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22《禮記》二則 新人教版》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22《禮記》二則 新人教版(33頁珍藏版)》請在裝配圖網(wǎng)上搜索。
1、雖有佳肴雖有佳肴讀準字音讀準字音嘉嘉肴肴(yo) 自自強強(qing) 兌兌命(命(yu) 學學學半(學半(xio)注意停頓注意停頓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理解以下詞語理解以下詞語(1)雖雖有有嘉肴嘉肴(2)弗)弗食食,不知其,不知其旨旨 也也(3)雖有)雖有至道至道,弗學,不知其,弗學,不知其善善也也(4)是故是故學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學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困。(5)知不足,然后能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反也;也
2、; 知困,然后能知困,然后能自強自強也也(6)故曰:教學相)故曰:教學相長長也也(7)其此之謂也其此之謂也明確:明確:(1)雖:雖:即使;即使;嘉:嘉:好,美好,美; 肴:肴:用魚、肉做的菜。用魚、肉做的菜。(2)食:食:吃;吃;旨:旨:甘美;甘美;(3)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善:善:好處。好處。(4)是故:是故:所以;所以; 困:困:不通,理解不了。不通,理解不了。(5)反:反:反省;反省;自強:自強:自我勉勵。自我勉勵。(6)長:長:促進。促進。(7)其:其:表示推測語氣;表示推測語氣;此之謂也: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此此之謂也之謂也”是一種固定
3、句式,是一種固定句式,通常翻譯為通常翻譯為“大概說的就是大概說的就是吧。吧。”雖有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雖有雖有/至道,弗學,不知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貴。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貴。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學識不通達。教人之后才知道學識不通達。參考譯文參考譯文知不足,然后能自
4、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故曰:教學相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所以“教教”和和“學學”是相互促進的。是相互促進的。兌命兌命曰:曰:“學學半。學學半。 ”尚書尚書兌命兌命:“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逼浯酥^乎?其此之謂乎? 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這篇短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明確:教學相長。人學習
5、之后就會知道不足,明確:教學相長。人學習之后就會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知道了不足之處,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這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樣才會自我勉勵,不斷提高。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進,相輔相成的。 2、文章開頭寫、文章開頭寫“雖有嘉肴雖有嘉肴”有何作用?有何作用?明確:從明確:從“嘉肴嘉肴”寫起,是為了由寫起,是為了由“嘉嘉肴肴”、“至道至道”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引出下文對教與學關系的論述,有論述,有“嘉肴嘉肴”“”“至道至道”作類比,教與作類比,教與學的關系
6、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學的關系就淺顯易懂了,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叫做“類比推理類比推理”。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結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結合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請談談請談談“教學相長教學相長”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的道理給了你怎樣的啟示? 參考:參考:1、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善自己的機會。2“教學相長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有時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
7、反應。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就可以“知困知困”而而“自強自強”。主題概括主題概括 文章應用文章應用“類比手法類比手法”引出要闡述的觀引出要闡述的觀點,講述了點,講述了“教學相長教學相長”的道理。即教人和的道理。即教人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學習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告訴我們實踐出真知的道理。踐出真知的道理。語言特點語言特點1、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文
8、章、多使用對偶句,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強。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對偶句。2、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學習,要實踐,、有較強的邏輯性。先是以類比強調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接下來指出“學學”和和“教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反和自強),最后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最后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字詞歸納字詞歸納通假字通假字兌兌命命曰曰兌,通“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古今異義古今異義1、雖雖有至道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2、不能知其、不能知其旨旨也也古義
9、:甘美。 今義:意義。3、教然后知、教然后知困困古義:不通,理解不了。今義:困難。4、教學相、教學相長長也也古義:促進。今義:增長。詞類活用詞類活用1、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名詞作形容詞,甘美。2、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形容詞作名詞,好處。一詞多義一詞多義學學學半:教學學半:向別人學習其其此之謂乎:表推測不知其旨也:它的文言句式文言句式1、判斷句、判斷句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不知其旨也。2、倒裝句、倒裝句其此之謂乎?(賓語前置)其此之謂乎?(賓語前置)積累積累小測小測1、解釋下列詞語、解釋下列詞語雖雖有有嘉肴嘉肴:即使;即使;美味的菜;嘉,好、美;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肴,
10、用魚、肉做的菜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甘美。甘美。雖有雖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最好的道理。至,達到極點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好處好處是故是故學然后知不足:學然后知不足: 所以所以教然后知教然后知 困困: 不通,理解不了不通,理解不了然后能然后能自反自反也:也: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然后能然后能自強自強也:也:自我勉勵自我勉勵教學相長教學相長: 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教和學互相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的學問。兌兌命:命:通通“說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指的是殷商時的賢相傅說。學學半學學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其其此之謂乎:此之謂乎: 表示
11、推測。表示推測。2、翻譯、翻譯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所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得地方。自己有不懂得地方。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故曰:教學相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所以所以“教教”和和“學學”是相互促進的。是相互促進的。兌命兌命曰:曰:“學學半。學學半?!鄙袝袝鴥睹鼉睹f: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其此之謂乎?其此之謂乎?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12、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w wi i 選賢與能 jj 講信和睦m(xù)m 矜 gungun 男有分f fn n 貨惡其棄于地也w w 編纂zunzun 門閂shunshun1、大道之、大道之行行:施行。施行。2、選賢、選賢與與能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 人選拔人選拔出來。出來?!芭c與”通通 “舉舉”。3、講信、講信修修睦:睦:修修, ,培養(yǎng)。講求誠信,培養(yǎng)培養(yǎng)。講求誠信,培養(yǎng) 和睦和睦氣氛。氣氛。4、故人不獨、故人不獨親親其其親親:親親,意動詞,意動詞, , 以以為親。用為親。用如動詞如動詞, ,這里可以譯為奉養(yǎng)、贍養(yǎng)。這里可以譯為奉養(yǎng)、贍養(yǎng)。 親親,名詞,指,名詞,
13、指父母。父母。5、不獨、不獨子子其其子子:子子,意動詞,以,意動詞,以為子。這里為子。這里用如動詞,可以譯為撫育。用如動詞,可以譯為撫育。子子, ,名詞,指子女。名詞,指子女。6 、使老有、使老有所終所終,壯有,壯有所用所用,幼有,幼有所長所長:所終,終所終,終其天年,養(yǎng)老送終。所用,為社會效力。所長,順其天年,養(yǎng)老送終。所用,為社會效力。所長,順理成長。理成長。 7、皆有所、皆有所養(yǎng)養(yǎng):供養(yǎng)。供養(yǎng)。8、不必、不必藏藏于己:于己:私藏。私藏。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有賢德的、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德的、有才能的人選
14、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究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講究誠信,崇尚和睦。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及時婚配。(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要去收貯(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要去收貯他),卻不是為了
15、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他),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勞動。這樣一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勞動。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大同”社會。社會。 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與能,講信修睦。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故人不獨親親其親,不其親,不獨子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幼有所長,矜矜、寡、孤、寡、孤、獨獨、廢
16、疾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分,女有女有歸歸。貨。貨惡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興,盜竊,盜竊亂賊亂賊而不作,而不作,故故外戶外戶而不閉,是謂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通通“舉舉”以以為親為親以以為子為子通通“鰥鰥”老而無子的人老而無子的人職分職分有殘疾有殘疾只只歸宿歸宿憎惡憎惡興起興起大門大門造反害人的事造反害人的事理想社會理想社會1 1、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大道實現(xiàn)的時候,天下
17、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選大道實現(xiàn)的時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選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拔出來,社會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2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所以人們都不只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不只以自己的兒子為兒子。為兒子。3 3、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矜、寡、孤、獨、殘疾者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yǎng)。4 4、男有分,女有歸。、男有分,女有歸。男的都有職務,女子都能有歸宿。男的都有職務,女子都能有歸宿。人們都愿意為公
18、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人們都愿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利。5 5、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對于財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自己去私藏。6 6、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fā)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會發(fā)生。發(fā)生。8 8、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門,所以(人們)只是從外面把門扇合上而不用門閂插
19、門,這就是所說的理想社會。這就是所說的理想社會。7 7、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全文可分三層:全文可分三層:“大同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社會的基本特征。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貨盡其用,人盡其力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第二層(第二至三句話)第二層(第二至三句話)第一層(第一句話)對第一層(第一句話)對“大同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社會的綱領性說明。第三層(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第三層(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1、找出能概括大同社會的句子。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2、在文中找出能和下面各項相對應的句子:(1)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2)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3)貨盡其用,人盡其力(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2)男有分,女有歸。(3)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3、本文闡述的大同社會有什么基本特征?答第二題問題中三點或者: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4、大同社會同陶淵明描繪的那個“世外桃源”有沒有相似之處?你是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繪的大同社會的?(開放性試題,能把自己兩文的感受寫出來即可,并做到自圓其說)