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研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研究(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研究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研究摘要摘要:古建筑木結構是中國文明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諸多因素對我國古建筑的木結構造成了破壞,影響了古建筑木結構的健康和壽命,導致木材的性能退化,降低了古建筑木結構的承載能力,使古建筑木結構面臨著隨時坍塌的危險。與此同時,加固古建筑木結構的措施,使古建筑木結構的性能得以維護,以確保為后續(xù)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指導意見?;诖?,本篇文章對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進行研究,以供參考。關鍵詞關鍵詞: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引言引言古建筑遺址是不可再生的珍貴文化瑰寶,是人類智慧結晶的見證,是研究地域文化、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資料。古建
2、筑數(shù)字復原是保護歷史文化的載體。文物三維數(shù)字化技術可以和傳統(tǒng)文物保護技術相結合完成文物修復、保護和研究工作。這些技術的應用對于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及利用,記錄歷史,展示文化,載托靈魂等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將古建筑的歷史因素進行完整的傳承與表達,便是今天古建筑保護的真正意義。1 1 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古建筑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1.1 歷史文化載體、文化傳承增強凝聚力古建筑文物記錄著中國光輝燦爛的歷史文化,蘊藏著豐富的古建筑藝術文化,是東方藝術的璀璨之星。古建筑文物作為歷史文化載體,對記錄歷史上人們的愛國熱情具有重要體現(xiàn),新形勢下也是展示歷史文化與民族自信心的重要實物。古建筑文物因其獨特
3、的文化符號與文化魅力,讓現(xiàn)代中國人民切實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偉大,尤其是在精湛的建筑物面前很容易激發(fā)我們的愛國之情與自豪之感。不同古建筑文物所彰顯的歷史特征、文化符號、民族風情、時代背景等都是不相同的,如古建筑文物主要記錄了文化發(fā)展情況,向我們呈現(xiàn)歷史的風土人情。正因為如此,加強古建筑文物保護,讓古建筑文物作為民族精神傳承和歷史文化充分發(fā)展的重要載體,通過潛移默化的歷史文化記憶教育,增強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經(jīng)過歷史發(fā)展沉淀遺留下來的古建筑文物,向我們展示了歷史文明,呈現(xiàn)了各民族情感的精神寄托,保護好古建筑文物,就是承擔起傳承優(yōu)秀愛國主義民族文化的責任,切實宣傳發(fā)展歷史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
4、民族創(chuàng)造力。1.2 歷史物質(zhì)基礎、助力旅游業(yè)聚集發(fā)展古建筑文物是區(qū)域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資源,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保護好古建筑文物,就是保護歷史物質(zhì)基礎,保護好文化旅游的“魂”,對推動文化振興、特色旅游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生產(chǎn)不斷升級發(fā)展、人們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物質(zhì)生活的需求逐漸轉向為對文化生活的需要,新時代新時期賦予了古建筑文物新的歷史使命,即成為文化旅游業(yè)和休閑娛樂的重要載體。古建筑文物本身蘊藏著巨大的文化魅力,借助古建筑文物的文化基礎可以打造文化旅游業(yè)核心品牌效應,不僅可以有效提升游客到訪率和參觀率,還可以為城市旅游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基礎。古建筑文物不僅是歷史文化的
5、見證,更是人們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可以有效增進我國與世界文明的交流,真正賦予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魂”。2 2 古建筑修繕過程存在的問題古建筑修繕過程存在的問題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雖然古建筑的修繕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修繕知識與技術不成熟,所以修繕水平及品質(zhì)仍較低。目前,由于古建筑內(nèi)部構造相對較復雜,所以對其的修繕重心依然在建筑的外觀上,而對內(nèi)部結構的關注較少,這使得古建筑修繕后的外觀與內(nèi)部對比不協(xié)調(diào)。在保護修繕過程中,一方面,修繕時大多采用許多相似的現(xiàn)代材料來修繕古建筑,最終只保留了古建筑的外貌,而忽視了原有的結構問題。在某些情況下,修繕工程甚至會破壞原有古建筑的結構,危及整個古建筑的安
6、全。在修繕古建筑的內(nèi)部時,有些會采用鋼筋混凝土加固,而有些則是在原有的木質(zhì)結構基礎上用水泥澆筑,并用現(xiàn)代木板進行裝飾,使得修繕后給人一種全新徽派“仿古”建筑的感受,完全破壞了原有建筑的特色。另一方面,由于沒有嚴格的法律和法規(guī)來規(guī)范古建筑的保護與修繕,而且很多古建筑修繕的設計人員沒有熟練掌握相應的古建筑知識,再加上修繕工程通常由承包商進行,修繕過程沒有得到嚴格的把控,承包商為了獲取利潤,大量使用廉價的修繕材料,這使得古建筑在保護與修繕過程中受到了大量破壞,也造成了文化的損失。3 3 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應用建議分析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技術應用建議分析3.1 加固地基基礎(1)可以使用石砌護坡
7、法來對處于山頂或山下的古建筑木結構進行加固處理,這樣可以穩(wěn)定山頂古建筑木結構的地基基礎,同時,也可以對山腳下的古建筑進行保護,不會受到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如果在古建筑的周圍地區(qū)出現(xiàn)局部塌陷的現(xiàn)象,那么,工作人員在加固地基時,可以使用碎石回填的方法。(2)在加固古建筑木結構的地基基礎時,也可以使用一類間接方法在古建筑的周圍設置合理的排水設施。這一措施的使用可以保證地基基礎的密閉性,以免水對地基基礎造成侵蝕,使地基基礎的變形范圍擴大。同時,修建明水溝也可以方便工作人員檢修,一旦發(fā)現(xiàn)溝渠堵塞,那么,工作人員就可以及時采取措施對其進行修整。(3)在對古建筑的臺基砌體進行加固修繕時,工作人員可以將
8、風化嚴重的、有裂縫的砌體和石塊拆除,并且在新舊磚層之間鋪設一層鋼筋網(wǎng),使用鋼筋對其進行加固,同時,可以使新舊砌體的整體性能有所增強,以免地基基礎出現(xiàn)移位,從而能夠保證建筑上層結構的穩(wěn)定性。3.2 木結構加固技術針對破損較為嚴重的木結構,可以采用落架大修或者局部修整加固技術,通過全部或者局部拆除木構架,針對破損的構件或者殘損點進行有效修整,并將破壞較為嚴重的構件及時更換,然后重新安裝。在構建安裝過程中,需要加強整體加固,在局部加固環(huán)節(jié),主要采取增加約束法進行加固。對于抗剪不足,以及結構裂縫,可以采用銷栓加固方法,使用鋼制螺栓穿透被加固的截面,此種方法具備耐腐蝕與耐火等特點,而且不會增加結構荷載,
9、施工流程較為便捷。如果古建筑木結構的構造不滿足抗震鑒定要求,需要對局部構件進行加固處理,通過采取整體加固方案,能夠明顯提升木結構的抗震性能。對于容易受潮腐蝕或者遭受蟲蛀的木質(zhì)結構,需要使用防腐與防蟲劑,并結合木質(zhì)構件的耐火等級,對木結構加強防火處理力度。3.3 針對性保護方法在古建筑當中,木結構比較多,能夠為白蟻的生長與繁殖提供良好的條件。大部分古建筑出現(xiàn)破損,主要是因為白蟻蛀食引起的,在對古建筑進行修繕加固保護時,技術人員需要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結合白蟻的種類,以及當?shù)氐牡乩項l件,經(jīng)過詳細分析之后,采取科學的防治措施。結束語結束語古建筑木結構承載著我國千年的歷史,對于我國歷史研究有著重要的
10、意義,因此,對古建筑木結構進行加固和修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工作人員需要深入研究古建筑木結構的性能,并且采用相關技術修繕被損害的木結構,確保能夠完整地保存古建筑,不僅可以為后續(xù)的歷史研究提供貢獻,同時也可以優(yōu)化現(xiàn)代建筑結構。參考文獻參考文獻1李燦,趙慶雙,倪廣慶,劉新玉.古建筑木結構的壽命預估J.收藏與投資,2020,12(03):78-80.2孔健.木結構古建筑的預防性保護和維修技術研究以曲阜孔廟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0(12):178-179.3楊茹元,孫友富,張曉鳳,袁權.木結構古建筑加固技術的應用及進展J.林產(chǎn)工業(yè),2018,45(06):3-7.4謝妍.古建筑木結構修繕加固時木材材料強度取值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34):126-127.5田鵬剛,張風亮.古建筑木結構震害分析及加固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18,30(03):12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