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森林狂想曲》教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森林狂想曲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感受到樂曲豐富的演奏效果,從而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通過欣賞樂曲,讓學生正確分辨樂曲的結(jié)構(gòu),并能夠創(chuàng)造性地為樂曲進行“音效”配音。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聆聽,讓學生記憶樂曲旋律,分辨樂曲不同樂段。
2.通過欣賞,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能創(chuàng)造性地為樂曲進行“音效”配音。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這首樂曲由A、B、C三個樂段輪番演奏,首尾和中間穿插有實地錄制的“音效”。三個樂段均為五聲羽調(diào)式,B、C段是A段的變奏。A段上句結(jié)束在屬音“3”,下句結(jié)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應(yīng)關(guān)系。B段一開始似乎轉(zhuǎn)到了大調(diào),但隨后又轉(zhuǎn)到了羽調(diào)式
2、,使樂曲增添了新鮮感。在C段中各樂句改為弱起,并且都在較高音區(qū)盤旋,但仍保留了許多A段的因素。這首樂曲既有電聲樂器,又有豎笛演奏,更有森林中各種動物、昆蟲的鳴叫聲和風聲、雨聲、流水聲的錄音,使人聽來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整支樂曲充分表現(xiàn)了森林居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欣賞視頻美麗的森林。
師:美麗而神奇的大森林令我們想往,如果我們能親耳傾聽到大森林中的美妙聲響,那一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今天,老師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首樂曲,它的名字叫《森林狂想曲》。希望這首樂曲能給大家?guī)矸路鹕硖幵即笊种邪愕纳衿娓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音樂聲中走進美麗的大森林。
二、樂曲欣
3、賞。
初次聆聽樂曲《森林狂想曲》。
提問:樂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
學生回答:歡快、高興、活潑……
提問:從樂曲中我們聽到了哪些動物的叫聲?請模仿它們的叫聲。
學生回答:從樂曲中我們聽到了青蛙、小鳥、知了、蟋蟀等動物的叫聲。
師: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臺灣樂曲,它的曲作者是來自我國寶島臺灣的吳金黛。臺灣是全世界唯一一個位于北回歸線的鳥類集聚地,森林的生態(tài)資源也相當豐富,樹木茂盛、氣候濕潤,森林中還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在這首樂曲中共出現(xiàn)了幾十種動物的叫聲,是錄音師花費年的時間在原始森林中采錄的,形象逼真,使人聽起來有身臨其境之感。這首樂曲不僅表現(xiàn)了臺灣熱帶雨林里各種動物與昆蟲豐富、奇異而和
4、諧的鳴叫聲,而且也表現(xiàn)了森林居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的情景。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首樂曲。
復聽樂曲《森林狂想曲》。
提問:這首樂曲的主奏樂器有哪些?
學生回答:有竹笛、小提琴、吉他和電聲樂器……
師:樂器可以分為中國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兩種。竹笛、小提琴和吉他它們都各屬于哪一類樂器?
學生回答:竹笛屬于中國民族樂器,小提琴和吉他屬于西洋樂器。
師:一中一西兩種樂器組合在一起有沒有給人一種特別不和諧的感覺?
學生自由回答。
師:中西兩種樂器組合在一起,并沒有給人不和諧的感覺,反而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3.這首樂曲由A、B、C三個樂段輪番演奏,我們分別學唱這三段旋律。
5、
(1)老師和學生一起視唱A段旋律樂譜、B段旋律樂譜、C段旋律樂譜。
引導學生注意各個樂段上下兩個樂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兩樂段,上下兩句只有結(jié)尾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2)分組演唱A、B、C各段旋律。
(3)老師在鋼琴上演奏A、B、C各段旋律,讓學生聽辨。
4.再次完整欣賞樂曲《森林狂想曲》并分辨樂曲的結(jié)構(gòu)。
當聽出A、B、C各段旋律時,學生可以分別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
5.分組共同探討、創(chuàng)作、分工,為樂曲配上音效。
師:為了表現(xiàn)森林中的許多聲音,如:蛙聲、鳥聲、風聲、流水聲等等,樂曲中有許多地方都運用了“音效”,即實地錄制的聲音,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F(xiàn)在,請同學們分組討論后,為樂曲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來模仿,也可以用打擊樂器或非常規(guī)音源來模仿。
6.老師與學生合作,進行音效配音。
老師彈奏樂曲,選擇兩至三個小組與教師合作,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