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學反思》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學反思(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
論文題目:《全等三角形判定》教學反思
一、 教學目標的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這個課,要求學生會通過觀察幾何圖形識別兩個三角形全等,并能通過準確的分類動手探索出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條件。具體說:(1)準確識別兩個三角形全等----會將兩個三角形相等的邊和角對應重疊在一起,看是否重合;(2)相信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不一定要3條邊和3個角都相等,可能一邊或一角相等就充足(這個判斷不一定要準確,但要有這種想法,探索命題的真假才有可能);(3)能準確地將三角形的6個元素按條件的個數(shù)分成:①一個元素:一個邊或一條角對應相等。②兩個元素:兩邊或一邊一角或兩角對應相等。③三個元素:三邊或兩邊和一角或
2、一邊和兩角或三角對應相等。或者按:①邊(一條邊或兩條邊或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②角(一個角或兩個角或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③邊和角[一條邊和一個角或一條邊和兩個角(又分為角邊角和角角邊兩種)或兩條邊和一個角(又分為邊角邊和邊邊角兩種)分別對應相等];(4)能將分好的三大類(12小類)條件用畫圖的方法實行驗證,找出能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的三條公理和一條定理;(5)能用這四個判定,直接判定兩個三角形是否全等或能補充一個條件使兩個三角形全等。
基于知識的完整性和分類的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我認為這個教學設計體現(xiàn)了知識與技能目標。增強學生的觀察、猜想和動手操作水平。
二、教學策略的反思
1、對分類的把握
3、。對很多學生來說實行分類有困難,學生是否能準確分類,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和重點之一。要找到解決難點策略,就要找到造成難點的原因,學生之所以分類有困難是因為他們不知到從什么地方下手,以及做到不重不漏。我將這個問題分為兩步:(1)提出第一個問:“我們發(fā)現(xiàn)判定兩個三角形全等不一定要6個元素(三個角和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可少一些元素,那么最少要幾個元素,我們從多少個元素開始找呢?”多數(shù)學生會從一個元素開始,持續(xù)地增加元素。少部分學生從邊開始,一條邊、兩條邊、三條邊,然后再到角、邊角(這也是一種好方法,給予肯定,但不在堂上全班探討)。(2)提出第二個問:“從一個元素到二個元素再到三個元素……,一步一步地探索
4、下去的思路是準確的,但不夠具體,請同學們將元素所代表的具體情況(邊或角)寫出,并進一步畫出草圖表示對應相等的邊角位置。”小組討論,分類如下:
能夠說,通過這樣分類的學習,達到了兩個目標:(1)滲透數(shù)學的分類思想;(2)明確對應關系,使得后繼學習變得順利。
2、容量問題?!芭c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能夠自動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本課為了達到內容的完整性和思路的連續(xù)性----找兩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將“找的方法”-----分類和驗證得出結論,放在一節(jié)課上,使人覺得容量比較大。造成“容量大”的原因主要在畫圖驗證上,而畫圖驗證的過程中以學生畫圖
5、占用的時間最長,弄不好整節(jié)課就好像在上畫圖課,而學生畫圖并不困難。所以,我將本課學習分為兩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畫圖和識圖,放在課前學習,(1)要求學生按所給的不同的3個條件(附上作圖步驟),畫出6個圖并在圖注上已知條件,剪下來備用。在課堂上需驗證時才取出與小組同學對比,是否全等。實際上,學生在上課前早已忍不住實行了對比,正為有的三角形與同學的全等,有的三角形與同學的不全等而奇怪,不知道是同學畫錯了還是自己畫錯了。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就從小組交流結果開始更好呢?(2)對給出的兩個三角形直接判斷是否全等。第二部分是在課堂上,對全等的概念實行強化復習(包括驗證兩個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和書寫要求,使學生明確畫
6、圖驗證是當前唯一的可操作的方法),分類、驗證(包括舉反例:對滿足一個元素或兩個元素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簡單應用。
3、關于邊邊角。這是本節(jié)課中的又一個難點,學生在作圖中難于理解到自己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96%的學生剪最大的那個三角形(即圖1中,ΔABC),而對ΔADC卻“視而不見”。實際上,學生們也注意到了ΔADC,也以前為剪哪個三角形而一籌莫展,但一想小的三角形在大的三角形中,剪大的錯了還能夠剪小的,于是就剪大三角形。學生對ΔABC和ΔADC都滿足“邊邊角”理解不足,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套在一起,反而妨礙了學生的識圖,但它們不全等,學生是知道的,我用幾何畫板演示,將ΔADC拖離Δ
7、ABC,讓學生仔細觀察,并填空:
(1)如圖1,在ΔABC和ΔADC中
AC=AC
CD=
∠CAB=∠
即ΔABC和ΔABD滿足“邊邊角”,但它們 全等,“邊邊角”不能判定兩個三角形 。
(2)如圖2,等腰梯形ABCD中,AD∥BC,
∴∠ =∠ ,
在ΔABD和ΔCDB中
AB= (等腰梯形的兩腰 )
BD= (公共邊)
∠ADB=∠
但ΔABD和ΔCDB 全等。
這個策略是成功的,學生不但認識到“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條邊和其中一邊的對角對應相等,
8、那么這兩個三角形全等”,是假命題。而且認識到不可隨意放棄作圖出現(xiàn)的點D,以及如何書寫所舉的反例。
4、在運用中鞏固知識。由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找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因而本節(jié)課不必理會如何書寫“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所以我參考了一些同事的方法,采取了根據(jù)條件說出兩個三角形全等的理由,或者寫出兩個條件,讓學生靈活補充一個條件使得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補充原設計的練習,學生們很來勁,效果顯著。(注:“角角邊”定理的證明留到下節(jié)課進行嚴格的書寫證明。)
三、成效性反思
原教學設計附有作圖練習卷(按要求作三角形,使得三角形有三個元素等于所給的具體值),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做,因考慮到內容較多,在上課時將學生
9、分成6組,每組完成同一個作圖(其它為作業(yè)),每個同學獨立完成作圖,然后與小組成員比較所畫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并匯報給全班同學。操作上可進行,但我始終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可又說不出為什么。給我的學生上課,才意識到“邊邊角”情況,畫了圖的六分之一學生說全等,而六分之五的學生沒動手畫過,我不能直接點評,一急之下,我脫口說這一組的作圖藏有一個秘密,我們再仔細畫一次,這才順利解決了問題。因而,另一個班,我就將“作圖練習卷”作為課前作業(yè),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這樣處理效果更好。
四、本節(jié)課“發(fā)現(xiàn)公理”的教學模式
1、課前準備:為目標而做的鞏固練習、作品、小研究。
2、課中:(1)鞏固、引入、提出問題;
(2)學生實踐活動:分類與驗證;
(3)教師點評;
(4)歸納總結;
(5)簡單應用練習。
3、課后:(1)回顧發(fā)現(xiàn)過程:撰寫小報告;
(2)鞏固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