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行路難導學案答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擬行路難導學案答案(2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擬行路難》導學案答案
翻譯: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因要飲酒而中斷了《行路難》的歌唱。
1、全詩突出了一個什么字?試結合詩的內(nèi)容加以分析。
明確:全詩突出一個“愁”字。
這首詩的開頭以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作為起興,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門第不同,命運也不同。這兩句中,隱含詩人的不平之氣。但是這種現(xiàn)象,像大自然一樣,很難改變。詩的第三、四句,詩人以“命”來自我安慰,聲稱不要“行嘆復坐愁”。不過實際上愁是消除不了的。詩的第五、六句,詩人就借酒澆愁,
2、用唱歌斷絕憂愁。然而,“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于是,詩的第七句:“心非木石豈無感?”用反問句式,直說“人心有感”,發(fā)出了抗爭。詩的前四句不言愁,第五、六句借酒澆愁、用歌斷愁,第七句是一個大轉折,把全詩的感情推向高潮。緊接著第八句,又是一個急轉,“不敢言”。第七句那么慷慨激昂,第八句卻如此無可奈何,在對比中表現(xiàn)出詩人精神上極度的矛盾、痛苦和忍辱負重。
全詩突出一個“愁”字,所嘆者愁,酌酒為消愁,悲歌為斷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潛所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古詩源》)
2、詩歌開頭兩句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怎樣的哲理?
這個比喻是說,像水是依照高下不
3、同的地勢流向各方一樣,人的遭際是被家庭門第的高低貴賤決定的。這是古代的血統(tǒng)論。
(分析:整理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八钡牧飨颍堑貏菰斐傻?;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這起首兩句,通過瀉水的尋常現(xiàn)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xiàn)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tài)描繪,造成了一種令人驚疑的氣勢。正如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正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心情。)
3、“安能行嘆復坐愁”和“心非木石豈無感”兩個反問句,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變化過程
4、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安能行嘆復坐愁”這個反問句,從字面上看,是說人生苦樂自有命,怎么能行時嘆息坐時愁呢?應該學會自我寬慰。實際上,語言中蘊含著不平之氣。這個反問句,詩人含著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還比較平穩(wěn)。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是詩人思想感情的大轉折。上文中,以“人生亦有命”來寬慰,以不言愁來消愁,感情還能克制。到借酒澆愁,其結果是愁更愁,情感之流開始奔涌。到“心非木石豈無感”,感情沸騰,在這句達到了高潮。
4、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結合全詩看,整理對此有怎樣的看法?
【明確】從
5、詩歌本身看,整理所說的“命”指門第決定人生,有什么樣的門第就有什么樣的遭遇。整理認為非常不公平,但沒法改變,只能發(fā)出憤怒的控訴。
5、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
明確:本詩即是詩人的不平之鳴,抒發(fā)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延伸拓展】
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風格方面,說說此詩對李白的《行路難(其一)》有哪些影響?
【明確】
整理的《擬行路難》對李白的《行路難》很有影響。
從思想內(nèi)容看,都是寫懷才遇的悲憤不平的感情。
從語言風格看,都得力于漢樂府的影響。語言質(zhì)樸,用近乎口語
6、的文字表現(xiàn)深邃的詩意。
【遷移拔高】
詠懷八十二首(其一)
阮籍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1)找出這首詩的詩眼?
【明確】憂思
(2)詩人是如何表現(xiàn)他的憂思的?
【明確】開頭兩句通過動作描寫(夜晚失眠,起來彈琴),婉約表達了詩人心中的隱憂。三、四、五、六句通過“明月、清風、孤鴻、翔鳥”以動寫靜,渲染出一種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為襯托來抒寫內(nèi)心的孤獨和憂思。最后兩句直抒胸臆,點破憂思、傷心。
(3)詩人為什么會如此傷心,如此憂思?(引導學生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解答)
【明確】三國魏晉時人。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專國政。死后其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魏帝曹芳,立曹髦。公元260年,司馬昭殺曹髦,立曹奐。死后,由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晉朝。阮籍就是處在司馬氏與曹氏激烈斗爭的政治漩渦之中。為了保全自己,他不得不小心翼翼,虛與周旋。生于亂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當時復雜的政治斗爭中保全自己。
友情提示:部分文檔來自網(wǎng)絡整理,供您參考!文檔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