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二次革命論》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二次革命論(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二次革命論
新民主主義理論研究:二次革命論
2015/08/29
二次革命論”和新民主主義論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革命時期提出的關于革命發(fā)展的兩個革命理論?!岸胃锩摗笔侵袊伯a黨在成立初期所提出的觀點,一般以陳獨秀于1922至1924年發(fā)表的《資產階級的革命和革命的資產階級》和《中國的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兩篇文章為成立標志;新民主主義理論是黨在革命奮斗并日益壯大成熟的過程中提出的革命理論,其形成與發(fā)展以1939年毛澤東發(fā)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和
2、1940年的《新民主主義論》為標志,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民主主義理論是對“二次革命論”的揚棄與發(fā)展,下面就對二者之間的異同點進行具體分析。
一、“二次革命論”與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相同點
1、革命的對象問題。一方面,陳獨秀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半殖民地,一方面因為工商業(yè)受外力之阻礙不能充分發(fā)展,資產階級不能成為一個獨立的革命勢力,一方面又因為貴族軍閥受外力之卵翼而存在,所以不能形成一個純粹的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國民革命含有對內的民主革命和對外的民族革命”[1]由此可以看出,陳獨秀對革命對象都有著自己比較明晰的認識,即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另一方面,毛澤
3、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提出:“決定革命性質的力量,是主要的敵人和主要的革命者兩方面”,并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我們要革除的,就是這種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政治,舊經(jīng)濟和那為這種舊政治、舊經(jīng)濟服務的舊文化。”[2]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毛澤東在哲學角度上論述了中國革命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所以在革命對象這個論點上,陳獨秀與毛澤東的觀點基本一致,而值得注意的是,毛澤東進一步提出中國資本主義分為官僚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應加以區(qū)分對待。
2、革命階段的認識。陳獨秀在為中共二大起草宣言時明確提出中國的革命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段是大和小的資產階級對于封建軍閥之民族主義的
4、斗爭;第二段是新起的無產階級對于資產階級之社會主義的斗爭。”[3]即先進行民主革命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陳獨秀所勾畫出的兩個歷史階段為之后毛澤東對于革命階段的研究奠定了基礎,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寫到要先建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再發(fā)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3、革命的動力問題。在動力問題上,陳獨秀和毛澤東都對當時社會各階級狀況和組成部分進行了分析,陳獨秀認為工人階級是革命的重大動力,在《中國國民革命運動中工人的力量》中他說到工人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受帝國主義、國內軍閥、資本家三重壓迫,對其來說革命是唯一出路。農民階級占全國人口大多數(shù),是國民革命的一大動力,同時,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動力之
5、一,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則為“間接促成革命的一種動力”。而毛澤東在動力的確定上與陳獨秀的觀點大體一致,但對此進行了應有的繼承和更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具體方面會在不同點中進行闡述。
4、資本主義發(fā)展問題。列寧曾指出:“同社會主義比較,資本主義是禍害,但同中世紀制度、同小生產、同小生產渙散性引起的官僚主義比較,資本主義則是幸福。”“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盵4]其新經(jīng)濟政策所主張的用資本主義發(fā)展生產力的觀點,對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而陳獨秀和毛澤東在對中國發(fā)展資本主
6、義的認識上也存在著共識,他們都認為要改變小生產占優(yōu)勢的封建社會經(jīng)濟結構,就需要發(fā)展資本主義。陳獨秀在《我們不要害怕資本主義》一文中指出資本主義是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要階段,要積極迎合其到來。毛澤東也認為雖然新民主主義國家的國營經(jīng)濟是國民經(jīng)濟的領導力量,但不會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由于中國本身經(jīng)濟比較落后,民族資本主義也不能真正意義地操縱“國計民生”,所以不能限制部分資本主義經(jīng)濟的發(fā)展。可見,二者在這個問題上都看到了資本主義的進步性和革命性,對于中國整個革命歷史進程來說,是正確的。
二、“二次革命論”與新民主主義理論的不同點
1、領導權問題。陳獨秀在1925年《我們如何繼續(xù)反帝國主
7、義的斗爭》中提出“工人階級在反帝國主義的爭斗中,不但要擁護自己的利益,而且對于小資產階級及農民,都要明確他們的利益,考察他們情形,竭力引導他們到反帝國主義的爭斗中去”,這句話即表明無產階級在國民革命的過程中起的是“引導”的作用,與此類似的論斷還有“共產黨取得政權,乃是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事,在國民革命時代,不會發(fā)生這類問題。”但要考慮到的是,陳獨秀所提出的時期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時期,國民黨和共產黨所進行的“黨內合作”,即共產黨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所以陳獨秀如果作出工人階級領導革命的言論在當時的背景上是不合適的。確實,陳獨秀也曾對革命形勢作出過正確的估計,1926年6月他的《革命的上?!芬?/p>
8、文中就主張只有在工人階級領導下才能取得民族解放運動的勝利。但陳獨秀并未始終堅持這一正確觀點。與之相比,毛澤東在他1925年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這篇文章中,對無產階級的優(yōu)點進行了分析,堅定地認為無產階級是中國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工業(yè)無產階級人數(shù)雖不多,確是中國新的生產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國最進步的階級,做了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盵5]同時,毛澤東也分析了無產階級之所以領導革命的原因,第一是工人非常集中,第二是由于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三重壓迫,斗爭的欲望最強。而對于資產階級不能領導革命的原因,毛澤東也早已認識到由于經(jīng)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導致民族資產階級固有的軟弱性。因此,新民主
9、主義論以中國無產階級的優(yōu)點論證了其領導地位,并進一步闡明了領導的原因和方式,即“團結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毕啾戎拢珴蓶|對領導權的認知比陳獨秀更加明確,也更加準確。
2、革命的性質問題。前文提到,陳獨秀在《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中提到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國民革命,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革命,其革命性質是民主革命。從這個角度上看,陳獨秀并沒有明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歧點,而毛澤東指出中國革命的性質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遂二者在對革命性質的理解上有著偏差,同時新民主主義理論在這方面也是對“二次革命論”的
10、進一步發(fā)展。
3、對革命動力的認識?!岸胃锩摗边^度重視資產階級,輕視工人階級和農民階級,“農民居處散漫勢力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簡單易于趨于保守”,“資產階級的力量究竟比農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從而認為工農階級在革命中“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獨立的革命勢力”。新民主主義理論在繼承了“二次革命論”中對革命動力分析論斷的基礎上,對動力的認識也更為成熟和理性。其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對無產階級力量的正確認識,認為無產階級最具革命性,“中國的無產階級除了一般的無產階級的基本優(yōu)點,即與最先進的經(jīng)濟形式相聯(lián)系,富于組織性紀律性?!盵6]另一方面體現(xiàn)在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有了進一步的分析上。毛澤東認為民族資產
11、階級具有兩面性,既由于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矛盾,受二者的束縛和壓迫,所以可成為革命力量之一,但又因不能完全在經(jīng)濟上失去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關聯(lián),而產生的階級特有的軟弱性和不徹底性,所以新民主主義理論主張對于民族資產階級要采取既聯(lián)合又斗爭的策略,以應對其進步與妥協(xié)的兩面性。
4、對革命前途的認識。陳獨秀在中共二大宣言中指出:“民主革命成功,幼稚的資產階級便會迅速發(fā)展……無產階級便須對付資產階級,實行與貧苦農民聯(lián)合的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二步奮斗。”聯(lián)系之前“二次革命論”和新民主主義論在領導權上的分歧,將陳獨秀對革命階段的認識具體化,就是在國民革命成功之后,建立起一個資產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此
12、過程中,工人階級積蓄力量,并視國內實際情況和國際形勢,在一段時期后,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再建立起自己的政權。由此看出,陳獨秀對于國民革命的前途認識是非常不清晰的,并沒有認定國家最終進入社會主義這一前途。而毛澤東在革命階段上的觀點是對其所做的重要發(fā)展,將無產階級的領導視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并堅定在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建立后走社會主義道路,認定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且要由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懊裰髦髁x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所以,二者的區(qū)別在于,“二次革命論”主張在兩次革命之間有一個資本主義獨立發(fā)展時期,而新民主主義理論主張發(fā)揮無產階級領導作用,先建立起過渡作用的新民主主義國家,再逐步轉向社會主義??傊?,“二次革命論”雖然存在缺陷,但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幼年時期在中國革命道路上的不斷摸索,通過以上對“二次革命論”和新民主主義理論的比較研究,可看出二者之間的關系,前者為后者奠定了基礎,后者則對前者繼承并發(fā)展,進而成熟。因此,在辨析二者的問題上,應以客觀、全面的視角看待其在我黨思想發(fā)展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