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七單元 第3節(jié) 化學平衡移動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配套課件》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高考化學總復習 第七單元 第3節(jié) 化學平衡移動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配套課件(55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第3節(jié)化學平衡移動 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1理解外界條件(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等)對化學平衡的影響,認識其一般規(guī)律。2了解化學平衡的調(diào)控在生活、生產(chǎn)和科學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回歸教材 一、化學平衡移動改變新平衡狀態(tài)舊平衡狀態(tài)新平衡狀態(tài)1概念: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以后,若反應條件(如溫度、濃度、壓強等)發(fā)生了變化,平衡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也會隨之_,從而在一段時間后達到_。這種由_向_的變化過程,叫做化學平衡的移動。2實質(zhì):化學平衡移動的根本原因就是外界條件改變,使v正_v逆才發(fā)生移動。v正_v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v正_v逆,平衡不移動;v正_v逆,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不移動變化3變
2、化:反應速率的變化主要看 v正與 v逆是否相等,如果v正_v逆,則化學平衡必然要發(fā)生移動,如果 v正、v逆同時改變,但始終保持相等,則平衡_;平衡移動會使?jié)舛取⑵骄鄬Ψ肿淤|(zhì)量、顏色、混合氣體密度、轉化率等發(fā)生_。但是濃度的變化不一定使平衡移動,顏色變化,平衡也不一定發(fā)生移動。二、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在一定條件下,aA(g)bB(g)mC(g) H0,當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措施:升溫;恒容通入惰性氣體;增加 CO 濃度;減壓;加催化劑;恒壓通入惰性氣體,能提高COCl2)。轉化率的是(ACBD解析:該反應為吸熱反應,升溫則平衡正向移動,COCl2轉化率提高,正確;恒容時,通入惰性氣體,反應
3、物與生成物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錯;增加 CO 濃度,平衡逆向移動,COCl2 轉化率降低,錯;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增大的反應,減壓時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Cl2 轉化率提高,正確;催化劑只能改變反應速率,不能改變平衡狀態(tài),錯;恒壓時,通入惰性氣體,容器體積增大,反應物與生成物濃度降低,平衡向氣體增加的方向移動,即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Cl2 轉化率提高,正確。答案:B4有一反應:2A(g)B(g)2C(g),如下圖中的曲線是該反應在不同溫度下的平衡曲線,x 軸表示溫度,y 軸表示 B 的)。轉化率,圖中有 a、b、c 三點,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該反應是放熱反應Bb 點時混合氣體的
4、平均摩爾質(zhì)量不再變化CT1 溫度下若由 a 點達到平衡,可以采取增大壓強的方法Dc 點 v(正)v(逆)解析:由于溫度升高,B 的轉化率增大,說明平衡正向移動,推知該反應是吸熱反應,A 錯誤;在T1 溫度下由 a 點達到平衡時,B 的轉化率不斷減小,若采取加壓措施,結合化學方程式可知 B 的轉化率會不斷增大,C 錯誤;在T2 溫度下,c 點會達到平衡狀態(tài),此過程中 B 的轉化率不斷增大,說明該過程v(正)v(逆),D 錯誤。答案:B5已知:(NH4)2CO3(s)=NH4HCO3(s)NH3(g)H74.9 kJ mol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該反應中熵變小于 0,焓變大于 0B該反應是
5、吸熱反應,因此一定不能自發(fā)進行C碳酸鹽分解反應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條件下所有碳酸鹽分解一定自發(fā)進行D判斷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需要根據(jù)H 與S 綜合考慮解析:該反應的H為正值,H0,因為反應后有氣體生成,反應前為固體,所以混亂度增加,熵變大于0,A 錯誤;吸熱反應不一定不能自發(fā)進行,B 錯誤;熵增加的反應不一定能自發(fā)進行,C 錯誤;判斷反應能否自發(fā)進行要根據(jù)H與S綜合分析,D 正確。答案:D重點一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的應用1調(diào)控反應:根據(jù)影響化學反應速率和平衡的條件以及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可調(diào)控工業(yè)反應使之效益最大化。如合成氨工業(yè)中加入催化劑提高反應速率,溫度控制在 500 左右,既考慮了反應速率又兼顧了催
6、化劑的活性的最佳溫度,充入過量N2 以提高 H2 的轉化率等。2判物質(zhì)狀態(tài):由壓強的改變,根據(jù)平衡移動的方向,可以判斷反應物或生成物的狀態(tài)。3判反應系數(shù):由壓強的改變,根據(jù)平衡移動的方向,可以判斷方程式中某氣體物質(zhì)的計量數(shù)或反應物和生成物之間的計量數(shù)的大小關系。4判反應H:由溫度的改變,根據(jù)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可以判斷正反應或逆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反應。6NO(g) = 5N2(g)6H2O (g)【例1】(2011 年安徽高考)利用低溫技術可用于處理廢氣中的氮氧化物。在恒容密閉容器中發(fā)生下列化學反應:4NH3(g)催化劑HQ kJmol1(QT1,正反應為吸熱反應)(T2T1,正反應為放熱
7、反應)(p1p2,正反應為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p1p2,正反應為氣體體積增大的反應)(3)恒壓(溫)圖:該類圖的縱坐標為物質(zhì)的平衡濃度(c)或反應物的轉化率(),橫坐標為溫度(T)或壓強(p),常見類型有:(4)速率溫度(壓強)圖:(5)其他圖:如右圖所示曲線是其他條件不變時,某反應物的最大轉化率()與溫度(T)的關系曲線,圖中標出的 1、2、3、4 四個點,表示v(正)v(逆)的點是 3,表示 v(正)v(逆)的點是 1,而 2、4 點表示 v(正)v(逆)。2解題方法(1)看圖像:一看軸,即縱、橫坐標的意義;二看點:即起點、拐點、交點、終點;三看線,即線的走向和變化趨勢;四看輔助線,即等
8、溫線、等壓線、平衡線等;五看量的變化,如濃度變化、溫度變化、轉化率變化、物質(zhì)的量的變化等。(2)依據(jù)圖像信息,利用平衡移動原理,分析可逆反應的特征:吸熱還是放熱,氣體的化學計量數(shù)增大、減小還是不變,有無固體或純液體參加或生成等。(3)先拐先平:在化學平衡圖像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反應先達到平衡,可能是該反應的溫度高、濃度大、壓強大或使用了催化劑。(4)定一議二:勒夏特列原理只適用于一個條件的改變,所以圖像中有三個變量,先固定一個量,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纠?】一定條件下,下列反應中水蒸氣含量隨反應時間的變化趨勢符合示意圖的是()。解析:由溫度時間圖像可知,T2 先達到平衡,因此T2T1,溫度升高
9、,水蒸氣含量減少,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因此 B、C不符合題意;由壓強時間圖像可知,p1 先達到平衡,即p1p2,隨著壓強的增大,水蒸氣含量增大,因此正反應是氣體體積減小的反應,D不符合題意,只有A 符合題意。答案:A【拓展應用】ABCDA正確;溶液pH增大,堿性增強,c(H)減小,平衡右移,Cr2O7解析:反應為放熱反應,升溫,平衡左移,平衡常數(shù)減小,轉化率增大,B 錯誤;溫度升高,正反應速率增大,C 錯誤;c(Pb2)增大,平衡右移,n(Cr2O7 )減小,D 錯誤。答案:A22合成氨條件的選擇1化工生產(chǎn)選擇適宜條件的原則。(1)對于任一可逆反應,增大反應物濃度,能提高反應速率和轉化率。故生產(chǎn)
10、中常使廉價易得的原料適當過量,以提高另一原料的利用率,如氮氣與氫氣的配比為 1.07 3。(2)對于氣體分子數(shù)減少的反應,增大總壓使平衡向增大生成物的的方向移動。但壓強太大,動力消耗,設備要求、成本增高,故必須綜合考慮。(3)對于放熱反應,升溫,提高反應速率,但轉化率降低,若溫度太低,反應速率又太慢,故需使用適當?shù)拇呋瘎?。對于吸熱反應,升溫,加快反應速率,又能提高轉化率,但要避免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過熱分解。(4)使用催化劑可大大提高反應速率且不影響化學平衡,但使用時必須注意其活性溫度范圍,且防止催化劑“中毒”,延長使用壽命。2合成氨適宜條件的選擇。(1)選擇依據(jù):從提高反應速率的角度分析,提高反
11、應溫度、使用催化劑、適當提高氮氫比;從平衡移動的角度分析,降低溫度、提高壓強和適時分離反應產(chǎn)物氨;從實際生產(chǎn)的角度分析,溫度和壓強要與生產(chǎn)實際相適應。(2)選擇原則:能加快反應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單位時間內(nèi)的產(chǎn)量;對設備條件要求不能太高。(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用催化劑;適宜的壓強:21075107 Pa;適宜的溫度:500 左右;及時分離出氨和及時補充氮氣和氫氣。【例3】恒溫下,將 a mol N2 與 b mol H2 的混合氣體通入一個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N2(g) 3H2(g)2NH3(g)。(1)若反應進行到某時刻 t 時,nt(N2)13 mol,nt(N
12、H3)6 mol,a_。(2)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的體積為 716.8 L(標準狀況下),其中 NH3 的含量(體積分數(shù))為 25%。平衡時 NH3 的物質(zhì)的量是_mol。(3)原混合氣體與平衡混合氣體的總物質(zhì)的量之比(寫出最簡整數(shù)比,下同)n(始)n(平)_。(4)原混合氣體中,ab_。(5)達到平衡時,N2 和 H2 的轉化率之比,(N2)(H2)_。(6)平衡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_。解析:(1)由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得知,反應掉的N2 和生成NH3 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1 2,設反應掉的N2 的物質(zhì)的量為xmol。由 x 61 2 解得 x3,a13316。(2)n平
13、(NH3)716.8 L22.4 L mol125%32 mol25%8 mol(3)開始時轉化平衡時N2 axax3H2b3xb3x2NH302x2xn總ab322x320.25,解得 x4(4)2 3(5)1 2答案:(1)16 (2)8 (3)5 4(6)3 3 2由關系式ax b 3x 2x 32 ,求得b24 ,所以n(始)n(平)(ab) 325 4。4 1216 24混合氣體中n(N2)n(H2)n(NH3)(ax)(b3x)2x12128332。a b16 242 3,(N2) (H2) 1 2,平衡考點一化學平衡移動1(2014年廣東廣州一模)在恒容密閉容器中,反應CO2(g
14、)3H2(g)CH3OH(g)H2O(g)H0 達到平衡后,改變某一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減小,逆反應速率增加,平衡逆向移動B升高溫度,可提高 CO2 轉化率C增加 H2 的濃度,可提高 CO2 轉化率D改用高效催化劑,可增大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解析: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大,A錯誤;升高溫度,平衡逆向移動,降低CO2 轉化率,B錯誤;改用高效催化劑,可增大反應速率,但平衡常數(shù)不變,D錯誤。答案:C2在一密閉容器中有如下反應:L(s)aG(g)bR(g)。溫度和壓強對該反應的影響如下圖所示,其中壓強 p1bCG 的轉化率隨溫度升高而減小D增大壓強,容器內(nèi)氣體質(zhì)量不變
15、解析:溫度升高,G 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轉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說明正反應為吸熱反應,A、C錯誤;壓強增大,G 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說明ab,B 正確;L 是固體,平衡移動將引起氣體質(zhì)量的改變,D 錯誤。答案:B考點二化學平衡圖像3向絕熱恒容密閉容器中通入 SO2 和 NO2,一定條件下使反應 SO2(g)NO2(g)SO3(g)NO(g)達到平衡,正反應速率隨時間變化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由圖可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反應在 c 點達到平衡狀態(tài)B反應物濃度:a 點小于 b 點C反應物的總能量低于生成物的總能量Dt1t2 時,SO2 的轉化率:ab 段小于 bc 段解析:
16、c 點v(正)最大,但不一定達到平衡,A錯誤; a點反應物的濃度大于b 點的反應物濃度,B 錯誤;反應初始階段,隨著反應的不斷進行,反應速率逐漸加快,說明體系溫度逐漸升高,該反應為放熱反應,即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C錯誤;由于bc 段v(正)大于ab段,故bc 段 SO2的轉化率大于ab 段,D 正確。答案:D4(2012 年四川高考)反應 aM(g)bN(g)cP(g)dQ(g)達到平衡時,M 的體積分數(shù) y(M)與反應條件的關系如下圖所示。其中 z 表示反應開始時 N 的物質(zhì)的量與 M 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同溫同壓同 z 時,加入催化劑,平衡時 Q 的體積分
17、數(shù)增加B同壓同 z 時,升高溫度,平衡時 Q 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C同溫同 z 時,增加壓強,平衡時 Q 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D同溫同壓時,增加 z,平衡時 Q 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解析:可逆反應中,催化劑只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A錯誤;由兩個圖像可知,M的體積分數(shù)隨著溫度升高而降低,即溫度升高,平衡右移,故平衡時生成物Q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B正確;同為650 、z2.0,壓強為1.4 MPa 時,y(M)30%,而壓強為 2.1 MPa 時,y(M)35%,即增大壓強,平衡左移,故平衡時Q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C錯誤;由圖像可知,同溫、同壓時,若 N 的物質(zhì)的量增加,而M的物質(zhì)的量不變,則z 增加,y(M)減小,平衡右移
18、,但Q增加的物質(zhì)的量遠小于加入的N的物質(zhì)的量,此時Q 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D錯誤。答案:B考點三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H0、S0 的反應在溫度低時不能自發(fā)進行B NH4HCO3(s)=NH3(g) H2O(g) CO2(g) H +185.57 kJmol1能自發(fā)進行,原因是體系有自發(fā)地向混亂度增加方向轉變的傾向C因為焓變和熵變都與反應的自發(fā)性有關,所以焓變或熵變均可以單獨作為反應自發(fā)性的判據(jù)D在其他外界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解析:H0、S0,則G0,在任何溫度下反應都能自發(fā)進行,A錯誤,B正確;用焓變和熵變判斷反應的自發(fā)性都有例外,故都不能單獨作為反應自發(fā)性的判據(jù),而應使用復合判據(jù),C錯誤;使用催化劑只能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不能改變反應的方向,D錯誤。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