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杜甫詩三首導學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蜀道難杜甫詩三首導學案(8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蜀道難》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全詩的內容,把握其意境,提高鑒賞古代詩歌的能力。
2.熟讀成誦,仔細品味詩歌的藝術特色,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學習重點】
體會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風格。
【學習難點】
詩歌內容的鑒賞
【學習方法】
反復誦讀
【相關知識】
1、走近整理
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有“詩仙”之美譽。詩風雄奇豪邁,感情奔放,幻想豐富,形象鮮明,是我國詩歌史上繼屈原后又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并稱“李杜”。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
2、、《早發(fā)白帝城》等。
2、關于蜀道
蜀道北起陜西漢中寧強縣,南到四川成都,全長450公里,入川經(jīng)廣元、劍閣、梓潼、綿陽、德陽等地。沿線地勢險要,山巒疊翠,風光峻麗,關隘眾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形容。
3、關于這首詩的寫作目的
唐代孟棨的《本事詩》和五代王定保的《唐摭言》都記載李白初到長安會見賀知章,出示《蜀道難》,博得“謫仙”雅號的事??梢娺@是李白的一篇習作,大抵以馳騁文采為高,未必有什么寓意。李白年輕時多模仿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詩文,以超越古人為能事。杜甫曾論李白詩說:“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鏗?!睆脑娨鈦砜?,這是一篇送友人入蜀的詩歌,大約作于唐天寶初年。同類題材的作品在
3、李白集中還有五言律詩《送友人入蜀》和《劍閣賦》,可以相互印證。因為賀知章的賞識,李白名聲大振,從此奠定了“詩仙“的地位,《蜀道難》可以說是他的成名作。
4、李白《送友人入蜀》
見說蠶從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5、李白《劍閣賦》
咸陽之南直望五千里,見云峰之崔嵬。前有劍閣橫斷,倚青天而中開。上則松風蕭颯瑟,有巴猿兮相哀。旁則飛湍走壑,灑石噴閣,洶涌而驚雷。
送佳人兮此去,復何時兮歸來?望夫君兮安極,我沉吟兮嘆息。視滄波之東注,悲白日之西匿。鴻別燕兮秋聲,云愁
4、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劍閣兮,與君兩鄉(xiāng)對酒而相憶。
【整體感知】
《蜀道難》原本是樂府古題,屬《相和歌辭·瑟調曲》。李白之前的古辭,也多詠蜀地山川之險。如南朝陳著名詩人陰鏗的《蜀道難》云:“輪摧九折路,騎阻七星橋,蜀道難如此,功名詎可要?!北酒娙艘u用樂府古題而推陳出新,以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生動地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麗險峻的山川景色,詩歌充滿著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蜀道難》的結構回環(huán)往復。詩的開篇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定下基調。隨著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場景的變化,“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詠嘆反復出現(xiàn),形成了以此為主旨句貫穿
5、始終、內容層層深入的格局。
【學習過程】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噫吁嚱( ) 魚鳧( ) 秦塞( )
石棧( ) 猿猱( ) 捫參( )歷井
撫膺( ) 巉( )巖 喧豗( )
飛湍( ) 砯( )崖 崔嵬( )
吮血( ) 咨嗟( )
二、給下
6、列詩句劃分節(jié)奏
(1)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2)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3)其險也如此,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4)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1)猿猱欲度愁攀援( )
(2)雄飛雌從繞林間( )
(3)使人聽此凋朱顏( )
(4)砯崖轉石萬
7、壑雷( )
(5)側身西望長咨嗟( )
(6)朝避猛虎,夕避長蛇( )
四、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危( )乎高哉
(2)蜀道之難,難于( )上青天
(3)開國何( )茫然
(4)西當( )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顛
(5)黃鶴六飛尚( )不得過
(6)但(
8、 )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 )繞林間
(7)連峰去( )天不盈( )尺
(8)一夫當( )關,萬夫莫開。
(9)所守或( )匪親
【研習課文內容】
1、 為什么要寫蜀道之“難”?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在三節(jié)詩中出現(xiàn)了三次,蜀道之“難”分別體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3、詩人是用哪些內容來表現(xiàn)各處“難”的?具體用了哪些藝術手法?
⑴第一節(jié)用內容——
第一節(jié)用手法——
⑵第二節(jié)用內容——
第二節(jié)用手法
9、——
⑶第三節(jié)用內容——
第三節(jié)用手法——
4、由本詩看李白的藝術特色。
5、你認為詩人“蜀道之難”的慨嘆后隱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
【課堂小結】
【課時作業(yè)】
1、 背誦課文
2、完成資料上相關練習
【拓展閱讀】
道不盡的詩圣 說不完的詩仙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仙是超凡脫俗的,圣是超凡入俗的。仙出世,李白一生都在作浪漫的想象飛行;圣入世,杜甫一生都在現(xiàn)實的荊棘與泥水中行走跋涉。
李白是俠,憤世嫉俗,快意恩仇,醉眠酒家,笑傲王侯,
10、飛揚跋扈,揮金如土,一付豪客形相;杜甫是儒,書生意氣,匡濟情懷,仁民愛物,悲天憫人,身無半文,心憂天下,一片菩薩心腸。
李白近道,故有仙靈氣,得天人之妙相;杜甫近佛,故有慈悲心。
韓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李白與杜甫一生都在燃燒,李白是天上的隕石,杜甫是人間的火種。
李白詩秀在神,杜甫詩美在骨。
李白詩以氣氛擬虛景;杜甫詩以實景畫氣氛。李白說:“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虛晃一槍;杜甫說:“關塞蕭條行路難”,是大實話。
李白寫幻想,杜甫寫現(xiàn)實;李白寫過往未來,杜甫寫當今時事;李白寫夢中世界,杜甫寫夢醒時分;李白多好夢,杜甫多惡夢;李白多開心事,杜甫多失
11、意事;李白寫復雜為單純,杜甫寫單純?yōu)閺碗s;李白是傳奇,杜甫是編年史;李白是天之驕子,杜甫是國之人杰;李白是喜劇演員,杜甫是悲劇演員;李白是如來,杜甫是觀音。
“在無盡的豪放飄逸與悲天憫人之中,后人永遠記住了兩個名字‘詩仙’與‘詩圣’”。
3 / 8
《杜甫詩三首》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近體詩與古體詩的區(qū)別,初步了解詩歌格律常識。了解杜甫的生平、作品及其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的影響。
2、體會杜詩“沉郁頓挫”的詩風,感受詩歌的深沉感情,領會詩歌的主旨。(重點)
3、從寫景、抒情、對偶、布局謀篇、煉字煉句等方面欣賞詩歌。(難點)
4、體會詩歌所體現(xiàn)的憂國憂民之
12、情和孤獨抑郁之感。(重點)
二、學習方法:誦讀、討論、比較閱讀、品讀鑒賞
三、知識鏈接:
(一)常識:舊詩有古體、近體之分,此詩始于唐代。唐人把當時新出現(xiàn)的格律詩稱為近體詩,把產(chǎn)生于唐以前較少格律限制的詩稱為古體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往體詩”。按每行詩字數(shù)可分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雜言等。每首詩不拘字數(shù),不求對仗,不講究平仄和押韻,節(jié)奏也較自由。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使唐代形成的格律詩和絕句的統(tǒng)稱。每詩句數(shù)固定(排律詩除外);每句字數(shù)固定;押平聲韻,不換韻,位置固定;講究平仄對仗。
律詩是近體詩(與唐代以前的古體詩相對而言)的
13、一種。格律嚴密,故名。八句,分五言、七言兩體,簡稱五律、七律。律詩中,凡兩句相配,稱為一“聯(lián)”。第一聯(lián)(一、二句)稱“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三、四句)稱“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五、六句)稱“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七、八句)稱“尾聯(lián)”。每聯(lián)的上句稱“出句”,下句稱“對句”。
律詩必須符合以下三個基本條件:
1、押韻: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聲, 且一韻到底。
2、對仗:律詩中間兩聯(lián)(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
3、平仄:律詩和絕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規(guī)定,誤用者謂之“失粘”。所謂“失粘”,應該是指鄰句不相粘——“粘”的意思是兩句詩的平仄相同,而鄰句則是指下
14、一聯(lián)的上句和上一聯(lián)的下句。與“失粘”類似的規(guī)則,還有“失對”,也就是同一聯(lián)的上下兩句沒有平仄相對。
4、整理: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又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當權,他24歲應試不第,漫游各地,與李白、高適一流大詩人往還酬唱,34歲開始在長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縣,得知幼子已餓死,而皇室貴族還過著荒淫逸樂的生活,強烈的階級對比,使詩人留下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絕唱。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
15、《垂老別》《無家別》)。其詩顯示了唐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明清文人推崇他為“詩圣”。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而以沉郁頓挫為主。有《杜工部集》。
(二)背景信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四月,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第二年春天,杜甫攜家來到夔州暫居。在夔州居住的兩年時間里,杜甫寫下了四百多首詩。本課所選的三首律詩,都作于這一時期。
《秋興八首》是詩人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流寓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時,因秋而感發(fā)詩興的作品。持續(xù)八年的安史之亂,至廣德元年(763年)始告結束,而吐蕃、回紇乘虛而入,藩鎮(zhèn)擁兵割據(jù),戰(zhàn)亂四起,唐王朝難以復興了。此時,嚴武去世,杜
16、甫在成都生活失去憑依,遂尚江東下,滯留夔州。詩人時已55歲,經(jīng)常臥病在床,知交零落,壯志難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肚锱d八首》(其一)熔鑄鑄了夔州蕭條的秋色、凄清的秋聲、暮年多病的苦況、關心國家命運的深情,悲壯蒼涼,意境深閎。
《詠懷古跡》(其三)這是杜甫于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共五首。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跡,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跡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這首詩是詠嘆王昭君出塞之作,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情懷。
《登高》這首詩是杜甫大歷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長江之濱、矍塘峽口,以水
17、急、風大、多猿著稱。詩中抒發(fā)的不只是詩人個人的不幸。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們又乘隙而起,相互爭奪地盤,造成社會動亂,民不聊生。在這種形勢下,詩人只得繼續(xù)“飄泊西南天地間”。他的郁悶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這里有時代的苦難,也有家道的艱辛,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的相繼辭世。為了排遣濃云一樣時時壓在心頭的郁悶,他抱病登臺,但悲涼蕭瑟的江峽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后人給予這首詩以極高的評價,胡應麟就曾經(jīng)說這首《登高》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四、學習過程:
1、基礎知識
省識( ) 夔州( ) 急暮砧( ) 荊門( )
18、
朔漠( ) 青冢( ) 渚( ) 繁霜鬢( )
2、自讀
怎樣讀懂一首詩?
先通讀詩歌,看誰能最快最準的說出每首詩的思想情感,并說說是怎樣得知的。
總結方法:第一步,讀懂題目,第二步,找出詩中的意象(人或物),讀懂詩句的意思。第三步,抓住能體現(xiàn)整理感情的詞句,結合時代背景和整理的生平(關注注釋),然后說說這首詩歌有什么樣的內涵,抒發(fā)了整理怎樣的思想情感。
秋興八首(其一)
1、 整體感知:
這首詩抒發(fā)了整理怎樣的情懷?
明確:題目意思
詩句意思
小結:
2、詩中的意象以及其含義:
19、A、玉露凋傷楓樹林:
B、巫山巫峽氣蕭森:
C、江間波浪間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D、叢菊兩開他日淚:
E、孤舟一系故園心:
F、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總結:
3、佳句鑒賞:
⑴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⑵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詠懷古跡
1、整體感知
⑴這首詩寫的什么內容?請在原文中找出點明主旨的那個詞語。
⑵昭君在漢宮尚未躋身宮妃之列,不過是后宮中一位待詔的宮女,而嫁到“朔漠”卻封為閼氏(相當于漢皇后),還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她怨什么?你是從那些詩句中讀到的。
20、
⑶《詠懷古跡(其三)》題為詠懷,可里面只寫了昭君的怨恨,并無整理個人的情懷,這是不是與標題“詠懷”二字不符?
唐玄宗天寶五年,整理西入長安,羈留十年,才做了個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他前往靈武投奔唐肅宗,任右拾遺。整理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觸怒唐肅宗而受排擠,被貶為華州司功。
2、佳句鑒賞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登 高
1、整體感知
(1)詩中哪幾聯(lián)寫景,共寫了幾種景物?這些景物各給人什么感覺?
題目意思:登臺,是九九重陽節(jié)的一種習俗。古人為什么登臺?是為了祈求長壽。登臺都是全家一起去,
21、可是杜甫呢?是獨自一人,登臺的地點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鄉(xiāng),而杜甫呢?是在離家萬里的他鄉(xiāng),悲涼的秋天。
詩中的意象及其含義:
(2)詩人前兩聯(lián)寫景,后兩聯(lián)抒情,那么在后兩聯(lián)中,從哪些字眼可以看出詩人的感情呢?
2、 佳句欣賞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五、總結探討。
本課所選三首詩都是作于秋天,其中兩首直接寫到了秋景秋思。怎樣理解杜甫的悲秋情懷呢?
悲秋是我國古代文學的一個傳統(tǒng)題材,所謂“春女善懷,秋士易感”。如宋玉的《九辨》云:“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驚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曹丕的《燕歌行》云:感,容易使人產(chǎn)生人生遲暮,功業(yè)難成之類的聯(lián)想,但也催人奮進,令人振作。杜甫的悲秋,融人了羈旅的愁思,家國的憂傷,身世的感慨,顯得更加沉郁厚重。
友情提示:部分文檔來自網(wǎng)絡整理,供您參考!文檔可復制、編制,期待您的好評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