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學農學院《禽病學》課件病毒病之EDS》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聊城大學農學院《禽病學》課件病毒病之EDS(2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產蛋下降綜合癥,(EDS-76),減蛋綜合征(,EDS-76,)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主要特征是產蛋量驟然下降、,蛋殼異常、蛋體畸形、蛋質低劣,。,1976,年,荷蘭學者,Van Eck,首先報道此?。ú⒁虼说妹?EDS-76,)。,1977,年分離到病毒,隨后北愛爾蘭,英國及歐洲也有報道。,1986,年我國發(fā)現陽性病例,,1990,年初步診斷本病。,概 述,屬腺病毒科、禽腺病毒,群。直徑,70-80nm,無囊膜的雙股,DNA,病毒,。,能,凝集雞鴨鵝等禽類的,RBC,可用,HI,檢
2、測,。,只有一個血清型。,能在鴨腎細胞、鴨胚成纖維細胞、雞胚肝細胞、雞腎細胞和鵝胚成纖維細胞上生長,增殖良好。,接種,5,7,胚齡卵黃囊,則胚體萎縮。,接種,7-12,日齡鴨胚能良好繁殖,,并可使鴨胚致死,,尿囊液具有很高的抗體,。,病原:腺病毒,流行病學,易感群體:各種年齡均可感染,但,幼齡雞,不表現臨床癥狀。主要發(fā)生在,24,35,周齡產蛋高峰期,。,產褐殼蛋的母雞最易感,產白殼蛋的母雞發(fā)病率較低。火雞、珍珠雞、鴨、鵝也可感染本病。,傳播方式:該病可,垂直傳播,,也可,水平傳播。,傳播途徑:消化道、呼吸道。,本病發(fā)生時,常出現,IB,、呼腸孤病毒及,CRD,的混合感染。,感染雞群無明顯臨診
3、癥狀、通常突然出現群體性產蛋下降,產蛋率比正常下降,10%,50%,,平均達,30%,,可持續(xù),4-10,周或更長。,產出,軟殼蛋、薄殼蛋、無殼蛋、小蛋,蛋體畸形,蛋殼表面粗糙,,如白灰、灰黃粉樣,褐殼蛋則色素消失,顏色變淺、蛋白水樣,蛋黃色淡,或蛋白中混有血液、異物。異常蛋占,15%,,破損率增高。,流行過后,一般難恢復到平常水平,,發(fā)病越晚、越難恢復。,發(fā)病時,種蛋孵化率降低,并出現大量弱雛;患病雞產的蛋蛋清的,PH,值只有,7.2-8.0,(正常為,8.5-8.8,)。,臨床癥狀,高產蛋雞群突然出現產蛋下降,畸形蛋,顯著增多,多為軟殼、白殼或無殼蛋,蛋殼質量變差,軟皮蛋、無殼蛋增多,蛋品
4、質下降,蛋清稀薄如水,病雞下痢,有時糞便中混有無殼蛋,病雞下痢,有時糞便中混有無殼蛋,本病無明顯病變,有時可見卵巢萎縮,子宮和輸卵管粘膜出血和卡他性炎癥。,輸卵管腺體水腫,單核細胞浸潤,粘膜上皮細胞變性壞死,病變細胞中可見到核內包涵體(,嗜酸性或堿性),。,病理變化,輸卵管黏膜充血,有灰白色分泌物,輸卵管粘膜水腫,似小水泡,患雞輸卵管子宮部水腫,患雞輸卵管子宮部水腫,產蛋異常是因腺病毒侵害輸卵管,導致功能異常。,健康雞輸卵管漏斗部和峽部粘膜,pH,值為,6.50.3,,而患病雞的為,6.00.3,,說明子宮粘膜內,pH,值的改變,導致了粘膜分泌功能紊亂。,因酸度增加,溶解了大量鈣質,蛋殼形成受
5、阻。,因輸卵管各部功能異常使雞的正常產蛋周期和排卵機制受到干擾和破壞,導致產蛋率下降或停止。,發(fā)病機理,特征的臨床癥狀容易診斷本病。,1.,病毒分離:病料取發(fā)病,15d,(,10d,)以內的雞蛋,或從患雞的鼻咽黏膜、輸卵管、泄殖腔、腸內容物及變形充血的卵泡取毒。,2.,血凝抑制試驗:,EDS-76,病毒可凝集雞、鴨、鵝紅細胞的作用可被相應的,EDS-76,病毒抗血清所抑制。,3.,瓊脂擴散試驗(,GDP,):可鑒定病毒,也可檢驗被檢血清中的相應抗體。,4.,病毒中和試驗:可產生,CPE,和核內包涵體。,5.,免疫熒光抗體技術、,ELISA,診 斷,應注意與,IB,、非典型,ND,、以及管理、飼
6、料等原因引起的產蛋下降相區(qū)分。,AE,:,產蛋率下降,蛋重變小,但蛋殼顏色、強度無任何變化。,IB,:,有呼吸道癥狀,產白殼蛋、沙殼蛋和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骨軟癥:,雞群產蛋率下降,破損蛋增多,但蛋殼顏色變化不大。病雞癱瘓,通過添加,VA,、,VD3,和調整骨粉、石粉比例等治療方法,可使雞群很快康復。,鑒別診斷,ND,:,典型,ND,:產蛋雞迅速減蛋,,軟殼蛋增多,,很快絕產。非典型,ND,:成雞產蛋量突然下降,5%,12%,,嚴重者達,50%,以上,并出現,畸形蛋、軟殼蛋和糙皮蛋。,ILT,:結膜型傳喉,:產蛋雞產蛋率下降,,畸型蛋增多。,鈣、磷缺乏:,成雞產蛋下降,最先發(fā)生癥狀為薄殼蛋
7、、軟殼蛋增多。蛋殼表面畸形、沙皮、孵化率下降。,另外還與,AI,、禽沙門氏菌病、雞蛔蟲病、雞絳蟲病、籠養(yǎng)蛋雞疲勞癥、,VD,缺乏癥、錳缺乏癥,相鑒別。,1.,加強管理,2.,免疫預防,3.,治療,防治措施,加強雞群的飼養(yǎng)管理,喂給平衡的配合日糧,特別是保證,EAA,(賴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維生素(膽堿、,VB12,、,VE,)和微量元素(,Ca,)的平衡。,不要到疫區(qū)引種,引后需隔離觀察,2W,。,嚴格執(zhí)行獸醫(yī)衛(wèi)生措施。,加強管理,免疫接種是本病主要的防制措施。,近年來常用的腺病毒,127,株油佐劑滅活疫苗,接種,14-18,周齡母雞,經肌內或皮下接種,0.5ml,,免疫后,7,天能檢測到抗體,,15,天后產生免疫力,抗體可維持,12,16,周,后開始下降,,40,50,周后抗體消失。,種雞場發(fā)生本病時,無論是病雞群還是同一雞場其他雞生產的雛雞,必須注射疫苗,在開產前,4,10,周進行初次接種,產前,3,4,周進行第二次接種。,免疫預防,發(fā)病雞群飼料中應加倍補充維生素,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克蛋氨酸,同時用抗生素(如四環(huán)素)防止輸卵管炎,有利于雞群恢復。,治 療,復習思考題,1.,導致產蛋下降的因素有哪些?,2.,具有血凝特性的病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