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實驗精細精講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物理必考實驗精細精講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學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實驗三 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目錄
課前預習基礎落實
課堂互動考點突破
課前預習基礎落實
【實驗目的】
1.驗證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合成時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應用作圖法處理實驗數據和得出結論的能力。
【實驗原理】
(1)等效法:一個力F′的作用效果和兩個力F1、F2的作用效果都是讓同一條一端固定的橡皮條伸長到同一點,所以一個力F′就是這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圖示,如圖實Ⅲ-1所示。
(2)平行四邊形法: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圖示。
(3)驗證: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若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相同,則驗證了
2、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器材】
方木板一塊、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幾個)、細芯鉛筆。
【實驗過程】
1.在水平桌面上平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上細繩套。
3.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將結點拉到某一位置O,如圖實Ⅲ-2所示。
4.用鉛筆描下O點的位置和兩條細繩的方向,讀出并記錄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5.用鉛筆和刻度尺在白紙上從O點沿兩條細繩的方向畫直線,按一定的標度作
3、出兩個力F1和F2的圖示,并以F1和F2為鄰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邊形,過O點的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即為合力F。
6.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樣的位置O,讀出并記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用刻度尺從O點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7.比較F′與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的合力 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在實驗誤差允許的范圍內是否相等。
8.改變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再做兩次實驗。
【注意事項】
1.同一實驗中的兩只彈簧測力計的選取方法是:將兩只彈簧測力計調零后互鉤對拉,若兩只彈簧測力計在對拉過程中,讀數相同,則可選;若讀數不同,應另換,直至相同為
4、止。
2.在同一次實驗中,使橡皮條拉長時,結點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
3.用兩只彈簧測力計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時,夾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在60~100之間為宜。
4.讀數時應注意使彈簧測力計與木板平行,并使細繩套與彈簧測力計的軸線在同一條直線上,避免彈簧測力計的外殼與彈簧測力計的限位卡之間有摩擦。
5.細繩套應適當長一些,便于確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細繩套的方向畫直線,應在細繩套末端用鉛筆畫一個點,去掉細繩套后,再將所標點與O點連接,即可確定力的方向。
6.在同一次實驗中,畫力的圖示所選定的標度要相同,并且要恰當選取標度,使所作力的圖示稍大一些。
【誤差分析】
1.誤差
5、來源:除彈簧測力計本身的誤差外,還有讀數誤差、作圖誤差等。
2.減小誤差的辦法:
(1)實驗過程中讀數時眼睛一定要正視彈簧測力計的刻度,要按有效數字和彈簧測力計的精度正確讀數和記錄。
(2)作圖時用刻度尺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兩力的對邊一定要平行。
課堂互動考點突破
考點一 實驗的原理與操作
[例1] 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實Ⅲ-3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點,OB和OC為細繩。圖實Ⅲ-3乙是在白紙上根據實驗結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
6、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7、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遺漏的內容分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解析]
(1)由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至O點的拉力一定沿AO方向;而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的合力,由于誤差的存在,不一定沿AO方向,故一定沿AO方向的是F′。
(2)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它們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替代,故B正確。
(3)
8、①根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的操作規(guī)程可知,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C、E。
②在C中未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未說明是否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
[答案] (1)F′ (2)B (3)①C E?、贑中應加上“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 E中應說明“把橡皮條的結點拉到同一位置O”
[點評]
①兩次的效果相同是指兩次橡皮條拉伸的方向和伸長量均相同,即需拉到同一位置O。
②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拉力的方向一定沿橡皮條的拉伸方向。
針對訓練:
1. (安徽理綜)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中,某同學用圖釘把白紙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點,兩個細繩
9、套系在橡皮條的另一端。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拉住兩個細繩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條伸長,結點到達紙面上某一位置,如圖實Ⅲ-4所示。請將以下的實驗操作和處理補充完整:
(1)用鉛筆描下結點位置,記為O;
(2)記錄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F1和F2,沿每條細繩(套)的方向用鉛筆分別描出幾個點,用刻度尺把相應的點連成線;
(3)只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把橡皮條的結點仍拉到位置O,記錄測力計的示數F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力的圖示要求,作出拉力F1、F2、F3;
(5)根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F1和F
10、2的合力F;
(6)比較________的一致程度,若有較大差異,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并作出相應的改進后再次進行實驗。
解析 (3)沿此時細繩(套)的方向用鉛筆描出幾個點,用刻度尺把這些點連成直線。
(6)為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需比較合力F與拉力F3的一致程度。
答案 (3)見解析 (6)F和F3
考點二 實驗數據的處理
[例2] (山東理綜)某同學通過下述實驗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實驗步驟:
①將彈簧秤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木板上,使其軸線沿豎直方向。
②如圖實Ⅲ-5所示,將環(huán)形橡皮筋一端掛在彈簧秤的秤鉤上,另一端用圓珠筆尖豎直向下拉,直到彈簧秤示數為某一設定值
11、時,將橡皮筋兩端的位置標記為O1、O2,記錄彈簧秤的示數F,測量并記錄O1、O2間的距離(即橡皮筋的長度l)。每次將彈簧秤示數改變0.50 N,測出所對應的l,部分數據如下表所示:
③找出②中F=2.50 N時橡皮筋兩端的位置,重新標記為O、O′,橡皮筋的拉力記為FOO′。
④在秤鉤上涂抹少許潤滑油,將橡皮筋搭在秤鉤上,如圖實Ⅲ-6所示。用兩圓珠筆尖成適當角度同時拉橡皮筋的兩端,使秤鉤的下端達到O點,將兩筆尖的位置標記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記為FOA,OB段的拉力記為FOB。
完成下列作圖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數據在圖實Ⅲ-7中畫出F-l圖線,根據圖線求得l0=____
12、____cm。
(2)測得OA=6.00 cm,OB=7.60 cm,則FOA的大小為________N。
(3)根據給出的標度,在圖實Ⅲ-8中作出FOA和FOB的合力F′的圖示。
(4)通過比較F′與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實驗結論。
[解析]
(1)根據表格數據,作出F-l圖線見下圖,圖線的截距即表示橡皮筋原長,因此l0=10.0 cm。
(2)橡皮筋總長l=OA+OB=13.60 cm,根據F-l圖線,可讀出彈簧長度l=13.60 cm時橡皮筋的拉力為1.80 N。
(3)根據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對角線表示合力F′。見下圖。
(4)若F
13、′與FOO′在誤差范圍內大小相等、方向相同,就表明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是正確的。
[答案] (1)作圖見解析 10.0(9.8,9.9,10.1均正確) (2)1.80(1.70~1.90均正確) (3)作圖見解析 (4)FOO′
針對訓練:
2.“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實驗裝置如圖實Ⅲ-9甲所示。
(1)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圖實Ⅲ-9甲所示。其中,細繩CO對O點的拉力大小為________N;
(2)請將圖甲中細繩CO和BO對O點兩拉力的合力F合畫在圖乙上,由圖求出合力的大小F合=________N(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3)某同學對彈簧測力計中
14、彈簧的勁度系數是多少很感興趣,于是,他將刻度尺與彈簧測力計平行放置,如圖丙所示,利用讀得的數據,他得出了彈簧的勁度系數,那么,該彈簧的勁度系數k=________N/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解析
(1)由圖甲可讀出CO對O點的拉力大小為2.60 N。
(2)在圖乙上的畫圖如圖所示,結合作圖可求知合力大小為5.1 N。
(3)由圖丙可知,彈簧測力計零刻度線對應5.0 mm,2. 60 N對應48.0 mm,由胡克定律,F=kx,解得k=F/x=60 N/m。
答案 (1)2.60 (2)圖見解析 5.1 (3)60
考點三 創(chuàng)新實驗設計(實驗器材創(chuàng)新)
[例3] (衡陽
15、模擬)如圖實Ⅲ-10所示,某實驗小組同學利用DIS實驗裝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為兩個相同的雙向力傳感器,該型號傳感器在受到拉力時讀數為正,受到壓力時讀數為負。A連接質量不計的細繩,可沿固定的板做圓弧形移動。B固定不動,通過光滑鉸鏈連接長0.3 m的桿。將細繩連接在桿右端O點構成支架。保持桿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驟操作:
①測量繩子與水平桿的夾角∠AOB=θ
②對兩個傳感器進行調零
③用另一根繩在O點懸掛一個鉤碼,記錄兩個傳感器的讀數
④取下鉤碼,移動傳感器A改變θ角
重復上述實驗步驟,得到表格。
(1)根據表格數據,A傳感器對應的是表中力________(選填“F1”
16、或“F2”)。鉤碼質量為________kg(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2)本實驗中多次對傳感器進行調零,對此操作說明正確的是( )
A.因為事先忘記調零
B.何時調零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
C.為了消除橫桿自身重力對結果的影響
D.可以完全消除實驗的誤差
[解析]
(1)A傳感器中的力均為正值,故A傳感器對應的是表中力F1,平衡時,mg=F1sin θ,當θ=30時,F1=1.001 N,可求得m=0.05 kg。
(2)在掛鉤碼之前,對傳感器進行調零,目的是為了消除橫桿自身重力對結果的影響,故C正確。
[答案] (1)F1 0.05 (2)C
針對訓練:
17、
3.某同學嘗試用橡皮筋等器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他找到兩條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鉛筆、細繩、白紙、釘子,設計了如下實驗:將兩條橡皮筋的一端與細繩連接,結點為O,細繩下掛一重物,兩橡皮筋的另一端也都連有細繩。實驗時,先將一條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細繩固定在墻上的釘子A上,另一條橡皮筋任其下垂,如圖實Ⅲ-11甲所示;再將另一條橡皮筋的另一端的細繩固定在墻上的釘子B上,如圖實Ⅲ-11乙所示。
(1)為完成實驗,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兩橡皮筋的另一端連接的細繩a、b長度要相同
B.要測量橡皮筋的原長
C.要測量圖甲和圖實Ⅲ-11乙中橡皮筋的長度
18、
D.要記錄圖甲中結點O的位置及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
E.要記錄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及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
(2)對該實驗“兩條相同的橡皮筋”的要求的理解正確的是( )
A.橡皮筋的材料和原長相同即可
B.橡皮筋的材料和粗細相同即可
C.橡皮筋的材料、原長和粗細均要相同
解析
(1)首先應明白該實驗的實驗原理,即用橡皮筋的伸長量來表示彈力的大小,所以實驗中一定要測橡皮筋的長度,而沒必要關心細繩a、b的長度,選項B和C中的操作是需要的,為了確保力的合成的等效性,需要題圖乙中結點O′的位置及過結點O′的豎直方向,選項E中的操作是必需的。
(2)為了能用橡皮筋的伸長量表示彈力大小,滿足F=kx,應讓k值相同,即橡皮筋的材料、粗細、原長均要相同,選項C正確。
答案 (1)BCE (2)C
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