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初一數(shù)學上冊《余角與補角》教學設(shè)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北師大版初一數(shù)學上冊《余角與補角》教學設(shè)計(9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余角與補角》 教學設(shè)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技能
(1)理解余角、補角的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識圖、判斷、和進行簡單的計算。
(2)利用概念探究余角和補角的一些基本的性質(zhì)。
2 .技能目標
(1)經(jīng)歷觀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
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體驗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 發(fā)展過程,敢于面對數(shù)學活動中的困難, 建立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教學重難點】
重點:余角和補角的概念及性質(zhì)。
難點:通過簡單的推理,歸納出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并用規(guī)范語言描述。
【教學過程】
2、一.余角和補角的概念
1 .情境引入
?圖中的
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薩斜塔的塔身與地面,塔身與垂直于地面的方向會形成夾角
/ 1和/ 2,/ 3和/ 4分別有怎樣的數(shù)量關(guān)系?
②
2.新知形成
z1+z2= 90
(1)互為余角的概念
如果兩個角的和為90 (直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余角,或稱這兩個角"互余",其中每一個角是另 一角的余角.
幾何語言:Q / 1+Z
3、 2=90 ,
Z1與/2互為余角.
(2)互為補角的概念
如果兩個角的和為180 (平角),就說這兩個角互為補角,或稱這兩個角"互補",其 中每一個角是另 一角的補角.
幾何語言:Q / 1+Z 2=180 ,
Z1與/2互為補角.
3.新知鞏固
尚中給出的各商,哪些互力撲角?
:、余角補角的性質(zhì)
1、新知形成
(1)小游戲:找余角朋友.
游戲規(guī)則:當老師拿出一個角時,同學們的紙上如果寫的是它的余角,請立即站起來 ,并把手中的角
舉起來喊:我是你的余角朋友!
(2)猜想
同角的余角相等
(3)證明
問題1.已知/I與/ 2互為余角,/I與/ 3互為余角,那
4、么/ 2與/ 3有什么關(guān)系?
請說明理由?
解:Q / 1與/ 2互為余角,
/ 2=90 - / 1.
Q /1與/3互為余角,
/ 3=90 - / 1 .
/ 2 = / 3.
(4)歸納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5)類比
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
2、新知鞏固.
1 .如果/ 1+/2=90 , / 1+/ 3=90 ,貝 U= ,理由是.
2?若一個角和它的補角相等,則這個角的度數(shù)是 _
3. 已知一個角的補角是這個角的余角的 4倍,求這個角
的度數(shù).
三、例題示范
例題?如圖,A 0, B在同一直線上,射線OD和射線OE分別平分/ AOC和
5、/ BOC圖中 有幾對角 互為余角,它們分別是什么?
/> x O
(五)點滴收獲/ 「
片
四、自能答疑
探究質(zhì)疑
TO
探究質(zhì)疑
我要提問:
尹詩程
系?
五?挑戰(zhàn)自我
將一矩形紙片按如圖的方式折疊,
BC和BD為折痕,貝U/ EF極口/HFGW大小有什么關(guān)
六?小結(jié)歸納
1 .知識梳理
2 .自我陳述
對老師說,你有什么疑惑? 對同學說,你有什么提醒? 對自己說,你有什么收獲? 七?作業(yè)布置
【板書設(shè)計】
一.定義
1 .互為余角
2 .互為補角
二?性質(zhì)
1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2 .同角(等角)的補角相等
余角和補角
6、
例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基本概念課, 主要采用 “教師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學生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索— 小組合作交
流—總結(jié)概括”的教學思路,把探索知識的主動權(quán)完全交給學生.通過“比薩斜 塔”這一問題情境的設(shè)
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自主探索的氛圍??偟膩碚f,對于教 學流程和教學內(nèi)容的把握基本到位,
但還有一些細節(jié)值得改進。
第一點, 我利用比薩斜塔得到兩個角的和為 90 , 和為 180,然后直接過渡到互余和
互補的定義。事實上,得到兩個角和為 90后,例如 / 1+Z 2=90。,應該增加一句過渡語
句:“我們說 / 1 是/ 2 的余角, / 2 是/ 1 的余角”,然后再給出互余的定義,這樣學生更 加容易理解。
第二點,在引導學生得出余角和補角的性質(zhì)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對“同一個角”和“度 數(shù)相等的兩個
角”產(chǎn)生混淆,這一點我沒有在課堂上講解清楚。實際上,可以用人民幣的例 子來類比, 小明和小紅手上
各有一張人民幣, 都是 100 元, 但這兩張 100 元人民幣并不是同 一張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