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1)》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第1課時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1)(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1課時 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1)
【教學內(nèi)容】
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教材第101~103頁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學生知道用秤稱物體的方法。
3.在建立質(zhì)量概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zhì)量的意識。
【重點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們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教師:一架天平、一個雞蛋、一個蘋果、幾粒黃豆
學生:四人小組一袋食物(10克胡椒粉、100克方便面、50克薯條)
四人小組一個信封(一粒黃豆、1枚1角硬幣、1顆牛肉糖、1個
2、果凍)
每人一枚2分的硬幣和質(zhì)量為1千克的實物
【情景導入】
介紹工具,引入課題
先讓體重、身高有明顯差距的兩名同學在黑板前站一站。
師:看著他倆你們想說什么?
生:(小明比小剛高。)(小明比小剛重。)
師:小明比小剛高多少呢?
生:20厘米、15厘米、22厘米……
師:有什么辦法知道誰估計得最準呢?
生:用尺子量。(請學生來量,并出示結(jié)果為15厘米)
師:是呀,要知道小明比小剛高多少,我們可以用工具——尺子去量,要用到長度單位厘米,那要知道小明比小剛重多少,該怎么辦?要用到什么單位呢?
生:用秤來稱,要用到重量單位。
(學生說出了盤秤、電子秤、彈簧秤、磅秤、天平
3、等,教師有的就出示實物,沒有的就出示圖片,學生還說秤上有像尺子上一樣的刻度和單位。)
師:關(guān)于質(zhì)量單位你又知道什么?(千克、克、噸、斤、公斤、兩)
師:公斤、斤、兩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表示物體輕重的單位??恕⑶Э恕嵍际菄H上通用的質(zhì)量單位,今天我們一起先來研究質(zhì)量單位:克和千克,噸就留到今后去學習。板書出示:克和千克
【新課講授】
動手操作,實際感知
1.建立1克的概念
(1)設疑:請小朋友拿出2分硬幣,在手中掂一掂,感覺怎么樣?想知道它有多重嗎?用什么秤比較好呢?
(2)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
我們將2分硬幣放在左邊的托盤里,右邊的托盤里放上1克重的砝碼,天平的左右兩邊基
4、本平衡了就說明2分硬幣的重量約是1克。
(3)鞏固概念。
每名同學拿一個2分的硬幣掂一掂,試一試,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
你能從信封里摸出大約重1克的實物嗎?你能摸出比1克輕一些的實物嗎?比1克重一些的呢?比1克重得多的呢?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用天平驗證得出:1枚2分的硬幣大約是1克,1粒黃豆比1克輕一些(1克黃豆大約有5粒),牛軋?zhí)潜?克重一些,果凍比1克要重得多。
2.感知幾克
師:一枚2分的硬幣重1克,兩枚重多少?( 同學合作掂一掂)10克需要幾枚2分硬幣?
師:這兒有三樣東西(胡椒粉、方便面、薯條),分別重10克,100克,50克,猜猜看什么東西是100克?什么東西是10
5、克?
(先讓學生猜,老師不要急于宣布結(jié)果。然后,讓學生從四人小組的食品袋里拿出物品,每個小朋友先掂一掂,再猜猜,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猜對了。)
師:通過剛才的兩次猜想你想說點什么?
生:我們要知道物體的重量,不能光看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大小,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
師:我這里有一個雞蛋和一個梨,你能猜出它們有多重嗎?
(請幾個小朋友掂一掂,看看它們分別和什么食物的重量差不多,然后用秤稱一稱,得到雞蛋大約重60克,和薯條差不多,梨大約重100克,和方便面差不多)
3.感知“1千克”
師:能把你們重1000克的東西借老師用一用嗎?
(師生合作,一邊數(shù)一邊放,100克,200克,300克,
6、……900克,1000克)
師:1000克可以寫成1千克。(邊說邊寫板書。)
師:那么,3千克與3000克哪個重?哪個輕?為什么?
師:誰愿意來介紹自己帶來的1千克物品?
(生帶來的有一袋白糖1千克,2袋500克洗衣粉,4袋250克鹽,還有的帶了1千克的蘋果,但蘋果個數(shù)不等……)
師:奇怪了,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怎么有的是6個,有的是8個,有的只有4個?。?
生:老師,我的蘋果和他們的蘋果大小是不一樣的,我的大,只有4個,他們的很小,有10個呢。
師:是嗎?那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生:怪不得白糖、鹽、洗衣粉它們雖然都是1千克,但數(shù)量也都不同,1千克白糖只有1袋,1千克洗衣粉有2包,
7、1千克鹽卻有4包,原來也是它們每一包的重量不一樣的緣故。
4.感知幾千克
師:2千克有多重呢?3千克呢?4千克呢?如果把我們每個人帶來的都合起來有多重?
師:你的體重是多少?猜猜老師的體重是多少?
【課堂作業(yè)】
1.在○里填上“<”、“>”或“=”。
1千克○1000克
3000克○2千克
5千克200克○2500克
8千克○7900克
2.趣味題
昨天,聰聰也學習了“克與千克”的知識,回家后他根據(jù)所學知識寫下了這么一篇數(shù)學日記:
5月18日 晴
放學了,我背起3克重的書包高高興興地回家了。走進家門就看到媽媽已經(jīng)給我放好了大約250千克重的大蘋果,放下書包我就狼吞
8、虎咽地把蘋果吃了下去。然后,我拿出重100克的作業(yè)本和重10千克的鉛筆開始認真地做作業(yè)了,剛做完作業(yè),體重100克的胖爸爸回來了,他手中還拎了個6千克重的西瓜呢,我興奮地叫著:“哇,我愛吃的西瓜來了,我又可以吃西瓜了!”爸爸說:“你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半個西瓜你的體重就要接近30千克了。”
小朋友,讀了聰聰?shù)娜沼浐竽阌惺裁聪胝f的嗎?
3.自己在班內(nèi)分別找自己喜歡的實物5個,通過“掂一掂、猜一猜、比一比、填一填、評一評”等活動,完成下表:
答案:
1.= > > >
2.略 3.略
【課堂小結(jié)】
提問: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jié):克和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
9、的應用,我們要多留心觀察。
【課后作業(yè)】
完成本課時對應練習。
第1課時 克和千克的認識
1000克=1千克
在以上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結(jié)合,教師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參與整個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能力。針對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教師改變了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模式,大膽使用分組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合理安排下分組就座,每組均擁有獨立的學習活動用具,學生可以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在教師的組織引領中不斷獲得新的知識,掌握新的學習方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為單位進行的稱、掂、數(shù)、比、看、算這些操作活動,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使每名學生都能較為深刻地認識重量單位,建立明確的重量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