”,而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D.“成功”古義為“成就的功業(yè),取得的成功”,而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為“獲得預期的結(jié)果(跟‘失敗’相對)”。
4.下列句式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3分
3、)
例:故禹興于西羌,湯起于亳
A.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
B.然卒并天下,非必險固便形勢利也
C.秦襄公始封為諸侯
D.至獻公之后常雄諸侯
解析:選A。例句同A項均為狀語后置句。B.判斷句;C.被動句;D.省略句。
5.下列對課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段敘述了秦統(tǒng)一天下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秦國暴政的不滿,正因為如此,作者認為秦國能統(tǒng)一天下是上天的幫助。
B.第二段借助別人之說,說明秦統(tǒng)一天下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無關(guān)。
C.第三段敘述創(chuàng)設《六國年表》的原因,第四段交代《六國年表》的內(nèi)容及寫此表的用意。
D.在序文中,作者從自己的
4、需要出發(fā),簡單概述秦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的史實,表達秦暴戾、不施仁義卻卒并天下是上天所助的看法。
解析:選B。B項,原文是借別人之說,說明秦統(tǒng)一天下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guān)。
6.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征伐會盟,威重于諸侯。(3分)
譯文:
(2)矯稱蜂出,誓盟不信,雖置質(zhì)剖符猶不能約束也。(3分)
譯文:
5、
(3)何也?以其近己而俗變相類,議卑而易行也。( 4分)
譯文:
答案:(1)無論征伐還是會盟,威勢比其他諸侯還高。
(2)各種謊言騙局蜂擁而出,誓詞盟約毫無誠意,即使互派人質(zhì),剖
6、符為憑,還不能相互約束。
(3)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后王距離自己近,當代民俗的變化也和后王那個時期差不多,道理講起來淺顯明白,容易推行。
二、類文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論詳矣。余以所聞,由、光①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②?!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ァJ妪R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
7、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③,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N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比舨摹⑹妪R,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潔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8、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事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或焉。倘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薄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選自《史記·老子伯夷列傳》)
【注】①由、光:人名,指許由、務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7.對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扶而去之 去:使……離開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C.我安適歸矣 適:往,到
D.余甚或焉 或:通“惑”
解析:選B。B項,宗:歸順。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
曾不若孀妻弱子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譏之乎
解析:選A。A項,均為助詞,取消句子的獨立性。B項,至于;比得上。C項,再說;尚且。D項,指示代詞,那;表反問語氣。
10、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能夠表現(xiàn)伯夷、叔齊淡泊名利、堅持操守的一組是( )(3分)
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诟赣⑹妪R。及父卒,叔齊讓伯夷?、鄄摹⑹妪R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菸渫跻哑揭髞y,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解析:選C。①是說伯夷、叔齊不記仇;③是說伯夷、叔齊以西伯昌為賢,準備投往;④是說伯夷、叔齊進諫。這些都不能體現(xiàn)他們的“淡泊名利,堅持操守”。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11、
A.作者贊揚了許由、務光的高尚氣節(jié),贊美了叔齊、伯夷互讓王位的行為,并含蓄地批評了吳太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
B.武王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后,向東討伐商紂王,伯夷、叔齊認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弒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糧而餓死。
C.伯夷、叔齊及好學的顏回早早去世,而殘暴橫行、濫殺無辜的盜跖這類人往往壽終正寢,這使作者頗感困惑,因而質(zhì)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認為因為世俗混濁不堪,清高的人才會顯現(xiàn)出來,并不是因為重視富貴就能成為世俗之人,輕視富貴就能成為清高之人。
解析:選A。A項,“含蓄地批評了吳太伯、伯夷這類人的消極避世行為”錯誤,作者對他們是贊揚的態(tài)度。
1
12、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賢人,如吳太伯、伯夷之論詳矣。(3分)
譯文:
(2)或擇地而蹈之,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者,不可勝數(shù)也。(5分)
譯文:
13、
答案:(1)孔子依次論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
(2)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jīng)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fā)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災禍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
參考譯文:
太史公說:我登上箕山,說是山上可能有許由的墳墓。孔子依次論列古代的仁人、圣人、賢人,如吳太伯、伯夷這些人,都非常詳細。我認為所聽到的許由、務光的德行是最高尚的,但是經(jīng)書里連一點大略的文字記載也見不到,這是為什么呢?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以往的仇恨,因而怨恨也就少了?!薄八麄冏?/p>
14、求仁德,就得到了仁德,又有什么怨恨呢?”我對伯夷的意志深表同情,看到他們未被經(jīng)書載錄的遺詩,又感到很詫異。他們的傳記上說: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要立叔齊為國君。等到父親死了,叔齊要把君位讓給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遺命啊?!庇谑翘幼吡恕J妪R也不肯繼承君位逃走了。國人只好擁立孤竹君的次子。這時,伯夷、叔齊聽說西伯昌能夠很好地贍養(yǎng)老人,就想:“何不去投奔他呢!”可是到了那里,西伯昌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把他的木制靈牌載在兵車上,并追尊西伯昌為文王,向東方進兵去討伐殷紂。伯夷、叔齊勒住武王的馬韁諫諍說:“父親死了不葬,就發(fā)動戰(zhàn)爭,能夠說是孝順嗎?作為臣子去殺害君主。能說是仁義嗎?”武
15、王身邊的隨從人員要殺他們。太公呂尚說:“這是有節(jié)義的人啊?!庇谑菙v扶著他們離去。等到武王平定了商紂的暴亂,天下都歸順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齊卻認為這是恥辱的事情,他們堅持仁義,不吃周朝的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靠采摘野菜充饑。到了快要餓死的時候,作了一首歌,那歌辭是:“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那里的薇菜。以暴臣換暴君啊,竟認識不到那是錯誤。神農(nóng)、虞、夏的太平盛世轉(zhuǎn)眼消失了,哪里才是我們的歸宿?哎呀,只有死啊,命運是這樣的不濟?!庇谑丘I死在首陽山。從這首詩看來,他們是怨恨還是不怨恨呢?
有人說:“天道是沒有偏私的,總是經(jīng)常幫助好人。”像伯夷、叔齊應該說是好人呢,還是不該說是好人呢?他們?nèi)绱说胤e累仁德,保
16、持高潔的品行,卻最終餓死。再說,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學生里,只有顏淵被推重為好學,然而顏淵總是窮困纏身,連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飽,最終過早地死去了。天對好人的報償又是怎樣的呢?盜跖成天殺無辜的人,烤人的心肝當肉吃,兇殘放縱,聚集黨徒幾千人在天下橫行,竟然長壽而終,這是遵循的什么道德呢?這是極大而又顯著的事啊。至于說到近代,那些不走正路、專門違法犯禁的人,卻能終生安逸享樂,過著富裕優(yōu)厚的生活,世世代代都不斷絕。而有的人,選好地方才肯邁步,適宜的機會才肯說話,走路不敢經(jīng)由小路,不是公正的事決不發(fā)憤去做,像這樣小心審慎而遭災禍的人,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我深感困惑不解。倘若有所謂天道,那么這是天道呢,還是不是天道呢
17、?
孔子說:“思想不一致的人,不能相互商量。”也只有各人按著自己的意志行事。所以他又說:“假如富貴是可以尋求得到的話,即使做個卑賤的趕車人,我也愿去做;假如尋求不到,那還是依照自己的愛好去做?!薄暗搅藝篮竟?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闭麄€社會混亂污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會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因為有的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重,才顯得另一些人把富貴安樂看得那么輕嗎?
三、語言表達(10分)
1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寫兩句話,與例句構(gòu)成排比。(6分)
例句:能走多遠,靠的不是雙腳,是志向,鴻鵠志在蒼穹,燕雀心系屋檐。
答:(1)
18、
(2)
答案:(示例)(1)能做多好,靠的不是雙手,是智慧,智者精益求精,愚者功敗垂成。(2)能登多高,靠的不是身軀,是意志,強者披荊斬棘,弱者一蹶不振。
13.賞析下面的漫畫,根據(jù)要求答題。(4分)
(1)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事情,讓我們學會成長。請你概括這幅漫畫想告訴我們的人生哲理。(不超過12字)(2分)
答:
19、
(2)結(jié)合圖片和自身感悟,談談你是否認同這一人生觀點。(2分)
答:
解析:遇到障礙要學會轉(zhuǎn)彎,這是漫畫告訴我們的道理。談感悟時,要注意用辯證思維。
答案:(1)不會轉(zhuǎn)彎的人走不遠。
(2)認同。做人要學會轉(zhuǎn)彎,不然肯定會四處碰壁,走投無路。我們到了該轉(zhuǎn)彎的地方,就要轉(zhuǎn)彎。當我們有所堅持而遲遲等不到結(jié)果的時候,不如轉(zhuǎn)個彎,換另一條道路去前進。換一種方法去做事,換一個角度去想問題,換一種態(tài)度去處世,這也是人生的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