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構成》課程教學設計(二)》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三大構成》課程教學設計(二)(11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三大構成》課程教學設計
一、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室內設計專業(yè)入門指導課程。旨在介紹建筑方面相關知識,
并能獨立進行建筑物的速寫。
二、課程目標
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在傳授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需注意提升學生的
創(chuàng)造性思維,指導學生從臨摹優(yōu)秀作品轉入結合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創(chuàng)作,
從而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想象力、概括力
三、學情分析
理論與實訓相結合。
四、教材分析
構成藝術是一種現(xiàn)代設計觀念,是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
成的通稱,也稱“三大構成”。它是對造型藝術、視覺設計中所設計到的
形態(tài)、色彩、立體空間以及材料、肌理、質感等課題的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形態(tài)的組合規(guī)律、
2、造型結構的組織原則、形式語言的表達等進行研
究,我們也稱之為純粹構成研究。
五、課程重點與難點
重點:正確觀察物象的方法。
難點:準確表達感受的藝術技能。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1、理論講授
2、教師示范
3、學生實訓七、過程設計(重點之處)
第一章概論
授課章節(jié):
概論
教師姓名:
授課班級:
圖形圖像制作
授課形式:
講授
授課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內容:
結合本專業(yè)特點,重點介紹構成藝術的起源,包豪斯的主張和思想以及構成藝術理論對于建筑設計、環(huán)藝設計、工業(yè)產品設計、日用品設計、展示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服裝設計的影響與應用。
教學難點:
對概念
3、的理解
教學目的與要
要求學生了解學習二大構成的重要意
求:
義。
使用教具:
幻燈片
課外作業(yè):
查閱資料
第二章平面構成
授課章節(jié):
平面構成
教師姓名:
授課班級:
圖形圖像制作
授課形式:
講授
授課時數(shù):
35課時
教學內容:
形態(tài)研究
點、線、面
基本形與骨骼
構成中的比例與分割
空間與矛盾空間
隱現(xiàn)圖形與變換坐標
重復構成設計
基本形近似構成設計
特異構成設計
漸受構成設計
發(fā)射構成設計
密集構成設計
對比構成設計
肌理構成設計
教學難點:
點線面構成
教學目的與要
平面構成,是一種視覺形象的
4、構成。它
求:
的研究對象,主要是在平面設計中,如何創(chuàng)形象,怎樣處理形象與形象之間的聯(lián)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規(guī)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則,構成設計所需要的圖
形,從中培養(yǎng)設計人員的審美能力,并提高其創(chuàng)造“抽象形態(tài)”和構成的能力。
使用教具:
幻燈片
課外作業(yè):
思考與練習
1、點、線、面的組合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需考慮到點、線、面的相互關系及畫面的整體感。
2、重復構成設計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求:先設『基本形,然后以數(shù)量眾多的基本形作重復排列,注意骨骼線的運用及基本形方向的下負變化,注意整體感受。
3、基本形的近似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5、求:A、形象的近似在重復或近似骨骼里的排列和組合。B、考慮形態(tài)的大小、方向、正負及肌理主面的變化,把握好近似尺度,基本形不宜太復雜。
4、特導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求:A、基本形的特異可在重復骨骼或特異骨骼里進行。B、考慮基本形的形態(tài)、
大小、方向等方面的變化。C特異感強
烈,但不能過于獨立,注意整體效果。
5、漸變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求:A、形狀漸變與骨格漸變。B、注意
形狀的變化形態(tài),要考慮形狀漸變過渡的自然性、可行性和可信性。
6、發(fā)射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求:注意發(fā)射點的選擇,發(fā)射感強烈。
7、密集構成練習。規(guī)格
6、:20*20cm。要
求:以基本形的密集為主,考慮疏密虛
實關系。
8、對比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求:構成形式可自由化,對比的因素要
后重點,注息主次關系。
9、肌理構成練習。規(guī)格:20*20cm。要
求:用不同的肌理方法來制作肌理感的構成,注息畫面思垣的表達
第三章色彩構成
授課章節(jié):
色彩構成
教師姓名:
授課班級:
圖形圖像制作
授課形式:
講授
授課時數(shù):
8課時
教學內容:
色彩的形成
色彩研究
色彩的應用
色彩的屬性
明度推移構成設計
色相推移構成設計
空間混合設計
補色相混設計
明度對比設計
色相
7、對比設計
純度對比設計
冷暖色調的構成設計
主題配色設計
教學難點:
色彩的情感
教學目的與要
求:
《色彩構成》這門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從人對色彩的知覺效應出發(fā),運用科學的原理與藝術形式美相結合的法則,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抽象思維,利用色彩在空間、量與質的可變換性,對色彩進行以基本元素為單位的多層面,多角度的組合,配量,并創(chuàng)造出理
想,新穎與審美的設計色彩
使用教具:
幻燈片
課外作業(yè):
思考與練習
1、制作18色色相環(huán)。練習的目的是認識各種顏色的面貌以及它們在色相環(huán)上的位置,要求平涂工整、干凈。
2、明度推移構成練習。練習的目的是從色階的深淺變化
8、中理解漸變的節(jié)奏關系,體會并掌握色彩的調和方法。色階要在10個層次左右,變化要均勻、等差。
3、色相推移構成練習。練習的目的是感受色相帶給人的直覺力量,注意畫面的主色調和色階數(shù)。
4、空間混合練習。目的是掌握顏色的混合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特殊的色彩效果,主要色塊不宜過大,作品不宜太復雜。
5、補色相混練習。通過練習學會尋找確切的補色關系,以達到畫面的調和。
6、明度對比練習。從具體的練習中學會控制和把握明度對比的視覺規(guī)律,在構圖不變而只變色彩的情況下,理會不同
調子帶來的不同效果。
7、色相對比練習。目的是加強不同色相對比效果的感性認識。
8、純度對比練習。目的是進一步體會色彩純
9、度的豐富性,用純度的強弱來表現(xiàn)層次。
9、冷暖色調的構成練習。目的是通過兩個截然不同的調性來表現(xiàn),感受暖色和冷色帶給人們的心理效應。
10、主題配色練習。酸、甜、苦、辣的味道色彩表現(xiàn)和喜、怒、哀、樂的情感色彩表現(xiàn)。
第四章立體構成
授課章節(jié):
立體構成
教師姓名:
授課班級:
圖形圖像制作
授課形式:
講授
授課時數(shù):
15課時
教學內容:
由二維平面思考向三維立體思考
立體構成的基本要素
不同形態(tài)的立體構成
形態(tài)的組合構成
仿生形態(tài)構成
教學難點:
動手能力的訓練
教學目的與要
求:
立體構成是使用各種較為單純的材料來訓1練造型
10、能力S構成能力的一門學科。
它的教學目的是要求學生對立體形態(tài)進行科學的解剖,以便重新組合,創(chuàng)造出新形態(tài)。為設計活動提供廣泛的構思方案,因此,它是立體設計的基礎,在整個立體造型設計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使用教具:
幻燈片
課外作業(yè):
思考與練習
1、認真閱讀教材,正確認識和分析構成形態(tài)。
2、空間立體的基本形態(tài)有幾種正確認識其各自的性格特征。
3、紙材表現(xiàn):利用紙的折疊、凹凸、彎曲、穿孔等方法來組成有視覺感和觸覺感的不同形態(tài)。
4、利用不少于50根的吸管或木筷,制作框架構造,要求創(chuàng)造出多種動勢,重心要在支承面內,并能承受一定的重
量。
5、選項用合適的面材作層面排列,利用空隙創(chuàng)造形象和境界,要求設計底座,大小在30*30*30左右。
6、用切割加工和透空柱體的方法分別制作構成作品。
7、選用規(guī)格相同的木塊或泡沫材料,綜合各種方法,通過其不同形式的組合、切割、移位、粘接等方未能來創(chuàng)造新的立體形。
八、教學建議
1、多動手訓練
2、多閱讀相關書籍
九、考核方法與手段
1、平時成績(構成作品)占30%
2、期中考試成績占30%
3、期末考試成績占40%
4、綜合考核成績=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
考試題型
制作一幅裝飾畫(內容不限)
制作一個立體構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