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究人員應強化的八種意識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學研究人員應強化的八種意識課件(3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教學研究人員應強化的八種意識,寧夏銀川市教科所 張建才2011年3月,前面的話,教研室是干什么的?資本主義國家沒有,亞非拉國家也沒有,沒有教研室行不行?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要條件?,教研室會消亡嗎?非哲學問題(資深教研專家的觀點),教研員會失業(yè)嗎?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教研室:中國特色(師范院校輸送的基本是半產成品),20世紀50年代后陸續(xù)設立(借鑒前蘇聯(lián)經驗),全國:近80000名(號稱10萬大軍),2003年:關于加強和改進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教育部),教研室(及教研員)的職能:教學研究、指導、
2、服務,前面的話,咬文嚼字:,“教研”的對象:,狹義:研究教學,廣義:研究教育,“教研人員”是誰?,狹義:教研部門的專職教研員,廣義:兼職教研員、教研室主任、廣大教師,“強化”的含義:加強、增強,如“強化奶粉”,“化”是發(fā)展的過程,如“現(xiàn)代化”,時代的要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育科研如何發(fā)揮好“教育發(fā)展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任重道遠,教學研究人員應該強化八種意識。,1.強化學習意識扮演好蜜蜂的角色,1-1.溫總理倡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學習方法:“讀書活、讀活書、活讀書”,個人感悟:學習不等于讀書,但讀紙質的書肯定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讀網絡上的書),1-2.三個方面的要求和建議,一是要
3、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欲讀書,先買書,),案例1:農民娶妻收彩禮的啟示,二是要在浩如煙海的學習材料(書籍)中學會選擇,三是要學會科學的讀書方法(老生常談:讀書與動筆,狗熊掰棒子:看過的東西沒記住),1-3.教研員的學習要求,學習要有投入:,硬件靠單位,軟件靠自己,(大集體:吃糧靠集體,花錢靠救濟?。?例:人民公社社員的鐵鍬,自備還是配發(fā)?,“打鐵還須自身硬”:鐵跕子一定要又硬又厚實(教研員的專業(yè)功底),教師學生(長流水和一杯水),教研員教師(關系大體如此),以其昏昏,肯定不能使人昭昭,以其昭昭,必能使人昭昭,1-4.教研員學什么?,研讀教育理論(應讀原著,少引用“教育語錄”),采集教育信息(學會篩選
4、,提取有效信息),怎樣讀書?讀報紙?(“看書看皮,看報看題”?),怎樣訂書訂報?,娛樂類、修養(yǎng)類、專業(yè)類(學科專業(yè)?教育專業(yè)?)陳景潤式的學者好不好?,常看電視的危害:降低智商(切身體會),儲備學科知能(知識的局限與能力的無限,輻射),“教研員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什么意思?僅僅是學科專業(yè)嗎?,涉獵綜合知識,農業(yè)社會的教育分科過粗:孔子的學科是什么?,工業(yè)社會的分科:由粗到細,后工業(yè)化時代:分科過細(舉例),秦伯益:文理交融,多元并舉,案例2:阿房宮是誰燒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自創(chuàng)和“拿來主義”),創(chuàng)新教研方式:不僅僅靠單位倡導,敏銳發(fā)現(xiàn)問題(教研員的眼高與教師的手高),倡導“更好、更高、更遠、更新”,
5、1-5幾點學習建議:,一是有選擇、有針對性地與教育理論對話,選大家:蘇霍姆林斯基、贊可夫、夸美紐斯、杜威、加德納、布魯納、陶行知等,選當代流行理論:如多元智能理念經、建構主義學說,生活教育理論等,選自己感興趣、易于理解的內容,學會讀枯燥的東西(學習不都是愉快的?。?二是要與自己和別人的經驗對話:反思的巨大價值,自己的教育教學經歷:財富,別人的工作經驗:資源。,案例3:少白頭的故事,所謂經驗:經歷的成功做法得到了實踐的驗證,得到了理論的支撐。通過反思:點點滴滴的好做法提煉、上升為系統(tǒng)的、方法論的經驗,三是尋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不能變?yōu)閷嵺`的理念永遠都只是口號”,“不能上升到普遍意義上的經驗永遠
6、都只是具體做法”,單純用定義來詮釋定義:教師感覺“高深莫測”,單純推介具體做法:“精神可嘉不可學”,經驗告訴我們:用別人的教學設計不能得心應手,教育經驗的形成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活動:邏輯范疇屬于演繹推理,二是普遍的做法上升為理論:邏輯范疇屬于歸納推理,教研員:在理論和實踐之間不斷尋找切入點、結合點,如:結合課例的教學觀點,結合案例的講座(好消化),案例4:大鳥哺育小鳥,1-6.由學習延伸扮演好蜜蜂的角色,大自然中的蜜蜂:辛勤、廣采花粉、提煉釀造、奉獻蜂蜜(屎、花粉),教研員:采集:聽講座、聽典型課例,博采眾長,隨時發(fā)現(xiàn)、吸收別人的先進思想、主要觀點、典型做法、創(chuàng)新之處,發(fā)現(xiàn)
7、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和典型問題,提煉:分析綜合、歸納對比,提煉成系統(tǒng)的、方法論的經驗和做法(導課、討論舉例),傳播:通過學術講座、經驗交流、課例研討,發(fā)表見解、看法。,核心環(huán)節(jié):博采分析提煉推廣,與蜜蜂的區(qū)別:,蜜蜂無意插柳柳成蔭 教研員刻意而為,2.強化研究意識扮演好中醫(yī)的角色(隱含科學意識),2-1.全社會倡導:構建學習化組織,基礎教育領域:教研室首先要扮演好學習化組織、研究性組織的職能,2-2.兩類研究:,狹義的研究:課題研究,廣義的研究:關注、思考一切的教育教學活動,2-3.教研員的研究職能,兩種情況:,一是自行確定有明顯現(xiàn)實指導意義的項目和主題,獨立開展或組建課題組開展課題研究或小專題研
8、究,二是指導學校教師開展校本研究,幫助選題、指導開題、中期指導、結題論證,成果評定、成果推廣,指導小專題研究、小課題研究、教研組常規(guī)教研,既是職責所在,也是自身發(fā)展的需求。,(不僅僅是“增人玫瑰,手留余香”),2-4.對教研員研究的建議,2-4-1.發(fā)現(xiàn)的眼光:捕捉和發(fā)現(xiàn),案例5:小學生對螞蟻的觀察、修補蝴蝶翅膀,問題:有普遍意義、典型、有代表,(最好是直接對自己有用的課題,不要期望對別人有多大借鑒價值,90%的課題,80%的論文),問題分類:,一是微觀問題:,學科知識處理的問題、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問題,二是中觀問題:,學生教育、教師發(fā)展、教研方式的問題,準確定位:既不可貪大(如“素質教育”
9、“創(chuàng)新教育”),也不可過于微觀(如一課一事一題的研究),三是宏觀問題:一般不做涉獵,也無能力做到,但可以思考,2-4-2.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程序、適量的樣本(不能編造研究法),常用方法:文獻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指導性、針對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案例6:屠龍術,2-4-3.形成正確的結論,歸納做法形成經驗(如對多種導課法的歸納),提煉觀點形成結論(如某一種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反思研究過程學會課題研究(做中學),無法推廣、不值得推廣的成果只會束之高閣,沒有實踐指導價值,美國和中國大多數(shù)的方面專利都在束之高閣,更何況無多大價值的所謂課題成果,自治區(qū)骨干教師和國培學員的課題價
10、值?,2-4-4.研究具有可持續(xù)性,研究教學研究教育,研究學生研究教師(教師學),研究專業(yè)學科涉獵其它學科(必要),研究教法研究課堂(全方位的課堂),研究課堂關注課堂外的一切教育活動,(包括德育:第九種智能:道德智能),學會“轉場”:從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愛因斯坦:“我反對這樣的科學家,他選擇一塊薄薄的木板,在上面鉆許多洞”,倡導隨時隨地的研究:捕捉研究的時機,2-5.扮演好中醫(yī)的角色,2-5-1.中醫(yī):,“望、聞、問、切”,四診法,醫(yī)生不僅能給別人看病,也能給自己看病,2-5-2.教研員對課堂或教師的診斷:,一要“望”,(進行課堂觀察);,二要“聞”(聽課堂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師生對話);
11、,三要“問”(課前課下對任課教師和學生的的訪談了解);,四要“切”(根據(jù)聽課者的經驗,肯定、推廣成功做法,找準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推廣正確的做法),2-5-3.核心環(huán)節(jié):,“望、聞、問、”是基本環(huán)節(jié),“切”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找準了病因和問題,關鍵是,開藥方,,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幫助青年教師改進教學。骨干教師不僅要善于診斷別人的教學,也應善于診斷自己的教學,自己給自己開藥方,改進自己的教學。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任何教師,都有繼續(xù)改進教學的需要和必要,教學中最難改進的是什么人:骨干教師,固定的教學模式或風格的局限,案例6:主角與配角演員的戲路寬窄問題,3.強化崗位意識扮演好教練員、裁判員的角色(
12、隱含角色意識),3-1.教研員的常規(guī)角色:評判教師、評判課堂,教師的角色:習慣按照教研員的建議開展或改進教學,特殊的角色作用不可替代,教研員的一言一行,都對教師產生著直接的影響,3-2.教研員崗位角色意識:,3-2-1.要有欣賞教師、相信教師的眼光,及時挖掘、總結一線經驗、成果,提煉推廣,教師層面:真知灼見和獨到經驗層出不窮,激勵教師,推廣成果,使教師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悅,3-2-2.當好教師的良師益友,不靠工作身份壓制教師的見解,不當“學霸”、“學閥”,教研員的崗位賦予指導教師的職能,但并不意識著賦予了教研員的學術權威,,真正的權威:在教師的口碑中確立,(見解獨特、眼光敏銳、學識淵博、姿態(tài)謙
13、遜),教師一旦成為教研員,并不意味著角色轉變的同時也具備了指導教師的能力,教研員的一言一行,都必須要對自己的學科、自己的學術負責,指導的偏向或錯誤,又僅影響教師的發(fā)展,而且影響學生的學業(yè)和成才,(偉大領袖尚且指錯路,況且普通人),文責自負,人責誰來負?,3-3.扮演好教練員、裁判員的角色,問題:教練員、裁判員是怎樣成長的?工作的?,教學的藝術性:許多經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案例7:德國人看中國菜譜的感受,教練員:心理輔導;技術指導;能力訓練;發(fā)現(xiàn)好苗子,教練員比賽賽不過運動員,但經驗肯定老到,裁判員:堅持原則;掌握好評判的尺度(初讀來自水平),教研員:指導的技術和技巧(教師能愉快接受),評判
14、的標準和對象(研究教師教師學),案例8:孔子同一問題對冉由和子路的不同回答,4.強化服務意識扮演好農技員的角色(隱含奉獻意識),4-1.教研部門的工作對象:學校和教師,指令性工作、上傳下達工作:少,指導和服務性工作:較多,強化服務意識至關重要,4-2.教研部門的服務,泛指教研部門和教研員開展的一切研究、指導、服務工作,把握幾個方面,4-2-1.有平等意識“學術面前人人平等”,學術研討:教師應有發(fā)表觀點、意見的時間和空間,“一言堂”“群言堂”,教研員就會成為行政的指揮者而非學術的服務者。,4-2-2.有謙虛意識“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教師層面:案例鮮活,真知灼見,經驗豐富,教研員:單向的指導雙向、多
15、向交流,對教師有利,對教研員發(fā)展有利,4-2-3.有主動意識“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感悟:人之不患在好為人徒,主動去學?!安娠L”,主動去找老師“采訪”,主動去總結、推廣,主動去追求意見(你能收集到真正的意見嗎?),4-3.七是扮演好“農技員”的角色,農技員科學種田、指導農民選擇農作物種植的種類、優(yōu)良的種子、肥料種類和數(shù)量、農藥使用的正確方法等,更關鍵的是,“測土配方”,(檢測土地的PH值,土地所含的酸堿度),據(jù)此向農民提出施肥建議,教研員分析學情和環(huán)境(教育的“土壤”),對學生進行“測土”綜合的,學情分析,),然后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施以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應有的功效,對自己進行“測土”對自
16、己的,長處,和,短處,有清醒的認識,,案例9:“嫁接和移植”:(不要過多地強調結合實際),5.強化前瞻意識扮演好設計師的角色(隱含創(chuàng)新意識),5-1人才培養(yǎng)的問題,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周期性,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人才,教育經濟學觀點:,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經濟,教育發(fā)展要有適度超前,5-2.教研的前瞻,5-2-1.與最前沿的教育理論對話,用經過驗證的最新成果,最新觀點指導教研工作,5-2-2.經常反思、追問、修正自己,與課程改革實踐對話,了解課改最新動態(tài),否則,一旦教師操作新課程不斷前行,教研員就會“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失去對課改的話語權。,5-2-3.研究課程改革,教研員不能僅滿足于當好課改的“排頭兵”,去引領教師,還應通過對課程的研究、對課改的研究,以此來判斷教育發(fā)展,特別是課改的趨勢、走向,以超前的眼光來引領課改,指導教師。,教研員要先研究國家教育相關規(guī)劃、課程改革方案、其次才是課標、教材,5-3.扮演好設計師的角色,鄧小平:改革開放的設計師,清華大學:工程師的搖籃,工程師:先圖紙、后干活,教育工作為什么要有五年規(guī)劃?年度計劃?工作要點?為什么要有工作思路?,教研工作:針對的是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