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霞电影网午夜鲁丝片无码,真人h视频免费观看视频,囯产av无码片毛片一级,免费夜色私人影院在线观看,亚洲美女综合香蕉片,亚洲aⅴ天堂av在线电影猫咪,日韩三级片网址入口

立體幾何大題

上傳人:max****ui 文檔編號:18190155 上傳時間:2020-12-25 格式:DOCX 頁數(shù):31 大?。?43.93KB
收藏 版權(quán)申訴 舉報 下載
立體幾何大題_第1頁
第1頁 / 共31頁
立體幾何大題_第2頁
第2頁 / 共31頁
立體幾何大題_第3頁
第3頁 / 共31頁

下載文檔到電腦,查找使用更方便

9.9 積分

下載資源

還剩頁未讀,繼續(xù)閱讀

資源描述:

《立體幾何大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立體幾何大題(3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2016年7月9日數(shù)學(xué)周測試卷 一、解答題(共25小題;共325分) 1. 如圖,正方體 ABCD?A1B1C1D1 的棱長為 2. (1) 在圖中找出平面 ABCD,平面 ADD1A1,平面 BDD1B1 的一個法向量; (2) 以點 D 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求出(1)中三個法向量的坐標. 2. 如圖,在正方體 ABCD?A1B1C1D1 中,求 BD 與平面 A1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3. 設(shè) a,b 分別是兩條異面直線 l1,l2 的方向向量,且 cosa,b=?12,求異面直線 ll 和 l2 所成的角. 4. 如

2、圖,直三棱柱 ABC?A′B′C′,∠BAC=90°,AB=AC=2,AA′=1,點 M 、 N 分別為 A′B 和 B′C′ 的中點.(錐體體積公式 V=13Sh,其中 S 為底面面積,h 為高) (1) 證明:MN∥平面A′ACC′; (2) 求三棱錐 A′?MNC 的體積. 5. 三棱錐 P?ABC 中,側(cè)面 PAC 與底面 ABC 垂直,PA=PB=PC=3. (1) 求證:AB⊥BC; (2) 設(shè) AB=BC=23,求 AC 與平面 PBC 所成角的大?。? 6. 如圖,△ABC 和 △BCD 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 AB=BC=BD=2,∠ABC

3、=∠DBC=120°,E,F(xiàn) 分別為 AC,DC 的中點. (1) 求證:EF⊥BC; (2) 求二面角 E?BF?C 的正弦值 7. 如圖,四邊形 ABCD 為正方形,QA⊥ 平面 ABCD,PD∥QA,QA=AB=12PD. (1) 證明:PQ⊥ 平面 DCQ; (2) 求棱錐 Q?ABCD 的體積與棱錐 P?DCQ 的體積比值. 8. 如圖,在 △ABC 中,B=90°,AC=152,D,E 兩點分別在 AB,AC 上,使 ADDB=AEEC=2,DE=3.現(xiàn)將 △ABC 沿 DE 折成直二面角,求: (1) 異面直線 AD 與 BC 的距

4、離; (2) 二面角 A?EC?B 的大?。ㄓ梅慈呛瘮?shù)表示). 9. 如圖,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D,E 分別是 AB,BB1 的中點. (1) 證明:BC1∥平面A1CD; (2) 設(shè) AA1=AC=CB=2,AB=22,求三棱錐 E?A1CD 的體積. 10. 如圖,正四棱錐 S?ABCD 的所有棱長均為 2,E,F(xiàn),G 分別為棱 AB,AD,SB 的中點. (1) 求證:BD∥平面EFG,并求出直線 BD 到平面 EFG 的距離; (2) 求點 C 到平面 EFG 的距離. 11. 已知過球面上三點 A,B,C 的截面到

5、球心的距離等于球半徑的一半,且 AC=BC=6,AB=4.計算球的表面積與體積. 12. 如圖,三棱柱 ABC?A1B1C1 中,點 A1 在平面 ABC 內(nèi)的射影 D 在 AC 上,∠ACB=90°,BC=1,AC=CC1=2. (1) 證明:AC1⊥A1B; (2) 設(shè)直線 AA1 與平面 BCC1B1 的距離為 3,求二面角 A1?AB?C 的大小. 13. 如圖,四棱錐 P-ABCD 的底面 ABCD 是平行四邊形,BA=BD=2,AD=2,PA=PD=5,E,F 分別是棱 AD,PC 的中點. (1) 證明:EF∥ 平面 PAB; (2) 若二

6、面角 P?AD?B 為 60°, ① 證明:平面 PBC⊥ 平面 ABCD; ② 求直線 EF 與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14. 如圖,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側(cè)棱 A1A⊥底面ABCD,AB⊥AC,AB=1,AC=AA1=2,AD=CD=5.用向量法解決下列問題: (1) 若 AC 的中點為 E,求 A1C 與 DE 所成的角; (2) 求二面角 B1?AC?D1 (銳角)的余弦值. 15. 已知在四棱錐 P?ABCD 中,底面 ABCD 是矩形,且 AD=2,AB=1,PA⊥ 平面 ABCD,E,F(xiàn) 分別是線段 AB,BC 的

7、中點. (1) 證明:PF⊥FD; (2) 在線段 PA 上是否存在點 G,使得 EG∥平面PFD ?若存在,確定點 G 的位置;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 若 PB 與平面 ABCD 所成的角為 45°,求二面角 A?PD?F 的余弦值. 16. 如圖,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C,AA1=AB,D 為 BB1 的中點,E 為 AB1 上的一點,AE=3EB1. (1) 證明:DE 為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公垂線; (2) 設(shè)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夾角為 45°,求二面角 A1?AC1?B1 的大?。? 17. 已知

8、在四棱錐 P?ABCD 中,AD∥BC,AD⊥CD,PA=PD=AD=2BC=2CD,E,F(xiàn) 分別為 AD,PC 的中點. (1) 求證:AD⊥平面PBE; (2) 求證:PA∥平面BEF; (3) 若 PB=AD,求二面角 F?BE?C 的大?。? 18. 如圖,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4,AC=BC=3,D 為 AB 的中點. (1) 求異面直線 CC1 和 AB 的距離; (2) 若 AB1⊥A1C,求二面角 A1?CD?B1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9. 如圖 1,在等腰梯形 ABCD 中,BC∥AD,BC=12AD=2 . ∠

9、A=60°,E 為 AD 中點,點 O,F(xiàn) 分別為 BE,DE 的中點,將 △ABE 沿 BE 折起到 △A1BE 的位置,使得平面 A1BE⊥ 平面 BCDE(如圖 2) (1) 求證:A1O⊥CE (2) 求直線 A1B 與平面 A1C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側(cè)棱 A1C 上是否存在點 P,使得 BP∥ 平面 A1OF,若存在,求處 A1PA1C 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0. 在正三角形 ABC 中,E,F(xiàn),P 分別是 AB,AC,BC 邊上的點,滿足 AE:EB=CF:FA=CP:PB=1:2(如圖1).將 △AEF 沿 EF 折起到 △A1EF 的位置

10、,使二面角 A1?EF?B 成直二面角,連接 A1B,A1P(如圖2). (1) 求證:A1E⊥平面BEP; (2) 求直線 A1E 與平面 A1BP 所成角的大??; (3) 求二面角 B?A1P?F 的余弦值. 21. 如圖,四面體 ABCD 中,O 是 BD 的中點,△ABD 和 △BCD 均為等邊三角形,AB=2,AC=6. (1) 求證:AO⊥平面BCD; (2) 求二面角 A?BC?D 的余弦值; (3) 求 O 點到平面 ACD 的距離. 22. 如圖,已知 AB⊥平面BEC,AB∥CD,AB=BC=4,CD=2,△BEC 為等邊三角形.

11、 (1) 求證:平面ABE⊥平面ADE. (2) 求 二面角A?DE?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23. 如圖,在四棱錐 O?ABCD 中,底面 ABCD 是邊長為 1 的菱形,∠ABC=π4,OA⊥底面ABCD,OA=2,M 為 OA 的中點,N 為 BC 的中點,以 A 為原點,建立適當?shù)目臻g坐標系,利用空間向量解答以下問題: (1) 證明:直線 MN∥平面OCD; (2) 求異面直線 AB 與 MD 所成角的大??; (3) 求點 B 到平面 OCD 的距離. 24. 如圖,已知邊長為 4 的菱形 ABCD 中,AC∩BD=O,∠ABC=60°.將菱形

12、 ABCD 沿對角線 AC 折起得到三棱錐 D?ABC,設(shè)二面角 D?AC?B 的大小為 θ. (1) 當 θ=90° 時,求異面直線 AD 與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當 θ=60° 時,求直線 BC 與平面 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25. 如圖,在四棱錐 A?BCDE 中,底面 BCDE 為平行四邊形,平面ABE⊥平面BCDE,AB=AE,DB=DE,∠BAE=∠BDE=90°. (1) 求異面直線 AB 與 DE 所成角的大??; (2) 求二面角 B?AE?C 的余弦值. 答案 第一部分 1. (1) 由正方體可得 DD1⊥平面ABCD

13、,AB⊥平面ADD1A1, 平面 ABCD 的一個法向量為 DD1,平面 ADD1A1 的一個法向量為 AB; 連接 AC,AC⊥BD,AC⊥BB1,得 AC⊥平面BB1D1D,平面 BDD1B1 的一個法向量為 AC. (2) 如圖, 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D?xyz,可得 D10,0,2,A2,0,0,B2,2,0,C0,2,0. DD1=0,0,2,AB=0,2,0,AC=?2,2,0. 2. 以 AB,AD,AA1 為 x 軸,y 軸,z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設(shè)正方體的棱長為 1,則 A10,0,1,C11,1,1,D0,1,0, 設(shè)平面 A1C1

14、D 的法向量為 n=x,y,z,則 n?A1C1=0,n?A1D=0,解得 n=?1,1,1,BD=?1,1,0,所以 BD 與平面 A1C1D 所成角 cos=223=63 . 所以 BD 與平面 A1C1D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33. 3. 因為 cosa,b=?12,a,b∈0,π, 所以 a,b=2π3. 所以 l1 和 l2 所成的角為 π3. 4. (1) 證法一:連接 AB′,AC′,由已知 ∠BAC=90°,AB=AC, 三棱柱 ABC?A′B′C′ 為直三棱柱,所以 M 為 AB′ 中點. 又因為 N 為 B′C′ 的中點,所以 MN∥AC′.

15、 又 MN?平面A′ACC′,AC′?平面A′ACC′, 因此 MN∥平面A′ACC′. 證法二:取 A′B′ 中點 P,連接 MP,NP. 因為 M,N 分別為 AB′ 與 B′C′ 的中點, 所以 MP∥AA′,PN∥A′C′, 所以 MP∥平面A′ACC′,PN∥平面A′ACC′, 又 MP∩NP=P,因此平面 MPN∥平面A′ACC′, 而 MN?平面MPN.因此 MN∥平面A′ACC′. (2) 解法一:連接 BN,如圖, 由題意得 A′N⊥B′C′,A′N⊥B′B, 所以 A′N⊥平面NBC. 又 A′N=12B′C′=1,故 VA′?MNC=

16、VN?A′MC=12VN?A′BC=12VA′?NBC=16. 解法二: VA′?MNC=VA′?NBC?VM?NBC=12VA′?NBC=16. 5. (1) 如圖,取 AC 中點 O,連接 PO,BO. ∵PA=PC,∴PO⊥AC. 又 ∵ 側(cè)面 PAC⊥ 底面 ABC, ∴ PO⊥ 底面 ABC. 又 PA=PB=PC,∴ AO=BO=CO. ∴ △ABC 為直角三角形. ∴ AB⊥BC. (2) 如圖,取 BC 的中點 M,連接 OM,PM, 則有 OM=12AB=3,AO=12232+232=6,PO=PA2?

17、AO2=3, 由(1)有 PO⊥ 平面 ABC,OM⊥BC,再結(jié)合 PB=PC, 可知 PM⊥BC. ∴ 平面 POM ⊥平面 PBC,又 ∵ PO=OM=3. ∴ △POM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取 PM 的中點 N,連接 ON,NC, 則 ON⊥PM, 又 ∵ 平面 POM⊥ 平面 PBC,且交線是 PM, ∴ ON⊥ 平面 PBC. ∴ ∠OCN 即為 AC 與平面 PBC 所成的角. ON=12PM=1232?32=62,OC=6, ∴ sin∠OCN=ONOC=12,∴ ∠OCN=π6, 故 AC 與平面 PBC 所成的角為 π6. 6.

18、 (1) 法一: 如圖, 過 E 作 EO⊥BC,垂足為 O,連 OF, 由 △ABC≌△DBC 可證出 △EOC≌△FOC, 所以 ∠EOC=∠FOC=π2,即 FO⊥BC. 又 EO⊥BC,因此 BC⊥ 面 EFO, 又 EF? 面 EFO,所以 EF⊥BC. 法二: 由題意,以 B 為坐標原點,在平面 DBC 內(nèi)過 B 作垂直 BC 的直線為 x 軸,BC 所在直線為 y 軸,在平面 ABC 內(nèi)過 B 作垂直 BC 的直線為 z 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易得 B0,0,0,A0,?1,3,D3,?1,0,C0,2,0, 因而 E0,12,32

19、,F32,12,0, 所以 EF=32,0,?32,BC=0,2,0, 因此 EF?BC=0,從而 EF⊥BC,所以 EF⊥BC. (2) 法一: 在圖中,過 O 作 OG⊥BF,垂足為 G,連 EG,由平面 ABC⊥ 平面 BDC,從而 EO⊥ 平面 BDC, 所以 EO⊥BF.又 OG⊥BF,所以 BF⊥ 平面 EOG,從而 EG⊥BF. 因此 ∠EGO 為二面角 E?BF?C 的平面角; 在 △EOC 中,可得 EO=12EC=12BC?cos30°=32, 由 △BGO∽△BFC 知 OG=BOBC?FC=34, 因此 tan∠EGO=EOOG=2

20、, 從而 sin∠EGO=255, 即二面角 E?BF?C 的正弦值為 255. 法二: 在圖中,平面 BFC 的一個法向量為 n1=0,0,1,設(shè)平面 BEF 的法向量 n2=x,y,z,又 BF=32,12,0,BE=0,12,32, 由 n2?BF=0,n2?BE=0, 得其中一個 n2=1,?3,1, 設(shè)二面角 E?BF?C 的大小為 θ,且由題意知 θ 為銳角,則 cosθ=cosn1,n2=n1?n2n1?n2=15, 因 sinθ=25=255, 即二面角 E?BF?C 的正弦值為 255. 7. (1) 由條件知 PDA

21、Q 為直角梯形. ∵ QA⊥ 平面 ABCD,∴ 平面 PDAQ⊥ 平面 ABCD,交線為 AD. 又四邊形 ABCD 為正方形,DC⊥AD,∴ DC⊥ 平面 PDAQ,可得 PQ⊥DC. 在直角梯形 PDAQ 中可得 DQ=PQ=22PD, 則 PQ⊥QD.所以 PQ⊥ 平面 DCQ. (2) 設(shè) AB=a.由題設(shè)知 AQ 為棱錐 Q?ABCD 的高, 所以棱錐 Q?ABCD 的體積 V1=13a3. 由(1)知 PQ 為棱錐 P?DCQ 的高,而 PQ=2a,△DCQ 的面積為 22a2,所以棱錐 P?DCQ 的體積 V2=13a3. 故棱錐 Q?AB

22、CD 的體積與棱錐 P?DCQ 的體積比值為 1. 8. (1) 如圖1中, 因為 ADDB=AECE,所以 BE∥BC. 又因為 B=90°,從而 AD⊥DE. 在圖2中, 因 A?DE?B 是直二面角,AD⊥DE, 故 AD⊥底面DBCE,從而 AD⊥DB. 而 DB⊥BC,故 DB 為異面直線 AD 與 BC 的公垂線. 下面求 DB 之長.在圖 1 中,由 ADDB=AEEC=2, 得 DEBC=ADAB=23. 又已知 DE=3,從而 BC=32DE=92,AB=AC2?BC2=1522?922=6. 因 DBAB=13,故 DB=2. 即異

23、面直線 AD 與 BC 的距離為 2. (2) 方法一:在圖2中,過 D 作 DF⊥CE,交 CE 的延長線于 F,連接 AF. 由(1)知,AD⊥底面DBCE,由三垂線定理知 AF⊥FC, 故 ∠AFD 為二面角 A?EC?B 的平面角. 在底面 DBCE 中,∠DEF=∠BCE,所以 DB=2,EC=13?152=52, 因此 sin∠BCE=DBEC=45. 從而在 Rt△DFE 中, DE=3,DF=DEsin∠DEF=DEsin∠BCE=125. 在 Rt△AFD,中 AD=4,tan∠AFD=ADDF=53. 因此所求二面角 A?EC?B 的大小為

24、 arctan53. 方法二:如圖3, 由(1)知,以 D 點為坐標原點,DB,DE,DA 的方向為 x,y,z 軸的正方向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D0,0,0,A0,0,4,C2,92,0,E0,3,0. 所以 CE=?2,?32,0,AD=0,0,?4, 過 D 作 DF⊥CE,交 CE 的延長線于 F,連接 AF. 設(shè) Fx0,y0,0,從而 DF=x0,y0,0,EF=x0,y0?3,0, 由 DF⊥CE,有 DF?CE=0, 即 2x0+32y0=0,???① 又由 CE∥EF,得 x02=y0?332,???② 聯(lián)立①、②,解得 x0=?3625

25、,y0=4825, 即 F?3625,4825,0, 得 AF=?3625,4825,?4, 因為 AF?CE=?3625??2+4825??32=0, 故 AF⊥CE,又因 DF⊥CE, 所以 ∠DFA 為所求的二面角 A?EC?B 的平面角. 因 DF=?3625,4825,0,有 DF=?36252+48252=125,AD=4, 所以 tan∠AFD=ADDF=53. 因此所求二面角 A?EC?B 的大小為 arctan53. 9. (1) 連接 AC1 交 A1C 于 O,可得 OD∥BC1, 又 OD?面A1CD,BC1?面A1CD, 所以 B

26、C1∥平面A1CD. (2) 直棱柱 ABC?A1B1C1 中,AA1⊥面ABC, 所以 AA1⊥CD, 又 AB⊥CD,AA1∩AB=A, 所以 CD⊥面A1DE, 所以三棱錐 E?A1CD 可以把面 A1DE 作為底面,高就是 CD=2,底面 A1DE 的面積為 42?2?22?2=322, 所以三棱錐 E?A1CD 的體積為 322213=1. 10. (1) 因為 E,F(xiàn) 分別為棱 AB,AD 的中點,所以 EF∥BD. 又 EF?平面EFG,BD?平面EFG, 所以 BD∥平面EFG.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 A2,0,0,B0,2,0,D

27、0,?2,0,S0,0,2,E22,22,0,F(xiàn)22,?22,0,G0,22,22. 設(shè)平面 EFG 的法向量為 m=x,y,z, EF=0,?2,0,EG=?22,0,22,可得 m=1,0,1, 所以點 B 到平面 EFG 的距離為 d=EB?mm=12. 即直線 BD 到平面 EFG 的距離為 12. (2) 因為 EC=?322,?22,0, 所以點 C 到平面 EFG 的距離為 d=EC?mm=32. 11. 如圖,設(shè)球面的半徑為 r,O? 是 △ABC 的外心,外接圓半徑為 R,則 OO?⊥面ABC. 在 Rt△ACD 中,cosA=26=1

28、3,則 sinA=223, 在 △ABC 中,由正弦定理得 6sinA=2R,R=924,即 O?C=924. 在 Rt△OCO? 中,由題意得 r2?14r2=81216,得 r=362. 球的表面積 S=4πr2=4π964=54π. 球的體積為 43π3623=276π. 12. (1) A1D⊥ 平面 ABC,A1D? 平面 AA1C1C, 故平面 AA1C1C⊥ 平面 ABC. 又 BC⊥AC,所以 BC⊥ 平面 AA1C1C. 如圖,連接 A1C, 因為側(cè)面 AA1C1C 為菱形,故 AC1⊥A1C, 由 BC⊥ 平面 AA1C1C 知 AC1⊥BC,

29、 而 A1C∩BC=C, 故可得 AC1⊥面A1CB,所以 AC1⊥A1B. (2) BC⊥ 平面 AA1C1C,BC? 平面 BCC1B1, 故平面 AA1C1C⊥ 平面 BCC1B1. 作 A1E⊥CC1,E 為垂足,則 A1E⊥ 平面 BCC1B1. 又直線 AA1∥ 平面 BCC1B1,因而 A1E 為直線 AA1 與平面 BCC1B1 的距離,A1E=3. 因為 A1C 為 ∠ACC1 的角平分線,故 A1D=A1E=3. 作 DF⊥AB,F(xiàn) 為垂足,連接 A1F, 由題可知 A1D⊥面ACB,所以 A1D⊥AB. 因此,可知 AB⊥面A1DF,因此

30、 A1F⊥AB, 故 ∠A1FD 為二面角 A1?AB?C 的平面角. 由 AD=AA12?A1D2=1, 得 D 為 AC 的中點, DF=12ACBCAB=55, 所以 tan∠A1FD=A1DDF=15, 所以二面角 A1?AB?C 的大小為 arctan15. 13. (1) 如圖,取 PB 中點 M,連接 FM, 因為 F 為 PC 中點,所以 FM 為 △PBC 中位線, 所以 FM∥BC∥AE 且 FM=12BC=AE, 所以四邊形 EFMA 為平行四邊形,EF∥AM. 因為 EF? 平面 PAB,AM? 平面 PAB,所以 EF∥ 平面 PAB.

31、 (2) ① 連接 PE,BE. 因為 PA=PD,BA=BD,而 E 為 AD 中點,故 PE⊥AD,BE⊥AD,所以 ∠PEB 為二面角 P?AD?B 的平面角. 在 △PAD 中,由 AD=2,PA=PD=5, 可解得 PE=2. △ABD 中,由 BA=BD=2, 可解得 BE=1. 在三角形 PEB 中,PE=2,BE=1,∠PEB=60°,由余弦定理,可解得 PB=3, 從而 ∠PBE=90°,即 BE⊥PB, 又 BC∥AD,BE⊥AD,從而 BE⊥BC,因此 BE⊥ 平面 PBC. 又 BE? 平面 ABCD,所以平面 PBC⊥ 平

32、面 ABCD; ②連接 BF,由 ① 知 BE⊥ 平面 PBC. 所以 ∠EFB 為直線 EF 與平面 PBC 所成的角,由 PB=3,PA=5,AB=2, 得 ∠ABP 為直角,而 MB=12PB=32, 可得 AM=112,故 EF=112.又 BE=1,故在 Rt△EBF 中,可得 sin∠EFB=BEEF=21111. 所以,直線 EF 與平面 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21111. 14. (1) 由 AD=CD,AC 的中點為 E,所以 DE⊥AC.如圖,以 A 為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依題意可得 A0,0,0,B1,0,0,A10,0,2,C0,2,

33、0,D?2,1,0,B11,0,2,D1?2,1,2,E0,1,0. A1C=0,2,?2,DE=2,0,0, 因為 A1C?DE=0,2,?2?2,0,0=0+0+0=0, 所以 A1C⊥DE,即 A1C 與 DE 所成的角為 π2. (2) 設(shè)平面 B1AC 與平面 D1AC 所成的角為 θ,平面 B1AC 的法向量為 m=x1,y1,1, 平面 D1AC 的法向量為 n=x2,y2,1. B1A=?1,0,?2,D1A=2,?1,?2,AC=0,2,0. 由 m?B1A=0,m?AC=0, 得 ?x1?2=0,2y1=0, 解得 x1=?2,y1=0,

34、 所以 m=?2,0,1,同理可得 n=1,0,1, 設(shè)的夾角為 α,則 cosα=m?nmn=?2+152=?1010,由圖知 cosθ=?cosα=1010, 所以二面角 B1?AC?D1 (銳角)的余弦值為 1010. 15. (1) ∵PA⊥平面ABCD,∠BAD=90°,AB=1,AD=2,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A?xyz, 則 A0,0,0,B1,0,0,F(xiàn)1,1,0,D0,2,0. 不妨令 P0,0,t, ∵PF=1,1,?t,DF=1,?1,0, ∴PF?DF=11+1?1+?t0=0,即 PF⊥FD. (2) 如圖所示,

35、 設(shè)平面 PFD 的法向量為 n=x,y,z,由 n?PF=0,n?DF=0, 得 x+y?tz=0,x?y=0. 令 z=1,得 x=y=t2,所以 n=t2,t2,1. 設(shè) G 點坐標為 0,0,m 0≤m≤t,E12,0,0,則 EG=?12,0,m. 要使 EG∥平面PFD,只需 EG?n=0,即 ?12t2+0t2+1m=m?t4=0,得 m=14t, 從而滿足 AG=14AP 的點 G 即為所求. (3) ∵AB⊥平面PAD, ∴AB 是平面 PAD 的法向量,易得 AB=1,0,0, 又 ∵PA⊥平面ABCD, ∴∠P

36、BA 是 PB 與平面 ABCD 所成的角,得 ∠PBA=45°,PA=1,平面 PFD 的法向量為 n=12,12,1,所以 cosAB,n=AB?nAB?n=1214+14+1=66, 因為所求二面角為銳角,故所求二面角 A?PD?F 的余弦值為 66. 16. (1) 法一:如圖,連接 A1B,記 A1B 與 AB1 的交點為 F. 因為面 AA1B1B 為正方形,故 A1B⊥AB1,且 AF=FB1. 又 AE=3EB1,所以 FE=EB1,又 D 為 BB1 的中點, 故 DE∥BF,DE⊥AB1. 作 CG⊥AB,G 為垂足,由 AC=BC 知,G 為 AB 中

37、點. 又由底面 ABC⊥面AA1B1B,得 CG⊥面AA1B1B. 連接 DG,則 DG∥AB1,故 DE⊥DG,易得 DE⊥CD. 所以 DE 為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公垂線. 法二:以 B 為坐標原點,射線 BA 為 x 軸正半軸,射線 BB1 為 y 軸正半軸,建立如圖所示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B?xyz. 設(shè) AB=2,則 A2,0,0,B10,2,0,D0,1,0,E12,32,0. 又設(shè) C1,0,c,則 DE=12,12,0,B1A=2,?2,0,DC=1,?1,c. 于是 DE?B1A=0,DE?DC=0,故 DE⊥B1A,DE⊥DC. 所以 DE

38、 為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公垂線. (2) 解法一:因為 DG∥AB1,故 ∠CDG 為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夾角,∠CDG=45°. 設(shè) AB=2,則 AB1=22,DG=2,CG=2,AC=3. 如圖,作 B1H⊥A1C1,H 為垂足.因為底面 A1B1C1⊥面AA1C1C,故 B1H⊥面AA1C1C,又作 HK⊥AC1,K 為垂足,連接 B1K,易得 B1K⊥AC1,因此 ∠B1KH 為二面角 A1?AC1?B1 的平面角. 又 B1H=A1B1A1C12?12A1B12A1C1=223,HC1=B1C12?B1H2=33, AC1=22+3

39、2=7,HK=AA1HC1AC1=2337, 所以 tan∠B1KH=B1HHK=14,所以二面角 A1?AC1?B1 的大小為 arctan14. 解法二:因為 B1A,DC 等于異面直線 AB1 與 CD 的夾角,故 B1A?DC=B1A?DCcos45°, 即 22c2+222=4, 解得 c=2,故 AC=?1,0,2. 又 AA1=BB1=0,2,0,所以 AC1=AC+AA1=?1,2,2. 設(shè)平面 AA1C1 的法向量為 m=x,y,z,則 m?AC1=0,m?AA1=0, 即 ?x+2y+2z=0,2y=0. 令 x=2,則 z=1,y=0,故 m=

40、2,0,1. 設(shè)平面 AB1C1 的法向量為 n=p,q,r,則 n?AC1=0,n?B1A=0, 即 ?p+2q+2r=0,2p?2q=0. 令 p=2,則 q=2,r=?1,故 n=2,2,?1. 所以 cosm,n=m?nmn=115. 由于 m,n 等于二面角 A1?AC1?B1 的平面角,所以二面角 A1?AC1?B1 的大小為 arccos1515. 17. (1) 因為 PA=PD=AD,E 為 AD 中點, 所以 AD⊥PE, 又 AD∥BC,AD⊥CD,得 AD⊥BE, 因為 PE,BE 都在平面 PBE 內(nèi),且 PE∩BE=E, 所以 AD⊥平面

41、PBE. (2) 連接 AC 交 BE 于點 G,連接 FG, 因為 BC 平行且等于 AE, 所以 G 為 BE 中點, 又 F 為 PC 中點, 所以 PA∥FG, 因為 PA?平面BEF,F(xiàn)G?平面BEF, 所以 PA∥平面BEF; (3) 取 CD 中點 H,連接 GH,F(xiàn)H, 若 PB=AD,設(shè) PB=AD=2x,則 EB=CD=x,PE=3x,所以 EB2+PE2=PB2,所以 EB⊥PE.又 EB⊥AD,PE∩AD=E,所以 EB⊥面PAD,所以 BE⊥PA. 又 PA∥FG,所以 FG⊥BE.又 GH⊥BE,所以 ∠FGH

42、 即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為 GH∥ED,GF∥AP,而 ∠PAD=60°, 所以 ∠FGH=∠PAD=60°. 18. (1) 因為 AC=BC,D 為 AB 的中點,故 CD⊥AB. 又在直三棱柱中,CC1⊥ 平面 ABC,故 CC1⊥CD, 所以異面直線 CC1 和 AB 的距離為 CD=BC2?BD2=5. (2) 由 CD⊥AB,CD⊥BB1,AB∩BB1=B, 故 CD⊥ 平面 A1ABB1, 從而 CD⊥DA1,CD⊥DB1, 故 ∠A1DB1 為所求的二面角 A1?CD?B1 的平面角. 因為 A1D 是 A1C 在平面 A1ABB1 上

43、的射影, 又已知 AB1⊥A1C,由三垂線定理的逆定理得 AB1⊥A1D, 從而 ∠A1AB1,∠A1DA 都與 ∠B1AB 互余, 因此 ∠A1AB1=∠A1DA, 所以 Rt△A1AD∽Rt△B1A1A.因此 AA1AD=A1B1AA1, 得 AA12=AD?A1B1=8, 從而 A1D=AA12+AD2=23,B1D=A1D=23, 所以在 △A1DB1 中,由余弦定理得 cos∠A1DB1=A1D2+B1D2?A1B122?A1D?B1D=13. 19. (1) 如圖 1,在等腰梯形 ABCD 中,由 BC∥AD,BC=12AD=2,∠A=60°,E 為

44、 AD 中點,,所以 △ABE 為等邊三角形, 如圖 2,因為 O 為 BE 的中點,所以 A1O⊥BE, 又因為平面 A1BE⊥ 平面 BCDE, 且平面 A1BE∩ 平面 BCDE=BE, 所以 A1O⊥ 平面 BCDE,所以 A1O⊥CE. (2) 連接 OC,由已知得 CB=CE,又 O 為 BE 的中點, 所以 OC⊥BE, 由 1 知 A1O⊥ 平面 BCDE, 所以 A1O⊥BE,A1O⊥OC 所以 OA1,OB,OC 兩兩垂直, 以 O 為原點,OB,OC,OA1 分別為 x,y,z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如圖) 因為 BC=2,易知

45、OA1=OC=3, 所以 A10,0,3,B1,0,0,C0,3,0,E?1,0,0, 所以 A1B=1,0,?3,A1C=0,3,?3,A1E=?1,0,?3, 設(shè)平面 A1CE 的一個法向量為 n=x,y,z, 由 n?A1C=0,n?A1E=0, 得 3y?3z=0,?x?3z=0, 即 y?z=0,x+3z=0, 取 z=1,得 n=?3,1,1 , 設(shè)直線 A1B 與平面 A1CE 所成角為 θ ,則 sinθ=∣cos?A1B,n?∣=∣?3?325∣=35=155, 所以直線 A1B 與平面 A1CE 所成角的正弦值為 155. (3) 假設(shè)在

46、側(cè)棱 A1C 上存在點 P,使得 BP∥ 平面 A1OF , 設(shè) A1P=λA1C,λ∈0,1 , 因為 BP=BA1+A1P=BA1+λA1C, 所以 BP=?1,0,3+λ0,3,?3=?1,3λ,3?3λ, 易證四邊形 BCDE 為菱形,且 CE⊥BD, 又由問題 1 可知,A1O⊥CE,所以 CE⊥ 平面 A1OF, 所以 CE=?1,?3,0 為平面 A1OF 的一個法向量, 由 BP?CE=?1,3λ,3?3λ??1,?3,0=1?3λ=0,得 λ=13∈0,1 . 所以側(cè)棱 A1C 上存在點 P,使得 BP∥ 平面 A1OF,且 A1PA1C=13. 20. (

47、1) 在圖 1 中,取 BE 的中點 D,連接 DF. 因為 AE:EB=CF:FA=1:2,所以 AF=AD=2,而 ∠A=60°,所以 △ADF 是正三角形, 又 AE=DE=1,所以 EF⊥AD,在圖2中,A1E⊥EF,BE⊥EF, 所以 ∠A1EB 為二面角 A1?EF?B 的平面角. 由題設(shè)條件知此二面角為直二面角,所以 A1E⊥BE. 又 BE∩EF=E,所以 A1E⊥平面BEF,即 A1E⊥平面BEP. (2) 建立分別以 ED,EF,EA1 為 x 軸,y 軸,z 軸的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 E0,0,0,A10,0,1,B2,0,0,F(xiàn)0,3,

48、0,P1,3,0,則 A1E=0,0,?1,A1B=2,0,?1,BP=?1,3,0. 設(shè)平面 A1BP 的法向量 n1=x1,y1,z1, 由 n1⊥平面ABP 知,n1⊥AB,n1⊥BP,即 2x1?z1=0,?x1+3y1=0, 令 x1=3,得 y1=1,z1=23,n1=3,1,23. cosAE,n1=AE?n1∣AE∣?∣n1∣=30+10+23?13+1+12?0+0+1=?32, 所以直線 A1E 與平面 A1BP 所成的角為 60°. (3) AF=0,3,?1,PF=?1,0,0,設(shè)平面 AFP 的法向量為 n2=x2,y2,z2. 由 n

49、2⊥平面AFP 知,n2⊥AF,n2⊥PF,即 ?2x2=0,3y2?z2=0, 令 y2=1,得 x2=0,z2=3,n2=0,1,3. cosn1,n2=n1?n2∣n1∣?∣n2∣=30+11+2333+1+12?0+1+3=78, 所以二面角 B?A1P?F 的余弦值是 ?78. 21. (1) 連接 OC, 因為 ABD 為等邊三角形,O 為 BD 的中點, 所以 AO⊥BD, 因為 △ABD 和 △CBD 為等邊三角形,O 為 BD 的中點,AB=2,AC=6, 所以 AO=CO=3. 在 △AOC 中, 因為 AO2+CO2=AC2, 所以 ∠AOC=9

50、0°,即 AO⊥OC, 因為 BD∩OC=O,AO⊥面BCD. (2) 解法一: 過 O 作 OE⊥BC 于 E,連接 AE, 因為 AO⊥平面BCD, 所以 AE 在平面 BCD 上的射影為 OE, 所以 AE⊥BC, 所以 ∠AEO 為二面角 A?BC?D 的平面角. 在 Rt△AEO 中,AO=3,OE=32,tan∠AEO=AOOE=2,cos∠AEO=55, 所以二面角 A?BC?D 的余弦值為 55. 解法二: 以 O 為原點,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則 O0,0,0,A0,0,3,B0,1,0,C3,0,0,D0,?1,0, 因為 A

51、O⊥平面BCD,所以平面 BCD 的法向量 AO=0,0,3 設(shè)平面 ABC 的法向量 n=x,y,z,AB=0,1,?3,BC=3,?1,0. 由 n?AB=0,n?BC=0,?y?3z=0,3x?y=0,?n=1,3,1. 設(shè) n 與 AO 夾角為 θ,則 cosθ=n?AOn?AO=55, 所以二面角 A?BC?D 的余弦值為 55. (3) 解法一: 設(shè)點 O 到平面 ACD 的距離為 h, 因為 VO?ACD=VA?OCD, 所以 13S△ACD?h=13S△OCD?AO. 在 △ACD 中,AD=CD=2,AC=6, 所以 S△ACD=126

52、22?622=152. 而 AO=3,S△OCD=32, 所以 h=S△OCDS△ACD?AO=155, 所以點 O 到平面 ACD 的距離為 155, 解法二: 設(shè)平面 ACD 的法向量為 m=x,y,z, 又 DA=0,1,3,DC=3,1,0, m?DA=0,m?DC,?y+3z=0,3x+y=0,?m=1,?3,1. 設(shè) OA 與 m 夾角為 θ,則 cosθ=m?OAa?OA=55, 設(shè) O 到平面 ACD 的距離為 h,因為 hOA=55?h=155,所以 O 到平面 ACD 的距離為 155. 22. (1) 證法1:如圖①,取 BE 的中點 F,AE

53、 的中點 G,連接 FG,GD,CF, 所以 GF=12AB,GF∥AB. 因為 DC=12AB,CD∥AB. 所以 CD∥GF,CD=GF. 所以四邊形 CFGD 是平行四邊形, 所以 CF∥GD. 因為 AB⊥平面BEC, 所以 AB⊥CF. 因為 CF⊥BE,AB∩BE=B, 所以 CF⊥平面ABE. 因為 CF∥DG, 所以 DG⊥平面ABE. 因為 DG?面ADE, 所以 平面ABE⊥平面ADE. 證法2:如圖①,可證得 ∠BGD 是 二面角B?AE?D 的平面角. 在 △BGD 中,計算可得: BG=22,DG=23,BD=25, 滿足 BD

54、2=BG2+DG2, 故 ∠BGD=π2, 所以 平面ABE⊥平面ADE. (2) 方法1:如圖①,過點 G 作 GH⊥FD 于點 H, 過點 H 作 HM⊥DE 于點 M, 由 BE⊥GF,BE⊥FC, 可得 BE⊥平面GFCD,平面BED⊥平面GFCD. 從而 GH⊥平面BED, 由此可得 DE⊥平面GHM, 即 ∠GMH 就是 二面角A?DE?B 的平面角. 因為 GH=3,GM=2305,MH=355, 所以 cos∠GMH=MHMG=64, 即 二面角A?DE?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64. 方法2:如圖①,過 AE 中點 G 作 GM⊥D

55、E 于點 M, 連接 BM, 可證得 ∠GMB 就是 二面角A?DE?B 的平面角. 在 △GMB 中,計算可得:BG=22, GM=2305,BM=855. 故 cos∠GMH=MHMG=64, 即 二面角A?DE?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64. 方法3:如圖②,作 EO⊥BC 于點 O, AB⊥平面BEC,AB⊥EO, AB∩BC=B,EO⊥平面ABCD. 以 OE,BC 所在的直線分別為 x 軸、 y 軸, O 為坐標原點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 A0,?2,4,B0,?2,0,D0,2,2,E23,0,0. 于是 ED=?23,2,2,EA=?23

56、,?2,4,EB=?23,?2,0. 設(shè)平面 EAD 的法向量為 n1=x1,y1,z1, 則 ?3x1?y1+2z1=0,?3x1+y1+z1=0. 取 z1=2,則 n1=3,1,2, 設(shè)平面 BDE 的法向為 n2=x2,y2,z2, 則 3x2+y2=0,?3x2+y2+z2=0. 取 x2=1,則 n2=1,?3,23. cos?n1?n2?=3?3+438?16=64, 即二面角 A?DE?B 的平面角的余弦值為 64. 23. (1) 作 AP⊥CD 于點 P,如圖,分別以 AB,AP,AO 所在直線為 x,y,z 軸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則 A0

57、,0,0,B1,0,0,P0,22,0,D?22,22,0,O0,0,2,M0,0,1,N1?24,24,0, MN=1?24,24,?1,OP=0,22,?2,OD=?22,22,?2. 設(shè)平面 OCD 的法向量為 n=x,y,z,則 n?OP=0,n?OD=0,即 22y?2z=0,?22x+22y?2z=0. 取 z=2,解得 n=0,4,2. ∵MN?n=1?24,24,?1?0,4,2=0, ∴MN∥平面OCD. (2) 設(shè) AB 與 MD 所成角為 θ, ∵AB=1,0,0,MD=?22,22,?1, ∴cosθ=AB?MDAB?MD=12

58、, ∴θ=π3,AB 與 MD 所成角的大小為 π3. (3) 設(shè)點 B 到平面 OCD 的距離為 d,則 d 為 OB 在向量 n=0,4,2 上的投影的絕對值, 由 OB=1,0,?2,得 d=OB?nn=23,所以點 B 到平面 OCD 的距離為 23. 24. (1) 方法一: 由題意可知二面角 D?AC?B 的平面角為 ∠DOB,即 ∠DOB=θ. 當 θ=90° 時,即 ∠DOB=90°, 分別取 DC,BD 的中點 M,N,連接 OM,MN,ON, ∵OM∥AD,MN∥BC, ∴∠OMN 為異面直線 AD 與 BC 所成的角或其補角,

59、 在 △OMN 中,OM=2,MN=2,ON=6, cos∠OMN=14,即異面直線 AD 與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4. 方法二: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O?xyz, 由題意可知 A2,0,0,D0,0,23,B0,23,0,C?2,0,0, ∴AD=?2,0,23,BC=?2,?23,0, ∴cosAD,BC=14,即異面直線 AD 與 BC 所成角的余弦值為 14. (2) 方法一: 當 θ=60° 時,即 ∠DOB=60°, 由題意可知 AC⊥平面DOB,△DOB 為等邊三角形, 取 OB 的中點 H,則有 DH⊥平面ABC,且 DH=

60、3, ∵VD?ABC=VC?ABD,即 13?S△ABC?DH=13?S△ABD?d(其中 d 為點 C 到平面 ABD 的距離), ∴d=121313,即直線 BC 與平面 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31313. 方法二: 如圖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 O?xyz, 題意可知 A2,0,0,D0,3,3,B0,23,0,C?2,0,0, AD=?2,3,3,AB=?2,23,0,BC=?2,?23,0. 設(shè)平面 ABD 的法向量為 n=x,y,z, ∴AD?n=?2x+3y+3z=0,AB?n=?2x+23y=0, 即可得 n=3,3,1, 設(shè)直線 BC 與

61、平面 DAB 所成的角為 φ. 則 sinφ=n?BCn?BC=31313, 即直線 BC 與平面 D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31313. 25. (1) 設(shè) BE 的中點為 O,連接 AO,DO, 因為 AB=AE,BO=OE, 所以 AO⊥BE,同理 DO⊥BE. 又平面 ABE⊥平面BCDE,平面ABE∩平面BCDE=BE, 所以 AO⊥平面BCDE, 由題意,BE2=2AB2=2DB2,所以 AB=BD=DE=AE. 不妨設(shè) OA=a,以 O 為坐標原點,建立如圖所示空間直角坐標系 O?xyz,則 A0,0,a,B0,?a,0,Ca,?2a,0,Da,0,0,E0,a

62、,0. 所以 AB=0,?a,?a,DE=?a,a,0, 因為 cosAB,DE=AB?DEABDE=?a22a?2a=?12, 所以 AB 與 DE 的夾角為 120°, 所以異面直線 AB 與 DE 所成角為 60°. (2) 設(shè)平面 ACE 的法向量為 n1=x,y,z, 因為 AE=0,a,?a,EC=a,?3a,0, 所以 n1?AE=0,n1?EC=0,所以 y=z 且 x=3y, 取 y=z=1,得 x=3, 所以平面 ACE 的一個法向量為 n1=3,1,1. 又平面 ABE 的一個法向量為 n2=1,0,0, 設(shè)二面角 B?AE?C 的平面角為 θ, 由 cosθ=n1?n2n1n2=311=31111, 知二面角 B?AE?C 的余弦值為 31111.

展開閱讀全文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相關(guān)資源

更多
正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檔

相關(guān)搜索

關(guān)于我們 - 網(wǎng)站聲明 - 網(wǎng)站地圖 - 資源地圖 - 友情鏈接 - 網(wǎng)站客服 -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裝配圖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聯(lián)系電話:18123376007

備案號:ICP2024067431-1 川公網(wǎng)安備51140202000466號


本站為文檔C2C交易模式,即用戶上傳的文檔直接被用戶下載,本站只是中間服務(wù)平臺,本站所有文檔下載所得的收益歸上傳人(含作者)所有。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載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若文檔所含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版權(quán)或隱私,請立即通知裝配圖網(wǎng),我們立即給予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