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病毒學概述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第11章-病毒學概述課件(4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標題樣式,單擊此處編輯母版文本樣式,第二級,第三級,第四級,第五級,實用文檔,*,第十一章 病毒學概述,學習目標,掌握:,病毒的大小和形態(tài)結(jié)構(gòu)、化學組成和功能;病毒的傳播方式與途徑、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病毒感染檢查方法的種類。,熟悉:,病毒的致病機制;病毒的感染類型。,了解:,病毒的增殖周期;常用抗病毒治療藥物。,實用文檔,病 毒,病毒是一種,非細胞型微生物,,個體,微小,可通過細菌濾器,結(jié)構(gòu)簡單,由蛋,白質(zhì)與核酸組成,而且,核酸只含一種類型,(DNA或RNA,),。缺乏產(chǎn)生能量的酶系統(tǒng),,只能在敏感的活細胞內(nèi)以復制的方式進行,增殖,為,嚴格細胞內(nèi)寄生,。,實用文檔,共同特點:,
2、1.個體,微小,:可通過除菌濾器,2.結(jié)構(gòu)簡單:由,蛋白質(zhì)和核酸,組成,3.含單一核酸,4.,嚴格胞內(nèi)寄生性,5.以,復制,的方式增殖,6.抵抗力:,耐冷不耐熱,,對,抗生素不敏感,,對干擾素敏感,實用文檔,病毒顆粒,實用文檔,第一節(jié) 病毒的,基本性狀,第二節(jié) 病毒的,傳染與免疫,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與防治原則,實用文檔,第一節(jié) 病毒的基本性狀,一、病毒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與化學組成,大?。阂?納米(1nm=1/1000,m),表示,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放大至數(shù)千倍至數(shù)萬倍才能看到。,可以分為,大、中、小,三型。,形態(tài):球形、磚形、桿狀、絲狀體、彈,狀、蝌蚪狀。,如圖,實用文檔,圖 10-1 微生物
3、的大小比較圖,實用文檔,圖 10-2 各種病毒形態(tài)結(jié)構(gòu)示意圖,實用文檔,(一)基本結(jié)構(gòu),核衣殼:核心與衣殼(裸病毒和包膜病毒),1.核心:,含DNA或RNA,,決定病毒的感染、增殖、遺傳與變異,具感染性。,實用文檔,2.衣殼:蛋白質(zhì),呈對稱結(jié)構(gòu),(1)螺旋對稱型,:狂犬病毒和黏病毒,(2)20面體立體對稱型,:皰疹病毒,(3)復合對稱型,:痘類病毒、噬菌體,作用:,保護病毒核酸。,具有黏附作用可與宿主細胞膜上受體特異性結(jié)合,決定病毒的親嗜性。,具有免疫原性。,實用文檔,(二)輔助結(jié)構(gòu),1.包膜,脂類、多糖、蛋白質(zhì),2.刺突或纖突,意義:,保護衣殼,包膜表面的糖蛋白與病毒體吸附和穿入宿主細胞有關
4、,表面具有免疫原性,對脂溶劑敏感,實用文檔,包膜病毒,核心,(DNA或 RNA),衣殼,(是一層蛋白質(zhì)),包膜與刺突,決定病毒的感染、增殖、遺傳和變異,病毒鑒定與分類的依據(jù),裸病毒,保護病毒,與免疫性及,抗原性有關,實用文檔,二、病毒的增殖,(一)病毒增殖方式,復制,(二)復制周期,(10h),過程:,吸附、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成熟和釋放。,1.吸附,決定了病毒的嗜組織特異性。(HIV-CD,4,+,T),2.穿入,吞飲(裸病毒)融合(包膜病毒)轉(zhuǎn)位,實用文檔,3.脫殼,病毒脫去衣殼蛋白。,4.生物合成,利用宿主細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質(zhì)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及結(jié)構(gòu)蛋白。,5.組裝與釋放,病毒釋
5、放方式:,破胞釋放,芽生釋放 其他方式,實用文檔,實用文檔,病毒的復制過程,實用文檔,病毒增殖的結(jié)局:,病毒在細胞內(nèi)增殖形成完整的傳染性顆粒;其部分基因整合入細胞染色體,不產(chǎn)生子代病毒顆粒;,病毒進入細胞后,不增殖,形成有缺陷的病毒顆粒即缺陷病毒。,實用文檔,三、病毒的異常增殖,(一)病毒的異常增殖,1.頓挫感染,病毒進入宿主細胞,若細胞缺乏病毒復制所需的酶、能量和原料等,則不能復制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顆粒。,實用文檔,2.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不完整或基因位點改變,因而病毒在宿主細胞內(nèi)復制出不完整,無感染性病毒顆粒。,輔助病毒,HDV和HBV,實用文檔,四、病毒的干擾現(xiàn)象,干擾現(xiàn)象(interf
6、erence):,兩種病毒同時或先后感染同一宿主細胞時,可發(fā)生一種病毒抑制另一種病毒增殖的現(xiàn)象。,干擾規(guī)律:,先進入的干擾后進入的,死的干擾活的,缺損病毒干擾完整病毒。,實用文檔,干擾機制:,1.病毒誘導宿主細胞產(chǎn)生,干擾素,,抑制被干擾病毒的合成。,2.改變宿主細胞,代謝途徑,,抑制第二種病毒的生物合成。,3.缺陷病毒,實用文檔,五、理化因素對病毒的影響,病毒的滅活:,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而失去感染性。,(一)物理因素,1.溫度:,耐冷不耐熱。5630min或100幾,秒鐘,-70以下保存。(HBV,100 10min),2.pH:,pH5,9,pH9容易滅活,3.輻射:,X射線、射線、紫外線
7、,實用文檔,(二)化學因素,1.脂溶劑,(包膜),:,乙醚、氯仿、丙酮、去氧膽酸鹽,可用來鑒別包膜病毒與裸病毒,2.醛類及酚類:,甲醛、苯酚,3.氧化劑、鹵素及其化合物:,70%乙醇、次氯酸鹽、過氧乙酸,4.抗生素與中草藥,實用文檔,六、病毒的變異,1.抗原性變異,2.毒力變異,(1)基因突變,(2)基因重組,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病毒感染同一宿主細胞時,有時會發(fā)生基因的交換,稱為基因重組。,實用文檔,第二節(jié) 病毒的傳染與免疫,病毒的感染:,病毒侵入機體并在易感細,胞內(nèi)復制增殖,與機體發(fā)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實用文檔,(一)病毒的傳播方式,1.水平傳播,病毒感染在人群個體之間的傳播,也包括由媒介
8、動物參與的傳播。,破損的,皮膚,、,黏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或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注射、輸血、動物叮咬等)等方式。,實用文檔,垂直傳播,胎盤,產(chǎn)道,2.垂直傳播,病毒從親代直接傳給子代。,哺乳,如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風疹病毒等,引起死胎、早產(chǎn)、先天畸形等先天感染。,實用文檔,(二)病毒感染的致病機制,病毒對宿主細胞的致病作用,1.殺細胞效應,(1)阻斷細胞大分子合成,(2)破壞溶酶體致細胞自溶,(3)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2.穩(wěn)定狀態(tài)感染,(1)細胞融合,(2)細胞膜出現(xiàn)新抗原,實用文檔,3.包涵體(inclusion)形成,在宿主細胞的胞核或胞質(zhì)內(nèi)形成的,嗜酸
9、性或嗜堿性、圓形或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斑塊狀結(jié)構(gòu)??捎糜阼b別病毒。,細胞質(zhì),細胞核,包涵體,實用文檔,4.細胞轉(zhuǎn)化,細胞轉(zhuǎn)化:,一些DNA病毒和逆轉(zhuǎn)錄病毒感染細胞后,可將核酸整合在宿主細胞基因組中,導致細胞性狀發(fā)生改變,即細胞轉(zhuǎn)化。,轉(zhuǎn)化細胞的特征:,獲得旺盛生長力(細胞轉(zhuǎn)化與病毒的致腫瘤潛能常有密切相關性)。,5.細胞凋亡(apoptosis),實用文檔,體液 免疫病理作用,細胞免疫病理作用,直接損傷淋 巴細胞與淋巴器官,免疫病理損害,型,型,超敏反應,型超敏反應,如:,AIDS,病毒感染的免疫損傷,實用文檔,(三)病毒感染的類型,根據(jù)有無臨床表現(xiàn):,顯性感染與隱性感染,根據(jù)病毒在機體內(nèi)感染的
10、特點和滯留時間分為,急性感染與持續(xù)性感染,潛伏感染、慢性感染和慢發(fā)感染。,隱性感染,顯性感染,急性感染,持續(xù)性感染,慢性感染,潛伏感染,慢發(fā)感染,實用文檔,隱性感染,由于病毒的毒力弱,侵入的數(shù)量又少,機體的免疫力強,病毒在機體內(nèi)不能大量增殖,不出現(xiàn)或出現(xiàn)輕微的臨床癥狀,稱為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顯性感染,侵入機體的病毒毒力強,數(shù)量多,機體免疫力弱,病毒在宿主細胞內(nèi)大量增殖,引起明顯的臨床癥狀,稱為顯性感染,又稱臨床感染。,1.急性感染,2.持續(xù)性感染,實用文檔,1.急性感染,短、急、重,(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2.持續(xù)性感染,(1),潛伏感染:,顯性或隱性感染后,病毒可長期潛伏在宿主細
11、胞內(nèi)不復制,與機體保持相對平衡狀態(tài),不表現(xiàn)臨床癥狀,也檢測不出病毒體。當某些條件改變時潛伏的病毒被激活,又開始增殖使疾病復發(fā)。,如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實用文檔,(2)慢性感染:,顯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并不斷排出體外,如HBV,。,(3)慢發(fā)感染:,潛伏期長,在此期間,分離不出病毒也無任何癥狀,但一旦出現(xiàn)臨床癥狀,則多為亞急性進行性發(fā)展,直到死亡,,如麻疹病毒,。,實用文檔,(四)抗病毒免疫,1.固有免疫,干擾素(imterferon,IFN):,是個體出生后,由病毒或干擾素誘生劑刺激多種細胞,主要是巨噬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后所產(chǎn)生的一種糖蛋白。,巨噬細胞,NK細胞,實用文檔,干擾素的
12、,種類,干擾素,抗病毒作用機制,干擾素的實際意義,實用文檔,表10-1 干擾素的分類和作用,IFN,型別,產(chǎn)生細胞,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調(diào)節(jié),型,人白細胞,較強,較弱,較弱,成纖維細胞,型,T細胞,較弱,較強,較強,實用文檔,實用文檔,2.適應性免疫,(1)體液免疫:,中和抗體:,IgG、IgM、SIgA,活化補體:,ADCC:,(2)細胞免疫:,CD8,+,(CTL)和 CD4,+,(Th1),實用文檔,第三節(jié) 病毒感染的檢查法和防治原則,一、病毒感染的檢查方法,檢測病理改變,檢測蛋白成分和核酸,血清學反應,(一)標本的采集與送檢,1.標本采集,早期或急性期,急性期和恢復期雙份血清,2.標本
13、處理,嚴格無菌操作,用抗生素處理,3.標本送檢,立即及時送檢,-70保存,實用文檔,(二)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1.形態(tài)學檢查,電子顯微鏡檢查,(直接觀察病毒),、光學顯微鏡檢查,(包涵體和痘類病毒),2.病毒免疫學檢查,3.病毒分子生物學鑒定,PCR,實用文檔,(三)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1.動物接種,2.雞胚培養(yǎng),3.組織細胞培養(yǎng),實用文檔,二、病毒感染的防治,1.人工主動免疫,(1)滅活疫苗:乙腦、流感、狂犬病、甲肝,(2)減毒活疫苗:脊髓灰質(zhì)炎、麻疹,(3)重組載體疫苗,(4)亞單位疫苗,(5)基因工程疫苗,2.人工被動免疫,實用文檔,三、病毒感染的治療,(一)抗病毒化學制劑,1.阿昔洛韋:,治療皰疹病毒,2.阿糖腺苷:,治療乙型肝炎,3.金剛烷胺:,治療甲型流感,4.拉米夫定:,用于艾滋病的治療,5.病毒蛋白酶抑制劑:,賽科納瓦、英迪納瓦、瑞托納瓦:用于艾滋病的治療,(二)干擾素及干擾素制劑:治療,病毒性肝炎、帶狀皰疹,(三)中草藥:,板藍根、大青葉、黃芪,實用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