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實習調查報告》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教育實習調查報告(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關于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研究
一、調查情況簡介
調查目的:了解教師,也讓教師了解自己在心理方面的個人特征。
調查對象:郴州市蘇仙中學教師
調查時間:2010年10月18日
調查內(nèi)容:教師從教態(tài)度,從教心理,人際關系,身體健康程度,工作壓力等。
調查方法:通訊、網(wǎng)絡調查
二、調查結果
在接受調查的教師中,不熱愛教師職業(yè)的占33.6%;煩惱多于快樂多占51.2%,教師人際關系處理不和諧的占34.7%;教師的健康狀況較差的占52.8%,對自己的多重角色轉換感到困難的占35.9%。調查表明,教師的心健康問題十分嚴重,另外,嫉妒情緒明顯,焦慮水平偏高等
2、也是較突出的問題。
三、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思考
(一)當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職業(yè)倦?。河胁糠纸處煟瑳]有終生從事教育的打算,對滯留在教師陣營中心生不滿,對教育工作產(chǎn)生倦怠厭惡情緒;有一些教師不喜歡教師這一職業(yè),欲另謀高就,但苦于條件的限制,欲出無門,結果“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工作敷衍塞責;另一些教師卻因教師這一職業(yè)的穩(wěn)定性,收入的可靠性,工作的安全性,因此對教師的職業(yè)多少有些喜歡而割舍不下,教師工作似乎成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正如有人對職業(yè)倦怠的教師進行了這樣的描述:一進校門,臉就晴轉多云;一進教室,連聲嘆息;一見學生,吹胡子瞪眼,甚至懲罰學生
3、。
2、教師的認知障礙: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有些教師的認知結構十分僵化,知識面狹窄。盡管他們教學勤懇,但他們內(nèi)心已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實際教學效果也明顯比別人差??伤麄兛傉J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jīng)足夠,對新學說極端抵制,從不反省自己,一味怪罪、怨恨自己的學生“今不如昔”,把責任全推給學生,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3、教師的身心疲憊:有些教師在工作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長期的焦慮、抑郁,在教師中產(chǎn)生了感情枯竭,沮喪,頭痛,身患疾病,悲觀厭世,工作效率低,抵抗力減弱等癥狀,教師比一般人患有更多的疾病,例如周期性偏頭痛、背痛、神經(jīng)質、抑郁癥和失眠等。職業(yè)病嚴重。
4、教師的人格缺陷
4、:某些教師經(jīng)受不住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拋棄為師的人格尊嚴,打起學生的主意:今天讓學生買復習資料,明天要學生訂購自測試卷,后天買學習用具,還有的教師直接暗示學生及家長要進行“感情投資”,還有的教師平時日常教學不夠認真負責,責任心不強,節(jié)假日卻熱衷于有償家教,這是教師心理失衡的極端體現(xiàn)。教師不健全的心態(tài)主要有:“恨鐵不成鋼”的焦躁情緒;缺乏對學生的愛;不尊重學生,不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來自生活工作中的厭煩、憤怒轉移到學生頭上,學生成了“替罪羊”……所有這些無不反映著極少數(shù)教師靈魂缺損,人格缺失。
5、教師的人際關系障礙:有的教師,由于長期與“獎”“優(yōu)”“升”無緣,他們就漸漸滋生疏遠、漠視的心理
5、,逐漸將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別的老師交往,也不買領導和同事的賬,在別人的眼中成了孤僻的“怪物”。還有的教師在滋生疏遠、漠視心理的同時,還會因自己的科研、教學、社交能力的不足而陷入自卑的漩渦,教學中得過且過,沒有工作激情。
6、教師的多重角色轉換困難:在學校教育中,正是師道尊嚴和對教師本職工作內(nèi)涵的狹隘理解,阻礙了教師從傳授知識、課堂紀律管理者的角色向學生的朋友知已、知識引導者等角色的轉換。同時,教師在學校養(yǎng)成教書育人的職業(yè)習慣,長期形成的定勢思維,使有的教師回到家中難以轉換角色,在家中不能與親人友好相處,產(chǎn)生矛盾,加重了教師的心理負擔。如一位上初中的學生談起他的母親,就有一些不滿:“她老是教
6、訓我,老把我的成績與她班上的學生相比。她在家不是媽媽,而是個教師,我討厭她?!?
凡事都是一分為二的,社會的變革、觀念的更新、技術的進步在使教育不斷現(xiàn)代化的同時,也使教師的心理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二)造成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有:
1、社會壓力巨大。從我國的國情來看,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較高,近年來,隨著教師聘任制、教師結構工資制等多項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學校的管理者缺乏民主作風,對教師缺乏應有的尊重,動不動以“扣獎金”“下崗”向教師施加壓力,這也會使教師心情不舒暢。再如,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nèi)〕甑鹊母母锶嫱崎_,“鐵飯碗”的格局已經(jīng)被打破了,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
7、
2、社會地位不高。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推進,但總的來說教師的社會地位相對停滯或下降,待遇低,權利和義務不完全統(tǒng)一,繁重的工作和超負荷的付出難以得相應的回報,必要的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長期處于這些壓力下的教師,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容易產(chǎn)生焦慮,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則不安心工作。
3、教師角色的心理沖突。教師在學校教育中是文化價值的代表、道德人格的楷模、引導學生的專家、教育機構的成員,他們在教育活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教師要對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負責,這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與要求,但教師的實際角色水平有時難以適應:有的教師在教學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然而自己的努力激發(fā)
8、不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下,學生對教師的良苦用心不理解,學生的偏差行為越來越嚴重,學生不服從管理而出現(xiàn)“頂?!钡默F(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說服教育功效不大:由于受社會上功利主義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學生對教師的感情日漸淡薄,學生走出校門就不理教師的情形造成教師的感情失落,這些教育給部分教師帶來的挫折感,引起教師內(nèi)心的沖突。
4、人際關系不和諧。中國有句古話“文人相輕”,許多教師人際交往的不和諧引起他們許多心理問題:如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又不愿同別人交流,日久天長,則易導致孤僻、焦慮;未得到領導及他人的重視,整日都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想法,則心情壓抑、憂郁;產(chǎn)生矛盾,遇
9、到不愉快的事情就與他人爭吵,要么發(fā)泄在不適宜的人或事物上,要么遷怒學生,要么郁積于心;還有因人際關系緊張而引起的敵對性心理。
5、情緒波動、行為偏差。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教育方式不當、情緒經(jīng)常不穩(wěn)定,易于把自己的不滿發(fā)泄到學生的身上,于是,師生關系緊張,教師不合理的行為偏差時常發(fā)生,教師的精神時常處于極度緊張、不安、煩惱之中,教師的身心健康受到極大的影響。同時也會給學生造成無形的影響。
困難的產(chǎn)生與解決困難的辦法是一道產(chǎn)生的,教師心理問題的緩解需要社會、教育主管部門、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整體聯(lián)動,為教師營造一個合情合理的工作和生活氛圍。
(三)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0、
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努力為教師“松綁”。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研討、科學研究氛圍,積極為教師提供充分發(fā)展的條件:創(chuàng)設公平競爭的工作環(huán)境,使每一個教師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幫助教師解除后顧之憂,最大限度地減輕教師的壓力;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和激勵機制,為辛勤工作的教師提供體驗成功、實現(xiàn)自我的機會,激發(fā)教師積極進取、追求上進。
2、學校方面要積極采取措施給教師“減壓”。學校管理要突出以人為本,應發(fā)揚民主,引導廣大教師參與學校管理,應關心教師,建立有效的、有張有弛的工作秩序,營造和諧健康的群體氛圍,開展有益的休閑和娛樂活動。真正做到理解人、尊重人,發(fā)揮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要以平等、誠摯、友善的態(tài)
11、度對待教師,在工作上積極引導,在生活上傾心幫助,主動接近教師、了解教師,發(fā)現(xiàn)教師的個性特點,做到知人善任。如定期找教師談心,為教師提供情感宣泄的機會,促進教師的心理調適和健康成長。
學校要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幫助教師充分認識自己,掌握心理健康的理論和調適方法;邀請教育心理學專家到校舉辦專題講座,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建立教師心理咨詢室等,緩減教師的心理壓力;有組織、有計劃地對教師開展心理測驗與調查,聯(lián)合社會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輔導活動。
3、社會各界和學生家長要給教師理解和關懷。要在全社會營造起一種“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社會各界要對教師的工作給予認可、理解、支持,同時要對教師在工作
12、中出現(xiàn)的失誤給予更多的寬容、同情、幫助;要千方百計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地位。
4、教師自身要增強應變能力、不斷“充電”。新一輪課改,對于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每一位教師都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tài),把學校視為學習的場所,把自身知識的更新視作一種責任、一種需求,自覺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加強學習實踐促進自身發(fā)展,不斷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與新課改一同成長,更好地適應新環(huán)境。
5、教師要自覺調整自身的心理素質?!靶牟〗K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系鈴人”。教師本身要想保持健康的心理,不僅要捧出一顆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心,還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悅納自
13、我。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自我意識,能夠正確地評價自己,辯證地看待自身的優(yōu)缺點。在此基礎上,還要悅納自我?!叭朔鞘ベt,熟能無過?”人可貴的不是不犯錯誤,而是知錯能改。
心理健康的一個標志,就是個體能在工作中不僅盡責盡力,還全身心地投入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只有那些熱愛教育事業(yè),能在工作中不斷尋找樂趣的人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
學習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健康的知識,掌握心理調控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
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研究表明:具有良好人際關系的個人,其心理健康水平
14、較高,挫折承受力和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在社會生活中更易成功,個人的幸福感也較強。教師要遵循尊重、理解、接納的人際交往基本原則,處理好師生關系,處理與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的關系。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作息時間的安排一定要合理,勞逸結合,有張有弛,這樣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充沛的精力,舒暢的心情。培養(yǎng)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教師可在業(yè)余時間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不僅能使自己在知識與技能方面有所得,有助于教育教學工作,更重要的是能修身養(yǎng)性,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態(tài)。
著名教育家葉瀾說過:“不實現(xiàn)教師的精神解放,不激活教師精神生命的活力,就不可能有真實意義的,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轉型”。如果我們不關注教師心理的健康,那么我們的教師在專業(yè)領域內(nèi)的發(fā)展,很有可能會降格為僅僅為了度過他們的教育生源而獲取“生存技能”的努力,而這僅僅是最低層次的。為了讓教師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的歷史使命,為了達到教師在新課程中成長,變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教師職業(yè)將真正成為人們所羨慕的職業(yè)。
讓我們站在“以人為本”的高度,集社會、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家庭、教師自身一起來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