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仁者愛人》教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五《仁者愛人》教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
《仁者愛人》教案
20XX 年11月30日
教學目標:
1、掌握“病、伐、趨、微、其、經”在文中的意義,并重點掌握“立、達、盍、諸”在文中的
意義和用法。
2、明確“忠恕”的內涵。
3、背誦重點章節(jié)。
4、孔子的“仁愛”與墨子的“兼愛”的區(qū)別。
5、正確理解孔子對管仲的評價。
重點:理解“仁”的豐富內涵。
教學步驟:
一、導入:
20XX年11月12日下午,在“百家講壇”演播室,在討論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
時,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問于丹: “你們美女也喜歡孔子嗎?在你們這些美女的心目中,孔子是什么
樣的?”于丹答道:“我不主張
2、從性別的角度去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問:如何理解“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明確:沒有色彩:孔子的理論具有普適性。灰色是一種沒有色彩的色彩。所謂“理論是灰色的,
生命之樹常青(康德語)”是也。
問:“溫度”是何意?
明確:仁愛。
下面我們來學習《論語選讀》的第五課《仁者愛人》 ,把握孔子“仁”的豐富內涵。
“仁”字在論語中出現(xiàn)頻率極高。仁字在《論語》中共出現(xiàn) 109次,有58章涉及,儒學甚至被
稱為仁學。
孔子事事講“仁”,處處講“仁”,為政講“仁政”,做人講“仁人”,他以其言行向人們昭示: 仁愛是人間正道,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愛人。現(xiàn)在我們來了解
3、孔子的修身之道:仁愛。
板書:仁者愛人
二、朗讀課文,歸納字詞句式 。
請學生朗讀,把重要字詞畫出來。
1、重點字音:(見學案)
(1)衣轉< ()(2) 冕()(3) 瞽者()(4) 廄()(5) 齊衰()(6) 弋()
⑺被發(fā)左衽()(8) 溝瀆()(9) 出則弟() 衣裳()
2、重要詞語:
(1)出則弟
(2)謹而信 ? ?
(3)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
(4)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 眾,何如
(5)堯舜其猶病諸
(6)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 ?
(7)盍各言爾志
(8)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9)愿無伐善,無施勞 ? ?
(10)然,固相
4、師之道也
(11)過之,必趨
(12)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13)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14)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
(15)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
(16)豈若匹夫婦之為諒 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三、文本理解:
(一)仁的本!!本(1.6)
1、疏通文字:
弟子:(1)指學生,與“老師”相對;(2)年輕人,與“父老”相對;(3)弟和子,與“父兄” 相對。
入:"入"指"入父宮",即到父母的房間里去;出: "出"指"出己宮",即走出自己的房間與兄弟
相處。
文:文化經典
2、探究:
孔子認為做人與學問是什么關系?
明確:修養(yǎng)第一,做學問
5、第二。
孔子說到做人修養(yǎng)的哪些內容?
最根本的是哪一條?
明確:孝敬、責任、信用、博愛。
“愛眾”在文本中有哪些體現(xiàn)?
3、板書:
孝悌(根本)——愛眾親仁(老者、朋友、少者;師冕;齊衰者、瞽者;魚鳥 )
結合學習 10.17 7.9 15.42 9.10 7.27
( 二)實踐仁愛的準則(4.15 5.12 6.30)
1、重點理解:
“吾道一以貫之?!保ㄗ⒁饩涫降牡寡b,“道” “一”等重點字。)
現(xiàn)代成語:一以貫之,意思是以一種事理貫穿著事情的始終或全部。
加諸于我:諸,之于
堯舜其猶病者:諸,之乎 ?。阂詾椤y
何事仁:事,止,僅
2、探究:
孔子的
6、關于“仁”的學說中貫穿了一個什么觀念?
明確:忠恕。
“忠恕”的內涵:
忠:【說文解字法】心在正中,不偏不倚,沒有二心,即為忠誠, 《論語》解釋為:對人對事盡
心竭力。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以上句中說明:臣事君叫“忠”,朋友之間叫“信”。這是最初的意思,現(xiàn)代詞“忠誠”,可以對 待一切人。
“忠”字的內涵: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意思是,自己想站得住也使別人站得住,自己想行得通,也使別人行得通。 (類推:自己有所作
為,也使別人有所作為。)
?。骸菊f文解字】從如從心,推別人之心如
7、同自己的心,用自己的心理去體會他人的心理。就是
自己不想做的事,也不強給別人,這樣推己及人。
“恕”字的內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ㄋ。窳x是“寬恕”,原諒別人。)
忠與恕都是仁愛的表現(xiàn),但角度不同,忠是從“為”的角度講,恕是從“不為”的角度講,前 者為對己要求,后者為對人態(tài)度。
做到“忠恕”這一點難不難? 為什么? 孔子做到了嗎?(從《論語》中找出依據(jù)說明。 )
明確:“賜也,非爾所及也。”“堯舜其猶病諸?!?
子路是孔子的高材生,可孔子也以為他做不到, 那么恐怕就只有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了吧。 可
惜我們在《論語》中還沒有看到孔子對顏回這方面的評價 。
在《衛(wèi)靈公》里,當
8、子貢問老師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時, 孔子回答道:“那就是‘恕‘吧?!?
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衛(wèi)靈公》
原來,就是在孔子自己的心目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非常難以做到的,所以要作終身
的努力。
堯舜可謂圣人,也感到為難。說明立人達人的境界非常之高,之難。忠恕之難,難于上青天。
那么通向“圣”的路在哪里呢?就是仁吧。
圣與仁的不同境界有什么不同?
解說:“博施于民而能濟眾”,就是孔子所說的“必也圣乎! ”的境界。 這當然不是一般人所能 做得到的。不僅一般人做不到,在孔子看來,就連堯舜那樣的圣人也沒
9、有完全做到。
仁的境界就不一樣了。仁的境界,只要你努力就能達到,因為那不過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罷 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當自己想做什么的時候也想到別人想做什么。將心比己,推己及 人。說到底,也就是曾于所概括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面“忠”的一方面,加上“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的 “恕”的一方面,就完整地構成了孔子所謂“一以貫之”的“道” 。這個“道”
不是別的什么,就是“仁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圣的境界是天才和英雄的境界。所謂時勢造英雄,天才和英雄的業(yè)績實際上
不是單憑個人努力就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所以也可以說,圣的境界實際上不是個人的境界。因為 “從來
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
10、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而仁的境界則是普通人
所能企及的境界,是從我們自己身邊做起的境界。所以,我們所能做到的,也不過是努力實行仁道, 使人人都有一顆仁愛的心而已。
(三)孔子言志(5.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曰:
“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尽!弊尤眨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重點詞:
盍:何不
伐:自夸
施:表白
安:使動用法
探究:
師生三個人談志向,你認為誰的境界最高?
子路:求仁,豪俠,講義氣。
顏淵:不違仁。道德修養(yǎng)非常高,不自夸自己的長
11、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
兩個學生一武一文的志向,一個豪爽,一個隱忍。
孔子安人:世界大同的理想
課堂小結:
1、忠恕的基本內涵及其不同角度:
忠,就是要求自己盡心竭力,積極為人;恕,就是推己及人,寬厚待人。前者從積極“為”的
角度去做,后者從消極“不為”角度去做。
2、實踐仁愛的方法:
(1)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幫助別人有所為。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蓖萍杭叭?,不強人所難。
忠恕是實施仁愛的基本準則,對人的要求非常之高,常人難以做到,孔子是最接近仁愛的人。
(四)仁愛的實踐(10.17 15.42 9.10 7.27)
(1)廄焚,子退朝,曰:
12、“傷人乎?”不問馬。
(2)子食于有喪之側,未嘗飽也。
(3)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必趨。
(4)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
探究:
1、比較第(1)句與第(4)句,兩者有矛盾嗎?
2、中國人打斗很不喜歡用暗器,常用的暗器是所謂“鏢” 。萬不得已要用鏢時,必定同時大喝
一聲:“看鏢!” “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這些行為與儒家的思想有關系嗎?
3、從第(2)(3)句看,表現(xiàn)孔子什么思想?
明確:對禮樂文化的重視。
(五)孔子大仁愛觀(14.17)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
13、
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拈,管氏亦有反拈 (dim)。管氏而知禮,
孰不知禮? ” 3?22
譯文:孔子說:“管仲真不是大器之人呀! ”有人問:“管仲節(jié)儉嗎?”孔子說:“他家能世代收取市租,家里管事的人也不兼職, 這怎么談得上節(jié)儉呢?”那人又問: “那么管仲知禮嗎?”孔子回答:“國君大門口設立照壁,管仲在大門口也設立照壁。諸侯國君設有國 君會見時放酒杯的臺子,管仲家中也有這個臺子。如果說管仲知禮,那么還有誰不知禮呢?”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
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
14、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
也? ”14.17
探究:
孔子一方面否定管仲“知禮”,另一方面肯定他為“仁者”,由此可以窺見孔子怎樣的仁愛觀?
明確:孔子否定管仲“知禮”,是指管仲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是違背了 “禮”的等級。但是孔子
不否定管仲是個“仁者”,因為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匡正天下,使華夏民族免于衰落。由
此看來,孔子的“仁”是以大的原則為前提,即保證國家穩(wěn)定、百姓安生,不能違背此原則,而具體則
應從小事做起,落實到個人的一切行為中。
“兼相愛,交相利?!睈廴苏?,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 ”(墨子)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
15、而信,泛愛從而親仁。 ”(孔子)
“墨子兼愛,無父也?!保献樱?
探究:墨子的主張和孔子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孟子說“墨子兼愛是無父也?
明確:孔子以“仁”為善,以“孝弟”為仁之本,能“孝弟”就是能仁。建立在“親親禮、等級制度)的基礎
上推己及人,人與人之間相互友愛; 墨子以“兼愛”為善。 墨家之“兼愛”是超越宗法等級制度的“愛
無等差”之愛。 兼愛講究平等,他對大家的愛與對他自己父親的愛是放在同等地位上的,所以孟
子說他是“無父也”。
小結:
“仁者愛人”是孔子倫理學思想體系的核心之一, “仁”以“愛人”為核心,以“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為實
16、行的方法。 “仁”延伸到朋友是“信”,“仁”
延伸到人類是“仁民”,“仁”延伸到自然就是“愛物”。
除了這三點以外還有,“仁”延伸到父母是“孝”,“仁”延伸到父母兄弟是“悌”,“仁”延 伸到子女是“慈”,“仁”延伸到夫妻是“義”,“仁”延伸到國家是“忠”。
六板書:
1仁之本孝悌
2、仁的主要內容: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忠(積極為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推已及人)
3仁的實踐:愛人
言志:夫子安人,顏淵不違仁,子路求仁 (朱熹語)
問人:重人不重財
導盲:無微不至的關心
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尊崇禮樂
肯定管仲“大仁”:標準是看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看他能否維護王權,安定百姓,而不是只
講求小諒小信。
關心民生疾苦,始終是孔子的仁愛觀。
學習好資料
歡迎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