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1.2 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1.2.4 第一課時 兩平面平行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中數(shù)學 第1章 立體幾何初步 1.2 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1.2.4 第一課時 兩平面平行課時作業(yè) 蘇教版必修2(4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1.2.4 第一課時 兩平面平行
[學業(yè)水平訓練]
1.給出下列關于互不相同的直線l、m、n和平面α、β的四個結論:
①若m?α,l∩α=A,點A?m,則l與m不共面;
②若m、l是異面直線,l∥α,m∥α,且n⊥l,n⊥m,則n⊥α;
③若l⊥α,m∥β,α∥β,則l∥m;
④若l?α,m?α,l∩m=A,l∥β,m∥β,則α∥β.
其中錯誤結論的序號是________.
解析:①依據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知其正確.②l、m在α內的射影為兩條相交直線,記為l′、m′,則l′∥l,m′∥m.又∵n⊥l,n⊥m,∴n⊥l′,n⊥m′,∴n⊥α,故②正確.③滿足條件的l和m可能相交
2、或異面,故錯誤.④依據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其正確.
答案:③
2.經過平面外兩點可作該平面的平行平面的個數(shù)是________.
解析:若平面外兩點所在直線與該平面相交,則過這兩個點不存在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若平面外兩點所在直線與該平面平行,則過這兩個點存在惟一的平面與已知平面平行.
答案:0或1
3.若a,b是異面直線,且a∥平面α,則b與α的位置關系是________.
解析:如圖,在正方體AC1中,取AA1、BB1的中點分別為E、F,連結EF,則EF∥平面AC,且BC、B1C1和CC1均與EF是異面直線,而BC?平面AC,C1C∩平面AC=C,B1C1∥平面AC,因此答案應為:
3、b?α、相交或平行.
答案:b?α、相交或平行
4.過兩平行平面α,β外的點P的兩條直線AB與CD,它們分別交α于A,C兩點,交β于B,D兩點,若PA=6,AC=9,PB=8,則BD的長為________.
解析:兩條直線AB與CD相交于P點,所以可以確定一個平面,此平面與兩平行平面α,β的交線AC∥BD,所以=,又PA=6,AC=9,PB=8,故BD=12.
答案:12
5.已知平面α外不共線的三點A,B,C到α的距離都相等,則正確的結論是________(填序號).
①平面ABC必平行于α;
②平面ABC必與α相交;
③平面ABC必不垂直于α;
④存在△ABC的一條中位線
4、平行于α或在α內.
解析:平面α外不共線且到α距離都相等的三點可以在平面α的同側,也可以在平面α的異側,若A、B、C在α的同側,則平面ABC必平行于α;若A、B、C在α的異側,平面ABC必與α相交且交線是△ABC的一條中位線所在直線,排除①②③.
答案:④
6.如圖是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
在這個正方體中,①BM∥平面ADE;②CN∥平面BAF;③平面BDM∥平面AFN;④平面BDE∥平面NCF,以上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填序號).
解析:以ABCD為下底還原正方體,如圖所示,
則易判定四個說法都正確.
答案:①②③④
7.已知,PA垂直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M
5、,N分別是AB,PC的中點.求證:MN∥平面PAD.
證明:法一:取CD的中點H,連結NH,MH,∵NH∥PD,
∴NH∥面PAD,
同理MH∥平面PAD,
又MH∩NH=H,
∴面MNH∥面PAD,
又MN?面MNH,
∴MN∥面PAD.
法二:連結CM并延長交DA延長線于E(圖略),容易證明MN∥PE,從而證明MN∥平面PAD.
8.如圖所示,已知平面α∥平面β,A∈α,B∈α,C∈β,D∈β,AC,BD是異面直線,點E,F(xiàn)分別是AC,BD的中點,求證:EF∥α.
證明:如圖,過點E作直線A1C1∥BD,設A1C1與平面α,β分別交于點A1,C1.連結AA1,A
6、1B,CC1,C1D.∵α∥β,平面A1C1DB∩平面α=A1B,平面A1C1DB∩平面β=C1D,∴A1B∥C1D,又BD∥A1C1,∴四邊形A1C1DB為平行四邊形.同理,AA1∥CC1,又E為AC的中點,∴E為A1C1的中點,又F為BD的中點,∴EF∥A1B,∵A1B?平面α,EF?平面α,
∴EF∥α.
[高考水平訓練]
1.給出下列幾個說法:
①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②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③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該平面平行;④過平面外一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與該平面平行,其中正確的說法為________(填序號).
解析:①當點在已
7、知直線上時,不存在過該點的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故①錯;②由于垂直包括相交垂直和異面垂直,因而過一點與已知直線垂直的直線有無數(shù)條,故②錯;③過棱柱的上底面內的一點任意作一條直線都與棱柱的下底面平行,所以過平面外一點與已知平面平行的直線有無數(shù)條,故③錯;④過平面外一點與已知平面平行的平面有且只有一個,故④對.
答案:④
2.設平面α∥β,A∈α,C∈α,B∈β,D∈β,直線AB與CD交于點S,且AS=8,BS=9,CD=34,當點S在平面α,β之間時,CS等于________.
解析:
如圖,由題意知,
△ASC∽△BSD,
∵CD=34,∴SD=34-CS.
由AS∶B
8、S=CS∶(34-CS)知,
8∶9=CS∶(34-CS),
∴CS=16.
答案:16
3.如圖,平面α∥平面β,A,C∈α,B,D∈β,點E,F(xiàn)分別在線段AB,CD上,且=.求證:EF∥平面β.
證明:(1)若直線AB和CD共面,
∵α∥β,平面ABDC與α,β分別交于AC,BD,
∴AC∥BD.
又=,∴EF∥AC∥BD.∴EF∥平面β.
(2)若AB與CD異面,如圖所示,連結BC并在BC上取一點G,使得=,則在△BAC中,EG∥AC,而AC?平面α,EG?平面α,
∴EG∥α.又α∥β,∴EG∥β.
同理可得GF∥BD,而BD?β,GF?β,
∴GF∥β
9、.
又EG∩GF=G,∴平面EGF∥β.
又EF?平面EGF,∴EF∥平面β.
綜合(1)(2)得EF∥平面β.
4.如圖,幾何體E-ABCD是四棱錐,△ABD為正三角形,CB=CD,EC⊥BD.
(1)求證:BE=DE;
(2)若∠BCD=120,M為線段AE的中點,求證:DM∥平面BEC.
證明:(1)設BD中點為O,連結OC,OE,則由BC=CD知,CO⊥BD.
又已知CE⊥BD,CO∩CE=C,所以BD⊥平面OCE.
所以BD⊥OE,即OE是BD的垂直平分線,所以BE=DE.
(2)取AB中點為N,連結MN,MD,DN,
∵M是AE的中點,∴MN∥BE.
∵△ABD是等邊三角形,∴DN⊥AB,
由∠BCD=120知,∠CBD=30,
所以∠ABC=60+30=90,即BC⊥AB,
所以ND∥BC,又因為MN∩DN=N,
BE∩BC=B,所以平面MND∥平面BEC,
故DM∥平面BEC.
我國經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需要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不斷優(yōu)化經濟結構,實現(xiàn)經濟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進區(qū)域協(xié)調發(fā)展,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推動城鄉(xiāng)發(fā)展一體化因:我國經濟發(fā)展還面臨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城鎮(zhèn)化水平不高、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不協(xié)調等現(xiàn)實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