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會學》教學課件
《政治社會學》教學課件,政治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教學,課件
第七講:政黨一、現(xiàn)代政黨的產(chǎn)生1、定義政黨:基于大家大家一致同意的某種特殊主義主義,以共同奮斗來促進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而結合的團體。伯克是其成員打算一致行動以便在競選斗爭中取得政權的團體。熊彼特核心:動員、組織思考:帝制中國的“黨爭”算是現(xiàn)代政黨的雛形嗎?2、條件:、條件:英國托利黨、輝格黨(議會派別政黨)美國聯(lián)邦黨、反聯(lián)邦黨(民主共和黨民主黨、輝格黨民主黨、共和黨)世俗化民間社團通訊技術3、核心:、核心:國家危機合法化危機整合危機參政危機多種見解存在勢不兩立的地區(qū)和團體沖突民眾參與的訴求政黨是國家性質轉變的表現(xiàn)小貼士:民國那些事兒民國初年政黨遍地開花 中國第一次見證民主http:/ 一手捉刀http:/ 工作重點:救助窮人、提供就業(yè)、吸引小孩現(xiàn)代政黨的組織結構:現(xiàn)代政黨的組織結構:干部會議干部會議支部支部基層組織基層組織較少專職人員,主要在選舉時啟動,如美國政黨俱樂部俱樂部支黨部支黨部細胞細胞有較為規(guī)律與嚴謹?shù)恼渭軜嫞刹繛閷B毴藛T,負責選舉募款與政綱宣傳。如歐洲社會黨,日本組織嚴密,不以選舉為目的,組織深入到社會內部,如中國共產(chǎn)黨現(xiàn)代政黨的成員結構:現(xiàn)代政黨的成員結構:諜戰(zhàn) PK 群眾工作干部黨群眾黨政黨內部權力結構:政黨內部權力結構:寡頭統(tǒng)治鐵律米歇爾斯精神因素、技術因素、領導地位的性質思考:如果讓黨內民眾以及各派別之間競爭并允許不同見解,這樣的組織往往是極為軟弱的;如果內部達成和諧一致,則有可能意味著寡頭政治集團。那么,在政黨政治的條件下,究竟是應該在機構內部尋求民主,還是在機構外部尋求勝利?三、現(xiàn)代政黨類型1、按政黨數(shù)量來劃分:特征特征選舉制度選舉制度代表國家代表國家一黨制黨政合一法西斯國家兩黨制壟斷資產(chǎn)階級操縱;競選;限制第三黨發(fā)展相對多數(shù)英、美、澳、加多黨制多為議會民主制國家;聯(lián)合政府;政權交替;政局不穩(wěn)比例代表制法、德、日、印2、按意識形態(tài)分類(1)資本主義政黨資本主義政黨即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固守資產(chǎn)階級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政黨。大體又可分為三類 即自由主義政黨、保守主義政黨和法西斯主義政黨。(2)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指歐、美、大洋洲各國信奉民主社會主義的社會黨、社會民主黨或工黨。(3)共產(chǎn)主義政黨共產(chǎn)主義政黨是各國無產(chǎn)階級先進分子的組織,信奉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的科學共產(chǎn)主義,繼承1847年建立的共產(chǎn)主義者同盟的傳統(tǒng)。一般都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從舊的社會民主黨中分立出來或者新建的。(4)民族主義政黨民族主義政黨是以爭取或維護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jīng)濟文化為主旨的政黨,其成分較為復雜,大多以民族資產(chǎn)階級的代表為主體。左翼和右翼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時期的產(chǎn)物左翼:主張改革、革命的激進力量右翼:主張秩序、穩(wěn)定的保守力量3、中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歷史地位黨建國家四、政黨危機1、思想危機代表性問題“綜合百貨商店型”的政黨“三個代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組織危機黨員人數(shù)減少、集權化發(fā)展、腐敗蔓延和政治支持率下降政黨分化組合頻繁如日本的朋黨政治政黨之間拋棄自己的信仰、理念和政策主張,為實現(xiàn)各自的私利而不斷進行的離散聚合。劇場政治、人氣政治。歷任日本首相(平成天皇時期)宇野宗佑(1989.6.3就任)海部俊樹(1989.8.10就任)海部俊樹(1990.2.28就任)宮澤喜一(1991.11.5就任)細川護熙(1993.8.9就任)羽田孜(1994.4.28就任)村山富市(1994.6.30就任)橋本龍?zhí)?1996.1.11就任)橋本龍?zhí)?1996.11.7就任)小淵惠三(1998.7.30就任)森喜朗(2000.4.5就任)森喜朗(2000.7.4就任)小泉純一郎(2001.4.26就任)小泉純一郎(2003.11.19就任)小泉純一郎(2005.9.21就任)安倍晉三(2006.9.26就任)福田康夫(2007.9.25就任)麻生太郎(2008.9.24就任)鳩山由紀夫(2009.9.16就任)菅直人(2010.6.4就任)野田佳彥(2011.09.02就任)安倍晉三(2012.12.26就任)3、結構危機趨中:“2+”政黨制國家“歐洲的未來在中間”法國政黨示意圖共產(chǎn)黨托洛茨基主義政黨社會黨人民運動聯(lián)盟?各種各樣的中右新戴高樂主義黨國民陣線左中右裂變:共產(chǎn)黨的邊緣化原本最為強大的南歐共產(chǎn)黨,如西共、意共的主力都被社會民主主義收編,法共的得票率也從1946年的29%,1973年的21%,落到2002年的不足4%右翼平民主義黨的崛起此類政黨在排外和對傳統(tǒng)政黨官僚腐敗的抗議中得票飆升,并先后在奧、挪、丹、意、葡、荷和瑞士等國首次參政。4、功能性危機:連接政府與公眾、聚合不同利益、整合各種力量進入政治體系、政治社會化、選民動員和組織政府等功能不斷弱化。第十二講:政治社會化回憶:你小時候聽過哪些兒歌?思考:歷史課綱問題一、概念解析1、社會教化論政治社會化是社會組織、群體對該社會的個體成員進行政治教育和灌輸?shù)倪^程??谷丈駝S.好萊塢英雄史詩大片2、個體學習論政治社會化是個人獲得政治取向和行為模式的發(fā)展過程。B站文化3、文化傳承論政治社會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維持和改變的過程。國家儀式的傳承與變遷4、政治傳播論政治社會化即為政治信息的傳播和交流過程。媒體政治。5、社會環(huán)境論政治社會化是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東方專制主義?綜上:政治社會化是社會個體在社會政治互動中接受社會政治文化教化、學習政治知識、掌握政治技能、內化政治規(guī)范、形成政治態(tài)度、完善政治人格的辯證過程;是社會政治體系的自我延續(xù)機制和功能運行機制。自然人政治人社會化二、政治社會化路徑1、媒介:社會結構如何影響政治社會化?家庭和朋輩群體學校、政黨、社團、大眾傳媒等2、標的政治儀式:廣場(舞)政治象征:西紅柿炒雞蛋3、古代教化之道學校:學校: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皇帝:皇帝:表彰直言、忠義、孝悌與義門官吏:官吏:為官一任,教化一方士紳:士紳:進則表率乎天下,退則規(guī)范乎一鄉(xiāng)家庭:家庭:顏氏家訓、溫公家范、袁氏世范、朱子家訓、曾國藩家書核心:核心:美風俗4、當代中國政治社會化樹典型你拍一,我拍一,八榮八恥要牢記;你拍二,我拍二,為了祖國要出勁;你拍三,我拍三,鋪張浪費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顧自。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惡勞是恥辱;你拍六,我拍六,我們尊老也愛幼;你拍七,我拍七,見利忘義要拋棄;你拍八,我拍八,誠實守信人人夸;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規(guī)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爭做文明小衛(wèi)士!案例:中共建黨紀念日活動紀念大會黨報宣傳宣傳和報道建黨紀念活動盛況;刊登紀念社論;開辟專欄??瘯麄鞒霭骖I導人在紀念大會上講話的單行本;出版重大黨史人物的著作、傳記和思想研究讀本;出版黨史、國史叢書網(wǎng)絡宣傳電視宣傳開辟新欄目;播放專題片和記錄片;轉播和直播紀念盛況開設紀念專題和欄目;改版和開通紀念網(wǎng)站領導發(fā)表重要講話三、西方國家政治社會化主要內容:政治制度公民的權利和義務資本主義制度優(yōu)越性教育國際關系憲法教育愛國主義與民族精神教育四、去政治化的政治娛樂至死政黨危機政治冷漠政治表演泛政治化五、反思1、你接受政治知識(政治體系、政治文化、政治新聞等)的主要途徑有哪些?2、你覺得效果如何?3、去政治化時代的政治社會化何以可能?第十四講:國家治理引論思考:技術治國/行政理性化作為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建設方向,有無可能?何以可能?一、大國如何治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赡芾Ь常红`活性一致性多樣性復雜性理性化二、村莊社會結構的形成區(qū)域區(qū)域移民時移民時期期開發(fā)方開發(fā)方式式種植結種植結構構生態(tài)環(huán)生態(tài)環(huán)境境居住居住形態(tài)形態(tài)內部合內部合作基礎作基礎內生規(guī)內生規(guī)范范村莊結村莊結構構華南宋元開荒水稻多樣性單姓聚居宗族強-價值性團結型華北明初熟土開發(fā)旱作物單一性、不穩(wěn)定性多姓聚居五服血緣小集團強-功能性分裂型中部明清多樣開發(fā)水稻、漁業(yè)多樣性、不穩(wěn)定性多姓散居小而散的同族集團弱分散型三、村莊社會結構的嬗變 應對現(xiàn)代性的沖擊國家權力下沉、個人權利興起公權力摧毀地方硬規(guī)范,但內在觀念猶存,傳統(tǒng)復興、宗族再造借助公權力壯大自己門派力量;派性斗爭公權力雁過無痕;最快接受現(xiàn)代性話語,乃至用之謀取私利華南地區(qū)華北地區(qū)中部地區(qū)四、村莊結構的國家治理意義國家國家村莊結構個體個體五、城市一線行政1、街頭政治作為一個公共議題理想治理:科層體制/公民社會現(xiàn)實界面街頭政治:自由裁量權窗口界面街頭界面社區(qū)界面國家國家警察人口比警察人口比()美國3.25韓國3.65日本2.23新加坡3.87俄羅斯8.46泰國3.67朝鮮4.18法國3.84中國1.32、街頭政治的實踐灰色治理主體:主體:“臨時工”的歷史與現(xiàn)實(國家治理的緩沖帶/保護帶)“第三方”治理越界:越界:暴力執(zhí)法與暴力抗法六、國家治理的區(qū)域差異區(qū)域差異與宏觀調控核心機制:資源緊缺與非均衡治理(一國兩策,城鄉(xiāng)分治)思考:如何分析中國的城鄉(xiāng)二元體制?導論:做一個合格的政治人一、為什么要學習政治社會學?中國政治之謎社會學之思政治人二、政治與社會:知識譜系柏拉圖在正義的基礎上統(tǒng)一了政治和社會,認為政治就是要追求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這是一種真正的政治社會學的思考方式。亞里士多德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政治社會學傳統(tǒng)知識,如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這一基本的政治社會學命題;以及開創(chuàng)性地使用了比較和歸納法,在比較了古希臘各個城邦后,指出政治社會文化條件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政體。馬基雅維利將政治學從哲學的范疇中剝離了出來,第一次在政治學術史上將以權力為核心的政治和以道德為主體的社會區(qū)分了開來。使得從學科意義上研究政治和社會的關系具有了可能性。三、政治與社會:學科傳統(tǒng)霍布斯命題1.政治學: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鳩、盧梭2.社會學:孔德、斯賓塞、涂爾干、馬克思、韋伯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1960)沖突與共識馬克思、托克維爾官僚制韋伯、米歇爾斯四、核心議題1、政治學:政治權力、政治社會化政治權力、政治社會化2.社會學:社團、社會分層、社會階級社團、社會分層、社會階級3.研究領域:政治的社會根源、共同體權力、社會結構與政治、社會和政治變革、政治的社會結構、政治發(fā)展、政治精英和政治體系、政治體系的類型、政治對社會的作用五、兩種取向1、國家中心論:國家中心論的理論基礎是“國家至上”的價值理念。這種思維模式強調國家是凌駕于社會的政治共同體,國家具有不同于社會其他集團的至高地位與利益。2、社會中心論:社會中心論的思維方式是從社會到政治的視角考察政治的社會基礎,如社會價值、政治文化基礎、信仰系統(tǒng)、權力合法性、政治權威等方面。國家理論一、國家的本質1、兩種觀點的比較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唯一合法壟斷強制力量的暴力機器VS成功國家失敗國家尼共(毛):普拉昌達1996年開始,幾百號人依靠斧頭、鋤頭和二戰(zhàn)時代的老式步槍到2006年和談前夕,尼泊爾反政府軍已經(jīng)控制了尼泊爾70%以上的地區(qū),擁有武裝人士3萬人。印度:納薩爾派武裝印共以“馬克思、列寧、毛主義”作為其指導思想,堅持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執(zhí)政,為部落人民和農(nóng)村窮人爭取土地、工作和更大的權利。暴力事件:2005年,1608起2006年,1509起2007年,1565起目前有武裝人士2.5萬人菲律賓新人民軍新人民軍在政府無法控制的地方收稅治理,并且與摩洛民族解放陣線(MNLF)合作。政治上則以民族主義為立場,反對日本投資、以經(jīng)濟為由排斥華裔菲律賓人、并且反對美國干涉。二、國家形成(強制)強制:帝國的崩潰及官僚制的形成國王/貴族與公民/國家騎士戰(zhàn)爭雇傭軍戰(zhàn)爭常規(guī)軍戰(zhàn)爭民族戰(zhàn)爭中世紀;國王與騎士之間的契約;領土大的國家獲勝(帝國)十四世紀后;歐洲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富有的城邦國家獲勝(城邦)十七世紀后;戰(zhàn)爭的積累,雇傭兵的非忠誠;城市富有、領土大的國家獲勝(城邦聯(lián)盟)專制能力不夠,只能動用民族主義情懷來鼓動士兵(中央集權)二、國家形成(資本)資本:海權的崛起及全球競爭社會組織力量的壯大與議會的出現(xiàn)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戰(zhàn)爭塑造國家蒂利強制密集型國家(沙皇俄國)資本密集型國家(荷蘭、法國)二、國家形成(主權)主權:條約體系與國際秩序17世紀歐洲戰(zhàn)爭及條約體系的形成30年戰(zhàn)爭(1618-1648),威斯特法利亞條約法國西班牙戰(zhàn)爭(1648-1659),比利牛斯條約土耳其戰(zhàn)爭(1657-1664),沃斯沃爾條約法國荷蘭戰(zhàn)爭(1672-1678),尼姆威根條約土耳其戰(zhàn)爭(1682-1699),卡爾洛維茨條約奧格斯堡聯(lián)盟戰(zhàn)爭(1688-1697),里斯維克條約三、國家能力1、國家基礎能力汲取吸納與整合強制濡化認證規(guī)管統(tǒng)領調控汲取能力汲取能力:指政府從社會獲取財政資源的指政府從社會獲取財政資源的滲透能力,它是國家制度建設滲透能力,它是國家制度建設(state building)的首要任務。的首要任務?,F(xiàn)代國家首先是稅收國家。國家國家份額份額(%)帝國時期4國民政府19368.8中國195015.8中國195125.1中國195229.5中國195330.1阿富汗5緬甸19柬埔寨12巴基斯坦10印度1050年代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家汲取能力要求:納稅者和收稅者服從國家法律國家政權建設內卷化小費的政治經(jīng)濟學意義調控能力(1)國家政權與利益集團之間)國家政權與利益集團之間反腐習近平:“我們黨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氣,是因為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薄邦I導干部嚴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團圍獵”改革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改革(2)央地之間)央地之間稅收政策的不斷調整稅收政策的不斷調整1952年,五馬進京1954年,高饒事件眾建諸侯(撤銷大行政區(qū),令各省直接對中央負責)1956年,兩個積極性原則一收就死,一放就亂1994年,分稅制改革 (3)區(qū)域之間)區(qū)域之間對口幫扶對口幫扶省域內廣州市-清遠市(93.22分),深圳市-河源市(92.96分),東莞市-韶關市(92.57分),珠海市-陽江市(92.13分),中山市-潮州市(91.16分),佛山市-云浮市(90.28分),深圳市-汕尾市(89.82分),廣州市-梅州市(89.61分)跨省之間(援疆援藏)、汶川地震對口支援重建(北上廣等19個省市共實施對口支援項目4121個,安排對口支援資金843億元)(4)群體之間)群體之間再分配再分配精準扶貧、社會保障四、國家建設1.國家形成:帝國的崩潰與民族-國家的興起2.國家建設:官僚制、財政、軍隊3.國家形成/建設的一體化過程:新興國家的議題思考:假設你是毛澤東,你打算怎樣建設新中國?五、中西對撞:現(xiàn)代中國的形成條約體系vs朝貢體系:馬嘎爾尼在中國中國熱-派使團-選禮品-高標準接待-禮節(jié)沖突-拒絕通商談判19世紀條約體系在中國的運用(1793年馬嘎爾尼訪華遭遇;1689年尼布楚條約,中西方第一份條約:1693年,俄國派使節(jié)赴北京覲見要求通商,由于其使節(jié)行三拜九叩禮,康熙皇帝非常高興,特準俄國在北京建“俄館”,每三年可以派200人商隊入京逗留80天,其他國家不得享受此待遇。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取代此條約,確立了俄國和中國的現(xiàn)代疆界。)1843年中英南京條約;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1844年中法黃浦條約;1858年英法天津條約;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1885年中法新約;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與藏印條約藏印續(xù)約;1895年馬關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核心:深度社會動員 統(tǒng)一性與靈活性(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兵團)比較:東亞鄰國的新興國家建設過程本講小結:1、國家的本質: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合法壟斷強制手段的暴力機器。2、國家治理必須以國家能力為基礎。3、新興國家如何在完成現(xiàn)代民族國家建構的同時實現(xiàn)現(xiàn)代國家體系的建設成為區(qū)分國家建設成敗的關鍵。本講推薦書目: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杜贊齊:文化、權力與國家第九講:抗爭一、概念界定1、抗爭的定義指有許多社會個體參加的,具有很大自發(fā)性、持續(xù)性、對抗性的挑戰(zhàn)國家或其他社會群體的制度外利益訴求行動。由人民內部矛盾引發(fā)、群眾認為自身權益受到侵害,通過非法聚集、圍堵等方式,向有關機關或單位表達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醞釀、形成過程中的串聯(lián)、聚集等活動。2、社會抗爭的結構社會:社會:源于與國家相對應的場域中的一種集體行動抗:抗:涉及行為客體,即與誰抗。通常為政府或其他利益群體。爭:爭:指這一行為的目標和方向,多為利益之爭。途徑:途徑:低制度化或者非制度化3、社會抗爭的功能負功能:對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秩序和發(fā)展的危害。正功能:一種底層社會利益得以表達、整合和實現(xiàn)的方式,是對制度化途徑不足的有效彌補,有助于提高的國家的民主和善治程度。如廈門PX事件廈門PX項目事件,是指2007年福建省廈門市對海滄半島計劃興建的對二甲苯(PX)項目所進行的抗議事件。2005年7月,項目于通過國家環(huán)??偩值沫h(huán)評報告審查。2006年7月,獲得國家發(fā)改委核準,2006年11月正式開工,計劃2008年12月完工投產(chǎn)。然而,該項目自立項以來,遭到了越來越多人士的質疑。2007年3月,北京人大、政協(xié)會議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為代表的105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聯(lián)署了“關于廈門海滄PX項目遷址建議的議案”,成為本屆政協(xié)頭號議案。該議案認為,距離居民區(qū)僅1.5公里的PX項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隱患,廈門百萬居民面臨危險,呼吁廈門PX項目立即停工并遷址。但本議案并未通過。6名院士也曾阻攔該項目,但未獲成功。2007年5月20日左右開始,有人通過手機短信在廈門市民中間傳播反對PX項目的信息。6月1日,市民手綁黃絲帶游行,但沒有過激行為,政府也極力克制。12月16日,福建省政府和廈門市政府決定順從民意,將該項目遷往漳州市漳浦縣的古雷半島興建。二、抗爭類型1、兩種反抗史底層政治社會運動政治參與的一種形式弱者的武器:反抗的藝術與隱藏的文本2、參與規(guī)模A.個體式維權釘子戶、上訪戶分類治理:維權型上訪、謀利型上訪B.群體性事件維權行為社會騷亂有組織犯罪社會糾紛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維權維權vs.謀利謀利:維權事件主要是利益之爭,不是權力之爭,經(jīng)濟性大于政治性。群體性事件:群體性事件:特征:由不特定多數(shù)人(無直接利益者)實施,無明確利益訴求;基本無組織性,行為方式比較暴烈,如打砸搶燒;訴求對象相對寬泛;從根本上予以化解比較困難。典型案例:針對政治權勢者:重慶萬州針對經(jīng)濟權勢者:安徽池州地方政治生態(tài)惡化所致(縣級):貴州甕安、云南孟連、湖北石首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指的不是在網(wǎng)路輿論空間中圍繞現(xiàn)實世界中已經(jīng)發(fā)生的群體性事件而引發(fā)的后續(xù)網(wǎng)絡集合行為,如網(wǎng)絡民意支持、網(wǎng)絡動員和網(wǎng)絡人肉搜索行動等,而是指引發(fā)網(wǎng)絡群體性事件的起源、過程和結果均發(fā)生在網(wǎng)絡輿論空間內部的那些群體性事件。典型案例:周久耕事件、鄭州副局長“替誰說話”事件。三、發(fā)生機制宜黃事件過程表:時間事件描述2007.12項目立項河東客運新站項目立項,縣政府對鐘家發(fā)出拆遷公告2009.10前 拆遷談判 宜黃縣政府與鐘家進行50多次談判,但收效甚微2009.11決定強拆 縣房管局將行政強拆通告張貼,要求12月8日前搬遷2010.4-8強制停電 鐘家被強制停電,鐘家開始聯(lián)系媒體、上訪2010.8.10.鄒家強拆 同為拆遷戶的鄒國宏家被強拆2010.9.10 拆遷自焚 宜黃縣政府工作人員在鐘家做工作時,鐘家三人被燒傷2010.9.12網(wǎng)絡轟動 媒體開始大規(guī)模介入報道,造成網(wǎng)絡轟動2010.9.16機場圍堵 鐘家姐妹在機場被截堵;鐘家兄弟在北京找律師、媒體2010.9.17官員問責 中央領導做出批示;撫州市委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處理2010.9.18 搶尸事件葉忠誠因傷勢過重去世;宜黃縣政府與鐘家搶尸;鐘家遭軟禁2010.9.真相迷局 天涯論壇等網(wǎng)站出現(xiàn)對媒體和鐘家質疑的帖子2010.9.28微博救母 鐘如九通過微博在網(wǎng)友幫助下將傷者轉院北京2010.10.10 官員問責 宜黃縣委書記、縣長被免職2010.10.12宜黃反撲 宜黃地方官員“慧昌”投書財新網(wǎng)引發(fā)新一輪網(wǎng)絡批判2010.10事件平息媒體對宜黃事件采寫了幾篇深度報道后,事件基本平息框架:“壓迫反應”;“不滿刺激攻擊”組織:社會網(wǎng)絡、界限激活、協(xié)同動員:鬧大、媒介、居間聯(lián)絡表演:抗爭劇目、凝聚氣場、情緒感染、極化、規(guī)模轉變宜黃事件升級圖示:四、抗爭處置方略抗爭行為考驗著:1、政治議題設置的開放性2、社會矛盾的體制化能力3、和諧社會?一票否決?第二講:國家一、“中國”為何?1、如何認識“中國”?中原、帝國、大陸、北京、中華2、從邊疆認識“中國”另類中國史3、“中國”的形成http:/第五講:合法性一、合法性狹義的理解:用于理解國家的統(tǒng)治類型,如韋伯關于合法性來源的界分。廣義的理解:合法性意味著某種統(tǒng)治秩序或政治秩序事實上的被承認(社會維度)統(tǒng)治的正當性1.命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依靠拳頭統(tǒng)治2.理論二分:權力/權威3.合法性來源:傳統(tǒng)、卡里斯馬、法理4.核心問題:誰的合法性?(當局、體制和共同體)中華體制的三位一體:解釋的限度二、中華體制的合法性問題1.道統(tǒng)與政統(tǒng):學術團體與國家學說2.歷史的意義:太史公傳奇3.天命:朝代更迭的延續(xù)與斷裂4.祖宗家法:不成文憲法的解釋“小中華”們的天命及其現(xiàn)代遭遇新中國的天命1.國父:如何理解個人崇拜(毛澤東作為“神”在民間)2.知識分子改造:道統(tǒng)如何延續(xù)?(梁漱溟的遭遇)3.馬克思主義史觀: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4.為人民服務:合法性轉向繼承大統(tǒng):新中國與領導人更迭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1、基本概念政統(tǒng):通過權力的壟斷與集中實現(xiàn)對國家從中央到地方、從政治與軍事到社會與環(huán)境的管理。特點是強化政治權力與行政官僚,權力等級分明,權威集中突出。道統(tǒng):奉行同一的道德與觀念實現(xiàn)國人意識形態(tài)、觀念思想的統(tǒng)一,以維護國人對政權的遵從。特點是在全國范圍內“統(tǒng)一思想”,消除潛在的抵制、對抗政權的思想。2、歷史變遷政道合一政道分離政道合一思想權威即政治權威內圣外王得君行道文武之道孔孟之道孫中山:三民主義作為新的道統(tǒng);興中會、革命黨、國民黨的主要領袖,中華民國的首任總統(tǒng)焚書坑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3、新中國的政統(tǒng)與道統(tǒng)知識分子改造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傷痕文學尋根文學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與梁漱溟三、文化霸權:一個理論框架1、定義是指除了以暴力來維護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秩序之外,還必須具有意識形態(tài)上的領導權,由此導致被統(tǒng)治者在心里觀念上的順從和滿足于現(xiàn)狀,而這種領導職能建立在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共同信仰之上,也就是建立在統(tǒng)一的意識形態(tài)上。2、理論擴展拉克勞和墨菲批評了葛蘭西文化霸權理論中所殘存的兩個本質主義方面:一是堅持領導權的階級主體性,而忽視了非階級的社會力量之間所展開的斗爭。二是過分強調領導權在社會斗爭的中心性甚至單一性,在特定社會形態(tài)中,可能存在著多樣化的領導權關節(jié)點,如女權運動、和平運動、環(huán)境保護主義等等。四、意識形態(tài)安全和平演變:美國之音顏色革命: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0世紀末期開始的一系列發(fā)生在中亞、東歐獨聯(lián)體國家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政權變更運動,而且這些運動有向包括中東的一些地區(qū)在內的地方蔓延的趨勢。參與者們擁護民主與普世價值,通過非暴力手段來抵制控制著他們國家的現(xiàn)政權。他們通常采用一種特別的顏色或者花朵來作為他們的標志。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發(fā)生天鵝絨革命,2000年南斯拉夫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被反對派趕下臺并被捕入獄,2003年格魯吉亞的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2005年吉爾吉斯的郁金香革命,2007年緬甸的未遂袈裟革命,2009年摩爾多瓦和伊朗先后發(fā)生的被稱為推特革命的未遂顏色革命,2011年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及其所引發(fā)的阿拉伯之春,2014年春烏克蘭的二次顏色革命。習近平 2014年 文藝工作座談會諾貝爾獎 VS.世紀婚禮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念奴嬌追思焦裕祿2016年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第八講:革命一、基本概念1、革命有大規(guī)模人群參與的、高度組織化的、旨在奪取政權并按照某種意識形態(tài)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的體制外政治行為。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湖南農(nóng)民運動考察報告革命是歷史的火車頭 卡爾馬克思2、革命VS.造反(1)目的不同革命:奪取政權,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秩序重建。造反:只是對舊社會的一種反叛,一種破壞,并不是為了建立一種新的社會制度。(2)意識形態(tài)不同革命:A.天命觀: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B.階級觀:革命是階級斗爭不可調和的產(chǎn)物。造反: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逼上梁山、替天行道(3)組織不同革命:A.組織結構:官僚制組織B.技術人才:專業(yè)的革命家造反:A.天罡地煞:家父長制B.賊民之間:秘密社會3、政治革命與社會革命政治革命旨在奪取政權并改變政權性質,而不對社會結構進行全面重建。社會革命在奪取政權以后,不但會改變現(xiàn)存政權的性質,亦會對整個社會結構進行徹底改造。二、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1、幾種解釋路徑聚合-心理學理論:由相對剝奪所帶來的受挫感,從而引發(fā)的政治暴力。系統(tǒng)-價值共識理論:一種社會系統(tǒng)嚴重失衡所引起的意識形態(tài)運動的暴力反應。政治-沖突理論:政府內部的沖突,以及各種有組織的集團為獲取權力而展開的競爭。結構性視角:階級與階級間的關系、階級與國家間的關系、國家與國家間的關系2、三大核心要素變遷:指的是由現(xiàn)代化、人口變遷、自然災害、大規(guī)模疫病流行、外來思潮入侵等原因所引起的種種社會變化。(涂爾干、亨廷頓)結構:一是國家的結構及其行為方式;二是社會結構及其社會行動者的結構性行為。(托克維爾)話語:包括社會運動的意識形態(tài)、參與者的認同、口號或話語策略、行動過程中的突生規(guī)范、以及塑造運動話語的文化,等等。三、20世紀中國革命史推翻帝制;去神圣化 辛亥革命1911新文化運動反傳統(tǒng)、反孔教、反文言,倡導德先生、賽先生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1915國民革命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1924-1927共產(chǎn)革命造反有理;階級斗爭-1949文化大革命1966-1976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四、告別革命?告別革命:一些學者雖然肯定辛亥革命的道德正義性,但否認辛亥革命是當時必然的、正確的選擇,從而徹底否定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與之相應的是,他們對晚清的改良和立憲運動寄予了深厚的同情,認為晚清的改良派與立憲派代表了中國前進的正確方向。復線的歷史歷史虛無主義改良主義 五、革命的幽靈1,造反有理!對封閉的官僚身份團體的反叛2,要文斗,不要武斗:官僚制的內耗與逆向民主3,歷史周期律:王朝循環(huán)與自我調整4,毛主席萬歲!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華體制的天命舊制度vs.大革命“紅五月”的世界意義第六講:政體一、政體類型1.亞里士多德政體類型 一人 少數(shù)人多數(shù)人公共利益君主制貴族制共和制私人利益僭主制寡頭制平民制2.是否代議制自由民主制(君主立憲、民主共和)專制獨裁制(君主專制、軍政獨裁二、民主的前世今生1、民主從何而來?民主:統(tǒng)治歸于人民,人民主權民:不是指所有的自然人,只有公民才算,即有權參加議事和審判職能的人(父母都是雅典公民的年滿20歲的雅典男子,約占總人口1/10)主: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民眾法庭公民大會(最公民大會(最高權力機關)高權力機關)陪審法庭陪審法庭(抽簽)(抽簽)五百人議事會五百人議事會(抽簽、限次)(抽簽、限次)十將軍委員十將軍委員會(選舉)會(選舉)2、古典政治理論家的民主觀民主民主群氓政治:群氓政治:無知、無效、無政府無知、無效、無政府蘇格拉底:民眾沒有任何關于善的知識柏拉圖:民主制度是一種無政府狀態(tài)的花哨的管理形式(貴族制VS.軍統(tǒng)制、寡頭制、民主制、暴君制)亞里士多德:民主是一種窮人控制政府的體系17世紀啟蒙運動以來:階級分析:有產(chǎn)者擔心,一旦允許大眾參與政治,勢必會侵害少數(shù)人的財產(chǎn)權。(馬克思:私有產(chǎn)權與全面普選是互不相容的)英國彌爾頓、洛克法國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柏克德國康德幾乎所有幾乎所有19世紀的思世紀的思想家都不是民主派想家都不是民主派純粹的民主純粹的民主制就是世界制就是世界上最無恥的上最無恥的東西,是多東西,是多數(shù)下層人反數(shù)下層人反對少數(shù)上層對少數(shù)上層人的旗幟人的旗幟3、民主的異化民主的“致命缺陷”無限權力從無限權力到有限民主何以可能?“議會主權,立法權至上”名不副實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參議院/眾議院民眾有間接選舉權,無罷免權最高法院有宣布法律違憲的權力 熊彼特:民主即是一些個人通過競爭人民民主即是一些個人通過競爭人民選票來獲得(公共)決策權的制度安排。選票來獲得(公共)決策權的制度安排。民主從“人民統(tǒng)治”轉變?yōu)椤叭嗣襁x擇統(tǒng)治者”;“人民”變成了“選民”,“民主”變成了“選主”。拿破侖:真正的治國之道是利用民主的形式來行使貴族的統(tǒng)治。4、代表性民主理論精英民主理論:民主即是選擇政治精英多元民主理論:多個少數(shù)團體之間的討價還價協(xié)商民主理論:公共協(xié)商公共利益、公民的平等參與和協(xié)商能力 強勢民主理論:核心是擴大公眾對政治的直接參與 三、民主制運行的奧秘1、選區(qū)劃分選區(qū)大小和形狀與選舉結果的關系?Rotten borough:腐敗的選區(qū)英國、愛爾蘭Gerrymandering:格里蠑螈,即通過操縱選區(qū)邊界的辦法來使自己人或自己的政黨獲得盡可能多的選票。類似于中國歷史故事中的“田忌賽馬”。2、投票規(guī)則全體一致同意:全體一致同意:1%=99%絕對多數(shù)絕對多數(shù)(7080%)簡單多數(shù)簡單多數(shù)(大于50%):法國,兩輪投票相對多數(shù)相對多數(shù):可能造成少數(shù)當選。如臺灣2000年“總統(tǒng)”選舉,綠營陳水扁39%,藍營的宋楚瑜37%,連戰(zhàn)23%,如果采取簡單多數(shù),則在第二輪投票中,宋楚瑜肯定會戰(zhàn)勝陳水扁。缺點:對內造成黨內派系林立,對外贏者通吃。比例制比例制:相對來說更能代表選民意志。3、金錢與選舉:3p民意調查(polling)、包裝(packaging)、推銷(promotion)140多年來,美國總統(tǒng)競選經(jīng)費每年增加40%左右。2008年總統(tǒng)選舉,花費超過10億美元,2012年,超過20億美元。2006年國會選舉:參議員平均花費964萬美元,落選者也平均花費741萬美元。其中,希拉里花費4083萬美元。參眾兩院一共花費12億多美元。2016美國大選希拉里大約募資10億美元,特朗普大約6億美元(自己出資6500萬美元)。合法的賣官鬻爵:被提名為小型企業(yè)管理局局長的琳達麥克馬洪向兩個支持特朗普的組織捐款700萬美元(約合4833萬元人民幣),商務部長人選威爾伯羅斯、財政部長人選史蒂文努欽和勞工部長人選安德魯帕茲德的捐款都高達六位數(shù)。利益集團:并不以執(zhí)政為目的,而是代表某些特殊利益在決策過程中對政府的立法與行政部門施壓。活動方式:游說。即雇傭一批專業(yè)人士到國會、政府各部門進行游說,想方設法讓政府出臺有利于自己的政策,阻止政府出臺不利于自身利益的政策。K街旋轉門:從這邊進入國會,從另一邊進入游說公司。19922004年間,一共有198位卸任國會議員,其中86人成為特殊利益集團的專業(yè)說客。民主化1.四波民主化浪潮第一波: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美革命第二波:二戰(zhàn)后亞非拉殖民地民族獨立第三波:20世紀七八十年代歐亞威權政體解體第四波:二十一世紀初顏色革命與阿拉伯之春2.方式變革:執(zhí)政精英的主動轉型置換:反對派上臺移轉:政府與反對團體聯(lián)合變革干預:外部干預3.條件:階級結構、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資本4.實施:競爭、參與、選舉群眾路線:中式民主群眾路線是民主實踐嗎?(逆向民主與實質民主)群眾路線與民本主義(三民主義在中國)群眾路線與國家治理(有效地改造官僚制與民主制)核心問題: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政體競爭?為什么要重新解釋民主?(關于政體合法性的思考)民主與帝國主義(中國道路與區(qū)域政治)民主與反叛(和平演變、顏色革命)核心問題:讓人類多一種選擇!第十一講:政治文化一、理論解析1、定義政治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tài)度、信仰和感情。2、研究緣起1956年,阿爾蒙德在美國政治學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比較政治體系”,首次提出“政治文化”這一概念。阿爾蒙德認為,政治學研究的重點逐漸向研究人們在政治體系中的行為過度,而人類的行為一定會受思想意識即引導與驅動人們政治行為動因的指導,所以必須深入研究,找到隱藏在人們行為背后的動機,他將之稱為導向(orientation)。在以后的研究中,阿爾蒙德和維巴應用行為分析的方法,采用民意調查的手段,系統(tǒng)研究和分析了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和墨西哥五國國民的政治態(tài)度,并于1963年出版公民文化一書。該書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論框架,因此被認為是當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是指人民對于政治組織,政治過程,政治角色,政治產(chǎn)品等方面的認識3、主要內容政治認知政治情感政治評價是人們在政治生活中對政治體系、政治系統(tǒng)活動或政治實踐所持有的直觀評價是指人們依據(jù)一套他們認為是正確和合理的準則、信條、或明確或含蓄地對政治體系進行價值判斷4、類型劃分按照政治體系的結功能層次 體系文化體系文化 過程文化過程文化 政策文化政策文化 涉及到政治體系的合法性來源、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意識以及對政權和權威人物的態(tài)度。是人們對于政治過程的一整套傾向,包括個人對于自己在政治過程中影響力的看法和對于自己同其他活動者之間關系的看法。是人們對公共政策的傾向模式,這種傾向是指對政治體系作為的選擇,包括對社會資源的提取和分配以及對行為管制的選擇傾向。按照社會成員對政治體系、政治輸人輸出以及成員自身所持態(tài)度的不同村落地域型村落地域型臣民服從型臣民服從型積極參與型積極參與型公民既不向政府表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也不關心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公民尊重并執(zhí)行政府所作的權威性決策,但缺乏參與政治、向政府表達利益要求的意識。與現(xiàn)代民主政治相適應,使公民抱有不過分的參與熱情,對合法的權威亦有充分的尊重。5、政治亞文化種族1969.5.13馬來西亞種族沖突;國民陣線巫統(tǒng)、馬華、國大黨階級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英國“公學”宗教性別伊斯蘭教、基督教、佛教女權主義運動6、功能政治政治文化文化是政治體系得以存在和維持的必要基礎是影響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決定著政治體系中政治制度的實際運作狀況制約著政治體系的變革和發(fā)展二、中國政治文化1、古代政治文化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整體主義&義務本位個個人人家家庭庭家家族族地地方方國國家家孔子:民可使由;庶人不議孟子:貴民VS.民權黃宗羲:民本明夷待訪錄2、辛亥革命與新文化運動政治革命與邊界跨越:從士紳到商人、新學知識分子、專業(yè)人士、學生等如何解讀袁世凱稱帝?文化革命:中國向何處去?(商人、學生;工人在城市復制的蜂窩結構)3、中國傳統(tǒng)政治文化的根源經(jīng)濟結構社會結構政治結構文化結構4、社會革命與政治文化變革賦予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在中華蘇維埃時期:凡是蘇區(qū)的工農(nóng)群眾,不論性別、財產(chǎn)、種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居住年限,均享有蘇維埃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谷諔?zhàn)爭時期,投票率一直在80%-90%。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的公民選舉,投票率85.8%。延安精神 為人民服務“歸口鬧革命”群眾路線逆向的政治參與5、改革開放以來的政治文化政治關注政治關注新聞聯(lián)播新聞聯(lián)播妥妥的妥妥的小確幸小確幸反腐反腐績效合法性績效合法性6、中國政治文化的底蘊賢賢 能能 政政 治治本本 位位 主主 義義第十三講:意識形態(tài)引論:全球化危機1、全球金融危機起點:美國的次貸危機(金融衍生品即“住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泛濫)助推:虛擬經(jīng)濟與實體經(jīng)濟的嚴重脫節(jié);美國實行赤字財政政策、高消費政策和出口管制政策。根源:窮人的住房問題以及金融產(chǎn)品的監(jiān)管問題 市場萬能?市場萬能?三個自信美國優(yōu)先拯救俄羅斯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PK一、意識形態(tài)之于中國1.異端:中華帝國的統(tǒng)治危機2.信仰:具有革命性的意識形態(tài)3.思想:知識分子的道統(tǒng)問題:意識形態(tài)如何關涉大一統(tǒng)?二、文以載道1.寫作:人民的,大眾的文藝(國防文學vs大眾文藝)2.風格: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寫意、現(xiàn)實主義)3.內容:革命的浪漫主義(陽春白雪vs下里巴人)問題:“文風”是政治么?三、意識形態(tài)危機1.革命的意識形態(tài):如何接續(xù)道統(tǒng)?2.娛樂至死:后現(xiàn)代主義與去政治化的政治3.知識分子分化:八九之后的思想界4.邪教:反恐的話語局限問題:關于人心的政治四、新自由主義20世紀20年代經(jīng)濟危機凱恩斯主義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經(jīng)濟滯漲2008年金融危機理論要點1、在經(jīng)濟理論方面:2、在政治理論方面:3、在戰(zhàn)略和政策方面:自由化私有化市場化否定公有制否定社會主義否定國家干預全球一體化2、新自由主義主要流派(1)倫敦學派哈耶克明確主張自由化、強調自由市場、自由經(jīng)營,而且堅持認為私有制是自由的根本前提。哈耶克反對任何形式的經(jīng)濟計劃和社會主義,認為壟斷、計劃化、國家干預始終與無效率相聯(lián)系(2)現(xiàn)代貨幣學派弗里德曼(3)理性預期學派盧卡斯(4)公共選擇學派布坎南(5)供給學派拉弗、費爾德斯坦撒切爾主義主要采取四項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貨幣,三是削減福利開支,四是打擊工會力量。撒切爾主義是指撒切爾夫人上臺后在保守黨內出現(xiàn)的一股占統(tǒng)治地位的“新右派”勢力的意識形態(tài),是當代西方“新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的混血兒。1979年-1990年在任里根經(jīng)濟學(1)削減財政開支(2)大規(guī)模減稅(3)放松政府對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的限制(4)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里根政府綜合供給學派、傳統(tǒng)保守經(jīng)濟學派和現(xiàn)代貨幣主義等非凱恩斯主義的理論和主張,企圖通過自由競爭自動復興并將健全地發(fā)展美國經(jīng)濟的一種經(jīng)濟理論和政策。1981年-1989年在任“華盛頓共識”1990年由美國國際經(jīng)濟研究所牽頭,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及拉美國家、其他地區(qū)部分學術機構代表參加的、討論80年代中后期以來拉美經(jīng)濟調整和改革的研討會。在會議的最后階段,美國國際經(jīng)濟研究所前所長約翰威廉姆遜以“會議共識”的名義,拋出了包括十項政策工具的“會議紀要”。由于上述國際機構的總部和美國財政部都在華盛頓,加上會議在華盛頓召開,所以威廉姆遜拋出的“會議紀要”被稱為“華盛頓共識”?!叭A盛頓共識”加強財政紀律,壓縮財政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穩(wěn)定宏觀經(jīng)濟形勢;把政府開支的重點轉向經(jīng)濟效益高的領域和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領域;開展稅制改革,降低邊際稅率,擴大稅基;實施利率市場化;采用一種具有競爭力的匯率制度;實施貿易自由化,開放市場;放松對外資的限制;對國有企業(yè)實施私有化;放松政府的管制;保護私人財產(chǎn)權。新自由主義華盛頓共識理論體系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的全面一體化市場原教旨主義新帝國主義新自由主義在中國社會主義陣營資本主義陣營蘇聯(lián)解體蘇聯(lián)解體新自由新自由主義和主義和新馬克新馬克思主義思主義的交匯的交匯中國道路中國道路中蘇論戰(zhàn)古巴導彈危機歷史的終結?拉美國家改革戈爾巴喬夫新思維“新思維”最初只是一種緩和與西方矛盾的外交思維,后來才擴充到其他領域。1985-1991年在任經(jīng)濟改革:向市場經(jīng)濟過渡;擴大企業(yè)自主權,加強對勞動的刺激,提高利潤的作用。政治改革: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改變國家權力結構;多黨制鄧小平改革開放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抵御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美建交中蘇關系正常化南巡講話朱镕基國企改革、政府機構改革住房貨幣化教育產(chǎn)業(yè)化醫(yī)療市場化(仇和“宿遷醫(yī)改”)土地三權分置?科斯定理:明確產(chǎn)權、降低交易成本W(wǎng)TO15年
收藏
編號:48631404
類型:共享資源
大?。?span id="mzebxcnn0" class="font-tahoma">18.80MB
格式:ZIP
上傳時間:2022-01-12
30
積分
- 關 鍵 詞:
-
政治社會學
政治
社會學
教學
課件
- 資源描述:
-
《政治社會學》教學課件,政治社會學,政治,社會學,教學,課件
展開閱讀全文
- 溫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3.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5. 裝配圖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裝配圖網(wǎng)所有資源均是用戶自行上傳分享,僅供網(wǎng)友學習交流,未經(jīng)上傳用戶書面授權,請勿作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