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守恒定律 (2)》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質量守恒定律 (2)(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上搜索。
1、質量守恒定律可理解為“五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兩個可能改變”。
1. 一定條件下,下列物質在密閉容器內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
純凈物
乙醇
氧氣
二氧化碳
水
X
反應前質量/g
2.3
4
0
0
0
反應后質量/g
0
0
2.2
2.7
待測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反應后X的質量為1.5g B.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C.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 D.X中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1
2、某純凈物X在空氣中完全
2、燃燒,反應式為: X + 3 O2=== 2CO2 + 3 H2O,根據(jù)質量守恒定律可判斷出X的化學式為:
A C2H4 B C2H4O C C2H6 D C2H6O
3、在Cu + HNO3 = Cu(NO3)3 + 2 X + 4 H2O反應方程式中,X的化學式為:
A NO B NO2 C N2O D N2O3
4、物質X和B2能發(fā)生下列反應:2X + B2 = 2 AB3,則X的化學式是:
A AB2 B A2B2 C AB3
3、 D A2B3
5、某化合物R在空氣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下列關于R化學式敘述正確的是:
A R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B R一定含有碳和氫元素,不含有氧元素
C R一定含有碳和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R不一定含有碳和氫元素,但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6、某物質W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了4.4克CO2和3.6克的水,消耗的氧氣為6.4克 ,則W中所含有的元素判斷正確的是:
A 一定含有C H元素,不含O元素 B 一定含有 C H 元素,可能有O元素
C 一定含有C H O三種元素 D 條件不足,不能判斷
4、
7、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的反應過程中,氫氣與氧氣的質量之比是:
A 1 :1 B 2 :1 C 2 :32 D 4 : 32
8、對于質量守恒定律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A 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數(shù)目不變 B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C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數(shù)目不變。
D 化學反應前后,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總質量和生成物的總質量相等
9、.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A、B、C、D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物質
A
B
C
D
反應前質量/g
4
6
111
5、4
反應后質量/g
待測
15
0
84
則正確的說法是( )
A.該反應的反應物為A和C B.容器中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反應后,生成D的質量為84g D.反應后,待測A的質量為26g
10、一定條件下,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
物質
甲
乙
丙
丁
反應前質量(g)
1
30
17
2
反應后質量(g)
M
31
0
18
關于此反應,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
A.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B.甲肯定是催化劑
C
6、.表中M為1g D.反應前后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11、1.6g某物質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關于該物質的組成有下列論斷:①一定含有C、H元素;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2;⑥分子中C、H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4,其中正確的是( )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12、在反應4A+3B=2C中,2.7gA完全反應后生成5.1gC。已知B的相對分質量為32,則C的相對分子質量是( ) A.34 B.68 C.102 D.204
13、在反應A+3B=2C+2D中,C和D的相對分子質量比為22:9。已知2.8gA跟一定量的B完全反應,生成8.8gC,則在此反應中B和C的質量比是 。
14、有A、B、C三種物質各15克,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后只生成30克D。若增加10克C,A和C恰好完全反應。則參加反應的A與B的質量比為( )
A.3:2 B.2:3 C.5:2 D.5:3
物質質量
元素種類
原子個數(shù)
原子種類
15、鎂帶在容器中密封(內含空氣)加熱,圖中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質總質量的變化的是( )。
[來源:Z&xx&k.Com]
時間
時間
時間
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