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高中語文 勸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高中語文 勸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6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湖南省懷化市湖天中學高中語文 勸學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學日期
2014年 月 日 第 周星期 第 節(jié)
教學年級 高 中 2014 年 期
科目
語文
課題
勸學
教學班級 高 中 級 班
三
維
目
標
知識
與
技能
過程
與
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
培養(yǎng)學生學會借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顯的文言文,理解重點詞句的含義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
情感態(tài)度與
價值觀
認識學習對提高個人修養(yǎng)的重要意
2、義,并在學習過程中踐行“積累”“恒心”“專注”的優(yōu)秀求學品質。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從名言名句中得到智慧的啟迪。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文言詞語的積累,注重本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注意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使文中論述的道理深入內心并努力踐行。
教學步驟及要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孔子曰:“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莊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荀子曰:
3、 ?
古來圣賢英雄所見略同,他們都認為學習非常重要。是的,學習是獲取知識、提高修養(yǎng)的途徑。今天,我們走進《勸學》,相信會對我們學會學習和培養(yǎng)我們的學習品質從而提高我們的學習修養(yǎng)有所啟發(fā)。
二、大話荀子
1、學生說說我了解的荀子。
2、 教師補充:荀子(前330?-前230?)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時期儒家學派最后一個代表人物。
荀子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為“人定勝天”;在政治上,主張適時行政,選賢任能,兼用“禮”“法”“術”治理國家; 提出性惡論,他認為人類天生有欲求,有欲求必有爭奪,任其天性發(fā)展,必
4、做惡事,因此他提出“性惡論”,強調發(fā)揮教育和禮法的作用,認為“今之人性惡,必將待師法然后正,得禮義然后治”。注重后天教育的作用。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與孟子形成儒家的對立兩派。
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
《荀子》二十卷。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荀子》大部分是荀子所著,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盾髯印氛f理透徹,氣勢渾厚,語言質樸,句法綿密,善用比喻。
孟子與荀子觀點的對比:《孟子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荀子性惡》:性惡論
荀子的部分哲學觀點: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人為)也。人非生而知之
5、。明禮義而化之。
《荀子性惡》:“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蓖ㄟ^學習而能做到,通過人去從事而成功的,叫做人為的。
3、 解題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課前檢測:正音
中( zhng ) 車柔( ru ) 輿( y )
有( yu ) 槁暴( gǎo p ) 礪( l )
參?。?cānxǐng )須臾( y ) 跂 ( qǐ )
楫( j ) 生非異( xng) 蛟( jiāo )
跬( kuǐ
6、 ) 騏驥( q j )駑( n )
鍥( qi ) 鏤( lu ) 跪( gu )
蟮( shn ) 螯( o )
2、三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讀后請同學點評。 教師適時點撥。
3、個生朗讀,提示其他學生注意他的發(fā)音、重讀、斷句。
四、翻譯大比拼
1、 學生小組合作翻譯課文(教師在課堂巡回,可適當參與到小組討論中去,對小組內爭論不定的問題給以解答。但要注意在解答時以引導、點撥為主,不宜直接明確“答案”,以免影響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
2、 小組互相抽個生上臺翻譯比拼(要求先點出翻譯得分點,然后翻譯
7、課文)
五、課堂檢測
詞類活用
1、木直中繩,車柔以為輪 使‥‥彎曲(動詞的使動用法)
2、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每日(名作狀)
3、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向上、向下(名作狀)
4、非能水也 游泳(名作動)
5、非利足也 使‥‥快(形容詞的使動)
6、用心一也 專一(數詞作形容詞)
說出下列句子中古今異義詞的意思
1、君子博學 廣泛地學習/知識、學識的淵博
2、而日參省乎己 檢
8、查/參加、加入
3、聲非加疾也 強、洪亮/疾病、快
4、假輿馬者 憑借、借助/不真
5、蟹六跪而二螯 腳/跪下
6、雖有槁暴 即使/雖然
7、金就礪則利 金屬/金子
8、勸學 勉勵/規(guī)勸、勸戒
9、而絕江河 橫渡/斷絕
10、輮以為輪 把…做成/認為
一詞多義
勸(1)勸學 勸勉、鼓勵
(2)肅勸權召瑜還 勸說、規(guī)勸
聞(1)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也,而聞者彰 聽、聽到
9、(2)博聞強志 見聞、學識
(3)不能稱前時之聞 聲譽、名聲(讓他作詩,寫出來的詩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當)
于( 1)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介詞,比
(2)青,取之于藍 介詞,從
(3)受制于人 介詞,表被動
而(1)蟹六跪而二螯 連詞,表并列
(2)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連詞,表因果
(3)吾嘗岐而望矣 連詞,表修飾
順風而呼
(4)青,取之于藍而
10、青于藍 連詞,表轉折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而見者遠
(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連詞,表遞進
(6)登高而招 連詞,表修飾
特殊句式
有槁暴,不復挺者,車柔使之然也 判斷句式
青,取之于藍 介詞結構后置
蚓無爪牙之利 定語后置
車柔以(之)為輪 省略句式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 完成導學案“夯實基礎”部分。
11、 第二課時
1、 復習導入
學生齊背《勸學》
二、合作探究
(一)合作探究第一段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學不可以已(藝無止境,學海無涯,活一輩子,學一輩子 ;學須堅持 ,恒久不懈,持之以恒。棄惡從善的工程是人一輩子的事業(yè)。)
(二)、合作探究第二段
1、朗讀第二段
2、(從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看,這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章,讓我們很容易想到古代的老學究,穿著灰色長袍,正襟危坐,拖著長腔,講著一堆枯燥、乏味、單調的大道理時的情形。這篇文章是這樣嗎?(生答:不是)原因是作者使用了什么方法?(比喻論證)
12、
3、本段一共有幾個比喻句?其所含喻義是什么?
藍←———勝于——青(取之于藍) 提高自己
水←———寒于——冰(水為之)
直木——車柔———→輪 改變自己
木———受繩———→直
金———就礪———→利
結論:事物經過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學習的意義)
注意:1、在分析所論事物的關系和特點時,教師注意提示學生用文本中的詞句加以表述。
2、“結論”和“喻義”由學生去
13、總結、揭示,老師只作適當點撥。
(三)、合作探究第三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找出本段中五組對應關系,用文中的語句概括其共同特點,其中喻義是什么?
跂而望——————→登高博見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假于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共性:“善假于物”。
結論:善假于物,可以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喻義:人通過學習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注:教師提示
14、學生回顧荀子思想,荀子認為“人性本惡”,但強調后天的學習和后天的環(huán)境、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從而提高自己成為君子乃至圣人的修養(yǎng),所以荀子特別重視學習的作用。
3、 教師引申: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又面臨許多不利條件 ,每個學生都應該利用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努力克服不足,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在此,教師也可以設置成問題的形式,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感受和心得)
(四)合作探究第四段
1、學生齊讀課文。
2、教師出示問題:荀子在本段中強調了哪些優(yōu)秀學習品質,運用了什
15、么樣的說理方法?
明確:?積累、堅持、專心。?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3、 拓展延伸:積累、堅持、專心,是一個人學有所成的三種關鍵品質,我們在平常的學習生活中要不斷培養(yǎng)和增強自己的這種品質。教師在此處設置“缺點曝光臺”和“優(yōu)點展示廳”兩個欄目,針對這三種學習品質,鼓勵學生勇敢說出自己的不足,也大方說出自己做的比較好的方面,進而激勵學生不斷增強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的勇氣和信心,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修養(yǎng)。
小結:善博 抬高品位
善假 提高效率 知明行正
善積 有效途徑
3、 拓展
說說
16、你所知道的關于學習的詩句
勸 學 ____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陶淵明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 蘇東坡
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 ——陸 游
咬成幾句有用書,可以充饑;養(yǎng)培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嵃鍢?
聆聽了古人在學習方面對我們的諄諄教誨,請同學們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
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好文章,每個社
17、會、每個時代都會賦予它新的內涵,今天我們學習這些詩文,應該超越古人,上升到我們這個時代的高度:我們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學習能開闊人的視野,學習能增長人的學識,學習能改善人的生活,學習能提高人的品位,學習能改變人的命運。請學生舉例子(張海迪、海倫凱勒……)
四、 學生總結,教師引導,歸納本文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貼近生活的比喻闡明事理。(釋理通俗,形象鮮明)
2、運用正反對比論證。(觀點突出,說理深刻)
3、結構采用“總—分”式。(綱舉目張,條理清晰)
五、拓展閱讀
閱讀下面三段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4題。
[甲]君子之學也,
18、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①,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②。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③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注:①端而言,蝡而動:意思是說極細微的言行。端,微言;蝡,微動。②禽犢:小的禽獸
19、,古人相見常以小禽獸做禮物。③蘭槐:一種香料。
1.給[甲]文中畫線部分的句子加上標點。
小 人 之 學 也 入 乎 耳 出 乎 口 口 耳 之 間 則 四 寸 耳 曷 足 以 美 七 尺 之 軀 哉?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形乎動靜 形:形狀,形體。
B.其漸之滫 漸:浸泡。
C.游必就士 就:接近。
D.長而異俗 長:長大成人。
3.從“勸學”的目的出發(fā),概括這三段文字的基本觀點。
(1)[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
(2)[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譯下面句子。
(1)故君子居必擇鄉(xiāng),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
1.參考答案: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诙g,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
2.A 解析:“形”應為動詞“表現”。
3.參考答案:(1)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2
21、)外在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很大,后天的學習也是這樣。(3)后天的學習可以使人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必須給予重視。
4.(1)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地方,交游必須要接近讀書人,這是為了防止邪惡的影響而接近中正的方法。(2)出生時的哭聲相同,長大之后的習俗卻各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他們這樣的。
參考譯文:[甲]君子做學問,是把所學的聽入耳中,記在心里,融會貫通到整個身心,表現在一舉一動上,即使是極細小的言行,都可以作為別人效法的榜樣。小人做學問,把學到的聽入耳中,從嘴里說出來。嘴巴與耳朵間的距離不過四寸,怎么能使自己七尺之軀的美德得到修養(yǎng)而完美?古時候的學者,學習是為了進德修業(yè);當今的學者,學習卻是為了向人炫耀
22、。君子做學問,為的是使自身完美;小人做學問,把學問當做和別人相見的小禮物。
[乙]蓬草生長在麻叢中間,不用扶持就是挺直的;白色的沙子混在黑泥里,就與黑泥是一樣的顏色了。蘭槐的根就是白芷,把它浸在臭水里,君子就不接近它,老百姓也不會佩帶它。這并不是因為它的本質不好,而是因為浸在臭水里的緣故。所以君子居住要選擇地方,交游必須要接近讀書人,這是為了防止邪惡的影響而接近中正的方法。
[丙]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下臨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學習先王的遺言,就不知道學問的淵博。干國、越國、夷族、貉族的孩子,出生時的哭聲相同,長大之后的習俗卻各不相同,這是教育使他們這樣的。
教學后記: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多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