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見梁惠王 (3)》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孟子見梁惠王 (3)(27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孟子見梁惠王 孟 子 ( 前 372年 前 289年 ) , 山 東 鄒 城 人 , 漢 族 。名 軻 , 字 子 輿 ,又 字 子 車 、子 居 。 父 名 激 , 母 鄒 氏 。孟 子 遠 祖 是 魯 國 貴 族 孟 孫氏 , 后 家 道 衰 微 , 從 魯 國遷 居 鄒 國 。 孟 子 三 歲 喪 父 ,孟 母 艱 辛 地 將 他 撫 養(yǎng) 成 人 ,孟 母 管 束 甚 嚴 , 其 “ 孟 母三 遷 ” 、 “ 孟 母 斷 織 ” 等故 事 , 成 為 千 古 美 談 , 是后 世 母 教 之 典 范 。 孟 子 一 書 是 孟 子 的 言 論 匯 編 , 由 孟子 及 其 弟 子 共 同
2、 編 寫 而 成 , 是 記 錄 孟 子 的語 言 、 政 治 觀 點 和 政 治 行 動 的 儒 家 經(jīng) 典 著作 。 孟 子 繼 承 并 發(fā) 揚 了 孔 子 的 思 想 , 成 為僅 次 于 孔 子 的 一 代 儒 家 宗 師 , 有 “ 亞 圣 ”之 稱 , 與 孔 子 并 稱 為 “ 孔 孟 ” , 孟 子 曾 仿效 孔 子 , 帶 領 門 徒 游 說 各 國 。 但 不 被 當 時各 國 所 接 受 , 退 隱 與 弟 子 一 起 著 書 。 1、 知 識 目 標 : 掌 握 相 關 重 點 字 、 詞 、 句 , 以及 文 言 句 式 特 征 , 自 主 翻 譯 文 章2、 能 力
3、 目 標 : 分 析 文 章 層 次 , 梳 理 文 章 脈 絡3、 情 感 目 標 : 了 解 孟 子 的 義 利 觀 , 培 養(yǎng) 積 極健 康 的 義 利 觀重 點 和 難 點 : 1、 重 點 : 領 悟 孟 子 的 仁 義 思 想 。 2、 難 點 : 討 論 對 孟 子 仁 義 思 想 的 現(xiàn) 實 意義 。學 習 目 標 自 主 學 習 自 讀 文 章 , 把 握 文章 字 、 詞 、 句 , 劃 記不 懂 之 處 。 自 主 學 習 小 檢 測 1.上 下 交 征 利 , 而 國 危 矣 2.茍 為 后 義 而 先 利 , 不 奪 不 饜 3.未 有 仁 而 遺 其 親 者 也 ,
4、 未 有 義 而 后其 君 者 也 思 考 題 : 1、 孟 子 與 梁 惠 王 對 話 的 核心 是 什 么 ? 利 2、 孟 子 見 梁 惠 王 給 他 開 出 什 么治 國 良 藥 ? 仁 義 1、 面 對 梁 惠 王 關 于 利 的 問 題 , 首先 亮 出 自 己 的 觀 點 : 仁 義2、 反 面 分 析 “ 利 ” 的 壞 處 :弒 君 、 犯 上3、 正 面 闡 述 “ 義 ” 的 好 處 :孝 親 、 忠 君4、 再 次 強 調(diào) 論 點 , 義 先 于 利 。 孟 子 思 想 仁 政民 本 思 想 德 治 王 道性 善 論 ( 重 視 教 育 ) 探 究 : 1、 孟 子 是
5、 否 要 人 們 完 全 不 考 慮 “ 利 ” ,放 棄 “ 利 ” 呢 ? 說 說 你 對 孟 子 的 義 利觀 的 理 解 。 “ 重 義 ” 只 是 以 義 為 上 、 先 義 后利 、 以 義 求 利 , 并 非 不 言 利 , 也不 輕 利 。 生 亦 我 所 欲 也 ,義 亦 我 所 欲 也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舍 生 而 取 義 者也 。 在 孔 孟 看 來 , 只 顧追 求 利 , 會 使 人 忽 略 對道 德 的 完 善 和 追 求 , 使行 動 失 去 準 繩 。 君 子 喻 于 義 , 小 人 喻 于 利 。 富 與 貴 , 是 人 之 所 欲 也 , 不 以
6、其 道 得 之 , 不處 也 。 不 義 而 富 且 貴 , 于 我 如 浮 云 。 君 子 愛 財 , 取 之 有 道 。 司 馬 遷 說 自 己 孟 子 見 梁 惠 王 , 常 常 感 嘆不 已 : 利 實 在 是 天 下 大 亂 的 原 因 啊 ! ( 史記 孟 子 荀 卿 列 傳 ) 朱 熹 孟 子 集 注 說 的 好 : “ 君 子 不 言 利 并不 是 完 全 不 想 利 , 只 不 過 不 唯 利 是 圖 而 已 。孟 子 之 所 以 說 的 那 么 堅 決 , 是 因 為 當 時 的 人惟 利 是 圖 不 知 世 上 有 ” 仁 義 “ 二 字 , 所 以 拔本 塞 源 而 救
7、 其 弊 , 此 圣 賢 之 心 也 。 ” 孟 子 主 要 把 “ 仁 ” 看 作 是 人 心 理 上 一 種應 有 的 “ 以 其 所 愛 及 其 所 不 愛 ” ( 盡心 下 ) 的 道 德 品 性 。 而 “ 義 ” , 孟 子 主 要 把 它 看 作 是 人 在 生活 中 應 遵 循 的 , 一 種 行 為 標 準 , 一 種 道德 規(guī) 定 。 “ 利 ” 在 孟 子 的 思 想 學 說 中 主 要 指 實 實在 在 的 利 益 、 好 處 , 可 以 說 相 當 于 我 們現(xiàn) 在 通 用 的 “ 利 益 ” 。 重 義 輕 利 的 唐 太 宗 信 義 比 財 物 更 重 要 一 個
8、 番 邦 使 者 抱 著 一 只 天 鵝 千 里 迢 迢 地 來到 長 安 , 想 獻 給 唐 太 宗 。 可 是 他 卻 在 給 天鵝 洗 澡 時 , 不 小 心 讓 它 飛 走 了 , 只 剩 下 手里 的 一 根 羽 毛 。 他 非 常 恐 慌 , 害 怕 唐 太 宗怪 罪 。 他 只 好 痛 哭 流 涕 的 作 了 一 首 詩 , 其中 就 有 兩 句 : “ 禮 輕 情 義 重 , 千 里 送 鵝毛 。 ” 唐 太 宗 知 道 后 , 很 受 感 動 , 沒 有 因為 自 己 沒 得 到 那 只 珍 貴 的 天 鵝 而 生 氣 , 反而 大 大 獎 賞 了 那 個 使 者 , 因 為
9、 他 看 重 的 不是 禮 物 財 物 , 而 是 使 者 的 那 份 信 義 和 誠 心 。 2、 聯(lián) 系 現(xiàn) 實 討 論 : 現(xiàn) 實 生 活 中人 們 如 何 對 待 義 與 利 ? 淡 然 面 對 榮 譽 、 地 位 、 金 錢 , 將 一 生 都交 給 了 最 愛 的 祖 國 。 淡 泊 名 利 的 錢 學 森 高 尚 的 品 格 比 名 利 更 讓 人 尊 重 科 學 沒 有 國 界 , 但 科 學 家 有 自 己的 祖 國 。巴 斯 德 退 回 證 書 個 人 的 名 利 比 不 上 愛 國 的大 義 在 賺 錢 與 濟 世 養(yǎng) 生 這 二 者 之 間 , 始 終把 濟 世 養(yǎng) 生
10、 放 在 第 一 位 。北 京 同 仁 堂 342年 金 字 招 牌 為 何 不 倒 經(jīng) 商 之 道 , 義 在 利 先 淡 泊 名 利 的 錢 學 森 高 尚 的 品 格 比 名 利 更 讓 人 尊 重 錢 學 森 淡 然 面 對 榮 譽 、 地 位 、 金 錢 , 將 一生 交 給 了 最 愛 的 祖 國 。 曾 經(jīng) 有 一 次 , 他 獲得 了 100 萬 港 元 的 獎 金 , 當 支 票 匯 過 來 后 ,他 卻 看 都 未 看 全 部 捐 給 了 西 部 的 治 沙 事 業(yè) 。 1992 年 , 他 申 請 辭 去 了 “ 學 部 委 員 ” 的 稱 號 ,這 與 當 前 一 些
11、人 為 爭 名 爭 利 而 “ 想 盡 辦 法 ”的 現(xiàn) 狀 形 成 強 烈 對 比 。 他 說 : “ 我 作 為 一名 中 國 的 科 技 工 作 者 , 活 著 的 目 的 就 是 為人 民 服 務 。 ” 錢 學 森 的 高 尚 品 格 贏 得 了 世人 的 尊 重 。 巴 斯 德 退 回 證 書 個 人 的 名 利 比 不 上 愛 國 的 大 義 法 國 細 菌 學 家 巴 斯 德 , 因 杰 出 的 科 研 成 就享 譽 歐 洲 。 波 恩 大 學 給 他 寄 去 了 名 譽 博 士證 書 。 但 普 法 戰(zhàn) 爭 爆 發(fā) 后 , 普 魯 士 占 領 了法 國 大 片 領 土 , 巴
12、 斯 德 氣 憤 難 抑 , 決 定 退回 波 恩 大 學 的 證 書 , 不 要 敵 國 授 予 的 名 譽 。他 說 , 科 學 沒 有 國 界 , 但 科 學 家 有 自 己 的祖 國 。 表 達 了 熾 烈 的 愛 國 之 情 。 金 字 招 牌 為 何 不 倒 經(jīng) 商 之 道 , 義 在 利 先 北 京 同 仁 堂 創(chuàng) 建 于 年 , 至 今 已 有342年 的 歷 史 , 從 創(chuàng) 業(yè) 之 初 就 提 出 了 “ 濟世 ” 、 “ 養(yǎng) 生 ” 的 經(jīng) 營 宗 旨 , “ 在 賺 錢 與 濟世 養(yǎng) 生 這 二 者 之 間 , 始 終 把 濟 世 養(yǎng) 生 放 在 第一 位 , 為 濟 世
13、 養(yǎng) 生 而 制 藥 賣 藥 ” 。 “ 在 義 與利 的 關 系 上 , 重 義 在 先 , 通 過 義 而 獲 利 。 ”注 重 信 譽 , 注 重 商 德 。 因 此 , 在 制 藥 中 , 堅持 “ 炮 制 雖 繁 必 不 敢 省 人 工 , 品 味 雖 貴 必 不敢 減 物 力 。 ” 百 年 下 來 , 依 然 受 到 世 人 追 捧 ,是 塊 名 副 其 實 的 金 字 招 牌 。 唐 山 十 三 農(nóng) 民 兄 弟 在 2008年 , 特 大 雪 災 和 汶 川 地 震 發(fā) 生 后最 早 進 入 北 川 的 志 愿 者 之 一 。 早 上 喝 一 杯 三 聚 氰 胺 毒 牛 奶 ,
14、 夾著 一 根 河 南 產(chǎn) 的 瘦 肉 精 豬 肉 火 腿 ,切 一 個 蘇 丹 紅 咸 鴨 蛋 , 來 兩 口 膨化 粉 做 的 面 包 , 中 午 買 些 尿 素 豆芽 , 石 膏 豆 腐 , 毒 生 姜 , 麻 辣 燙加 止 瀉 藥 , 再 買 點 牛 肉 膏 牛 肉 燉點 膨 大 西 紅 柿 , 回 到 豆 腐 渣 工 程房 , 開 瓶 甲 醇 勾 兌 酒 , 吃 個 增 白劑 加 硫 磺 饅 頭 。 飯 后 抽 根 高 汞 煙 ,去 地 攤 買 本 盜 版 小 說 , 回 去 上 一會 盜 版 操 作 系 統(tǒng) 的 自 由 言 論 網(wǎng) ,晚 上 鉆 進 黑 心 棉 被 窩 。 核 輻
15、射 算啥 ! 湖 北 三 位 大 學 生為 救 兩 名 落 水 兒 童溺 亡 。 目 擊 者 現(xiàn) 場拍 照 : 被 打 撈 上 來的 一 具 大 學 生 的 遺體 被 繩 子 綁 著 , 大半 個 身 子 浸 在 水 里 。一 名 穿 白 襯 衫 的 老年 男 子 , 一 邊 拉 著綁 尸 體 的 繩 子 , 一邊 擺 手 和 岸 上 的 師生 談 要 價 錢 。 打 撈三 具 尸 體 , 撈 尸 者前 后 一 共 收 取 了3.6萬 元 。 孟 子 義 利 觀 的 現(xiàn) 實 意 義( 所 謂 義 , 一 般 是 指 與 禮 制 緊 密 相 關 的 封 建道 德 規(guī) 范 。 所 謂 利 , 泛
16、指 利 益 , 主 要 是 指人 們 的 物 質(zhì) 利 益 。 可 見 , 義 利 問 題 就 是 指人 的 道 德 與 物 質(zhì) 利 益 之 間 的 關 系 問 題 。 ) 孟 子 的 義 利 觀 是 典 型 的 重 義 輕 利 觀 , 主張 先 義 后 利 、 以 義 統(tǒng) 利 、 見 利 思 義 , 對 于我 們 今 天 考 慮 、 衡 量 和 處 理 個 人 與 集 體 、集 體 與 國 家 之 間 的 利 益 關 系 問 題 時 , 無 疑具 有 深 刻 的 啟 迪 意 義 。 對 我 國 當 今 社 會 主義 現(xiàn) 代 化 建 設 也 具 有 的 積 極 意 義 。 在 春 秋 戰(zhàn) 國 時
17、 代 , 犯 上 作 亂 多 , 原 因 是 對私 利 的 追 求 。 而 今 天 , 我 們 完 全 可 以 將 私利 理 解 寬 泛 些 : 個 人 的 利 只 要 不 損 害 別 人的 利 益 , 并 且 和 國 家 集 體 利 益 方 向 大 體 一致 , 追 求 就 合 理 。 不 過 在 如 今 市 場 經(jīng) 濟 大潮 中 , 利 在 人 們 心 目 中 多 指 物 質(zhì) 利 益 , 同時 忽 略 了 精 神 追 求 , 忽 略 了 道 德 完 善 , 這樣 雖 有 錢 , 但 精 神 空 虛 , 甚 至 損 人 利 己 。在 這 種 情 況 下 , 有 必 要 學 學 孔 孟 對 利
18、 的 理性 認 識 , 并 適 應 時 代 的 需 要 , 用 道 德 約 束人 們 對 利 的 追 求 。 作 業(yè) 一 、 隨 筆 : 都 是 名 利 惹 的 禍 也 談 孟 子 義 利 思 想 的 現(xiàn) 實 意 義 ( 500字 左 右 ) 作 業(yè) 二 、 學 海 導 航 練 習 題 孟 子 經(jīng) 典 語 錄( 1) 不 以 規(guī) 矩 , 不 成 方 圓 。( 2) 君 仁 , 莫 不 仁 ; 君 義 , 莫 不 義 ; 君 正 , 莫 不 正 。 ( 3) 權 , 然 后 和 輕 重 ; 度 , 然 后 知 長 短 。 ( 4) 人 有 不 為 也 , 而 后 可 以 有 為 。 ( 5) 其
19、 進 銳 者 , 其 退 速 。 ( 6) 心 之 官 則 思 , 思 則 得 之 , 不 思 則 不 得 也 。 ( 7) 國 君 好 仁 , 天 下 無 敵 焉 。( 8) 易 其 田 疇 , 薄 其 稅 斂 , 民 可 使 富 也 。 ( 9) 樂 民 之 樂 者 , 民 亦 樂 其 樂 ; 憂 民 之 憂 者 , 民 亦憂 其 憂 。 ( 10) 士 貴 立 志 , 志 不 立 則 無 成 。( 11) 窮 則 獨 善 其 身 ,達 則 兼 善 天 下 。( 12) 故 天 降 大 任 于 是 人 也 , 必 先 苦 心 志 , 勞 其 筋 骨 ,餓 其 體 膚 , 空 乏 其 身 , 行 拂 亂 其 所 為 , 所 以 動 心 忍 性 , 曾 益 其 所 不 能 。( 13) 生 于 憂 患 , 死 于 安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