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愛人》(上)PPT課件.ppt》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仁者愛人》(上)PPT課件.ppt(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仁 者 愛 人 教授的對話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問于丹: “你們美女也喜歡孔子嗎?在你 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 么樣的?”于丹答道:“我不主 張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 的心目中, 孔子只有溫度,沒有 色彩?!? 問:如何理解“孔子只有溫 度,沒有色彩”? 明確:沒有色彩: 孔子的理 論具有普適性。 灰色是一種 沒有色彩的色彩。所謂“理 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 (康德語)”是也。 “溫度”是: 仁愛。 “ 仁 ” 字在論語中 共出現(xiàn) 109次,有 58章涉及, 儒學甚至被稱為仁學。 仁字從象形字演化而來 , 說文 釋 為 “ 仁,親也, 從人,從二 ”
2、, 禮記 鄭玄注: “ 仁 ” 是 “ 相人偶 ” 之意,用 以協(xié)調(diào)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 何謂仁?何為愛人? “ 忠者,厚也;厚人,仁矣。 ” 【 王 充 】 “ 仁之美者在于天,天,仁也。 ” 【 董仲舒 】 “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荀 子 】 “ 上下相親謂之仁。 ” 【 禮記 經(jīng)解 】 “ 仁就像現(xiàn)在說的親愛團結(jié)。 ” 【 毛澤東 】 【 論語 】 “ 仁也者,人也。 ”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狈t問 知 (zh)。子曰:“知 (zh)人?!?
3、 小結(jié): “ 仁”的核心就是愛人 , 就是 承認人的人格,承認人是社會群體 的成員,應該獲得賴以生存的物質(zhì) 生活資料。 誦讀全文;完成問題: 1.直譯全文; 2.質(zhì)疑詞語; 3.討論文本; 讀前四則,注 意重點字。 思考:“仁” 的思想內(nèi)容包括哪 一些? “ 仁”的具體內(nèi)涵有哪些? 仁之本: 孝悌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仁之則: 忠恕 忠:盡心竭力?!凹河⒍⑷耍河_而達人 ?。喝蕫蹖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之上: 圣(博施濟眾) 仁之方: 能近取譬(推己及人)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
4、: “ 不可。 ” 門人厚葬之。 子曰: “ 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 夫二三子也。 ” 顏回死了,同門想厚葬他。孔子說,不可以。按人之常 情,自己最喜歡的弟子去世了,其他弟子們想要厚葬, 孔子應感到高興才是,為什么他反而不同意呢?因為他 主張葬之以禮??鬃又v,喪葬應該稱家之有無,就是根 據(jù)死者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來辦理葬儀。顏回活著的時候是 貧困的,死了卻厚葬,這不合禮,所以孔子反對。但弟 子們不聽,還是厚葬了顏回。他們認為,厚葬才能符合 老師的哭之慟,才能符合老師對顏回的稱道與喜愛。殊 不知這樣既不符合老師的心,也不符合顏回的心??鬃?說,顏回把我當作父親一樣對待,我卻不能像
5、對兒子一 樣對待他。顏回啊,你不要怪我啊,我沒有辦法啊,我 不同意他們厚葬你,他們偏要這樣做啊??鬃拥膬鹤涌?鯉死的時候是薄葬,顏回是把老師當作父親一樣對待的, 老師自己的兒子是薄葬,那么,顏回也應該薄葬,可是 事實卻恰恰相反,所以孔子說自己沒能像對待兒子一樣 對顏回。 從這段話展開聯(lián)想,其實人世間的很多事情 都是這樣。我們總是以我們自以為好的方式 來對待別人,殊不知很多時候事與愿違,因 為自以為好的不見得別人也以為好。其原因 就在于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所以真正要對別 人好,要以別人覺得好的方式。 心得 :己之所欲 ,勿強于人。 讀后七則 ,注意重點字。 二、分析后七則 前
6、幾則我們分析了“仁”的概念, 那么對于“仁”要怎樣實踐 呢? (三)這幾則講仁的實踐,我們一起 看從幾個方面來加以說明的。 內(nèi)容 --言志: 師生三人各言其志,志有高下之別。 子路 是俠士,豪俠義氣,義膽忠腸,喜善好施, 樂以助人,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 顏淵 是仁人,仁者之風,不自我夸耀,不施勞 于人。 孔子 是 “ 圣人 ” 。圣人之行, “ 老者安之,朋 友信之,少者懷之 ” 。圣人方能 “ 博施于民而 能濟眾 ”“ 老有所養(yǎng),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 正是理想的大同社會,老、中、青三代各有所 屬,社會一定穩(wěn)定,胸懷博大,境界更高。 舉例:讀 5.2
7、6,思考:從哪個方面實踐的? 子路輕財重義,人人可學。顏子有善 而不自稱,卿大夫當如此;不施勞于 人民,國君當如此。孔子老安、友信、 少懷,視三者如一家人,境界更高。 子路忘物。顏子忘善。圣人忘己。 朱熹注: “ 夫子 安仁 ,顏淵 不違仁 , 子路 求仁 ” ,這是三人不同點。 共同 點則是均無私吝之心,只是程度高下 不同而已。 小結(jié):這幾章節(jié)主要從以下來說明 ---- 1.言志 引用朱熹的話:夫子安人,顏淵不違仁,子 路求仁 2.問人: 重人不重財 3.尊崇禮: 于有喪者側(cè) 4.導盲: 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 5.惻隱之心 :見齊衰者 必趨 6.仁愛之心
8、 :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全文總結(jié) 2-1 什么是“仁者愛人”呢? “仁”,首先指一種情感,即“愛人”,首 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fā),由此推己及 人,即所謂的“忠恕之道”,由此達到人與 人之間的普遍和諧。 以上通過他與弟子的談話來表現(xiàn)他的仁德愛 民的思想,經(jīng)由他自己表達了自己的良好愿 望。 孔子對于周禮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該 行什么禮,對于家有喪事者、尊貴者和盲者, 都應禮貌待之。 同樣對萬物 ,也以同等的心對待。 孔子之所以這樣做,說明他極其尊崇“禮”, 并盡量身體力行,以恢復“禮”治的理想社會。 總之 ,孔子是用他的“仁”來貫徹他的“禮”, 他的禮
9、,不僅僅是幾個動作而已,更要緊的是 內(nèi)在的那份情感,那個心。 “仁者愛人”即要求人人都學會關(guān)愛別人。在 此我們看到了孔子不管尊卑貴賤,不管是殘疾 人還是健康人,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他都能 做到彬彬有禮,盡量為他人著想。 總結(jié) 2-2 討論:孔子的仁和禮 讀 14.1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 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 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 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孔子主張志士仁人應殺身成仁 ,而管仲 在失敗后不能為公子糾死難 ,又做了原 來政敵齊桓公的相。管仲看似違背了 仁道。 但孔子卻明確地肯定了管仲的 仁,原因是管仲輔
10、佐齊桓公用和平手 段維護華夏的統(tǒng)一,使人民免遭異族 的奴役。 這說明, 孔子仁的高標準是看一個人 對社會的貢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quán), 安定百姓,而不是只講求小諒小信, 關(guān)心民生疾苦,始終是孔子的仁愛觀。 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 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 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譯文 】 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 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 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 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 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 這就是他的仁德?!? 人人生而平
11、等,任何人都不是領袖、老板的 私財或工具。每一個人都應該干大事業(yè),為 國盡忠,為人民盡孝,才是忠義千古。置家 庭和大多數(shù)人的利益不顧,為領袖、老板個 人私利獻身,或者枯守昏弱無能之老板,從 一而終,這都是愚忠。但凡有志氣、有骨氣 的人絕不會這樣做。 愚忠愚孝最有名的兩句話是:“君叫臣死, 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這 種極端腐朽、野蠻、反動的思想,是后人的 歪曲而非孔孟的本意。 孔子肯定管仲的大節(jié)大信,忽 略他的小節(jié)小信,說明孔子在 仁的認知上能知權(quán)達變。 孔子否認管仲知禮而肯定管仲 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禮之間 存在矛盾之處。 討論二: 同是主張相愛,孔子的仁愛把孝悌
12、視為根本,主張在“親親”的 基礎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愛則主張“兼相愛,交相利”,說“愛人者, 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墨子的主張和孔子有什么不同? 為什么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 孔子的“仁愛”是建立“禮”(等級制度)的基 礎上,也是以“禮”為原則和指導的,所以他提 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親情為紐帶, 推己及人,從家庭親人到整個社會,實現(xiàn)“仁 愛”。而墨子“兼愛”則是建立在所有人平等基 礎上,人與人之間互相友愛,利益共享。顯然這 是一種理想主義的觀點,在階級社會里,是難以 實現(xiàn)的。這也是墨子思想在后來衰落的原因。至 于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一方面是說
13、儒家的“仁愛”與墨家的“兼愛”有著根本區(qū)別 (一強調(diào)等級、一強調(diào)平等),二是春秋戰(zhàn)國 “百家爭鳴”,各派之間互相爭論,批評對方, 攻其一點,不及其余,所以譏刺墨家的“兼愛” 因平等而“無父無君”。 討論三: 有人評論 15.42章孔子對待盲人樂師的敘述“說得極平實淺易”, “活畫出一個相師儀節(jié)來了”(牛運震論語隨筆)。說說這一章是運 用什么方法使人物生動可感的。如果這一章?lián)Q成“孔子對盲人充滿同情心, 走路時提醒他注意腳下,坐后向他逐一介紹在座的人”之類說法,表達效 果有什么不同? 這一段主要用客觀敘述、白描手法,寓情 感于客觀敘事之中,突出孔子尊重、體諒、 關(guān)心人、特別是弱者的“仁愛”精
14、神。不 加評論而用樸實的行動將孔子身體力行、 以身作則的榜樣作用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 也是含褒貶于客觀敘述之中的“春秋筆 法”。如果改用其他,難以達到如此感人 效果。 五、給下面短文加上標點。 師德長八尺 /方口博唇 /深沉有度量 / 人有忤己 /輒遜以自免 /不見容色 /嘗 與李昭德偕行 /師德素豐碩 /不能遽 步 /昭德遲之 /恚曰 /為田舍子所留 / 師德笑曰 /吾不田舍 /復在何人 /其弟 守代州 /辭之官 /教之耐事 /弟曰 /人 有唾面 /潔之乃已 /師德曰 /未也 /潔 之 /是違其怒 /正使自干耳 / 狄仁杰未輔政 /師德薦之 /及同列 /數(shù)擠 令外使 /武后覺 /問仁杰曰 //師德賢乎 /對 曰 /為將謹守 /賢則不知也 /又問 /知人乎 / 對曰 /臣嘗同僚 /未聞其知人也 /后曰 /朕 用卿 /師德薦也 /誠知人矣 /出其奏 /仁杰 慚 /已而嘆曰 /婁公盛德 /我為所容乃不 知 /吾不逮遠矣!” 唾面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