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匯編》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guān)《新版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匯編(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
新版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匯編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象解析摘要:對此詩詞的意象解讀,首先要分析何謂意象,在此基礎(chǔ)上,再分析詞中意象所蘊涵的意義。寒蟬是悲涼的同義詞,長亭乃離別之傷心地,而船,則是令人產(chǎn)生漂泊之惆悵,暮靄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黃昏意境,酒是別離場中不可少之物,楊柳依依傷別離,月是多情物,更是傷心物。作者也正是在綜合了以上意象的基礎(chǔ)下,營造了離愁的感情。關(guān)鍵詞:意象 物境 情境 意境 寒蟬 長亭 蘭舟 暮靄 酒 楊柳 月離愁1.何謂意象《易傳》的“觀物取象”說,主要出自《系辭傳》
2、的一段文字: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在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一段話提出了“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兩個命題。象,就是八卦的卦象,如三個陽卦代表天,三個陰卦代表地,所以,《易經(jīng)》的卦象,是模仿而來的“天地陰陽之象”或者是“萬物之象”。象也者像也,關(guān)鍵是用“法像”來解釋“像”。從其表述可以看出,所謂“法像”,就是效法、模仿、的意思。**氏在八卦臺,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觀察飛鳥走獸,從而畫出了八卦圖,從《易經(jīng)》可知,古人立像的目的是為了盡意,為了說明自己的思想。所以,這里所說“言”,指抽象的語言,即用來界定、判斷
3、、推理的語言,用較為形象的“象”,來闡述、解釋較為抽象的語言,這就是立象的目的。2.王昌齡的“三境”說在中國古代文論史上,王昌齡不僅是著名的詩人,而且是最早使用“境”這個范疇,以揭示“意境”的審美內(nèi)涵。先作語義學的梳理?!吨芏Y夏宮掌周》有“凡國都之竟”句,下釋說:“竟, 界也?!薄墩f文解字田部》釋“界”曰:“界,竟也?!笨梢?“竟”與“界”同義?!墩f文田部》段注有云:“竟俗本作境。今正。樂曲盡為竟,引申凡邊境之稱?!笨芍熬场迸c“界”同義。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用的‘意境’或‘***’, 實際上就相當于‘意象’這個范疇”。王昌齡云: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云峰之
4、境,極麗極秀者,神之于心,處身于境,視境于心,瑩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于意而處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詩格》)這一段話中,王昌齡揭示了文學作品中的三個描寫對象,即:“物境”、“情境”和“意境”。王昌齡所論述的三種“境”,是作為詩人藝術(shù)創(chuàng)作時所展現(xiàn)對象,或者是對于具體所見之物的具體描寫。詩詞的意境不是一個單層的平面的自然再現(xiàn), 而是一個***層深的創(chuàng)構(gòu)。從直觀感相的模寫, 活躍生命的傳達, 到最高靈境的啟示, 可以有三個層次。3.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物境”意象分析“物境”并非指純客觀的景物??陀^景物需要
5、被“神之于心”而達到“瑩然掌中”的程度, 在此基礎(chǔ)上“然后用思” , 最終才可“了然境象”而“得形似”?!拔锞场敝凶匀挥小扒椤薄6扒榫场笔窃凇拔锞场被A(chǔ)上更高一層的境地, 顯然“情境”之“情”與“物境”之“情”自有不同。全文有四處“物境”,此四者,即“寒蟬”、“長亭”、“蘭舟”、“暮靄”,這都是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親身感受,雖是客觀景物的描寫,但是這些景物無一不與離別之苦相關(guān),也是作者此時離別之際感情最真摯的流露。3.1寒蟬秋后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蟬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xù)的哀鳴,不久便嗚呼哀哉。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同義詞。以寒蟬高鳴,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本詩開篇寫:“寒蟬
6、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边€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3.2長亭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古代驛站路上約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別。所以,后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長亭是陸上的送別之所。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焙茱@然,在中國古典詩歌里長亭已成為陸上的送別之所。中國古詩詞中,反復不斷的離別在長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層離愁。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边@長亭也就是離別之所,帶有詞人深深的離愁別緒。3.3蘭舟古人常說“舟馬勞頓”“水陸兼程”,可見“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7、。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fā)比照出人的渺??;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xiāng)之物,更易觸發(fā)無限的思緒。木蘭書樹所做小船,后引申為船只美稱。一葉扁舟,天水茫茫,越發(fā)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見多異鄉(xiāng)之物,更易觸發(fā)無限的思緒。柳永《雨霖鈴》“留戀處,蘭舟催發(fā)”此去便是漂泊,便是遠離,便是浪跡天涯,便是無窮無盡的思念和悲愁了 。3.4暮靄霧靄,是一種黃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懷以沉沉的暮靄,創(chuàng)造出凄迷暗淡的黃昏意象,隱隱透露出詞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悵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鈴》寫離愁別緒達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寒蟬凄切,驟雨初歇,煙波千里,暮藹楚天—是詩人別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現(xiàn)。主人公暗淡的心情與空間里灰蒙蒙的顏色,一同
8、道出了自己的真實感情,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給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情,為離別詞的千古絕唱。4.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情境”意象此三者就是酒、楊柳、月。三者雖然不是作者當時的情景再現(xiàn),但卻是表達、流露具體情感不可或缺的元素。作者能夠?qū)⑦@三者運用到這次的離別中,很可能是以往的深切體驗,這種離別之悲又再次上演。4.1酒?酒,可用以消憂,可遞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實往往是“舉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歡慘將別”。在別離文學作家筆下,不論別離于何時何地,將行的一方與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離尊”(秦觀《滿庭芳》)。盡管常常“都門帳飲無緒”(柳永《雨霖鈴》),“醉不成歡慘將別”(白居易《琵
9、琶行》),卻仍然“欲行不行各盡觴”(李白《金陵酒肆送別》),試圖“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于是,酒到酣處人寂寞,酒香飄處別情濃。對于獨行千里的歸客來說,行前滿飲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風寒,聊解客況寂寞。在別離文學作家筆下,不論別離于何時何地,雙方都希望在酒精的麻醉下,暫時忘卻憂愁。這說明酒也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fā)的意象之一,作者在詞中亦說,就醒后不知身在何處,此時的離別之情躍然紙上。
4.2楊柳在中國文學史上,柳是一個很早就被詠唱的對象,在《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詠柳之祖,柳與離別一下子拉上了關(guān)系
10、。漢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托依依惜別之情,以表達惜別之情。折柳寄托離情的習俗始于漢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jīng)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傳達出離別時那種“依依不舍”。所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更是體現(xiàn)了“挽留”之意。4.3月詩人筆下的月常與悲歡離合的情感相聯(lián)系?!昂翁幭嗨济髟聵??可憐樓上月徘徊……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月有時圓如盤,有時殘如
11、勾。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勾起人們的想象和聯(lián)想?!皶燥L殘月”這一彎殘月,引起了詞人太多的離愁別緒。作者定是在離別之際,陷入沉思,產(chǎn)生纏綿而渺遠的情思。5.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意境”意象《雨霖鈴》中表現(xiàn)愁緒的這些意象,都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本詞不過是集中的表現(xiàn)了出來,正因為這眾多的意象的運用,使《雨霖鈴》成為離別詩詞的代表作品。所以解讀本詞,不能不先領(lǐng)悟這些意象表達的涵義。作者在寒蟬的凄鳴中,傍晚長亭下,驟雨初停之時,與戀人別離,這都是具體存在的事物,也是作者愁思開始的描寫對象。后在駕舟人的催促聲里,霧靄的籠罩下,與戀人正式分離,這是作者具體經(jīng)歷中的具體、深刻的情感體現(xiàn)。最后,在下闋中,
12、作者的精神活動十分活躍,不僅思緒飛到了“楊柳岸”與“殘月”,更想到了多年后的自己,這就是“良辰美景”誰與共的悲哀,雖然作者于戀人分開不過片刻。作者在大自然與具體的社會生活、社會經(jīng)驗中尋找境像情感與具體事物相交融,達到了感情與具體環(huán)境中物的相交融狀態(tài),其心與環(huán)境合一。需要指出的是, 王昌齡“意境”概念的內(nèi)涵主要是由“意”一詞來承擔的。如朱立元所說,“境”這個詞與“意”結(jié)合, 最終形成“意境”這一術(shù)語, 它自然給“意境”一詞“增添了一些新的意味, 而這些新的意味很快就融化于意境的基本內(nèi)涵, 對后者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參考文獻《漢書藝文志注釋匯編》陳國慶編 中華書局 202x《現(xiàn)代美學體系》葉朗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美學散步》 宗白華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美學》 朱立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